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稻草全量还田下氮肥运筹对双季晚稻产量及其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40
1
作者 何虎 吴建富 +5 位作者 曾研华 胡凯 黄山 曾勇军 潘晓华 石庆华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811-820,共10页
【目的】稻草还田和合理的氮肥运筹不仅可以改良土壤和培肥地力,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还可以减少因过量施用氮肥带来的环境污染。随着水稻机械化收割的快速发展,稻草全量原位还田面积迅速扩大。因此,研究稻草全量还田后合理施用氮肥十... 【目的】稻草还田和合理的氮肥运筹不仅可以改良土壤和培肥地力,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还可以减少因过量施用氮肥带来的环境污染。随着水稻机械化收割的快速发展,稻草全量原位还田面积迅速扩大。因此,研究稻草全量还田后合理施用氮肥十分必要。本文通过早稻机收稻草切碎全量还田后晚稻氮肥运筹试验,探索该条件下晚稻氮肥的合理施用技术。【方法】以超级晚稻品种淦鑫688为试验材料,设计4个施氮(N)水平(0、120、180、240 kg/hm2)基蘖穗肥比例为5∶2∶3,并在180 kg/hm2水平下增设稻草不还田对照处理和稻草全量还田下基蘖穗肥不同施氮比例处理(5∶0∶5、5∶1∶4、5∶2∶3、5∶3∶2、5∶4∶1、5∶5∶0)。旨在分析不同处理间水稻产量、产量构成和氮素吸收利用的差异。【结果】稻草全量还田下,施氮量在180 kg/hm2以下时产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之后则下降,处理间差异极显著。随施氮量的增加,有效穗数显著增加,而结实率则显著下降,施氮处理每穗粒数和千粒重显著高于不施氮处理。在相同施氮水平下,因为有效穗数、结实率和千粒重显著提高,所以稻草全量还田产量极显著高于不还田处理,增幅8.83%。稻草全量还田同一施氮水平下,施氮比例为5∶2∶3处理产量极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其每穗粒数和千粒重均为最高,有效穗数随分蘖肥比例的增加而减少,处理间结实率差异不显著。稻草全量还田后,随着施氮量增加,其氮素总积累量、氮肥表观利用率、氮素的吸收率和百公斤籽粒的需氮量也显著提高,且与施氮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但氮素收获指数和氮肥生理利用率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降低。同一施氮水平下,全量还田处理水稻氮肥农学利用率和生理利用率均显著高于不还田处理。相关分析表明,氮素总积累量与产量呈二次抛物线极显著正相关,氮肥表观利用率、氮素吸收率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稻草全量还田相同施氮水平下,随着穗肥施氮比例降低,其氮素总积累量、中期的积累量和比率下降,其氮肥的表观利用率、收获指数和氮素的吸收率也随之降低,但前期的氮素积累量和比率则升高。氮素的农学利用率和生理利用率均表现为随着穗肥比例的减少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均以施氮比例为5∶2∶3处理处理最高,不施穗肥处理最低。各施氮比例处理中,穗肥的施氮量与氮素的总积累量、中期积累量、氮肥的表观利用率、收获指数和氮素吸收率呈极显著正相关,氮肥的农学利用率和生理利用率与产量显著正相关。【结论】稻草全量还田后配施适量的氮肥可以提高晚稻产量,本试验以配施N 180 kg/hm2产量最高;在施纯N 240 kg/hm2以内,施氮越多,氮素积累量越多,相应的氮肥表观利用率、氮素的吸收率和百公斤籽粒的需氮量也越大。总施氮量相同条件下,以基肥∶分蘖肥∶穗肥为5∶2∶3的施氮比例水稻产量,氮肥农学、生理利用率均为最高,此结果可作为双季稻区稻草全量还田后的推荐施氮比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草全量还田 双季晚稻 氮肥运筹 产量 氮肥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冬种绿肥和稻草全量还田对单季稻田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19
2
作者 刘威 秦自果 +4 位作者 耿明建 吴礼树 鲁剑巍 鲁君明 曹卫东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2-58,共7页
