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淮安市淮北地区稻茬晚播麦生育进程及产量形成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李必忠 周冬冬 +2 位作者 张永进 张军 刘忠红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0年第23期51-53,共3页
探索淮安市淮北地区稻茬晚播麦高产栽培技术,通过稻茬晚播小麦不同品种、播种期、播量的生育进程与产量的试验,研究小麦茎蘖动态、生育性状、产量构成等对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该试验条件下,淮安市淮北地区10月28日―11月18日播... 探索淮安市淮北地区稻茬晚播麦高产栽培技术,通过稻茬晚播小麦不同品种、播种期、播量的生育进程与产量的试验,研究小麦茎蘖动态、生育性状、产量构成等对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该试验条件下,淮安市淮北地区10月28日―11月18日播种基本苗在300万~375万/hm 2,11月8—18日播种基本苗宜选择375万~450万/hm 2,11月18日以后播种基本苗宜选择450万~525万/hm 2,在此条件下易获得较高的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茬晚播 生育进程 生产力 高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氮量和种植密度对稻茬晚播小麦干物质积累及光合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34
2
作者 李欣欣 石祖梁 +3 位作者 王久臣 王飞 徐志宇 江荣风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40-148,共9页
旨在为稻茬晚播小麦高产高效栽培提供理论依据,在大田试验条件下,研究了施氮量(0,150,225 kg/hm^2)和种植密度(150×10^4,225×10^4,300×10^4株/hm^2)对稻茬晚播小麦旗叶光合特性及干物质积累转运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全... 旨在为稻茬晚播小麦高产高效栽培提供理论依据,在大田试验条件下,研究了施氮量(0,150,225 kg/hm^2)和种植密度(150×10^4,225×10^4,300×10^4株/hm^2)对稻茬晚播小麦旗叶光合特性及干物质积累转运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全生育期干物质积累量和叶面积指数(LAI)均随施氮量和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但拔节后干物质积累比例则随种植密度增加而降低。花后干物质积累量、花前干物质转运量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随种植密度的增加呈先增后降的变化特点。不同处理干物质转运量对籽粒产量的贡献率(CDMRG)平均约为40%,干物质转运效率(DMRE)平均约为26%;CDMRG和DMRE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下降,随种植密度的增加亦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旗叶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值)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升高,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降低,胞间CO2浓度(Ci)则呈相反的变化趋势。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在不同施氮量及种植密度处理下均达极显著差异水平,在本试验条件下,施氮量为225 kg/hm^2、种植密度为225×10^4株/hm^2时,有利于维持稻茬晚播小麦的产量稳定,可作为长江中下游地区稻茬晚播小麦的适宜氮密组合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茬晚播小麦 施氮量 种植密度 干物质积累转运 旗叶光合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淮北地区稻茬晚播小麦品种产量比较试验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任立凯 李筠 +1 位作者 李强 孙中伟 《农业科技通讯》 2012年第7期136-137,共2页
在淮北地区稻茬晚播小麦面积不断扩大的形势下,对本地区主要种植小麦品种在稻茬晚播条件下进行了品种产量对比试验与结果分析。
关键词 小麦 稻茬晚播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茬晚播小麦生育特性及配套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被引量:10
4
作者 谢旭东 周国勤 +5 位作者 吴国强 李刚 尹志刚 李宇峰 王磊 陈金平 《湖北农业科学》 2019年第7期16-18,共3页
为了提升稻茬晚播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的产量潜力,研究总结了稻茬晚播小麦的生育特性以及筛选适宜的品种、适当增加密度、合理施肥和加强田间管理等配套的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措施,以此来应对其生育阶段的不利因素,从而使稻茬晚播... 为了提升稻茬晚播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的产量潜力,研究总结了稻茬晚播小麦的生育特性以及筛选适宜的品种、适当增加密度、合理施肥和加强田间管理等配套的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措施,以此来应对其生育阶段的不利因素,从而使稻茬晚播小麦稳产甚至增产,为豫南弱筋小麦生产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茬晚播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 高产高效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淮北地区种植密度与肥料对稻茬晚播小麦生长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8
