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有机稻田稻鸭共作技术
被引量:2
- 1
-
-
作者
相锋
-
机构
江苏省宝应县畜牧兽医站
-
出处
《畜禽业》
2013年第6期13-14,共2页
-
文摘
宝应县是全国商品粮生产基地县,粮食生产已连续9年获得丰收。宝应县是全国首家有机食品基地示范县.先后建立有机稻米基地达10万亩。传统农业生产中由于灰飞虱、条瘟叶枯病、黑条矮缩病的发生需要使用农药反复防治病虫害,农作物产品中造成了一定的药物残留。
-
关键词
稻鸭共作技术
有机稻田
有机食品基地
黑条矮缩病
农作物产品
生产基地
粮食生产
有机稻米
-
分类号
S511
[农业科学—作物学]
S834
[农业科学—畜牧学]
-
-
题名稻鸭共作技术初探
被引量:4
- 2
-
-
作者
李宝忠
陈炽浩
李宏周
蓝春松
-
机构
广东省五华县农业局
-
出处
《福建农业科技》
2010年第3期53-54,共2页
-
-
关键词
稻鸭共作技术
水稻生长
经济效益
杂食性
水效应
五华县
广东省
稻田
-
分类号
S511
[农业科学—作物学]
-
-
题名镇江稻鸭共作技术的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1
- 3
-
-
作者
沈晓昆
戴网成
王强盛
王志强
-
机构
镇江市科学技术局
镇江市水禽研究所
南京农业大学
-
出处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3期37-39,共3页
-
-
关键词
稻鸭共作技术
镇江市
展望
农业新技术
可持续生产
生态农业
稻田养鸭
传统农业
优势产业
水稻
-
分类号
S511
[农业科学—作物学]
F323.3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
-
题名日本的稻鸭共作技术
被引量:4
- 4
-
-
作者
王志强
沈晓昆
-
机构
江苏省镇江科学技术委员会
-
出处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2期37-37,共1页
-
-
关键词
日本
稻鸭共作技术
水稻
栽培技术
鸭
饲养管理
-
分类号
S834
[农业科学—畜牧学]
S511
[农业科学—作物学]
-
-
题名有机农业生产新模式稻鸭共作技术
被引量:3
- 5
-
-
作者
高厚坤
张选怀
薛锋
-
机构
江苏省扬中市三茅镇农业服务中心
江苏省扬中市农林局农技推广中心
江苏省扬中市油坊镇农业服务中心
-
出处
《上海农业科技》
2004年第2期110-110,共1页
-
文摘
稻鸭共作技术是将雏鸭放入稻田后,直到水稻抽穗为止,无论白天和夜晚,鸭一直生活在稻田里是,稻和鸭构成一个相互依赖、共同生长的复合生态农业体系.
-
关键词
有机农业
生产模式
稻鸭共作技术
放养时间
放鸭密度
人工饲喂
品种选择
-
分类号
S511
[农业科学—作物学]
S834
[农业科学—畜牧学]
-
-
题名稻鸭共作技术的引进及其应用
被引量:2
- 6
-
-
作者
汤月忠
益弟红
-
机构
上海市金山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上海市金山区金山卫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站
-
出处
《上海农业科技》
2008年第4期68-69,共2页
-
文摘
稻鸭共作技术是一项种养集成技术,它利用役用鸭旺盛的杂食性,完全吃掉稻田内的杂草和害虫,并利用鸭不间断的活动,达到刺激水稻生长,产生中耕浑水效果,同时鸭的粪便可作为肥料。稻鸭共作使鸭为水稻除虫、除草、施肥、刺激、松土,而稻田为鸭提供劳作、生活、休息的场所以及充足的水源和丰富的食物,两者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相得益彰。
-
关键词
稻鸭共作技术
应用
水稻生长
集成技术
相互作用
杂食性
不间断
稻田
-
分类号
S511
[农业科学—作物学]
S511.01
[农业科学—作物学]
-
-
题名稻鸭共作技术
被引量:1
- 7
-
-
作者
钟晓强
沐卫国
-
机构
江苏省高邮市农发局
-
出处
《中国农业综合开发》
2012年第9期53-53,共1页
-
文摘
稻鸭共作技术是利用鸭旺盛的杂食性,吃掉稻田内的杂草和害虫,其觅食活动可产生中耕深水的效果,刺激水稻生长,同时鸭的粪便又可作为水稻的肥料。稻鸭共作技术缓解了传统水稻生产使用大量化肥、农药产生的污染问题,生产出的有机米、有机鸭肉又是安全、优质、健康的天然食品,实现丁种植、养殖业的和谐统一与食物链的良性循环。
-
关键词
稻鸭共作技术
水稻生长
水稻生产
觅食活动
污染问题
天然食品
和谐统一
杂食性
-
分类号
S511
[农业科学—作物学]
-
-
题名有机稻鸭共作技术
- 8
-
-
作者
陈红星
华继军
张拥民
陈艳玲
-
机构
江苏省宝应县氾水镇农技服务中心
南京农业大学
-
出处
《农家致富》
2016年第10期30-31,共2页
-
文摘
