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注射型盐酸益母草碱穴位埋植凝胶的制备及其含量测定
1
作者 仇正英 李刚 +5 位作者 辛蕊华 崔东安 张凯 王磊 张康 李建喜 《中兽医医药杂志》 2020年第5期29-34,共6页
制备注射型盐酸益母草碱穴位埋植凝胶,建立其药物含量测定方法。以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为主要凝胶载体材料,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色谱柱为Eclipse Plus C18分析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0.4%辛烷磺酸钠的0.1%磷... 制备注射型盐酸益母草碱穴位埋植凝胶,建立其药物含量测定方法。以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为主要凝胶载体材料,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色谱柱为Eclipse Plus C18分析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0.4%辛烷磺酸钠的0.1%磷酸溶液-乙腈(76∶24),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77 nm,柱温30℃,建立药物含量测定方法。通过凝胶粘度、通针阻力及体外释放度测定评价凝胶处方。结果表明,所建立的HPLC方法,盐酸益母草碱在2.02~101μg/mL范围内线性良好;平均回收率为104.05%。注射型穴位埋植凝胶的最佳方案为3%盐酸益母草碱,20%PLGA,15%PEG400,60%甘油缩甲醛,2%HPMC,凝胶25℃粘度为193.7 mPa·s,37℃粘度为148.0 mPa·s,粘度流变为205 mPa·s;1 mL通针阻力为1.81 N,5 mL通针阻力为1.95 N;体外释放率在1 d时约达到64.50%,5 d时为91.02%。说明注射型盐酸益母草碱穴位埋植凝胶制备成功,所建立的HPLC方法可用于盐酸益母草碱埋植凝胶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益母草碱 穴位埋植 注射 凝胶 含量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羊肠线穴位埋植治疗慢性荨麻疹107例
2
作者 张贻锦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1997年第5期7-7,共1页
关键词 慢性荨麻疹 穴位埋植 足三里 羊肠线埋植 中西医治疗 针刺疗法 苯甲醇 中医经络学说 皮疹 次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海穴埋植温敏水凝胶对大鼠脾虚泄泻造模及治疗效果分析
3
作者 解颖颖 刘桂池 +6 位作者 李德梁 王彦迪 杨跃杰 连帅 王建发 胡学权 武瑞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2025年第4期17-23,53,共8页
为明确后海穴埋植温敏水凝胶对脾虚泄泻的治疗效果,选用24只健康雄性SD大鼠(90±10g),适应性饲养7d后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对照组、脾虚泄泻组、抗生素组、温敏水凝胶组。脾虚泄泻组、抗生素组、温敏水凝胶组大鼠采用苦寒泻下结合饮... 为明确后海穴埋植温敏水凝胶对脾虚泄泻的治疗效果,选用24只健康雄性SD大鼠(90±10g),适应性饲养7d后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对照组、脾虚泄泻组、抗生素组、温敏水凝胶组。脾虚泄泻组、抗生素组、温敏水凝胶组大鼠采用苦寒泻下结合饮食不节法构建脾虚泄泻模型后,抗生素组和温敏水凝胶组分别用恩诺沙星和后海穴埋植温敏水凝胶进行治疗。通过对比四组大鼠的一般状态、体重、腹泻指数、脏器系数及肠道组织学变化情况,评价造模效果以及治疗效果。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体倦乏力、精神萎靡,且粪便评分、体重、脾脏系数显著降低,肠组织结构损坏严重;与模型组相比,温敏水凝胶组大鼠精神状态较好,粪便评分、体重、脾脏系数增长显著(P<0.01),肠绒毛边缘清晰、完整,肠内无肠绒毛碎片,杯状细胞数量正常。结论:后海穴埋植温敏水凝胶对大鼠脾虚泄泻治疗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虚泄泻 后海穴 穴位埋植 温敏水凝胶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