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稻茬免耕带旋播种小麦的田间杂草防除效果与小麦产量
1
作者 刘胜男 朱建义 +5 位作者 李明 赵浩宇 熊涛 汤永禄 周小刚 李朝苏 《浙江农业学报》 2025年第10期2129-2137,共9页
为明确四川稻茬免耕带旋播种小麦田的杂草群落特征与高效防除技术,于2019-2021年小麦季设置不除草(CK)、苗期除草(T1)、播种前除草+苗期除草(T2)、播种前除草(T3)和播种后封闭除草(T4)5种模式,系统调查不同模式下杂草的种类、数量、鲜... 为明确四川稻茬免耕带旋播种小麦田的杂草群落特征与高效防除技术,于2019-2021年小麦季设置不除草(CK)、苗期除草(T1)、播种前除草+苗期除草(T2)、播种前除草(T3)和播种后封闭除草(T4)5种模式,系统调查不同模式下杂草的种类、数量、鲜重与小麦产量。结果表明:田间共发现16种杂草,其中2019-2020年11种,2020-2021年13种;棒头草为唯一禾本科杂草,占绝对优势;阔叶杂草以猪殃殃和碎米荠为主。T4处理杂草种类数最少(2~4种),各处理杂草种类多集中于3~7种。2年杂草密度差异较大,CK与T3处理于拔节初期达峰值;T4处理的杂草密度与鲜重始终最低,T1与T2处理苗期除草后杂草鲜重降低。小麦产量差异主要由穗数和穗粒数决定。2020年杂草密度较高,T1、T2、T4处理较CK分别增产5.85%、15.92%和14.42%;2021年杂草密度较低,仅T2、T4处理显著增产。综上,播种前除草+苗期除草或播后封闭除草均可有效控草并提高小麦产量,可在稻茬免耕带旋播种小麦生产中因地制宜选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田 稻茬免耕带旋播种 除草模式 杂草群落 防治效果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