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稻虾连作稻秸还田下克氏原螯虾养成期稻田肥力变化初步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常国亮 徐建明 +4 位作者 卢彩萍 丁怀宇 杨柳 姜珊 宋玉豪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6期235-238,共4页
稻虾(克氏原螯虾)连作是稻渔综合种养的主要模式之一。以稻虾连作模式下克氏原螯虾养成期(2018年11月至2019年6月)稻田土壤[上层(0~10 cm)土壤、下层(10~20 cm)土壤]为研究对象,初步分析稻秸还田后稻田肥力(pH值、有机质含量、全氮含量... 稻虾(克氏原螯虾)连作是稻渔综合种养的主要模式之一。以稻虾连作模式下克氏原螯虾养成期(2018年11月至2019年6月)稻田土壤[上层(0~10 cm)土壤、下层(10~20 cm)土壤]为研究对象,初步分析稻秸还田后稻田肥力(pH值、有机质含量、全氮含量、有效磷含量、速效钾含量、缓效钾含量和硝态氮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对上层土壤而言,pH值第2、第3次取样时显著低于第1、第4次取样时的水平(P<0.05);有效磷含量在第1次取样(2018年11月)时最高,至第2次取样(2019年2月)时降至最低,到第3、第4次取样(2019年4、6月)时有效磷含量显著上升,但仍显著低于2018年11月时的水平(P<0.05);速效钾含量随取样时间的延长逐渐上升,至2019年6月达到最高值,显著高于前3次取样时的水平(P<0.05);缓效钾含量在第3次取样时(2019年4月)最低,显著低于另外3次取样时的水平(P<0.05),而另外3次取样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有机质、全氮和硝态氮含量在4次取样之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对下层土壤而言,2018年11月水稻收割后第1次取样时,有机质、有效磷和缓效钾含量显著低于2019年6月第4次取样时的水平(P<0.05)。对同一取样点上层、下层土壤进行比较发现,在第1次取样(2018年11月)时,上层土壤的pH值、有机质含量、全氮含量和有效磷含量显著高于下层土壤(P<0.05),但第4次取样(2019年6月)时已均无显著差异(P>0.05)。综上所述,稻秸返田后,土壤有效磷含量、pH值、有机质含量等土壤养分指标会快速变化,为防止其对克氏原螯虾养殖水体产生不良影响,建议采取栽培伊乐藻等科学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虾连作 克氏原螯 土壤肥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虾连作模式下稻田水体浮游生物调查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隋燚 夏德军 +1 位作者 石小平 毛栽华 《安徽农学通报》 2018年第18期43-47,共5页
对不同条件下稻虾连作田浮游生物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推水模式田溶氧和pH显著高于非推水养虾田(P<0.05);各稻田绿藻密度始终在20%以上,蓝藻生物量始终低于20%;稻虾连作田中浮游植物种类均以绿藻门藻类种数最多,浮游动物种类... 对不同条件下稻虾连作田浮游生物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推水模式田溶氧和pH显著高于非推水养虾田(P<0.05);各稻田绿藻密度始终在20%以上,蓝藻生物量始终低于20%;稻虾连作田中浮游植物种类均以绿藻门藻类种数最多,浮游动物种类均以轮虫种类最多;当年由常规稻田改造并用于稻虾连作生产的新田在浮游生物种类和生物量上均低于多年以稻虾连作方式进行生产的老田,且推水模式稻田水体浮游生物多样性最丰富,浮游生物密度和生物量最高。因此,稳定的高溶氧环境可促进浮游生物多样性的提高,稻虾连作生产模式有益于稻田生态系统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氏原螯 浮游生物 稻虾连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虾连作模式下稻田病虫草害绿色防控技术及效果分析 被引量:7
3
作者 夏新 《现代农业科技》 2021年第13期110-111,114,共3页
