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生长环境下水稻穗抽出度三个相关性状QTL定位研究 被引量:10
1
作者 乔保建 朱晓彪 +1 位作者 王盈盈 洪德林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89-396,共8页
在3个生长环境下种植水稻Nipponbare/Kasalath//Nipponbare回交重组自交系(backcross inbred lines,BILs)98个家系(BC1F12和BC1F13)及其亲本,调查剑叶叶鞘长度、最上节间长度和包颈长度,运用复合区间作图方法(CIM),在全基因组5%显著水平... 在3个生长环境下种植水稻Nipponbare/Kasalath//Nipponbare回交重组自交系(backcross inbred lines,BILs)98个家系(BC1F12和BC1F13)及其亲本,调查剑叶叶鞘长度、最上节间长度和包颈长度,运用复合区间作图方法(CIM),在全基因组5%显著水平上,对这3个性状进行了QTL分析。结果表明,共检测到3个剑叶叶鞘长度性状的QTL,分布于第1、3、4染色体,解释表型变异的12.83%~18.50%;qFLL-1位点在3个环境中均被检测到,增效等位基因来自Nipponbare,qFLL-3和qFLL-4位点在单个环境中被检测到,增效等位基因均来自Kasalath。共检测到3个最上节间长度性状的QTL,分别位于第1、3、6染色体,解释表型变异的5.64%~14.18%;qUIL-6位点在3个环境中都被检测到,增效等位基因来自Nipponbare,其余2个QTL均在2个环境中被检测到,增效等位基因均来自Kasalath。共检测到4个包颈长度性状的QTL,分布于第1、3、5、10染色体,解释表型变异的6.80%~17.76%;qPEL-10在3个环境中均被检测到,qPEL-5在两个环境中被检测到,这两个位点增效等位基因来自Nipponbare,其余2个位点分别在单个环境中被检测到,增效等位基因均来自Kasalat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生长环境 穗抽出度相关性状 数量性状基因座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