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黑斑蛙放养密度对稻蛙种养中稻田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1
作者 梁正其 张秀英 +3 位作者 谭庆东 覃欢欢 牛吉友 宋兴超 《水产学杂志》 2024年第6期132-138,共7页
2022年4月11日在贵州省铜仁市印江县合水镇的稻蛙生态种养试验基地(海拔604 m,N 280′8.24″,E 108°31′52.97″)18块面积为350~400 m^(2)稻田中,放养体质量0.03~0.04 g的黑斑蛙(Rana nigromaculata)0 ind./m^(2)(对照组)、75 ind.... 2022年4月11日在贵州省铜仁市印江县合水镇的稻蛙生态种养试验基地(海拔604 m,N 280′8.24″,E 108°31′52.97″)18块面积为350~400 m^(2)稻田中,放养体质量0.03~0.04 g的黑斑蛙(Rana nigromaculata)0 ind./m^(2)(对照组)、75 ind./m^(2)、105 ind./m^(2)、135 ind./m^(2)、165 ind./m^(2)和195 ind./m^(2),研究黑斑蛙放养密度对稻蛙种养系统稻田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6月10日蝌蚪变态上岸后60 d(水稻抽穗期)和90 d(水稻成熟期)用对角线法采集0~20 cm表层土壤样品,测定土壤中的全氮、有机质、速效钾、有效磷、碱解氮含量等理化指标。8月27日前捕收黑斑蛙,9月12日水稻收获。稻蛙共作组插秧前不施基肥和农药;水稻单作组在水稻移栽前施用有机肥300 kg/667 m^(2),水稻生长期间不追肥。结果表明:稻蛙共作提高了土壤全氮、全磷的含量,增幅分别为1.9%~4.7%和4.5%~18.4%,显著增加了土壤的碱解氮、速效钾、有效磷和有机质含量。稻蛙共作田的pH、土壤的容重比未养蛙稻田低,土壤质地得到改善。135 ind./m^(2)组稻田的土壤理化性状改善得较为显著(P<0.05),随着黑斑蛙养殖密度的增加,各处理组的碱解氮、有机质、有效磷含量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速效钾呈现逐渐升高的趋势。贵州山区稻蛙共生系统中黑斑蛙的合理放养密度为135 ind./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斑 稻蛙共作生态系统 放养密度 土壤理化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