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紫外线(UV-B)照射对水稻产量及稻米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24
1
作者 张文会 孙传清 +3 位作者 佐藤雅志 日出间纯 熊谷忠 王象坤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908-912,共5页
以抗紫外线UV B的日本粳稻品种Sasanishiki为材料 ,1999年和 2 0 0 0年在大田条件下 ,探讨了不同生育时期的UV B处理对水稻产量、糙米的大小及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营养生长期 (移栽至幼穗分化 )、生殖生长期 (幼穗分化至抽穗 ... 以抗紫外线UV B的日本粳稻品种Sasanishiki为材料 ,1999年和 2 0 0 0年在大田条件下 ,探讨了不同生育时期的UV B处理对水稻产量、糙米的大小及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营养生长期 (移栽至幼穗分化 )、生殖生长期 (幼穗分化至抽穗 )及抽穗成熟期的UV B处理对Sasanishiki的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不显著 ;生殖生长期 (幼穗分化至抽穗 )与抽穗成熟期的UV B处理 ,使大粒米的比例减少 ;抽穗成熟期的UV B处理 ,增加了糙米中全N和贮藏蛋白的含量 ,其中主要是谷蛋白含量的增加 ,对水溶 盐溶蛋白和醇溶蛋白则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外线 UV-B照射 水稻 产量 稻米蛋白质 含量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米蛋白质对稻米品质的影响研究进展 被引量:5
2
作者 杜雪树 李进波 +1 位作者 夏明元 戚华雄 《湖北农业科学》 2020年第S01期44-46,共3页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广大人民群众对稻米的要求逐渐由吃饱向吃好转变。稻米蛋白质含量是影响稻米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综述了稻米蛋白质对稻米品质的影响及稻米蛋白质QTL定位的相关进展,并对优质食味品质水稻新品种培育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 水稻(Oryza sativa L.) 稻米蛋白质 稻米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麦秸全量还田下水稻氮素运筹对稻米蛋白质及淀粉粘滞性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杨美英 刘建 +1 位作者 魏亚凤 李波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0年第12期4-7,共4页
以迟熟中粳稻品种"南粳44"为试材,研究了麦秸全量还田条件下,225、300和375 kg/hm23个施N水平及其基肥、蘖肥、穗肥施N配比分别为4∶4∶2、4∶3∶3和4∶2∶4等处理对稻米蛋白质含量及淀粉粘滞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稻米蛋白质... 以迟熟中粳稻品种"南粳44"为试材,研究了麦秸全量还田条件下,225、300和375 kg/hm23个施N水平及其基肥、蘖肥、穗肥施N配比分别为4∶4∶2、4∶3∶3和4∶2∶4等处理对稻米蛋白质含量及淀粉粘滞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稻米蛋白质含量随施N量增加而增加;当施N量一定时,随着穗肥N素比例的增加,稻米蛋白质含量也不断增加。N素运筹对稻米RVA谱不同特征值的影响程度区别较大,峰值粘度、热浆粘度和最终粘度在所设处理间的差异达显著水平,而崩解值、消减值、峰值时间和糊化温度在所设处理间的差异则不显著。该文还对稻米淀粉粘滞性特征值及稻米蛋白质含量进行了相关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秸 全量还田 水稻 氮素运筹 稻米蛋白质含量 淀粉粘滞性 Wheat Straw Protein Content Rice 最终粘度 特征值 处理 影响程度 相关分析 显著水平 穗肥 区别较大 粳稻品种 糊化温度 峰值粘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施氮方法与稻米蛋白质含量的关系 被引量:4
4
作者 林贤青 许德海 禹盛苗 《中国稻米》 1995年第4期13-13,共1页
关键词 氮肥 施肥方法 稻米蛋白质含量 水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米蛋白质的营养价值与开发利用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陆恒 王明义 《黑龙江粮食》 1997年第3期25-27,47,共4页
通过对稻米蛋白质的形态特点与蛋白质组织结构之氨基酸模式深入探索研究,发现稻米蛋白质受客观因素影响的负效应大,从而在论证稻米蛋白质营养价值的基础上,解决了在产前与产后如何控制稻米蛋白质变异的负效应问题。并与实际紧密结合... 通过对稻米蛋白质的形态特点与蛋白质组织结构之氨基酸模式深入探索研究,发现稻米蛋白质受客观因素影响的负效应大,从而在论证稻米蛋白质营养价值的基础上,解决了在产前与产后如何控制稻米蛋白质变异的负效应问题。并与实际紧密结合,提出了可行性强的开发利用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米蛋白质 特性 价值 开发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寒地水稻叶片SPAD值与稻米蛋白质含量的关系 被引量:3