5
作者 杜同庆 李振宏 徐鹏 《大麦与谷类科学》 2022年第2期14-20,共7页
本文通过设置稻茬小麦播期(适播10月20日和迟播11月20日)、密度(225万、375万、525万株/hm;)和施氮量(180、225、270 kg/hm;)3个因素试验,研究密度、氮肥对稻茬晚播麦生长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晚播后,群体质量显著下降,产量与穗数下降... 本文通过设置稻茬小麦播期(适播10月20日和迟播11月20日)、密度(225万、375万、525万株/hm;)和施氮量(180、225、270 kg/hm;)3个因素试验,研究密度、氮肥对稻茬晚播麦生长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晚播后,群体质量显著下降,产量与穗数下降幅度分别为33.49%~46.60%、16.51%~26.45%。晚播条件下,适当增加密度可以提高单位面积小麦穗数,增加叶面积指数,产量相应提高,增幅为3.37%~18.01%。晚播麦穗数、穗粒数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产量增幅可达到3.46%~15.18%,增施氮肥可以提高上3叶叶面积指数与各生育阶段干物质积累量。因此,晚播大幅度降低了小麦穗数、群体数目、干物质积累量,导致产量下降,适当地增施氮肥和增加密度可以构建良好群体,有利于产量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北地区 稻茬晚播 密度 肥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茬晚播小麦高产栽培技术 被引量:3
6
作者 柳志伟 刘素爱 《河南农业》 2004年第12期25-25,共1页
关键词 稻茬晚播小麦 高产栽培 品种选择 田间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氮量与基追肥比例对稻茬晚播麦生产力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杜同庆 仝斌 +1 位作者 徐鹏 李振宏 《耕作与栽培》 2022年第6期51-55,共5页
设置3个施氮水平(N 1、N 2、N 3),2个基追氮肥比例(R 1、R 2)研究其对稻茬晚播麦生产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晚播条件下,增施氮肥,拔节期茎蘖数、成穗数、上三叶叶面积指数增加,但N 3、N 2两处理之间穗数、上三叶叶面积指数差异不显著。增... 设置3个施氮水平(N 1、N 2、N 3),2个基追氮肥比例(R 1、R 2)研究其对稻茬晚播麦生产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晚播条件下,增施氮肥,拔节期茎蘖数、成穗数、上三叶叶面积指数增加,但N 3、N 2两处理之间穗数、上三叶叶面积指数差异不显著。增施氮肥后穗粒数显著增加,但千粒重极显著水平差异不明显。增施氮肥可以显著增加小麦的产量,但N 3、N 2处理产量差异极显著水平不明显。基追比R 1、R 2处理产量均表现为差异不显著,但基追比R 1在拔节-开花期、开花-成熟期干物质量占总干物质量的比例均高于R 2处理。最终实收产量以N 3×R 1最高,达到了8012.82 kg/hm^(2),但效益以N 2×R 1处理最高(15019.04元/hm^(2))。晚播条件下,适当的增加施氮量,调整基追肥比例,氮肥后移,可以增加穗粒数、千粒重,以达到增加产量,实现较高的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茬晚播 施氮量 基追肥比例 生产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春季不同追肥策略对稻茬晚播麦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研究
8
作者 何井瑞 祖兆忠 +5 位作者 张明 张洪树 韩必荣 刘海红 陈雪梅 刘红 《安徽农学通报》 2017年第18期23-25,共3页
探索春季不同追肥策略对稻茬晚播麦生产和产量的影响,为淮北地区稻茬晚播麦科学追肥提供依据。在大田条件下,以淮麦33为材料,采用大区试验的方法,研究了在返青期、拔节期一次追肥和在返青期+拔节期、拔节期+叶龄余数1.5期2次追肥4种追... 探索春季不同追肥策略对稻茬晚播麦生产和产量的影响,为淮北地区稻茬晚播麦科学追肥提供依据。在大田条件下,以淮麦33为材料,采用大区试验的方法,研究了在返青期、拔节期一次追肥和在返青期+拔节期、拔节期+叶龄余数1.5期2次追肥4种追肥方式对稻茬晚播麦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追肥时间和次数主要影响小麦的成穗数和粒重,在返青期+拔节期2次追肥的方式小麦群体结构合理,成穗率高,产量结构协调,单产最高达8083.5 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追肥 稻茬晚播 生长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灌南县稻茬晚播小麦高产栽培技术
9
作者 王秀俊 《数字农业与智能农机》 2022年第20期75-77,共3页
灌南县作为稻麦两熟栽培的地区,近年来大力规范和推广应用稻茬晚播小麦高产栽培技术。从稻茬晚播小麦低产原因进行分析,围绕水稻及小麦品种选择、种子处理、地块处理、抢抓播期、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探索相应的技术要点,能够切... 灌南县作为稻麦两熟栽培的地区,近年来大力规范和推广应用稻茬晚播小麦高产栽培技术。从稻茬晚播小麦低产原因进行分析,围绕水稻及小麦品种选择、种子处理、地块处理、抢抓播期、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探索相应的技术要点,能够切实推动稻茬晚播小麦栽培实现优质高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南县 稻茬晚播小麦 高产栽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湖圩区稻茬晚播麦高产栽培技术初探