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氾水镇从2000年就进行有机稻鸭共作养殖.规模从开始的几千羽增加到目前的10万羽.全镇有机稻鸭共作面积达9900亩。现就其规范操作技术作一简要介绍。
-
关键词
稻鸭共作技术
操作技术
宝应县
扬州市
江苏省
-
分类号
S511
[农业科学—作物学]
-
-
题名新疆推广稻鸭共作技术
- 9
-
-
-
出处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6期34-34,共1页
-
文摘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依托当地资源优势和发展有机食品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在米东新区羊毛工镇雷家塘村率先引入了日本“稻鸭共作技术”,并取得了成功。目前,羊毛工镇准备将这项技术逐步在全镇推广。实行稻鸭共作,鸭子在稻田里来回游动,可以提高水稻根部的温度,有利于壮大稻子根系;同时,鸭子把稻田里的杂草吃掉后,减少了人工拔草的次数,降低了劳动强度;在“圈养”过程中,鸭子的粪便更是很好的有机肥料,可以增加水稻的养分。
-
关键词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稻鸭共作技术
有机食品
资源优势
劳动强度
有机肥料
鸭子
子根系
-
分类号
S511
[农业科学—作物学]
-
-
题名北方稻鸭共作技术
- 10
-
-
作者
赵庆军
-
机构
黑龙江省密山市二人班乡政府乡村振兴发展中心
-
出处
《现代化农业》
2021年第10期34-35,共2页
-
文摘
稻鸭共作技术改变了传统的水稻种植方法,利用雏鸭旺盛的杂食性,取食稻田内的杂草和害虫,利用鸭子的活动刺激水稻生长,排出的粪便作为水稻的肥料,减少了农药和化肥的使用,生产出无公害的大米和鸭肉,实现稻、鸭双丰收的目的,是一种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并重的高产高效生态农业模式[1-3]。
-
关键词
稻鸭共作技术
水稻种植
高效生态农业模式
雏鸭
杂食性
无公害
效益并重
社会效益
-
分类号
S511
[农业科学—作物学]
S834
[农业科学—畜牧学]
-
-
题名制约稻鸭共作技术快速推广因素分析与对策探讨
- 11
-
-
作者
张庚林
周双庆
李粉林
丁小庆
-
机构
江苏省金坛市朱林镇农业综合服务站
-
出处
《上海农业科技》
2005年第3期119-120,共2页
-
-
关键词
稻鸭共作技术
对策探讨
因素分析
2000年
生态技术
示范应用
经济效益
推广速度
目标定位
关键技术
江苏省
产量低
适用性
水稻
鸭子
-
分类号
S511
[农业科学—作物学]
F719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
-
题名稻鸭共作技术
- 12
-
-
作者
胡魁
贾金萍
-
机构
农四师六十六团农业科技中心
-
出处
《新疆农垦科技》
2006年第5期14-15,共2页
-
-
关键词
稻鸭共作技术
水稻生长
自然生态
农业技术
增氧效果
有机肥料
化学肥料
化学农药
-
分类号
S511
[农业科学—作物学]
S834
[农业科学—畜牧学]
-
-
题名稻鸭共作技术
- 13
-
-
作者
张晶
王永康
-
机构
重庆市畜牧技术推广总站
-
出处
《植物医生》
2016年第3期31-31,共1页
-
文摘
稻鸭共作技术是一项低投人、髙产出先进的环保型农业技术。稻鸭共作技术就是在秧苗栽插活棵后(7~10d),将脱温雏鸭(7~10d)全天24h都放人稻田,直至水稻抽穗灌浆后收回鸭子,稻鸭共生时间在70d左右。在不使用农药、化肥和除草剂的情况下,生产优质稻米和优质鸭肉两种无公害的绿色食品。稻鸭共作技术与中国传统稻田养鸭的最大区别在于:将雏鸭放人稻田后,直到水稻抽穗为止,无论白天和夜晚,鸭一直生活在稻田里,稻和鸭构成一个相互依赖、共同生长的复合生态农业体系。
-
关键词
稻鸭共作技术
稻田养鸭
生态农业体系
优质稻米
农业技术
稻鸭共生
绿色食品
环保型
-
分类号
S511
[农业科学—作物学]
-
-
题名稻鸭共作技术
- 14
-
-
作者
施维新
-
机构
兵团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
-
出处
《农村科技》
2006年第6期68-69,共2页
-
文摘
稻鸭共作是以水田为基础、种稻为中心、家鸭野养为特点,以生产无公害高效益绿色稻鸭产品为目标的复合生态系统。利用家鸭旺盛的杂食性,大量地消灭多种害虫、杂草及其病源菌寄主。鸭子在田间活动,能将稻田水搅浑,起到中耕松土、刺激水稻生长的作用;鸭子排出的粪可为水稻提供营养丰富的全价有机肥料,实现生物防除病、虫、草及生态培肥。稻鸭共作能够实现稻田可持续种养,解决农业环境污染,改善生态环境,节约种养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是生产无公害优质稻米和鸭肉的全新生态农业新技术。
-
关键词
稻鸭共作技术
农业可持续发展
无公害优质稻米
复合生态系统
农业环境污染
