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工业纯铁渗硼表面层FeB相的穆斯堡尔效应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刘伟 王志刚 +2 位作者 赵志国 朱鸣华 高守义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157-162,共6页
研究了粉末法在880℃下保温2h和930℃下保温5h进行渗硼的工业纯铁.通过穆斯堡尔谱学方法、金相方法和XRD方法观察了渗硼表面层的显微组织特征,确定了渗硼表面层的相及其结构.渗硼表面层是由FeB和 Fe2B双相构成... 研究了粉末法在880℃下保温2h和930℃下保温5h进行渗硼的工业纯铁.通过穆斯堡尔谱学方法、金相方法和XRD方法观察了渗硼表面层的显微组织特征,确定了渗硼表面层的相及其结构.渗硼表面层是由FeB和 Fe2B双相构成的,其中FeB相主要具有两种不同的晶位分布.在室温下,FeB相的穆斯堡尔谱是由两套铁磁性亚谱构成的,它们的内磁场大小分别为116kOe和 93kO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渗硼 纯铁 穆斯堡尔效应 表面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穆斯堡尔效应在瓦斯突出中的应用
2
作者 韩同春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74-76,共3页
摘要测定煤层中黄铁矿结核的穆斯堡尔效应的结果表明,受到高地应力作用过的黄铁矿结核,它的微观结构发生了变化,表现为同质异能位移相应变小。穆斯堡尔效应从微观结构上为判断瓦斯突出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 穆斯堡尔效应 瓦斯突出 应力 煤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绿玉的穆斯堡尔效应研究
3
作者 邱兆明 黄俊杰 《建材地质》 1993年第1期6-10,共5页
安绿玉属于利蛇纹石型的蛇纹石玉。通过穆斯堡尔效应研究,确认铁是参加组成晶格的组分,查明了铁离子的价态、占位及 Fe^(3+)/Fe^(2+),接合配用的可见光吸收谱,证实铁是安绿玉的主要呈色离子,Fe^(3+)/Fe^(2+)同 Fe^(3+)d—d 跃迁与 Fe^(... 安绿玉属于利蛇纹石型的蛇纹石玉。通过穆斯堡尔效应研究,确认铁是参加组成晶格的组分,查明了铁离子的价态、占位及 Fe^(3+)/Fe^(2+),接合配用的可见光吸收谱,证实铁是安绿玉的主要呈色离子,Fe^(3+)/Fe^(2+)同 Fe^(3+)d—d 跃迁与 Fe^(2+)→Fe^(3+)荷跃迁的强度比直接相关,是安绿玉颜色的主要制约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绿玉 穆斯堡尔效应 蛇纹石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穆斯堡尔效应研究铁硅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被引量:1
4
作者 申作成 王松有 +4 位作者 游海洋 杨月梅 陈良尧 蔡英文 李爱国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z1期38-40,共3页
利用粒子束溅射的方法在纯净的Si衬底上沉积一层Fe膜,在强还原气氛下对其进行不同温度的退火处理采用非原位的穆斯堡尔效应和X射线衍射,研究了铁硅化合物的形成过程.实验发现,经30min在1000℃退火情况下,可观察到α-F... 利用粒子束溅射的方法在纯净的Si衬底上沉积一层Fe膜,在强还原气氛下对其进行不同温度的退火处理采用非原位的穆斯堡尔效应和X射线衍射,研究了铁硅化合物的形成过程.实验发现,经30min在1000℃退火情况下,可观察到α-FeSi2和β-FeSi2同时共存的现象,分析表明,该现象来源于强还原气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硅 穆斯堡尔效应 X射线衍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_(3)O_(4)矿石球团焙烧化学的穆斯堡尔效应研究
5
作者 李正文 马如璋 +1 位作者 王树桐 刘烨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1986年第11期1035-1037,共3页
应用穆斯堡尔效应实验对焙烧过程中球团的矿相变化及铁离子的赋存情况进行了研究,进一步了解了焙烧化学。实验过程球团原料由88.2%的浬渚精矿,10%的闲林埠精矿和1.8%的膨润土组成。
关键词 穆斯堡尔效应 赋存情况 焙烧过程 铁离子 膨润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埃林瓦合金中γ′相沉淀的穆斯堡尔效应研究
6
作者 钱祥荣 陈付时 金慧娟 《应用科学学报》 CAS CSCD 1990年第2期131-137,共7页
测量了淬火、回火和冷变形状态下Ni42CrTi埃林瓦合金的穆斯堡尔谱,并由谱计算了内场分布曲线P(H).实验所得的P(H)曲线的分布是很宽的,并可分解为三个高斯分布的曲线,代表了铁原子的三种不同的择优组态.内场的变化可归因于合金中γ’相... 测量了淬火、回火和冷变形状态下Ni42CrTi埃林瓦合金的穆斯堡尔谱,并由谱计算了内场分布曲线P(H).实验所得的P(H)曲线的分布是很宽的,并可分解为三个高斯分布的曲线,代表了铁原子的三种不同的择优组态.内场的变化可归因于合金中γ’相的沉淀,后者导致了铁原子近邻环境的变化.比较P(H)曲线上不同内场处几率峰下的相对面积,可以得出合金在不同状态下的γ’相的相对量.此外,穆斯堡尔谱的组分的强度比表明了磁矩的择优取向的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埃林瓦合金 穆斯堡尔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穆斯堡尔谱学应用研究进展