2018—2020年青阳县实施虾稻连作+水稻病虫草害绿色防控技术融合,利用虾稻连作模式优势实施水稻病虫草害绿色防控。本文介绍了青阳县稻虾连作模式的基本情况,总结了稻虾连作生产模式下绿色防控技术措施,分析了应用效果,发现实施虾稻连作... 2018—2020年青阳县实施虾稻连作+水稻病虫草害绿色防控技术融合,利用虾稻连作模式优势实施水稻病虫草害绿色防控。本文介绍了青阳县稻虾连作模式的基本情况,总结了稻虾连作生产模式下绿色防控技术措施,分析了应用效果,发现实施虾稻连作+水稻病虫草害绿色防控技术可减少农药使用量,保护农田生态环境,有效防控水稻病虫害发生,做到“虾安全、稻丰收”,提升稻虾品质,增加种养收入,促进生态环境与农业种养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虾连作 病虫害 绿色防控措施 应用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龙虾稻虾连作养殖技术要点 被引量:4
4
作者 陈博 应文婷 +1 位作者 邓超凡 吴早保 《江西水产科技》 2022年第6期40-42,共3页
从小龙虾的生物习性分析入手,结合我地多年的稻虾连作种养实践,4月-6月养虾,6月后退田种稻。对稻虾连作种养模式的小龙虾养殖技术关键点进行归纳整理,以期对养虾从业者起到抛砖引玉、扬长避短之效。
关键词 稻虾连作 小龙 生物习性 养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南地区稻虾连作稻田综合种养生产技术 被引量:4
5
作者 丁新红 吴金龙 +4 位作者 杨惠明 朱凤珍 张雅楠 陆芸 杨云娣 《上海农业科技》 2019年第2期130-132,共3页
在苏南地区复垦地应用稻虾连作稻田综合种养模式,不仅能增加经济效益,还能降低农药、化肥等化学投入品的使用量,从而促进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现从基地选择、茬口安排、品种选择、田块改造、稻前虾养殖管理、水稻种植、小龙虾繁种、... 在苏南地区复垦地应用稻虾连作稻田综合种养模式,不仅能增加经济效益,还能降低农药、化肥等化学投入品的使用量,从而促进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现从基地选择、茬口安排、品种选择、田块改造、稻前虾养殖管理、水稻种植、小龙虾繁种、田间档案等环节,对稻虾连作稻田综合种养生产技术进行总结,以促进该种养模式的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虾连作 综合种养 生产技术 苏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虾连作共作稻田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经济效益初步探究 被引量:4
6
作者 金万洋 朱光荣 +1 位作者 赵云振 潘丽 《南方农业》 2019年第32期32-33,共2页
稻虾连作是一种新型的农业模式,近年来农学相关学者已经探索出了稻田养蟹、鱼塘养桑蚕等比较成熟和具有代表性的共生合作新型农业模式,旨在利用生态系统中群落之间、生物之间的影响、竞争作用形成良性的生态平衡和反馈调节,达到人们对... 稻虾连作是一种新型的农业模式,近年来农学相关学者已经探索出了稻田养蟹、鱼塘养桑蚕等比较成熟和具有代表性的共生合作新型农业模式,旨在利用生态系统中群落之间、生物之间的影响、竞争作用形成良性的生态平衡和反馈调节,达到人们对农产品绿色健康的新要求,为农业生产者创造更多的收益。基于此,以稻虾连作为例,阐述了共作稻田生态系统的建立、能量流动、效益分析以及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虾连作 共作 物质循环 效益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稻虾连作绿色种养技术 被引量:1
7
作者 钱开宏 《园艺与种苗》 CAS 2021年第8期66-67,80,共3页
在介绍全椒县稻虾连作绿色种养模式发展概况的基础上,从降肥减药,互利共生方面总结了该模式的优势,并从稻田准备,小龙虾养殖,水稻种植3个方面阐述了具体的技术手段。
关键词 稻虾连作 绿色养殖技术 种植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虾连作模式下稻田水体浮游生物调查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隋燚 夏德军 +1 位作者 石小平 毛栽华 《水产养殖》 CAS 2018年第10期59-64,共6页
本试验对不同条件下的稻虾连作田浮游生物进行定性定量分析. 推水模式田溶氧和 pH 显著高于非推水养虾田 (P〈0.05) ; 各稻田绿藻密度始终在 20%以上, 蓝藻生物量始终低于 20%; 稻虾连作田中浮游植物种类均以绿藻门藻类种数最多, 浮... 本试验对不同条件下的稻虾连作田浮游生物进行定性定量分析. 推水模式田溶氧和 pH 显著高于非推水养虾田 (P〈0.05) ; 各稻田绿藻密度始终在 20%以上, 蓝藻生物量始终低于 20%; 稻虾连作田中浮游植物种类均以绿藻门藻类种数最多, 浮游动物种类均以轮虫种类最多; 当年由常规稻田改造并用于稻虾连作生产的新田在浮游生物种类和生物量上均低于多年以稻虾连作方式进行生产的老田, 且推水模式稻田水体浮游生物多样性最丰富, 浮游生物密度和生物量最高.试验结果表明, 稳定的高溶氧环境可促进浮游生物多样性的提高, 稻虾连作生产模式有益于稻田生态系统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氏原螯 浮游生物 稻虾连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盛泰优9712稻虾连作高产栽培技术 被引量:2
