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野生稻单片段代换系穗伸出度评价及长穗颈QTL鉴定
- 1
-
-
作者
牟佳美
李成霞
汤睿
刘艳洁
戴兴鑫
傅雪琳
-
机构
华南农业大学农学院
-
出处
《广东农业科学》
2024年第11期48-60,共13页
-
基金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2024A1515010417,2019A1515010820)
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201804020086)。
-
文摘
【目的】水稻抽穗时出现严重的包穗,是影响水稻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而野生稻普遍具有良好的穗伸出度,前期以南方野生稻(Oryza meridionalis)和短舌野生稻(Oryza barthii)为供体构建了单片段代换系群体(SSSLs),拟挖掘稳定表达的长穗颈QTL,为野生稻长穗颈基因克隆及水稻穗伸出度性状的分子育种奠定基础。【方法】以P<0.01为差异显著的标准,筛选出穗伸出度显著长于‘HJX74’的SSSLs,认为其代换片段携带控制长穗颈的QTL,并计算其加性效应及表型贡献率。【结果】在南方野生稻SSSLs鉴定到4个稳定QTL(qPEm5-1、qPEm5-2、qPEm8-1和qPEm10-1),其加性效应均值范围为1.64~2.19 cm,加性效应表型贡献率范围为114.53%~347.98%。在短舌野生稻SSSLs鉴定到11个稳定QTL(qPEb1-1、qPEb1-2、qPEb1-3、qPEb2-1、qPEb3-1、qPEb3-2、qPEb4-1、qPEb5-1、qPEb6-1、qPEb7-1和qPEb10-1),其加性效应均值范围为1.74~4.08 cm,加性效应表型贡献率范围为107.82%~481.80%。从以上两种野生稻SSSLs鉴定的长穗颈QTL中发现qPEm1-1与qPEb1-1、qPEm1-1与qPEb7-1、qPEm10-1与qPEb10-2有重叠区间,表明两个供体野生稻SSSLs的重叠区间存在相同QTL或等位基因;挖掘到3个新的QTL(qPEm5-1、qPEb5-1、qPEb6-1),且其增效等位基因来自供体野生稻SSSLs。【结论】该研究对以南方野生稻和短舌野生稻为供体构建的SSSLs进行多季节的穗颈长性状调查,鉴定出15个稳定表达的长穗颈QTL,其中3个QTL未见报道,可为长穗颈基因的克隆与功能解析以及水稻穗颈长性状的分子育种提供参考。
-
关键词
野生稻
穗伸出度
单片段代换系
代换作图
QTL
加性效应
-
Keywords
panicle exsertion
single-segment substitution lines(SSSLs)
substitution mapping
QTL
additive effect value
-
分类号
S511.9
[农业科学—作物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