10
作者 王松洋 严文学 +2 位作者 张孝富 张煜 周红兵 《安徽农学通报》 2009年第21期66-68,83,共4页
研究结果表明,白湖圩区稻茬晚播麦播期始于11月10日,高产栽培播期宜控制在11月20日之前,适宜基本苗(22-26)万/667m^2,播种量14-17kg/667m^2。品种宜选用扬麦19、扬麦16、扬麦158、扬麦12、宁麦13。播种方式宜用机械浅旋灭茬后机械条... 研究结果表明,白湖圩区稻茬晚播麦播期始于11月10日,高产栽培播期宜控制在11月20日之前,适宜基本苗(22-26)万/667m^2,播种量14-17kg/667m^2。品种宜选用扬麦19、扬麦16、扬麦158、扬麦12、宁麦13。播种方式宜用机械浅旋灭茬后机械条播、开沟盖籽;土壤墒情较差时可直接播种,待适墒时再进行机械开沟盖籽。田间管理要做好抗旱防渍,合理施肥,适时防治病虫草害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湖圩区 稻茬晚播 高产栽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沭阳县稻茬晚播小麦氮肥用量探究
11
作者 仲兆万 仲敏 宋浩 《南方农业》 2019年第23期3-5,共3页
为了研究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稻茬晚播小麦氮肥用法用量,构建特定肥水栽培管理技术体系,发挥生产指导作用,实现高产优质高效,在沭阳县开展氮肥施用效应试验。结果表明,从产量、效益、环保等角度考虑,沐阳县稻茬晚播小麦中等肥力田块适宜... 为了研究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稻茬晚播小麦氮肥用法用量,构建特定肥水栽培管理技术体系,发挥生产指导作用,实现高产优质高效,在沭阳县开展氮肥施用效应试验。结果表明,从产量、效益、环保等角度考虑,沐阳县稻茬晚播小麦中等肥力田块适宜施氮量(纯氮)为262.5kg·hm-2,适时适量施用拔节孕穗肥,有利于提高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茬晚播小麦 氮肥用量 江苏省沭阳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共生期对晚播稻茬麦的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5
12
作者 文廷刚 王伟中 +3 位作者 顾大路 杜小凤 施洪泉 钱新民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8年第36期21-23,37,共4页
[目的]为探索不同共生期对晚播稻茬麦的生长和产量形成的影响,[方法]以宁麦13为试验材料,研究了0共生和短共生稻套麦对小麦生长特性和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短共生期稻套麦(共生期15 d)会影响小麦植株生长、茎蘖动态和成穗。0... [目的]为探索不同共生期对晚播稻茬麦的生长和产量形成的影响,[方法]以宁麦13为试验材料,研究了0共生和短共生稻套麦对小麦生长特性和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短共生期稻套麦(共生期15 d)会影响小麦植株生长、茎蘖动态和成穗。0共生稻套麦(共生期0 d)对植株生长无显著差异,其基本苗、茎蘖数和成穗数均比较稳定,较对照显著提高。此外,短共生期会增加不孕小穗数,降低千粒重,产量较对照仅增加了0.83%,但不显著。0共生显著改善了小麦穗部性状,小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显著增加,不孕小穗数显著减低,产量较对照提高了6.67%。[结论]0共生稻套麦是在晚播条件下较短共生稻套麦和常规栽培好的一种高产应变栽培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生期 生长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肥水处理对晚播稻茬麦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
13
作者 文廷刚 王伟中 +4 位作者 顾大路 杨文飞 施洪泉 孙爱侠 钱新民 《浙江农业科学》 2018年第11期1991-1993,1996,共4页
为探索不同肥水处理对晚播稻茬麦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以淮麦30为材料,研究了不同肥水运筹对稻茬晚播麦生长特性和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肥水处理均能促进稻茬晚播麦出苗,增加茎蘖数分化,提高茎蘖群体质量。稻茬晚播... 为探索不同肥水处理对晚播稻茬麦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以淮麦30为材料,研究了不同肥水运筹对稻茬晚播麦生长特性和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肥水处理均能促进稻茬晚播麦出苗,增加茎蘖数分化,提高茎蘖群体质量。稻茬晚播麦的成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均显著增加,产量增幅为8.8%~30.4%,其中,浇水处理增产最显著,达30.4%。小麦对氮素的利用率增加幅度为12.5%~29.5%,浇水处理的氮素利用率最高,达29.5%。总体效果为浇水处理>灌水处理>洇水处理>常规施肥。因此,肥水配施对小麦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及其构成具有显著的促进和改善作用,施肥后配合适宜的水分运筹有助于提高小麦对氮素的利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水处理 生长发育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播条件下施氮量对稻茬小麦氮素吸收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30
