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世界武器秘密贸易面面观
- 1
-
-
作者
黔文
-
出处
《国际展望》
北大核心
1994年第7期20-21,共2页
-
文摘
1、世界武器秘密贸易重新走俏 1993年5月,人们在靠近奥地利边界的斯洛文尼亚城市马利博尔发现了150吨被“遗弃”的武器,其中有自动步枪、追击炮、火箭发射器、地雷和各类弹药。从各种迹象分析,这批武器是某个富裕的伊斯兰国家通过西欧中间商在苏丹首都喀土穆购买后企图运给波黑穆斯林族军队的;
-
关键词
火箭发射器
穆斯林族
博尔
伊斯兰国家
中转地
国际市场
武装冲突
泛阶
国际和平
-
分类号
F746
[经济管理—国际贸易]
-
-
题名南斯拉夫内战纵横谈
- 2
-
-
作者
达洲
-
出处
《国际展望》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4期3-6,1,共5页
-
文摘
延续了9个多月的南斯拉夫内战成为欧洲地区新的“热点”。9个多月来,已有数万人丧身,几十万人逃离家园,直接的物质损失达150亿美元之巨。南斯拉夫为什么会发生这样一场自杀性的内战呢?这里既有历史的渊源,也有现实政治、意识形态和外界插手等多方面的原因。
-
关键词
南斯拉夫内战
物质损失
铁托
马其顿族
异族统治
穆斯林族
马其顿语
新政权
南共联盟
切特尼克
-
分类号
D51
[政治法律—国际政治]
-
-
题名“战”难“和”亦难——波黑局势再度处于关键时刻
- 3
-
-
作者
陈宣圣
-
出处
《国际展望》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3期8-10,共3页
-
文摘
自5月15日波黑塞尔维亚人公决拒绝万斯—欧文和平计划后,人们不竟要问:波黑局势究竟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总的看来,波黑冲突各方争夺地盘之战仍在继续,原来的和谈局面被打乱后目前尚找不到新的平衡点,西方国家陷入了欲“战”不能,促“和”又不成的尴尬境地。波黑局势又面临重大转折的关键时刻。军事选择暂被排除在波黑塞族公决之前,美国已拟定了用军事手段干预渡黑危机的方案。其主要内容是对波黑塞族的重炮阵地和指挥中心等军事目标进行有选择的空袭以及部分取消联合国对波黑交战各方的武器禁运,以支持军事实力较弱的波黑穆斯林族。美准备一旦渡黑塞族在5月1日召开的雅典和会上拒绝在万斯—欧文和平计划上签字,即将该方案付诸实施。为此,5月1日晚,
-
关键词
武器禁运
塞尔维亚人
穆斯林族
军事手段
军事目标
军事实力
炮阵地
万斯
指挥中心
国际社会
-
分类号
D51
[政治法律—国际政治]
-
-
题名变幻多端的波黑风云——当前波黑局势述评
- 4
-
-
作者
陈宣圣
-
出处
《国际展望》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0期3-5,1,共4页
-
文摘
当前波黑局势的发展正在出现三个引人注目的变化:一是以原来的一个“武斗”战场演变为“文武”两条战线上的较量;二是英国从原来的“隔岸观火”直接参与灭火;三是不论是在武斗还是文斗的战场上均多次出现重大的波折。前南斯拉夫地区的危机演变成现在这样的状况,西方是难以辞其咎的。鉴于塞族的强硬态度,强制实行万斯—欧文计划需要化出代价,西方对波黑的政策处于种骑虎难下的尴尬境地。
-
关键词
前南斯拉夫
变幻多端
两条战线
万斯
南联盟
穆斯林族
波黑内战
西方国家
卡拉季奇
美国国务卿
-
分类号
D51
[政治法律—国际政治]
-
-
题名骑虎难下的西方对波黑政策
- 5
-
-
作者
张耀
-
出处
《国际展望》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0期5-6,共2页
-
文摘
5月1日至2日,在前南斯拉夫问题委员会两主席欧文和万斯主持下,在希腊首都雅典召开了波黑冲突有关各方的会谈。与日内瓦和谈一样,卡拉季奇在会议的最后时刻签署了稍加修改的万斯—欧文计划的“版图划分”和“过渡政府”两项文件。至此,万斯—欧文和平计划获得波黑冲突三方的签署。然而,就在世界舆论刚刚松了一口气后,5月6日,波黑塞族议会宣布拒绝批准卡拉季奇签署的万斯—欧文计划,
-
关键词
卡拉季奇
万斯
前南斯拉夫
最后时刻
西方国家
日至
失去控制
世界舆论
克里斯托弗
穆斯林族
-
分类号
D51
[政治法律—国际政治]
-
-
题名火药桶即将爆炸吗?——日益严峻的巴尔干局势
- 6
-
-
作者
张耀
-
出处
《国际展望》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3期7-10,1,共5页
-
文摘
作为欧洲的“安全晴雨表”,巴尔干地区的形势越来越紧张,并正日益具有爆炸性和国际性。国际社会在密切注视这一地区局势发展的同时,更关心的是这个火药桶会不会再次爆炸。
-
关键词
巴尔干地区
前南斯拉夫
科索沃
南斯拉夫联盟
国际社会
米洛舍维奇
波黑内战
南联盟
穆斯林族
停火协定
-
分类号
D51
[政治法律—国际政治]
-
-
题名谈谈巴尔干的民族问题
- 7
-
-
作者
王茂中
-
出处
《国际论坛》
1993年第3期21-23,共3页
-
文摘
近几年来,巴尔干半岛上几个国家发生剧变。动荡的政治局势和深刻的社会矛盾为民族主义和分裂势力的复活提供了土壤。尤其是前南斯拉夫地区,波黑战争连绵不断,人民正在遭受着严重的灾难。巴尔干半岛的特点是,在5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居住着近5000万人口。他们民族多、语言不同、风俗各异。历史上,由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和奥匈帝国的长期统治,在其衰败之后,欧洲列强相继瓜分它们的"遗产",加上巴尔干国家新兴资产阶级的扩张欲望,致使该地区成了欧洲的"火药库",多次发生战争。
-
关键词
巴尔干
奥斯曼土耳其帝国
土地
前南斯拉夫
波黑
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
土耳其人
南欧
马其顿
民族纠纷
欧洲
穆斯林族
-
分类号
G6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试析波黑战争的原因
- 8
-
-
作者
王茂中
-
出处
《国际论坛》
1993年第4期19-23,共5页
-
文摘
巴尔干是连接亚非欧三洲的通道,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在历史上是风云变幻、战争频繁的地区,素有"火药桶"之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火就是从这里点燃的。随着前南斯拉夫联邦的瓦解和内战迭起,战火从克罗地亚蔓延到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全境已将近两年,使20余万人丧生,数十万人负伤,230万人流离失所,80%的经济设施和一半以上的住房遭到严重破坏,工厂停产,农田荒芜,整个经济生活处于瘫痪状态,直接经济损失超过1000亿美元,社会生产力水平倒退了几十年。波黑内战就其规模。
-
关键词
波黑内战
联邦
黑塞
维那
国家结构
前南斯拉夫
波黑战争
奥斯曼帝国
克罗地亚族
穆斯林族
民族分裂主义
民族主义
民族分离主义
斯洛文尼亚人
波斯尼亚
东斯拉夫人
-
分类号
D7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