采用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了冬闲期种植绿肥和稻草全量还田对江汉平原单季稻田土壤理化性质和水稻产量的影响。试验设置稻草不还田水稻不施肥(CK)、稻草不还田单施化肥(NPK)、稻草原位焚烧还田+化肥(RSB+NPK)、稻草全量还田+化肥(RSM+NPK)... 采用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了冬闲期种植绿肥和稻草全量还田对江汉平原单季稻田土壤理化性质和水稻产量的影响。试验设置稻草不还田水稻不施肥(CK)、稻草不还田单施化肥(NPK)、稻草原位焚烧还田+化肥(RSB+NPK)、稻草全量还田+化肥(RSM+NPK)、稻草不还田单独种植绿肥+化肥(GM+NPK)以及稻草全量还田+种植绿肥+化肥(RSM+GM+NPK),共6个处理。结果表明,与不还田的CK及NPK处理相比,RSM+NPK、GM+NPK和RSM+GM+NPK处理模式均有利于改善土壤物理性状和提高耕层土壤养分及有机质含量,其中多以RSM+GM+NPK处理增幅最大。RSB+NPK处理较CK处理显著提高土壤pH值、土壤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但对土壤有机质、全氮和碱解氮含量影响不大。GM+NPK处理与RSM+GM+NPK处理稻谷产量近似,分别较NPK处理显著增加6.9%~11.7%和6.0%~13.4%,3年平均增加9.1%和8.7%,而RSM+NPK和RSB+NPK处理的稻谷产量3年里与NPK处理无显著差异。综合考虑,在江汉平原单季稻作条件下,以冬闲期稻草条带覆盖还田与种植绿肥配合还田为宜,可以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显著提高水稻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闲 稻草全量还田 种植绿肥 土壤理化性质 水稻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械化稻草全量还田下双季早稻生长发育、产量及品质的响应 被引量:12
3
作者 曾研华 吴建富 +4 位作者 何虎 潘晓华 石庆华 杨小华 吴玉成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840-844,共5页
通过田间定位试验,在氮、磷和钾养分相等条件下,研究了稻草全量还田方式对双季早稻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稻草全量还田提高水稻分蘖数、中后期的叶面积指数以及地上部干物质量,增加剑叶的SPAD值和根系活力,延缓衰老,增... 通过田间定位试验,在氮、磷和钾养分相等条件下,研究了稻草全量还田方式对双季早稻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稻草全量还田提高水稻分蘖数、中后期的叶面积指数以及地上部干物质量,增加剑叶的SPAD值和根系活力,延缓衰老,增加单位面积有效穗数,较稻草不还田和稻草烧灰还田,产量增加3.41%~4.33%,增产显著;稻草全量还田有利于改善稻米加工品质和食味品质,但降低了稻米外观品质和营养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稻 生长发育 稻草全量还田 产量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草全量还田对双季水稻生长和土壤肥力的影响 被引量:13
4
作者 丁奇 吴建富 +5 位作者 李涛 潘晓华 石庆华 赵新帆 吴玉成 杨小华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44-49,共6页
通过设置不施肥、单施化肥、稻草烧灰还田+化肥和稻草全量还田+化肥4个处理的大田定位试验,在等量氮磷钾养分条件下,研究稻草全量还田对双季稻分蘖动态、产量、土壤理化性质以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晚稻稻草还田有利于翌年早稻产... 通过设置不施肥、单施化肥、稻草烧灰还田+化肥和稻草全量还田+化肥4个处理的大田定位试验,在等量氮磷钾养分条件下,研究稻草全量还田对双季稻分蘖动态、产量、土壤理化性质以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晚稻稻草还田有利于翌年早稻产量的提高,较单施化肥和烧灰还田处理相比,产量分别提高了8.6%和3.1%;而早稻草还田对晚稻的增产效果不明显。稻草连续多季直接还田有利于改善土壤的通气状况和提高土壤肥力以及提高生产收益。稻草全量还田不仅提高了水稻的产量,改善了土壤的通气孔隙度和提高了土壤养分含量,而且还减少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种粮的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草全量还田 水稻生长 土壤肥力 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草全量还田下氮肥运筹对双季晚稻产量和稻米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8