14
作者 江东国 黄正来 +2 位作者 张文静 马尚宇 樊永惠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211-1221,共11页
为给安徽省江淮稻麦轮作区域晚播稻茬小麦高产栽培的氮肥合理施用提供依据,选用当地主栽品种扬麦18和皖垦麦076为试验材料,设置5个施氮水平(0、90、180、270和360 kg·hm-2),分析施氮量对晚播小麦氮素积累与分配、糖氮比、氮素同化... 为给安徽省江淮稻麦轮作区域晚播稻茬小麦高产栽培的氮肥合理施用提供依据,选用当地主栽品种扬麦18和皖垦麦076为试验材料,设置5个施氮水平(0、90、180、270和360 kg·hm-2),分析施氮量对晚播小麦氮素积累与分配、糖氮比、氮素同化酶活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增施氮肥能显著提高小麦各器官的氮积累量以及营养器官花前贮存氮素转运量、转运效率和转运氮素对籽粒氮素的贡献率,氮素收获指数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降低。随施氮量的增加,小麦各生育时期不同器官的糖氮比值显著降低。小麦的氮素分配比例在生育前期以叶片最高,成熟期籽粒中氮素分配比例显著高于其余部位,而小麦的可溶性糖分配比例在生育前期以茎鞘最高,成熟期籽粒较高。在0~270 kg·hm-2施氮量范围内,增施氮肥后,两个小麦品种的硝酸还原酶、谷氨酰胺合成酶和谷氨酸合成酶活性均显著提高,穗数、穗粒数和籽粒产量均明显增加。继续增加施氮量至360kg·hm-2时,氮素同化酶活性和产量无显著变化,说明施氮过多对小麦氮素同化和产量无益。土壤氮贡献率、氮肥农学利用效率和氮素偏生产力均随施氮量增加而降低。推荐江淮区域稻茬小麦晚播条件下适宜施氮量为180~270kg·hm-2偏下限,可兼顾高产及氮素高效吸收和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氮素积累分配转运 糖氮比 氮素同化酶 氮素利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播期和播种量对晚播稻茬麦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4
15
作者 蔡雯雯 边晋 《上海农业科技》 2019年第4期50-51,共2页
为给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区晚播稻茬麦生产提供技术依据,研究了播期和播种量对当地晚播稻茬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和播种量均对洪泽区晚播稻茬麦产量有极显著影响,随着播种时间的推迟,小麦产量呈下降趋势;随着播种量的增加,晚播稻茬... 为给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区晚播稻茬麦生产提供技术依据,研究了播期和播种量对当地晚播稻茬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和播种量均对洪泽区晚播稻茬麦产量有极显著影响,随着播种时间的推迟,小麦产量呈下降趋势;随着播种量的增加,晚播稻茬麦的产量均呈先增后减的趋势。在本试验条件下,晚播稻茬麦在11月1日播种的,每667 m^2播种量以15 kg为宜;以后每晚播1 d,每667 m^2播种量应增加0.35kg,但每667 m^2播种量不宜超过35 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量 产量 洪泽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肥料运筹方式对苏北地区超晚播稻茬麦产量及其构成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3
16
作者 王静静 杜洪艳 +5 位作者 唐小洁 张鹏 孙善国 王素霞 毛筱晔 李东升 《浙江农业科学》 2019年第1期28-29,31,共3页
以淮麦35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肥料运筹方式对超晚播小麦茎蘖动态、干物质积累、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肥料运筹基肥∶返青肥∶倒3叶肥∶旗叶肥比例分别为4∶2∶3∶1和5∶1∶3∶1时干物质积累量、成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 以淮麦35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肥料运筹方式对超晚播小麦茎蘖动态、干物质积累、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肥料运筹基肥∶返青肥∶倒3叶肥∶旗叶肥比例分别为4∶2∶3∶1和5∶1∶3∶1时干物质积累量、成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配置最佳,产量最高,为7 172和7 142 kg·hm^(-2),其次为4.5∶2∶2.5∶1和5.5∶1∶2.5∶1,产量分别为6 945和6 768 kg·hm^(-2)。苏北地区晚播稻茬麦的最佳肥料运筹为4∶2∶3∶1和5∶1∶3∶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料运筹 产量 产量构成因子 连云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寿县晚播稻茬麦种植技术
17
作者 王开林 张胜敏 +2 位作者 鲍颖 姚传云 张建群 《安徽农学通报》 2021年第6期34-35,共2页
该文结合寿县当前的麦稻生产情况,在调研和试验示范的基础上,提出了寿县晚播稻茬麦生产的关键技术。
关键词 品种 种质量 防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播稻茬麦高产栽培初探
18
作者 傅世冰 《安徽农业》 2001年第11期16-16,共1页
关键词 高产栽培 覆膜栽培 露地栽培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