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稻鸭共生绿色农业生产技术实施程序及要点 被引量:1
1
作者 熊国远 朱秀柏 张东红 《农技服务》 2012年第8期970-970,996,共2页
总结了稻鸭共生绿色农业生产技术实施程序及要点。
关键词 稻鸭共生绿色农业生产 实施程序 要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鸭共生绿色农业生产技术初探 被引量:9
2
作者 熊国远 朱秀柏 《饲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8-30,共3页
关键词 环保型农业技术 共生 绿色农业 生产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鸭共生绿色农业生产技术实施程序及要点 被引量:2
3
作者 熊国远 朱秀柏 张东红 《河南畜牧兽医》 2001年第12期17-17,共1页
关键词 共生绿色农业生产技术 种养结合 栽培技术 饲养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鸭共生绿色农业生产技术 被引量:1
4
作者 刘志华 李彩雄 钟运源 《福建农业科技》 2012年第1期40-42,共3页
2010~2011年在广东省梅州市五华县水寨镇进行稻鸭共生技术示范试验,探索稻鸭共生绿色农业生产技术模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该文介绍了稻鸭共生技术的基本要求、主要做法及存在问题。
关键词 共生技术 示范推广 绿色农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鸭共生绿色农业生产技术及效果分析
5
作者 姚松林 《现代农业科技》 2013年第3期307-307,309,共2页
从前期准备工作、鸭生产与利用、水稻栽插与田间管理等方面总结了稻鸭共生绿色农业生产技术,分析了其主要成效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以期促进该项技术的推广应用。
关键词 共生 绿色农业 生产技术 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鸭共生绿色农业生产技术及效果分析
6
作者 周流伟 《农村科学实验》 2018年第6期97-97,共1页
稻鸭共生是一种利用动植物之间的生态循环来促进动植物共同生存、互相依赖的农业生产技术,即,按照规定密度将水稻的秧苗栽插,待到秧苗活棵后放鸭入田,鸭在活动的时候会使稻田产生耕浑水增氧效果,有利于使水稻的分蘖受到刺激从而快速生长... 稻鸭共生是一种利用动植物之间的生态循环来促进动植物共同生存、互相依赖的农业生产技术,即,按照规定密度将水稻的秧苗栽插,待到秧苗活棵后放鸭入田,鸭在活动的时候会使稻田产生耕浑水增氧效果,有利于使水稻的分蘖受到刺激从而快速生长,而且鸭吃草虫,鸭粪能够使稻田的土壤更加的肥沃,鸭和稻之间无形之中形成了一种共生关系,相互之间合作双赢。稻鸭共生绿色农业符合我国环境保护的发展要求,同时有利于降低投资成本、增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生 绿色农业 生产技术 效果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鸭共生绿色农业生产技术
7
作者 何家祚 《现代农业科技》 2019年第1期199-199,共1页
本文介绍了稻鸭共生绿色农业生产技术,包括稻田选择与施肥、雏鸭选择与训水、搭建鸭棚和防护网、稻田管理、鸭的饲养管理等方面内容,以期为绿色农业生产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 共生 绿色农业 生产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稻鸭共生绿色农业生产技术及效果的几点看法
8
作者 郑传红 《农村科学实验》 2021年第6期40-41,共2页
稻鸭共生技术是于本世纪初引入我国的绿色农业生产技术,最早在我国的安徽、江苏、浙江和云南等地区应用,逐渐在我国南方大范围推广并总结出诸多成功经验。此种技术就是在水稻秧苗移栽完并活棵之后,通常是在栽插之后的7~10d将脱温雏鸭,... 稻鸭共生技术是于本世纪初引入我国的绿色农业生产技术,最早在我国的安徽、江苏、浙江和云南等地区应用,逐渐在我国南方大范围推广并总结出诸多成功经验。此种技术就是在水稻秧苗移栽完并活棵之后,通常是在栽插之后的7~10d将脱温雏鸭,也就是孵化之后7~10d的雏鸭放入稻田中,在水稻抽水灌浆之期将鸭子收回的水稻种植和鸭子养殖技术。通过此共生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减少水稻种植过程中灭草级和杀虫剂、肥料的应用,而且有助于提升水稻产量,节省鸭子养殖所需饲料,共同培养绿色无公害的水稻产品和鸭子,降低养殖和种植成本并提高经济收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生技术 绿色农业生产技术 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户组织化对稻农绿色生产技术采纳行为影响研究——基于江西省1988份调查数据
9
作者 刘胤 刘滨 《农业与技术》 2025年第8期145-152,共8页
