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食物观视角下稻菇轮作技术创意模式发展路径研究
1
作者 郑嫣然 程艳 +6 位作者 赖齐贤 蔡为明 张小明 金群力 刘雷 王寅 汤勇 《浙江农业科学》 2025年第5期1291-1296,共6页
大食物观是近年来中国提出的新型农业发展理念,其核心正是在于突破传统以主粮为中心的单一生产模式。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创意农业通过技术创新、模式创新、文化创新等元素融入传统种植模式,衍生出多种创意模式路径。该研究从创意农业的多... 大食物观是近年来中国提出的新型农业发展理念,其核心正是在于突破传统以主粮为中心的单一生产模式。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创意农业通过技术创新、模式创新、文化创新等元素融入传统种植模式,衍生出多种创意模式路径。该研究从创意农业的多元化种植模式入手,聚焦稻菇轮作创意模式的3个范式,提出“秸秆-菇-肥-稻”生态闭环等循环模式,形成稻菇轮作的循环模式图。本文围绕稻菇轮作创意模式的“增收、增效、增值”,总结对比与传统种植模式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提出优化稻菇轮作创意模式路径的对策建议,实现资源高效利用,解决耕地利用率低、秸秆焚烧污染等问题的同时促进农户增收致富,为农业绿色转型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参考,形成可复制可借鉴的“一地两用·粮菌双收”的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食物观 创意农业 稻菇轮作技术创意模式 发展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菇轮作式蘑菇栽培试验 被引量:1
2
作者 柳青 吴春玲 +1 位作者 吴岩课 郑巧平 《现代农业科技》 2007年第8期8-9,共2页
通过对当地农村使用的栽培配方进行比较试验,并对2种蘑菇设施栽培模式开展比较研究,总结出一套稻菇轮作高产栽培蘑菇技术。该技术的应用,充分利用了农村废草资源和富余劳动力资源,改善了土壤肥力,形成了以稻产菇,以菇促稻的良性循环,极... 通过对当地农村使用的栽培配方进行比较试验,并对2种蘑菇设施栽培模式开展比较研究,总结出一套稻菇轮作高产栽培蘑菇技术。该技术的应用,充分利用了农村废草资源和富余劳动力资源,改善了土壤肥力,形成了以稻产菇,以菇促稻的良性循环,极大提高了稻田产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菇轮作 栽培 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稻菇轮作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3
作者 吴绍山 《农技服务》 2015年第1期66-66,共1页
笔者根据多年的稻菇轮作种植经验,从水稻栽培和蘑菇栽培两个方面介绍了稻菇轮作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希望能为广大种植能手提供帮助。
关键词 稻菇轮作 高产高效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质量菇稻轮作实践与探索
4
作者 钟锦生 《四川农业科技》 2025年第3期42-45,共4页
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是乡村振兴永恒的主题,香菇原木和段木栽培不占用耕地,但资源消耗大,水分管理不便,产量也不稳定,木屑基料反季节栽培增产增收效果明显,但需占用耕地,与禁止耕地非粮化政策相冲突。文章综述了龙岩漳平市实践探索的香菇... 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是乡村振兴永恒的主题,香菇原木和段木栽培不占用耕地,但资源消耗大,水分管理不便,产量也不稳定,木屑基料反季节栽培增产增收效果明显,但需占用耕地,与禁止耕地非粮化政策相冲突。文章综述了龙岩漳平市实践探索的香菇-水稻轮作,“以稻养菇,以菇稳稻”生产模式,内容包括生产季节安排,香菇、水稻品种选择,简易大棚建造,关键栽培技术。分析菇稻轮作的优势,破解粮食生产与经济作物之间用地矛盾问题,为粮食和食用菌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球盖菇与水稻轮作模式的配套技术 被引量:10
5
作者 马伟冬 龚佩珍 +1 位作者 吴平 贾伟娟 《食药用菌》 2017年第3期203-204,共2页
介绍经3年试种示范的平湖市大球盖菇与水稻轮作模式的技术经验。大球盖菇栽培要点包括品种选择;采用大棚保护地栽培;适当添加辅料增加培养料的营养和通透性;冬季低温适当加盖地膜促发菌;机械开沟,同时完成菇床整理与覆土;先覆土,后预湿... 介绍经3年试种示范的平湖市大球盖菇与水稻轮作模式的技术经验。大球盖菇栽培要点包括品种选择;采用大棚保护地栽培;适当添加辅料增加培养料的营养和通透性;冬季低温适当加盖地膜促发菌;机械开沟,同时完成菇床整理与覆土;先覆土,后预湿,简化生产工艺;适时采摘,确保优质优价。概述水稻栽培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作 模式 配套技术 大球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推行菇稻轮作 实现经粮双丰 被引量:3
6
作者 徐健 《农业与技术》 2016年第20期144-144,共1页
本文简述了湖北省及随县农村传统农业种植模式,介绍了随县食用菌产业已成为当地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因菌林矛盾,随县食用菌管理站在食用菌种植区"转方式,调结构",积极探索推行菇稻轮作模式,打破了传统的不同作物间的轮作方式... 本文简述了湖北省及随县农村传统农业种植模式,介绍了随县食用菌产业已成为当地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因菌林矛盾,随县食用菌管理站在食用菌种植区"转方式,调结构",积极探索推行菇稻轮作模式,打破了传统的不同作物间的轮作方式,变废为宝,减轻污染,为新农村的发展带来了经济、社会、生态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 发展现状 轮作 意义与效益 技术要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菇—稻生产增产机理及高产栽培技术
7
作者 吕伟德 《安徽农学通报》 2005年第1期22-23,共2页
香菇—稻轮作具有显著的互补互促作用 ,既可以有效地减轻香菇病虫害 ,又可以提高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 ,提供水稻养分 ,促进水稻的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 ,提高水稻的实际产量。
关键词 轮作 增产效应 高产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