水稻生长
农业新技术
中耕松土
有机肥料
营养丰富
-
分类号
S511
[农业科学—作物学]
-
-
题名日本推广稻鸭共作技术
- 15
-
-
作者
田耕
-
出处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02年第1期21-21,共1页
-
-
关键词
日本
推广
稻鸭共作技术
-
分类号
S511
[农业科学—作物学]
S834
[农业科学—畜牧学]
-
-
题名对稻鸭共作技术的特点与实施关键的分析
- 16
-
-
作者
张九兰
吴昊
戴雯
冷伟芳
李丹
-
机构
江西省抚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抚州市万橡园生态科技有限公司
抚州市农业农村局
-
出处
《江西农业》
2022年第2期62-63,共2页
-
基金
2020年抚州市科技创新引导项目:“优质稻再生+稻鸭共作”生态循环有机养技术研究和应用(项目编号:2020DC54)。
-
文摘
稻鸭共作技术可减少水稻生产中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提高稻米和鸭肉的品质,属于高产高效生产技术。基于此,文章结合稻鸭共作技术原理,总结稻鸭共作技术的特点,从稻鸭共作生产实践入手,分析稻鸭共作技术实施关键要点,为农户应用稻鸭共作技术提供帮助。
-
关键词
稻鸭共作技术
无公害
田间管理
-
分类号
S51
[农业科学—作物学]
-
-
题名稻鸭共作在高产地区的应用效果与技术
被引量:17
- 17
-
-
作者
沈培清
-
机构
江苏省金坛市作物栽培技术指导站
-
出处
《中国稻米》
2005年第6期35-37,共3页
-
文摘
在高产地区应用稻鸭共作技术具有减少化肥农药用量、提高水稻产量和稻米质量安全性、增加水稻生产和养鸭的综合经济效益,并有利于减轻对农田生态环境的破坏,实现可持续发展。本文同时阐述了其相应的配套技术。
-
关键词
水稻
鸭子
高产
效果
技术
稻鸭共作技术
应用
产地
综合经济效益
农田生态环境
-
分类号
S511
[农业科学—作物学]
F270.3
[经济管理—企业管理]
-
-
题名新疆稻鸭共作生态农业的发展现状与技术展望
被引量:2
- 18
-
-
作者
万勤
-
机构
新疆兵团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
-
出处
《新疆农垦科技》
2011年第1期74-76,共3页
-
文摘
当前,生态、环保、节约型农业已成为当今农业发展的方向,发达国家十分重视生态农业栽培技术的推广,而稻鸭共作技术作为集生态栽培与养殖的完美结合,也逐渐受到各国的关注。
-
关键词
稻鸭共作技术
生态农业
技术展望
新疆
节约型农业
农业发展
农业栽培
发达国家
-
分类号
S511
[农业科学—作物学]
-
-
题名稻鸭共作的技术推广成效与实践
被引量:1
- 19
-
-
作者
邹国民
沈晓昆
赵伯康
戴网成
秦永忠
-
机构
丹阳市农业委员会
镇江水禽研究所
丹阳市外专局
-
出处
《安徽农学通报》
2013年第4期9-10,共2页
-
文摘
介绍了镇江丹阳市引进推广稻鸭共作取得的成效和具体做法,以及展望,为其他市县推广此项技术提供参考。
-
关键词
稻鸭共作技术
推广成效
可持续发展
丹阳市
-
分类号
F306.3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
-
题名大面积稻鸭共育种养技术
被引量:5
- 20
-
-
作者
刘百龙
赵世坚
陆燕
钟月英
毕晓磊
韦善富
-
机构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广西水稻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
广西隆安昌隆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广西自治区农业厅
南宁市农业技术推广站
-
出处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85-87,共3页
-
基金
南宁市重大专项计划(20142008)
南宁市科技脱贫产业专项(20162056)
广西科技基地和人才专项(桂科AD16380142)
-
文摘
稻鸭共育是以水稻田为基础,利用鸭子的杂食性特点,将水稻的种植和鸭的饲养结合为一体的生态种养模式。以往稻鸭共育种养模式多是单家独户的小面积运作方式,大面积的稻鸭共育种养结合模式是近年才在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创造出更诱人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符合我国高效、生态、智慧型农业的发展趋势。
-
关键词
水稻
稻鸭共作技术
-
Keywords
rice
flee-duck farming technology
-
分类号
S511.04
[农业科学—作物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