近年我国农业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凸显,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加快农业生产方式转型,实现农业现代化发展。农业绿色化生产涉及多个环节,其中稻农在生产环节中采用绿色生产技术是既是绿色化生产的源头,也关乎粮食生产保障的国家战略。因此本... 近年我国农业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凸显,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加快农业生产方式转型,实现农业现代化发展。农业绿色化生产涉及多个环节,其中稻农在生产环节中采用绿色生产技术是既是绿色化生产的源头,也关乎粮食生产保障的国家战略。因此本文基于稻农微观视角,利用江西省1988份稻农调查数据和多元有序Logistic回归模型,综合探究农户组织化对稻农绿色生产技术采纳行为影响与内在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农户组织化对稻农绿色生产技术采纳行为存在显著正向影响,促进稻农在生产过程中采用社会化服务可以推动其采纳农业绿色生产技术,并对文化程度较高、以务农为主和土地细碎化程度较低的稻农影响更显著。要在大力提升农户组织化水平的基础上,支持农户在种植生产过程中主动采用社会化服务,实现农业生产绿色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户组织化 社会化服务 绿色生产技术采纳 农业生产绿色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生视角下农业区域品牌的绿色发展策略研究——以南县稻虾米为例 被引量:1
10
作者 周智颖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18期238-241,共4页
新形势下,农业区域品牌有效赋能乡村振兴。以知名农业区域品牌“南县稻虾米”为例,采用共生理论,从共生界面、共生环境和共生单元分析农业区域品牌与产业融合发展的内生机制和共生系统,提出强化共生界面、优化共生环境和发挥共生单元协... 新形势下,农业区域品牌有效赋能乡村振兴。以知名农业区域品牌“南县稻虾米”为例,采用共生理论,从共生界面、共生环境和共生单元分析农业区域品牌与产业融合发展的内生机制和共生系统,提出强化共生界面、优化共生环境和发挥共生单元协同作用3项提升品牌价值的农业区域品牌绿色发展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区域品牌 虾米 共生理论 绿色发展 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鸭共生对枞阳媒鸭生产性能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5
11
作者 李俊营 刘伟 +5 位作者 钱立祥 詹凯 马瑞钰 李岩 章薇 刘盛南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32-36,共5页
为探索枞阳媒鸭稻鸭共生养殖效果,选择同批次孵化、相同条件下饲养的28日龄体重差异不显著的枞阳媒鸭2 400只,随机分为稻鸭共生组和圈养组(对照组),研究稻鸭共生对枞阳媒鸭生产性能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期56 d。结果显示:稻鸭共生... 为探索枞阳媒鸭稻鸭共生养殖效果,选择同批次孵化、相同条件下饲养的28日龄体重差异不显著的枞阳媒鸭2 400只,随机分为稻鸭共生组和圈养组(对照组),研究稻鸭共生对枞阳媒鸭生产性能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期56 d。结果显示:稻鸭共生组枞阳媒鸭第8、10和12周龄体重均显著高于圈养组(P<0.05)。试验期间稻鸭共生组每只枞阳媒鸭平均日耗料(75.70 g)显著低于圈养组(147.88 g)(P<0.05)。稻鸭共生组枞阳媒鸭的体斜长、骨盆宽、胫围、宰前体重、胸肌率和瘦肉率均显著高于圈养组(P<0.05)。稻鸭共生组枞阳媒鸭血清总胆固醇、碱性磷酸酶、尿素氮和三碘甲腺原氨素含量显著低于圈养组枞阳媒鸭(P<0.05),甘油三酯和甲状腺素含量则显著高于圈养组枞阳媒鸭(P<0.05)。研究表明,枞阳媒鸭适合稻鸭共生养殖模式,生产性能较好,饲料消耗量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生 枞阳媒 生产性能 血液生化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农业生态系统的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作用——以贵州从江稻鱼鸭共生模式为例 被引量:26
12
作者 张琳杰 李峰 崔海洋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31-134,共4页
现代农业在带来粮食高产的同时也造成难以治理的农业污染和生态环境破坏,因而现代农业发展开始转向保护生态环境、可持续的农业形式,同时人们开始重新发现和思考传统农业文化的功能和价值。稻鱼鸭传统农业生态系统与现代生态农业发展中... 现代农业在带来粮食高产的同时也造成难以治理的农业污染和生态环境破坏,因而现代农业发展开始转向保护生态环境、可持续的农业形式,同时人们开始重新发现和思考传统农业文化的功能和价值。稻鱼鸭传统农业生态系统与现代生态农业发展中有机农业的生产理念和技术规程天然耦合,蕴含着现代农业所倡导的生态环保、循环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思路,具有重要的环境、经济和社会价值。从稻鱼鸭系统的特点和功能出发,分析了传统农业地区现代化进程所引发的农业面源污染问题,以及稻鱼鸭传统农业生态系统在农业面源污染中的预防和治理作用。以期通过对稻鱼鸭共生模式的价值挖掘和动态保护,为农业面源污染的防治提供新的启示和思路,同时也为现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起到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农业生态系统 共生模式 农业面源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汉平原稻-鸭-油模式绿色生产技术规程 被引量:5
