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期稻-稻-油菜轮作对土壤理化性质及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6
1
作者 杨敬林 李琳 胡德勇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45-49,61,共6页
为探究南方丘陵地区稻-稻-油菜轮作对土壤理化性质和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采用常规土壤农化分析和磷脂脂肪酸(PLFA)分析方法,以安仁县长期稻-稻-油菜轮作(DDY)和稻-稻连作(DD)土壤为研究对象,比较长期(30 a)DDY和DD处理后3个时期(早稻... 为探究南方丘陵地区稻-稻-油菜轮作对土壤理化性质和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采用常规土壤农化分析和磷脂脂肪酸(PLFA)分析方法,以安仁县长期稻-稻-油菜轮作(DDY)和稻-稻连作(DD)土壤为研究对象,比较长期(30 a)DDY和DD处理后3个时期(早稻成熟期、晚稻成熟期、油菜成熟期)土壤理化性质和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差异。结果表明,DDY处理土壤全氮、全磷含量及pH值均低于DD处理,其中,全氮含量在3个时期均差异显著,全钾含量增加但与DD处理差异不显著,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呈动态变化。轮作对土壤全氮含量影响较大,3个时期DDY处理全氮含量分别较DD处理降低50.76%、46.67%、49.62%。土壤微生物PLFA分析结果表明,与DD处理相比,DDY处理土壤微生物PLFA总量显著提高,3个时期分别提高19.69%、20.20%、49.12%,其中,DDY处理土壤细菌PLFA量显著增加,真菌PLFA量显著降低,真菌与细菌PLFA量比值显著降低。对土壤微生物PLFA进行主成分分析表明,轮作对微生物群落结构产生明显影响,2种种植方式主要影响土壤中细菌和真菌的数量。总之,长期稻-稻-油菜轮作促进了土壤全氮和全磷的分解,显著提高微生物生物量,尤其是细菌生物量,显著降低真菌生物量,提高两者的比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稻连作 --油菜轮作 土壤 微生物群落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洞庭湖区稻—稻连作制中钾肥效应及钾素平衡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黄建余 陈公贤 聂军 《湖南农业科学》 2004年第5期13-15,37,共4页
研究了洞庭湖区稻—稻连作制中钾肥对早稻和晚稻产量及钾素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施钾量为112.5、150和187.5kg/hm2的条件下,水稻能增产,但增产效果不显著。由差值法测得的3个施钾处理早稻钾素利用率平均为27 3%,晚稻为42 8%。肥料氮... 研究了洞庭湖区稻—稻连作制中钾肥对早稻和晚稻产量及钾素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施钾量为112.5、150和187.5kg/hm2的条件下,水稻能增产,但增产效果不显著。由差值法测得的3个施钾处理早稻钾素利用率平均为27 3%,晚稻为42 8%。肥料氮的利用率随钾肥的施用而提高,这一趋势在晚稻上更为明显。在每季水稻施钾量112.5、150、187.5kg/hm2的条件下,钾素平衡出现亏缺。在早稻施氮量150kg/hm2和晚稻施氮量180kg/hm2的条件下,洞庭湖生态区土壤上的氮素平衡中氮均出现盈余,氮素盈余量随钾肥用量提高而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稻连作 钾肥 钾肥效应 钾素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