9
作者 关键 李再强 +4 位作者 邓松 唐正粮 周小波 杨细林 李云胜 《农业科技通讯》 2020年第9期256-257,共2页
本文作者介绍了盛泰优97123年来在岳阳市君山区稻虾连作模式中的田间表现;阐述了盛泰优9712不仅可增加水稻及龙虾产量,减少农药化肥用量,更可以实现经济、生态效益双增长;总结了其稻虾连作主要栽培技术要点,包括适时播种、科学施肥、合... 本文作者介绍了盛泰优97123年来在岳阳市君山区稻虾连作模式中的田间表现;阐述了盛泰优9712不仅可增加水稻及龙虾产量,减少农药化肥用量,更可以实现经济、生态效益双增长;总结了其稻虾连作主要栽培技术要点,包括适时播种、科学施肥、合理灌溉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盛泰优9712 稻虾连作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虾连作高产高效典型经验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慧茹 陈柏秀 +2 位作者 陈克春 陈晓兰 蒋元方 《科学养鱼》 2019年第8期24-25,共2页
近年来,泰州市姜堰区大力推广稻田综合种养模式,面积达4200亩。种养模式有稻鸭、稻鱼、稻鳅、稻蟹、稻鳖和稻虾等,其中以稻虾为主要模式。笔者通过入户指导和走访调研,华港镇许庄村卢群2018年开展120亩稻虾连作模式成效显著,平均亩产小... 近年来,泰州市姜堰区大力推广稻田综合种养模式,面积达4200亩。种养模式有稻鸭、稻鱼、稻鳅、稻蟹、稻鳖和稻虾等,其中以稻虾为主要模式。笔者通过入户指导和走访调研,华港镇许庄村卢群2018年开展120亩稻虾连作模式成效显著,平均亩产小龙虾151.1千克、水稻640千克,亩效益5075.9元,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虾连作 小龙 水位调节 防逃墙 高产高效 典型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洼田稻虾连作稳粮增效生态养殖技术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正友 《农业与技术》 2019年第4期120-120,123,共2页
我国作为农业生产大国,农业的生产一直都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推手,而低洼田稻虾连作的养殖技术,能够有效的稳定粮食的产量,同时能够起到保护周围生态环境的作用,对我国的经济以及环境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有着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 低洼田 稻虾连作 生态养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究稻虾连作种养关键技术 被引量:1
12
作者 谭小毛 《江西水产科技》 2018年第4期24-25,共2页
现阶段,国内市场在发展中,对龙虾的需求量在逐渐增多,龙虾的价格也在不断上涨,在这样的背景下,各地区农业生产人员都对水稻和龙虾养殖模式进行了大力宣传,从而在实现理想经济目标的同时,也为国内市场的稳定发展创造了条件,那么在本文中... 现阶段,国内市场在发展中,对龙虾的需求量在逐渐增多,龙虾的价格也在不断上涨,在这样的背景下,各地区农业生产人员都对水稻和龙虾养殖模式进行了大力宣传,从而在实现理想经济目标的同时,也为国内市场的稳定发展创造了条件,那么在本文中,就将对稻-虾连作种养的关键技术做出阐述,以供相关人员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龙 稻虾连作 关键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滁州市稻虾连作模式推广应用探讨
13
作者 王瑞雪 王润 《南方农业》 2023年第10期60-62,共3页
生态农业已成为农村特色产业发展的新趋势,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以安徽省滁州市稻虾连作模式为例,分析当地推广稻虾连作模式拥有的自然条件、社会条件、政策条件、经济条件等优势,介绍了目前滁州市推广... 生态农业已成为农村特色产业发展的新趋势,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以安徽省滁州市稻虾连作模式为例,分析当地推广稻虾连作模式拥有的自然条件、社会条件、政策条件、经济条件等优势,介绍了目前滁州市推广应用该模式取得的成效,并针对稻虾连作模式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树立小龙虾品牌意识、加速发展线上线下融合销售模式、科学规划产业规模及加大小龙虾产业技术投入力度等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虾连作 生态农业 安徽省滁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郎溪县稻虾连作种养现状及发展建议