13
作者 黄金鹏 汪本福 +1 位作者 李莉 万正煌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135-1138,共4页
稻鸭共育模式在江汉平原已推广多年,积累了丰富的理论与实践经验,在现有技术基础上,集成稻-鸭-油绿色农业生产模式,从基地品种选择、水稻育秧、移栽、鸭苗育雏、大田共育管理、鸭子捕收、水稻收获、油菜直播到收获等方面集成江汉平原稻... 稻鸭共育模式在江汉平原已推广多年,积累了丰富的理论与实践经验,在现有技术基础上,集成稻-鸭-油绿色农业生产模式,从基地品种选择、水稻育秧、移栽、鸭苗育雏、大田共育管理、鸭子捕收、水稻收获、油菜直播到收获等方面集成江汉平原稻鸭油绿色农业生产技术规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农业 --共育 苗育雏 技术规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鸭共作绿色稻米生产技术的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胡继芳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0年第7期17-18,26,共3页
通过试验研究稻鸭共作栽培,可以改善稻米品质,生产出安全优质的绿色稻米,并提出稻鸭共作生产绿色稻米的技术要点。
关键词 共作 绿色 生产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鸭共生技术中鸭的生产与利用
15
作者 汪丽 《农技服务》 2012年第10期1160-1161,共2页
鸭品种的选择、鸭的孵化、育雏技术、鸭在稻田中的饲养管理等方面探讨了稻鸭共生技术中鸭的生产与利用技术。
关键词 共生 生产 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寿县稻鸭共生绿色生态高效种养模式思考与应用 被引量:4
16
作者 戴清明 彭威 +3 位作者 高德平 白德朗 邓龙飞 伍振峰 《作物研究》 2019年第5期461-464,共4页
剖析了汉寿县稻鸭共生绿色生态种养的现状与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政府推动促扩张、规范技术保效益、突出主体攻带动和产销对接强效益的创新思路,确保稻鸭生态种养持续扩展.
关键词 共生 绿色生态种养 汉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鸭共生模式对绍兴鸭生产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7
作者 李霞 李小芬 季燚 《现代畜牧兽医》 2012年第8期56-59,共4页
本研究旨在探讨稻鸭共生模式与地面常规平养模式及稻鸭共生模式下不同饲养水平对绍兴鸭生长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稻鸭组鸭与对照组鸭相比,在体重、日增重、饲料转化比等指标存在显著差异(P〈O.05),稻鸭组鸭全期增重比对照组... 本研究旨在探讨稻鸭共生模式与地面常规平养模式及稻鸭共生模式下不同饲养水平对绍兴鸭生长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稻鸭组鸭与对照组鸭相比,在体重、日增重、饲料转化比等指标存在显著差异(P〈O.05),稻鸭组鸭全期增重比对照组快36.7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生模式 绍兴 生产性能 饲料转化比 生长性能 饲养水平 对照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首市稻+鸭+蛙绿色生产模式初探 被引量:5
18
作者 付维新 廖汉玉 +2 位作者 袁航 王家栋 孙贤海 《湖北农业科学》 2019年第7期24-26,共3页
自2014年起在湖北省石首市全域探索绿色发展,在水稻生产上创新应用稻+鸭+蛙绿色生产模式,集成10种病虫草害绿色防控技术,取得了水稻提质增效、生态环境转好的良好成效。
关键词 ++蛙 绿色生产模式 病虫草害绿色防控技术 石首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省京山县绿色生态农业模式“稻-鸭-油”推广应用技术 被引量:3
19
作者 汤京平 刘京秋 +4 位作者 刘涛 龚发平 刘先万 鄢云享 江雪莹 《农业环境与发展》 2012年第5期28-29,32,共3页
通过推广配套"稻-鸭-油"模式应用技术,实行绿色生态农业生产,大量减少农药、化肥等化学品投入,农产品质量和农田生态环境都得到改善,取得了明显的三大效益。
关键词 生态农业 绿色农业 --油”模式 湖北京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江县稻鱼鸭共生系统保护与传统农业发展对策 被引量:7
20
作者 顾永忠 《耕作与栽培》 2009年第5期1-4,9,共5页
分析从江传统农业发展现状及稻鱼鸭共生系统农业文化遗产的主要特点、存在问题,提出从江传统农业发展对策及保护开发模式构想。
关键词 从江 共生 生态农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