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垄作稻鱼鸡共生对水稻根系生长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6
1
作者 梁玉刚 陈奕沙 +4 位作者 陈璐 孟祥杰 陈灿 黄璜 余政军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89-97,共9页
为了探究水稻垄作栽培和稻鱼鸡共生模式的结合对水稻根系生长性状的影响,在总结前人垄作栽培、稻鱼和稻鸡共生技术的研究基础上,创新提出了水稻垄作栽培养鸡、养鱼的种养结合技术,通过设计常规水稻垄作栽培(CK)、水稻垄作养鱼(RF)、水... 为了探究水稻垄作栽培和稻鱼鸡共生模式的结合对水稻根系生长性状的影响,在总结前人垄作栽培、稻鱼和稻鸡共生技术的研究基础上,创新提出了水稻垄作栽培养鸡、养鱼的种养结合技术,通过设计常规水稻垄作栽培(CK)、水稻垄作养鱼(RF)、水稻垄作养鸡(RC)和水稻垄作养鸡养鱼(RFC)的田间对比试验,研究了垄作稻鱼鸡共生模式下水稻根系生长性状和生理活性的特征。结果表明:2 a中垄作稻鱼鸡共生不同处理间水稻根系形状结构和生理活性存在一定差异。RFC和RC处理间的水稻根干物质、根冠比、根体积、根数、最长根长及齐穗后的根系氧化活力和伤流液等指标差异不显著,二者略优于CK(部分指标差异显著),其中根系体积较CK分别增加0.77%~14.05%和0.10%~13.88%,根系氧化活力较CK分别增加2.15%~13.48%和0.64%~10.05%;RF处理下水稻根系形态各构成指标、根系氧化活力和根伤流液均较CK显著降低,其中根系干物质、根系体积、根系氧化活力和根系伤流液减幅分别为24.62%~50.70%,7.80%~47.45%,10.49%~21.68%,24.39%~39.25%。综上所述,垄作稻鱼鸡和垄作稻鸡共生模式下,水稻根系体积、根冠比、根数和最长根长等形态指标整体高于水稻常规垄作栽培,并且齐穗后的根系生理活性得到提高,利于减缓水稻后期根系的衰老,从而为水稻地上部生长和产量的形成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垄作 稻鱼鸡共生 根系干物质 根数 根系氧化活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垄作稻鱼鸡共生对水稻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5
2
作者 刘贵斌 周江伟 +2 位作者 王忍 伍佳 黄璜 《江苏农业科学》 2018年第13期65-67,73,共4页
设置垄作稻鱼鸡共生(RFC)、垄作稻鱼共生(RRF)、水稻单作(CK)3个处理,分析3个处理对水稻农艺性状、产量性状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RFC、RRF处理在整个分蘖期的分蘖数都高于CK处理,并延长分蘖期5 d;RFC、RRF的生育期株高均高于CK,... 设置垄作稻鱼鸡共生(RFC)、垄作稻鱼共生(RRF)、水稻单作(CK)3个处理,分析3个处理对水稻农艺性状、产量性状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RFC、RRF处理在整个分蘖期的分蘖数都高于CK处理,并延长分蘖期5 d;RFC、RRF的生育期株高均高于CK,在生育后期更明显;在地上部干物质积累方面,3个处理的大小关系为RFC>RRF>CK,RFC、RRF处理能提升灌浆效果,增加穗部干物质质量;在收获指数方面,RFC处理与CK差异显著,RRF处理与CK差异不显著;RFC、RRF处理的产量分别比CK增加5.32%、4.77%;RFC、RRF处理的产投比分别为2.56、2.34,均高于CK(2.00);RFC、RRF处理的总利润分别为39 318.62、30 340.88元/hm2,均高于CK(9 106.22元/hm2)。研究显示,垄作种养模式能够有效提升水稻的农艺性状,增加产量,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垄作 种养模式 稻鱼鸡共生 农艺性状 产量性状 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垄作稻鱼鸡共生对稻田土壤养分含量及水稻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2
3
作者 马微微 陈灿 +4 位作者 黄璜 任勃 周晶 李桂香 王忍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9-17,共9页