7
作者 李士 徐英庭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91-96,共6页
一、概述穆斯堡尔效应是一种原子核无反冲γ射线的共振吸收和共振散射现象,它的能量分辨率极高,可达10^(-10)—10^(14)(Г/Eγ)。它是1958年由西德科学家穆斯堡尔(R.L.Mossba-uer)发现的,1961年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穆斯堡尔效应自发... 一、概述穆斯堡尔效应是一种原子核无反冲γ射线的共振吸收和共振散射现象,它的能量分辨率极高,可达10^(-10)—10^(14)(Г/Eγ)。它是1958年由西德科学家穆斯堡尔(R.L.Mossba-uer)发现的,1961年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穆斯堡尔效应自发现以来,已经历了30余年的历史,它解决了过去许多科学工作者利用原有技术手段难以解决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穆斯堡尔效应 应用 研究 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7)Co穆斯堡尔源的研制 被引量:1
8
作者 曹盘年 张锦荣 《同位素》 CAS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1-9,共9页
在改进^(57)Co电沉积和高温还原扩散条件与操作的基础上,建立了以Pd为基体的^(57)Co穆斯堡尔源生产性工艺。产品性能指标已达到国外同类产品的先进水平。
关键词 穆斯堡尔效应 穆斯堡尔 ^57C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i电池原材料的穆斯堡尔谱及分析
9
作者 许可 刘密兰 陆景彬 《大学物理实验》 2019年第1期1-7,共7页
穆斯堡尔效应的发现与X射线衍射和电子显微技术的发现具有同样重要的意义。它的能量分辨率极高,能够清晰地观察到原子核能级的跃迁。锂离子电池因其高工作电压和高能量密度广泛应用于便携式电子产品、电动工具和电动汽车等领域。电极材... 穆斯堡尔效应的发现与X射线衍射和电子显微技术的发现具有同样重要的意义。它的能量分辨率极高,能够清晰地观察到原子核能级的跃迁。锂离子电池因其高工作电压和高能量密度广泛应用于便携式电子产品、电动工具和电动汽车等领域。电极材料是决定锂离子电池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相对于负极材料,正极材料研究遇到更多的挑战,如高电压窗口、高比容量、良好的倍率性能、循环寿命、价廉和安全性等。但是,随着锂离子电池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宽,迫切需要研制新型的电极材料来满足日益增长的应用需求。以FeSO_4·H_2O和LiF为原料,用离子液体EMI-TFSI作反应媒介,300℃反应5 h得到产品。并通过穆斯堡尔谱仪测量并分析样品的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穆斯堡尔效应 穆斯堡尔 锂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穆斯堡尔谱学在固态物质研究上的发展与成就
10
作者 许可 马克岩 王海军 《大学物理》 2020年第4期42-47,55,共7页
1958年,29岁的德国物理学家穆斯堡尔发现γ射线的无反冲发射与共振吸收现象,即穆斯堡尔效应,随之产生了穆斯堡尔谱学,此人亦因该发现于1961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穆斯堡尔效应之发现造就了对于核力矩与电磁场间超精细相互作用一种全新... 1958年,29岁的德国物理学家穆斯堡尔发现γ射线的无反冲发射与共振吸收现象,即穆斯堡尔效应,随之产生了穆斯堡尔谱学,此人亦因该发现于1961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穆斯堡尔效应之发现造就了对于核力矩与电磁场间超精细相互作用一种全新的测试技术,其精度可至10-13数量级,从而可分析出固态物质的诸多微观性质.其后,穆斯堡尔谱学已广泛应用于物理、化学、冶金、地质、生物、考古等各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穆斯堡尔谱学 穆斯堡尔效应 超精细相互作用 固态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球磨法制备Al-V-Fe纳米晶粉末及其Mssbauer效应 被引量:2
11
作者 郑立静 林锦新 曾梅光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456-458,共3页
采用机械合金化法制备Al V Fe纳米粉末 ,通过测定M ssbauer效应 ,研究了不同球磨能量对制备Al V Fe纳米粉末的影响·结果表明 ,振动球磨与高能球磨所制备的Al V Fe纳米粉末结构均由非晶和α Al纳米晶组成 ,其非晶含量随着球磨能量... 采用机械合金化法制备Al V Fe纳米粉末 ,通过测定M ssbauer效应 ,研究了不同球磨能量对制备Al V Fe纳米粉末的影响·结果表明 ,振动球磨与高能球磨所制备的Al V Fe纳米粉末结构均由非晶和α Al纳米晶组成 ,其非晶含量随着球磨能量的增加而有所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穆斯堡尔效应 制备 球磨法 铝钒铁纳米晶粉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理温度下的有机蛋白质分子中激发的孤子导致的MsSbauer效应 被引量:1