5
作者 何虎 黄山 +5 位作者 才硕 曾研华 吴建富 曾勇军 潘晓华 石庆华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85-391,共7页
以淦鑫688为材料,研究稻草全量还田下氮肥运筹对其产量和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稻草全量还田后晚稻增产8.8%,达到极显著,且稻米的外观、蒸煮和营养品质得到明显改善,但加工品质降低。稻草全量还田下,施氮量与产量呈抛物线相关,合... 以淦鑫688为材料,研究稻草全量还田下氮肥运筹对其产量和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稻草全量还田后晚稻增产8.8%,达到极显著,且稻米的外观、蒸煮和营养品质得到明显改善,但加工品质降低。稻草全量还田下,施氮量与产量呈抛物线相关,合理的施氮范围为180~200 kg/hm2;施氮比例为m(基肥)∶m(分蘖肥)∶m(穗肥)=5∶2∶3时,每穗总粒数和千粒质量最大,产量构成因素间协调,产量最高,稻米加工品质和外观品质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草全量还田 氮肥运筹 双季晚稻 产量 稻米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械化稻草全量还田对水稻产量和土壤碳库管理指数的影响 被引量:13
6
作者 吴建富 曾研华 +3 位作者 潘晓华 石庆华 杨小华 吴玉成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835-839,879,共6页
通过设置不施肥、单施化肥、稻草烧灰还田+化肥和稻草全量还田+化肥4个处理的大田定位试验,在氮、磷和钾养分相等条件下研究稻草全量还田对双季水稻产量和土壤碳库管理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晚稻稻草全量还田有利于提高翌年早稻产量,较... 通过设置不施肥、单施化肥、稻草烧灰还田+化肥和稻草全量还田+化肥4个处理的大田定位试验,在氮、磷和钾养分相等条件下研究稻草全量还田对双季水稻产量和土壤碳库管理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晚稻稻草全量还田有利于提高翌年早稻产量,较单施化肥与稻草烧灰还田相比,增幅3.4%~4.3%,而晚稻产量稻草全量还田处理与单施化肥基本持平,却显著低于稻草烧灰还田处理;与单施化肥和稻草烧灰还田相比,稻草全量还田提高了土壤不同形态碳素含量和碳库管理指数,活性碳、矿化碳和碳库管理指数分别提高了5.93%~7.87%、27.14%~67.55%和11.41%~21.49%。相关分析表明,土壤碳库管理指数与双季早、晚稻产量呈显著抛物线关系(r=0.982 9*和r=0.982 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草全量还田 双季水稻 产量 碳库管理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草全量还田对水稻生长特性及稻米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4
7
作者 王苏影 吴建富 +4 位作者 黄山 熊清云 谭雪明 石庆华 潘晓华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54-463,共10页
为探明稻草全量还田对抛栽双季稻生长的影响,以淦鑫203、陆两优996和淦鑫688和五丰优T025为早、晚季试验材料,采用裂区设计,研究了稻草全量还田不施化肥(SF0)、稻草不还田不施化肥(S0F0)、稻草全量还田施用化肥(SF)和稻草不还田施用化肥... 为探明稻草全量还田对抛栽双季稻生长的影响,以淦鑫203、陆两优996和淦鑫688和五丰优T025为早、晚季试验材料,采用裂区设计,研究了稻草全量还田不施化肥(SF0)、稻草不还田不施化肥(S0F0)、稻草全量还田施用化肥(SF)和稻草不还田施用化肥(S0F)4个处理对抛栽水稻生长发育及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同施肥条件下,稻草全量还田较不还田能够增加水稻产量和有效穗。相同稻草还田条件下,施肥处理较不施肥处理能显著增加有效穗、穗粒数和产量。稻草全量还田,淦鑫203、陆两优996、五丰优T025和淦鑫688产量增幅分别为131.10%、109.52%、65.66%和56.69%;稻草不还田,产量增幅分别为135.93%、111.02%、72.72%和66.53%。