于2018—2019年分别设置垄作稻鱼鸡(RFC)、垄作稻鱼(RF)、垄作稻鸡(RC)和垄作单稻(CK)4个处理,研究垄作稻鱼鸡共生对土壤养分含量及水稻产量的影响,以期为垄作稻鱼鸡共生模式的发展和推广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与CK相比,2 a RC、RFC... 于2018—2019年分别设置垄作稻鱼鸡(RFC)、垄作稻鱼(RF)、垄作稻鸡(RC)和垄作单稻(CK)4个处理,研究垄作稻鱼鸡共生对土壤养分含量及水稻产量的影响,以期为垄作稻鱼鸡共生模式的发展和推广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与CK相比,2 a RC、RFC处理水稻成熟期土壤全氮、全磷含量均提高,且RC、RFC处理全磷含量与CK均达到显著性差异;2 a RC、RFC处理成熟期土壤碱解氮、速效磷含量均显著高于CK,RFC处理齐穗期速效钾含量均显著高于CK;2 a RFC、RC、RF处理成熟期土壤有机质含量均显著高于CK。2018年RF处理水稻产量较CK提高5.75%,各处理间无显著差异,2019年RFC、RC、RF处理水稻产量均显著高于CK,增幅分别为16.29%、14.03%、9.35%。综上可知,RC和RFC处理均能够提高土壤养分含量和水稻产量,可作为稻田综合种养的优选模式,尤其是RFC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垄作栽培 稻鱼鸡共生 土壤养分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垄作稻鱼鸡共生对水稻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倪仲宝 《种子科技》 2020年第18期7-8,12,共3页
垄作稻鱼鸡共生是一种通过不断实践总结而探索出来的新型种养技术,对水稻的农艺性状和产量有着积极的影响。其中,对比作为一种有效的方式,能够将垄作稻鱼鸡共生模式的积极影响充分体现出来。3种处理模式分别是设置垄作稻鱼鸡共生(RFC)... 垄作稻鱼鸡共生是一种通过不断实践总结而探索出来的新型种养技术,对水稻的农艺性状和产量有着积极的影响。其中,对比作为一种有效的方式,能够将垄作稻鱼鸡共生模式的积极影响充分体现出来。3种处理模式分别是设置垄作稻鱼鸡共生(RFC)、垄作稻鱼共生(RRF)、水稻单作(CK)。对比主要是分析3种不同处理在水稻农艺性状、产量性状及经济效益带来的不同影响。相关研究结果体现出CK处理的分蘖数在整个分蘖期明显低于RFC、RRF处理;CK的生育期株高普遍低于RFC和RRF,在生育期的后期,这样的差距更加突出;RFC>RRF>CK这样的大小关系是在地上部干物质积累方面的特征,原因是RFC、RRF处理能够使灌浆效果得到明显提升,穗部干物质量由此得到增加;RFC处理在收获指数上与RRF和CK有着明显的差异,RRF与CK则较接近;RFC、RRF相较于CK,在产量和投产比上有着明显的增加,总体上RFC略高于RRF。上述结果表明,垄作种养模式对水稻农艺性状、产量、效益等方面有着积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垄作稻鱼鸡共生 农艺性状 产量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垄作稻-鱼-鸡共生对水稻茎秆倒伏、穗部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4
5
作者 梁玉刚 陈奕沙 +4 位作者 陈璐 马微微 孟祥杰 黄璜 余政军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79-388,共10页
为了探究水稻垄作栽培和稻-鱼-鸡共生模式的结合对水稻茎秆倒伏、穗部性状及产量的影响,本文通过设计常规水稻垄作栽培(CK)、水稻垄作养鱼(RF)、水稻垄作养鸡(RC)和水稻垄作养鸡养鱼(RFC)的田间对比试验,研究垄作稻-鱼-鸡共生模式下水... 为了探究水稻垄作栽培和稻-鱼-鸡共生模式的结合对水稻茎秆倒伏、穗部性状及产量的影响,本文通过设计常规水稻垄作栽培(CK)、水稻垄作养鱼(RF)、水稻垄作养鸡(RC)和水稻垄作养鸡养鱼(RFC)的田间对比试验,研究垄作稻-鱼-鸡共生模式下水稻茎秆倒伏、穗部性状和实际产量的变化。结果表明:2年中4个处理的水稻株高、株鲜重、重心高度和节间长的均值整体无显著性差异。与CK处理相比,RFC和RC处理水稻茎秆节间外径、节间壁厚、穗长和穗鲜重虽呈增加趋势,但均值整体也无显著性差异;水稻产量也保持稳定。RF处理水稻茎秆节间外径、壁厚、穗长和穗鲜重均呈降低趋势,且2019年穗鲜重达显著降低(P<0.05);水稻产量2年平均降低为29.98%(P<0.05),其余均值整体无显著性差异。2年中RFC和RC较CK处理水稻节间茎秆抗折力平均增加19.69%和8.10%,且2年中RFC的第4和第5节间茎秆抗折力显著增加(P<0.05);而RF处理茎秆抗弯截面模量和抗折力整体均呈降低趋势,但均值整体变化不显著。RFC和RC较CK处理水稻茎秆节间最大应力均值降低为17.85%和15.08%,倒伏指数均值降低为4.35%和4.26%,但未达显著水平;RF处理茎秆节间倒伏指数平均增加11.47%,且2018年第3和2019年第2~5节间均达显著性差异(P<0.05)。综上所述,垄作稻-鱼-鸡共生和垄作稻-鸡共生模式能够提高水稻穗长和穗鲜重,稳定水稻产量,增加水稻茎秆节间外径和壁厚,提高茎秆抗折力和抗弯截面模量,降低茎秆最大应力和倒伏指数,从而具有一定的壮秆效应和抗倒伏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垄作栽培 --共生 茎秆外径 茎秆抗折力 倒伏指数 穗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