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湖北稻区褐飞虱田间种群对常用杀虫剂抗药性监测 被引量:16
1
作者 张小磊 廖逊 +3 位作者 毛凯凯 万虎 卢鹏 李建洪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222-1231,共10页
【目的】明确目前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田间种群对常用防治药剂的抗性现状,为制定褐飞虱的科学用药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09-2014年采用稻茎浸渍法监测了湖北褐飞虱武穴梅川、枣阳十里铺、孝感陈店、鄂州长港和武汉江夏稻... 【目的】明确目前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田间种群对常用防治药剂的抗性现状,为制定褐飞虱的科学用药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09-2014年采用稻茎浸渍法监测了湖北褐飞虱武穴梅川、枣阳十里铺、孝感陈店、鄂州长港和武汉江夏稻田的褐飞虱田间种群对11种杀虫剂的敏感性。【结果】湖北稻区褐飞虱田间种群已对吡虫啉(抗性倍数RR=101.8-1 239.4)、噻嗪酮(RR=15.9-1 326.3)产生高水平抗性;对噻虫嗪(RR=24.9-146.5)产生中等水平至高水平抗性;对噻虫胺(RR=9.9-16.5)、呋虫胺(RR=13.5-15.9)、乙虫腈(RR=18.3-60.4)、毒死蜱(RR=17.4-29.8)、异丙威(RR=13.9-46.0)产生中等水平抗性;对啶虫脒(RR=5.1-9.9)产生低水平抗性;对噻虫啉(RR=3.9-7.1)处于敏感至低水平抗性水平;对醚菊酯(RR=1.3-4.9)处于敏感水平。此外,褐飞虱对噻虫嗪、噻嗪酮抗性上升明显,同时褐飞虱对吡虫啉抗性也有上升的趋势。【结论】仍需暂停吡虫啉、噻嗪酮在水稻上防治稻飞虱,严格限制吡蚜酮在水稻上的使用次数;醚菊酯可作为吡虫啉、噻嗪酮和吡蚜酮的替代药剂或轮换药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飞虱 杀虫剂 稻茎浸渍法 抗性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褐飞虱对噻嗪酮抗性的遗传分析 被引量:14
2
作者 庄永林 沈晋良 +1 位作者 戴德江 周威君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749-753,共5页
害虫的抗性遗传特性是影响其抗性发展的一个重要因子 ,也是制订抗性治理对策的重要依据。我们采用稻茎浸渍法测定了褐飞虱Nilaparvatalugens(St l)抗性和敏感亲本、正反交 (F1 、F′1 )、自交 (F2 、F′2 )及回交 (BC)后代 3龄若虫对噻... 害虫的抗性遗传特性是影响其抗性发展的一个重要因子 ,也是制订抗性治理对策的重要依据。我们采用稻茎浸渍法测定了褐飞虱Nilaparvatalugens(St l)抗性和敏感亲本、正反交 (F1 、F′1 )、自交 (F2 、F′2 )及回交 (BC)后代 3龄若虫对噻嗪酮的剂量反应数据 ,研究了褐飞虱对噻嗪酮的抗性遗传特性。结果表明 :正反交后代的显性度分别为 - 0 31 5 3(F1 )和 - 0 376 3(F′1 ) ,表明抗性遗传为常染色体的不完全隐性 ;将自交及回交后代的剂量反应数据进行单个主基因假设的卡方 ( χ2 )检验 ,其卡方值分别为 4 2 1 1 (F2 )、5 1 4 4 (F′2 )及 93 5 7(BC) ,均大于 χ20 0 5=1 5 5 1 (df=8) ,表明其抗性是多基因控制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飞虱 稻茎浸渍法 噻嗪酮 抗性遗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省安仁白背飞虱种群对5种农药敏感度测定
3
作者 罗香文 刘建宇 +3 位作者 张胜平 张德咏 刘勇 蔡立湘 《农学学报》 2014年第8期22-24,共3页
为明确湖南省安仁地区白背飞虱种群对不同防治农药的敏感度,指导该地区白背飞虱田间药剂防治,测定了湖南省安仁县白背飞虱种群3龄若虫对5种农药的敏感度。测定结果表明,湖南省安仁县白背飞虱种群对噻虫嗪、噻嗪酮、吡虫啉、烯啶虫胺、... 为明确湖南省安仁地区白背飞虱种群对不同防治农药的敏感度,指导该地区白背飞虱田间药剂防治,测定了湖南省安仁县白背飞虱种群3龄若虫对5种农药的敏感度。测定结果表明,湖南省安仁县白背飞虱种群对噻虫嗪、噻嗪酮、吡虫啉、烯啶虫胺、异丙威的敏感度(LC50),分别为0.0299、0.1214、0.1322、0.3296、26.7068 mg/L。5种药剂中,异丙威的敏感度最低,生产上应控制施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背飞虱 湖南省安仁种群 稻茎浸渍法 敏感度 农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