12
作者 庞小峰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290-296,共7页
研究了处于生理温度条件下的有机蛋白质分子所激发的孤子对位于分子链中的γ-激活的原子核产生的Msbauer效应的影响.在分子链不改变所激发的孤子状态下所发射的γ-量子等于分子链的激发能.由此而产生的Mssbauer跃迁... 研究了处于生理温度条件下的有机蛋白质分子所激发的孤子对位于分子链中的γ-激活的原子核产生的Msbauer效应的影响.在分子链不改变所激发的孤子状态下所发射的γ-量子等于分子链的激发能.由此而产生的Mssbauer跃迁几率较小,它低于仅用热声子模型描述的分子链时的跃迁几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子 跃迁几 蛋白质分子 生理温度 穆斯堡尔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CrCo永磁合金Spinodal分解两相成分分析方法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伟 邱晓明 刘兵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65-268,共4页
应用穆斯堡尔谱学方法分析出含 1 .5 % W的 Fe Cr Co VTi永磁合金最佳磁性状态下的两相成分α1 相为 78Fe-5 Cr-1 7Co,α2 相为 1 3 Fe-80 Cr-7Co.在室温下 ,该合金的穆斯堡尔谱可以分解为 8套亚谱 .其中 7个铁磁性亚谱属于合金中脱溶的... 应用穆斯堡尔谱学方法分析出含 1 .5 % W的 Fe Cr Co VTi永磁合金最佳磁性状态下的两相成分α1 相为 78Fe-5 Cr-1 7Co,α2 相为 1 3 Fe-80 Cr-7Co.在室温下 ,该合金的穆斯堡尔谱可以分解为 8套亚谱 .其中 7个铁磁性亚谱属于合金中脱溶的α1 相 ,它的平均超精细磁场约为3 0 9k Oe;1套顺磁性亚谱对应于合金中基体的α2 相 .计算讨论了合金中的磁矩平均取向度θ的大小 ,表明该合金磁性能还有进一步改善的潜力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磁合金 SPINODAL分解 两相 成分分析方法 穆斯堡尔效应 硬磁合金 磁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近代物理实验数据处理的一点看法 被引量:1
14
作者 黄彩霞 《中山大学学报论丛》 1999年第2期221-222,共2页
关键词 实验数据处理 近代物理实验 数据处理软件 计算机编程语言 穆斯堡尔效应 处理数据 G-M计数管 夫兰克-赫兹实验 计算机数据处理 统计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ossbauer study of martensitic transformation andcollective magnetic excitations in Fe_9Ni.1 fine particles
15
作者 黄润生 夏元复 +2 位作者 李世民 王锦辉 陆怀先 《Nuclear Science and Techniques》 SCIE CAS CSCD 1996年第4期215-218,共4页
Mossbauerstudyofmartensitictransformationandcollective magnetic excitationsinFe_9Ni.1fine particlesH.M.Widat... Mossbauerstudyofmartensitictransformationandcollective magnetic excitationsinFe_9Ni.1fine particlesH.M.Widatallah,HuangRun-S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氏体式变换 Fe9Ni磁激活 穆斯堡尔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说文解字话英语
16
作者 榕培 《语言教育》 1991年第6期21-21,20,共2页
二十七物理学家要说以物理学家的姓氏命名的各种单位都有,例如:力的单位newton(牛顿)是以英国物理学家Isaac Newton(1642—1727)的姓氏命名的,能量和功的单位joule(焦耳)是以英国物理学家James Prescott Joule(1818—1889)的姓氏命名的... 二十七物理学家要说以物理学家的姓氏命名的各种单位都有,例如:力的单位newton(牛顿)是以英国物理学家Isaac Newton(1642—1727)的姓氏命名的,能量和功的单位joule(焦耳)是以英国物理学家James Prescott Joule(1818—1889)的姓氏命名的,放射性强度单位curie(居里)是以波兰物理学家Marie Curie(1867—1934)的姓氏命名的,长度单位fermi(费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度单位 CURIE ISAAC Joule 国际制单位 Marie 穆斯堡尔效应 生物电现象 拉曼效应 伏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