相同施肥条件下,一次枝梗分化数、二次枝梗分化数、颖花分化数及退化率均是稻草全量还田大于不还田处理。一次枝梗现存数、二次枝梗现存数、颖花现存数与每穗粒数和产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而与水稻结实率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稻草全量还田以及施肥能够提高稻谷的加工品质、食味品质和营养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草全量还田 水稻 生长特性 产量 稻米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草全量还田替代部分化肥对双季稻田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6
8
作者 范呈根 吴建富 +4 位作者 曾研华 潘晓华 陈荣华 申昌优 张祖清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8年第27期134-136,146,共4页
[目的]研究稻草全量还田替代部分化肥对双季稻田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方法]研究等量氮磷钾养分施入条件下,连续7年机械化稻草全量还田减施化肥(SIF)、烧灰还田减施化肥(SBF)、单施化肥(F)和不施肥(CK)对双季稻田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目的]研究稻草全量还田替代部分化肥对双季稻田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方法]研究等量氮磷钾养分施入条件下,连续7年机械化稻草全量还田减施化肥(SIF)、烧灰还田减施化肥(SBF)、单施化肥(F)和不施肥(CK)对双季稻田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在等量氮磷钾养分投入条件下,与SBF和F处理相比,SIF处理能明显降低土壤容重,均减少0.06 g/cm3,增加土壤总孔隙度、通气孔隙度、田间持水量和最大持水量,平衡土壤水、气状况,而前两者差异不显著;与F处理相比,SIF处理可以减缓土壤酸化,提高0.1个p H,土壤有机质增加0.83 g/kg,全氮和速效硅分别提高2.92%和42.19%,从而提高土壤肥力。土壤固碳量和固碳速率均呈SIF>F>SBF的趋势,在固碳减排上稻草还田具有更大优势。[结论]该研究为稻草资源有效利用和土壤合理培肥途径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草全量还田 双季稻 土壤理化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草全量还田小麦精确定量高产栽培技术 被引量:2
9
作者 嵇友权 高洪权 嵇娟 《现代农业科技》 2018年第4期32-32,37,共2页
本文详细分析了涟水县稻草全量还田对小麦播种的影响,并根据多年实施项目跟踪研究和实践,提出稻草全量还田的技术措施,总结出一套适合涟水县稻草全量还田小麦精确定量高产栽培技术,以期为改善稻草全量还田质量、培育小麦全苗壮苗、提高... 本文详细分析了涟水县稻草全量还田对小麦播种的影响,并根据多年实施项目跟踪研究和实践,提出稻草全量还田的技术措施,总结出一套适合涟水县稻草全量还田小麦精确定量高产栽培技术,以期为改善稻草全量还田质量、培育小麦全苗壮苗、提高稻茬小麦产量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稻草全量还田 精确定量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草全量还田不同沤制时间对常规优质晚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潘红梅 《现代农业科技》 2011年第11期81-82,共2页
稻草全量还田不同沤制时间对常规优质晚稻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稻草全量还田不同沤制时间对常规优质晚稻产量的影响不显著,随着沤制时间的增加,产量有小幅的增加。但在土壤理化性状方面,沤制时间越长,土壤的速效磷、速效钾、全氮、有机... 稻草全量还田不同沤制时间对常规优质晚稻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稻草全量还田不同沤制时间对常规优质晚稻产量的影响不显著,随着沤制时间的增加,产量有小幅的增加。但在土壤理化性状方面,沤制时间越长,土壤的速效磷、速效钾、全氮、有机质含量就越高,因而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应尽量延长稻草的沤制时间,使稻草中的氮、磷、钾尽可能多地分解释放。以增加土壤速效磷、速效钾、全氮的供应量,满足水稻的生长需求,提高水稻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草全量还田 沤制时间 晚稻 生长 产量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草全量还田小麦高产栽培技术 被引量:1