14
作者 孙建华 《现代农业科技》 2018年第9期226-227,共2页
阐述了郎溪县稻虾连作种养产业发展现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进一步推进稻虾连作种养产业健康有序发展的建议,以期为稻虾连作种养推广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 稻虾连作种养 现状 问题 发展建议 安徽郎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泥河稻虾连作综合种养技术
15
作者 王玉华 《安徽农学通报》 2018年第11期21-21,33,共2页
"虾稻连作"是将水稻种植和龙虾养殖两者有机的结合,形成稻虾共生共养的生态循环农业。该文结合泥河镇实践,从龙虾养殖、水稻种植和推广效果3个方面进行介绍,为提升当地稻田综合效益和生态效应提供技术支持。
关键词 稻虾连作 综合种养技术 泥河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虾连作养殖模式及稻水象甲生态防控
16
作者 黄光同 刘勇 +2 位作者 韩永洪 陈启银 徐玲 《湖北植保》 2018年第3期21-22,共2页
稻虾连作养殖模式提高了水稻产量和小龙虾养殖经济效益。加强生态防控包括延迟播种、增加种植密度、提早收获并适当降低水稻产量;生态防控方针主要是加强绿色防控和统防统治;绿色防控技术和措施从源头控制水稻病虫害的越冬,减少虫害越... 稻虾连作养殖模式提高了水稻产量和小龙虾养殖经济效益。加强生态防控包括延迟播种、增加种植密度、提早收获并适当降低水稻产量;生态防控方针主要是加强绿色防控和统防统治;绿色防控技术和措施从源头控制水稻病虫害的越冬,减少虫害越冬基数,降低水稻病害的危害,达到改善农田生态环境、维护农田生态平衡、提高经济效益的防控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虾连作 生态防控 水象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滨州地区小龙虾稻虾连作模式养殖技术要点
17
作者 刘晓东 王彩霞 《中国动物保健》 2025年第8期110-111,共2页
山东滨州依托黄河三角洲水土资源,创新推广“稻虾连作”生态养殖模式,实现“一水两用、一田双收”。通过盐碱地改造(环沟控盐+有机肥压碱)、耐盐草种配置(伊乐藻/苦草组合)及病害绿色防控(噬菌体替代抗生素)等核心技术,成功突破盐碱环... 山东滨州依托黄河三角洲水土资源,创新推广“稻虾连作”生态养殖模式,实现“一水两用、一田双收”。通过盐碱地改造(环沟控盐+有机肥压碱)、耐盐草种配置(伊乐藻/苦草组合)及病害绿色防控(噬菌体替代抗生素)等核心技术,成功突破盐碱环境限制。实践显示:亩产小龙虾100kg(规格≥30g/尾)、有机大米300kg,综合收益达11.25万元/hm²(较单一种植增收3500元以上),为黄河流域盐碱地“以渔降盐、以渔促稻”提供了可复制的绿色发展样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龙 稻虾连作 养殖 技术要点 山东滨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鸭-虾种养模式水体理化因子周年变化特征及水质模糊综合评价
18
作者 徐智威 侯应霞 顾泽茂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5-73,共9页
为探究稻-鸭-虾种养模式对水质的影响,于2023年3月至2024年1月在监利市新沟镇双水双绿科研基地对稻-鸭-虾种养模式(rice-duck-crayfish integrated model,RDCI)和稻-虾连作模式(rice-crayfish continuous culture model,RCCC)水体进行... 为探究稻-鸭-虾种养模式对水质的影响,于2023年3月至2024年1月在监利市新沟镇双水双绿科研基地对稻-鸭-虾种养模式(rice-duck-crayfish integrated model,RDCI)和稻-虾连作模式(rice-crayfish continuous culture model,RCCC)水体进行连续采样,并分析2种模式在不同时期(养虾期、水稻返青期、稻-鸭共作期、水稻成熟期和越冬期)的水体理化因子变化差异。结果显示:物理因子方面,RDCI模式中水温、溶氧和pH值的全年变化范围分别为3.23~33.50℃、2.42~11.75 mg/L和7.18~8.32,与RCCC基本一致。化学因子方面,RDCI中总氮、总磷、氨氮、硝态氮和化学需氧量的全年变化范围分别为0.54~2.12、0.13~0.50、0.16~0.56、0.06~0.40和5.58~18.35 mg/L,总体呈现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峰值出现在稻-鸭共作期。与RCCC相比,RDCI在养虾后期水体总氮、总磷、氨氮和硝态氮含量分别降低11.1%、6.1%、14.4%和17.4%;在稻-鸭共作期,上述指标分别上升81%~135%、46%~113%、55%~715%和137%~166%。根据GB 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对RDCI水质进行模糊综合评价,结果显示RDCI养虾初期、水稻返青期、水稻成熟期和越冬期的水质符合Ⅲ级标准,养虾后期符合Ⅳ级标准,稻-鸭共作期符合Ⅴ级标准。研究表明,与RCCC相比,RDCI在养虾后期降低了水体养分盈余,在稻-鸭共作期补充了水体养分不足,从而提供了更好的水体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鸭-种养模式 -连作 水体理化因子 水质模糊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个品种鸭稻田控草、除虫及捕食残余克氏原螯虾效率的比较
19
作者 徐智威 胡鉴轩 +2 位作者 顾泽茂 禹淞深 杨正武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4-111,共8页
为筛选适合稻-鸭-虾种养模式的鸭品种,以稻-虾连作模式(rice-crayfish continuous culture model,RCCC)为对照,比较肉鸭武禽10号(meat duck group,MG)和农湖2号(laying duck group,LG)的稻田控草、除虫及清除残余克氏原螯虾的能力。结... 为筛选适合稻-鸭-虾种养模式的鸭品种,以稻-虾连作模式(rice-crayfish continuous culture model,RCCC)为对照,比较肉鸭武禽10号(meat duck group,MG)和农湖2号(laying duck group,LG)的稻田控草、除虫及清除残余克氏原螯虾的能力。结果显示:(1)控草方面,MG组对喜旱莲子草的防效为50.40%,显著高于LG组的-198.34%;对异型莎草的防效为56.82%,高于LG组的37.88%;对稗草的防效为79.31%,略低于LG组的81.03%。(2)除虫方面,放鸭30 d后,MG组和LG组对二化螟的防治效果均为100%,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效果MG组为74.93%,高于LG组的45.00%;收鸭1 d后,MG组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效果为99.20%,高于LG组的94.60%,二者的二化螟防治效果均达到了100%。(3)捕食残余克氏原螯虾方面,MG组的捕食能力为1.67尾/d,高于LG组的1.33尾/d。MG组的次年虾苗产量为60.00 kg/hm2,低于LG组75.5 kg/hm2,但二者显著低于RCCC组的670.91 kg/hm2。综合控草、除虫效果及捕食残余crayfish能力,相比农湖2号,武禽10号更适合稻-鸭-虾种养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鸭-种养模式 -连作模式 控草 除虫 克氏原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虾稻连作田块软盘旱育机抛秧栽培技术 被引量:1
20
作者 花浩然 王勤波 《安徽农学通报》 2024年第4期5-8,共4页
为使小龙虾延迟捕捞田块中种植的水稻产量达到理想水平,本研究安排了4个软盘机械抛秧栽培示范点和相对应的人工移栽对照,从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等方面探讨不同移栽方式对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4个软盘机械抛秧栽培示范点的水稻生产... 为使小龙虾延迟捕捞田块中种植的水稻产量达到理想水平,本研究安排了4个软盘机械抛秧栽培示范点和相对应的人工移栽对照,从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等方面探讨不同移栽方式对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4个软盘机械抛秧栽培示范点的水稻生产均获得了较理想的产量水平,其中机抛秧田块较对照(人工移栽)田块增产优势明显。虾稻连作田块采用软盘旱育机抛秧技术相比传统人工移栽能取得更好的产量水平,符合小龙虾延迟捕捞生产实际,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作 软盘机抛秧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