11
作者 任效宝 《现代农业科技》 2018年第12期17-17,共1页
水稻秸秆全量还田有效地避免了因焚烧秸秆带来的环境污染、生态失衡等问题。水稻秸秆全量还田是秸秆综合利用的有效途经之一。为有效落实环保理念、提升土壤腐殖质含量与有机质、消除稻草全量还田对小麦播种产生的负面影响,本文分析了... 水稻秸秆全量还田有效地避免了因焚烧秸秆带来的环境污染、生态失衡等问题。水稻秸秆全量还田是秸秆综合利用的有效途经之一。为有效落实环保理念、提升土壤腐殖质含量与有机质、消除稻草全量还田对小麦播种产生的负面影响,本文分析了稻草全量还田后对下茬小麦产生的影响,并介绍了稻草全量还田小麦高产栽培技术,包括优化整地效果、掌握播种时期与播种量、播后与冬前加强压实、合理施用肥料并落实中后期病虫害防治工作等方面内容,以期为稻草全量还田小麦栽培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稻草全量还田 高产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草切碎全量还田抛秧栽培双季稻立苗和生长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苏影 吴建富 +4 位作者 潘晓华 黄山 曾勇军 谭雪明 石庆华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49-57,共9页
为实现机械化稻草切碎全量还田条件下抛栽水稻的快速立苗,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稻草还田(设稻草全量还田和稻草不还田)以及在稻草全量还田条件下秧龄(早稻设25、30 d,晚稻设20、25、30 d)、抛栽方式(设点抛和人工撒抛)、耕作方式(设机械... 为实现机械化稻草切碎全量还田条件下抛栽水稻的快速立苗,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稻草还田(设稻草全量还田和稻草不还田)以及在稻草全量还田条件下秧龄(早稻设25、30 d,晚稻设20、25、30 d)、抛栽方式(设点抛和人工撒抛)、耕作方式(设机械深耕和机械旋耕)对早、晚稻抛栽立苗及水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同条件下,稻草全量还田不利于晚稻立苗及根系生长,但对早稻影响较小;晚稻稻草全量还田的秧苗立苗时间比稻草不还田至少延长2 d;抛栽2 d后单株根质量大于稻草不还田;抛栽4 d后稻草全量还田处理水稻叶面积、黄叶比低于稻草不还田处理。相同耕作与抛栽方式下,秧龄越短水稻立苗和根系生长越快,早稻30 d秧龄秧苗立苗时间比25 d至少长2 d;晚稻30 d秧苗立苗时间比20 d秧苗至少长3 d,比25 d秧苗至少长1 d。相同耕作方式及秧龄条件下,早、晚稻点抛后的立苗角度、立苗比例均大于撒抛,且早稻点抛立苗时间比撒抛至少缩短2 d,晚稻至少缩短1 d。相同抛栽方式及秧龄条件下,晚稻深耕立苗时间比旋耕短、根系数量比旋耕多;早、晚稻深耕秧苗的叶面积指数大于旋耕。生产上,在稻草全量还田时,早稻秧龄宜为25 d,晚稻秧龄宜为20~25 d,采用点抛及深耕的方式有利于抛栽稻立苗及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化 栽培 作物 稻草全量还田 双季稻 抛秧 立苗 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秸秆全量还田小麦高产栽培技术应变措施 被引量:2
13
作者 陆兆红 杨桂琴 《现代农业科技》 2017年第9期74-75,共2页
稻草全量还田后,保护了生态环境,提高了土壤腐殖含量和有机质,但同时也给小麦播种带来了一系列的不利因素。本文分析了稻草全量还田后对下茬小麦种植的影响,提出了通过提高整地质量、种子处理、适当增加播种量、及时查苗补缺、播后和冬... 稻草全量还田后,保护了生态环境,提高了土壤腐殖含量和有机质,但同时也给小麦播种带来了一系列的不利因素。本文分析了稻草全量还田后对下茬小麦种植的影响,提出了通过提高整地质量、种子处理、适当增加播种量、及时查苗补缺、播后和冬前强力镇压、重视配套沟系、合理运筹肥料、加大春季化学除草力度、注重中后期病虫害防治等技术应变措施,确保稻草全量还田小麦丰产稳产,以期为稻草全量还田小麦高产栽培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草全量还田 小麦 高产 栽培技术 应变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