6
作者 王志君 李红宇 +5 位作者 夏玉莹 范名宇 赵海成 鲁洁婷 赵朝勇 郑桂萍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50-161,共12页
为揭示寒地水稻叶片SPAD值及其衍生值与稻米蛋白质含量的关系,于2020—2021年在水稻拔节期(T1)、孕穗期(T2)、齐穗期(T3)测定顶部3片叶的SPAD值,依据盆栽试验(试验1和试验2)的数据资料建立SPAD值衍生指标与稻米蛋白质含量之间的关系模型... 为揭示寒地水稻叶片SPAD值及其衍生值与稻米蛋白质含量的关系,于2020—2021年在水稻拔节期(T1)、孕穗期(T2)、齐穗期(T3)测定顶部3片叶的SPAD值,依据盆栽试验(试验1和试验2)的数据资料建立SPAD值衍生指标与稻米蛋白质含量之间的关系模型,利用大田试验(试验3)数据资料对建立的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2020年氮肥试验中A8水平(氮素施用量362.07 kg·hm^(-2))稻米蛋白质含量较A1~A7水平(A1~A7氮素施用量分别为0、51.72、103.45、155.17、206.90、258.62、310.35 kg·hm^(-2))分别极显著增加34.55%、27.44%、26.39%、22.19%、18.07%、14.39%、12.23%,而A8水平食味值较A1~A7水平分别极显著降低8.10%、5.06%、4.99%、4.10%、3.45%、2.96%、2.28%,2021年蛋白质含量、食味值变化趋势与前者相同。两年品种试验6个品种稻米蛋白质含量比较中,C6品种(三江6号)蛋白质含量较C5(龙粳21)、C4(垦粳8号)、C3(龙稻203)、C2(松粳16)、C1(松粳22)分别极显著提高2.99%、12.23%、10.43%、5.04%、15.63%,C6食味值较C5、C4、C3、C2、C1分别极显著降低1.17%、12.09%、3.54%、2.89%、7.93%。品种差异及施氮量对不同生育时期水稻顶部3片叶的SPAD值分布规律有较大影响,但水稻冠层叶片出现的两次“黑黄交替”现象不受品种的影响,其中单片叶的SPAD值受品种差异的影响,与蛋白质含量不存在相关性,借助指标SPAD_((L1+L2+L3)/3)、SPAD_(L2×L3/mean)可有效降低品种及环境差异对蛋白质含量预测结果的影响,指标SPAD_((L1+L2+L3)/3)与蛋白质含量在T1~T3期(拔节期、孕穗期、齐穗期)的拟合方程分别为:Y=0.24 X-1.94,R^(2)为0.75^(**)、Y=0.25 X-1.69,R^(2)为0.74^(**)、Y=0.27 X-2.45,R^(2)为0.72^(**);SPAD_(L2×L3/mean)拟合方程分别为:Y=0.22 X-1.05,R^(2)为0.75^(**)、Y=0.27 X-2.43,R^(2)为0.72^(**)、Y=0.26 X-2.24,R^(2)为0.72^(**)(Y为蛋白质含量,X为SPAD衍生值),拟合方程均达到极显著水平。稻米蛋白质含量和食味值评分变现为线性负相关,回归方程为Y=-4.21 X+113.32(Y为食味值,X为蛋白质含量),拟合优度R^(2)=0.93^(**),达到极显著水平。综上,借助指标SPAD_((L1+L2+L3)/3)和SPAD_(L2×L3/mean)能够实现快捷、无损和实时预测稻米蛋白质含量,在一定程度上判定出稻米蒸煮食味品质的优劣,达到按质收获以及对品质实时监测的要求,促进优质寒地水稻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地水稻 SPAD值 稻米蛋白质含量 食味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光谱数据融合技术快速检测稻米蛋白含量的研究
7
作者 孙慧婷 汪志强 +6 位作者 武金铭 冷辉鹏 潘金鑫 刘木 钟明宇 由嘉芮 刘金明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2025年第2期96-103,共8页
蛋白质含量是衡量稻米品质的关键因素之一。为探索利用光谱数据融合技术实现稻米蛋白质含量快速检测的潜力,试验提出了一种改进的二进制粒子群优化算法(Improved binary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IBPSO),该算法专门用于拉曼光谱与... 蛋白质含量是衡量稻米品质的关键因素之一。为探索利用光谱数据融合技术实现稻米蛋白质含量快速检测的潜力,试验提出了一种改进的二进制粒子群优化算法(Improved binary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IBPSO),该算法专门用于拉曼光谱与近红外光谱(R aman-NIR)融合数据的特征波长选择,能有效提升基于偏最小二乘法(Partial least squares,PLS)的回归校正模型的预测准确性。采用IBPSO构建的大米蛋白质含量检测模型,其预测决定系数(R_(p)^(2))达到了0.903,预测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 error of prediction,RMSEP)为0.235%,预测平均相对误差(Mean relative error of prediction,MREP)则为2.768%,这些性能指标均优于采用其他4种经典算法进行特征波长选择后所建立的模型。结果表明:IBPSO通过粒子值为“1”二进制位的指导性寻优,能够实现高相关性建模波长变量的高效获取;IBPSO与光谱数据融合技术相结合能够实现大米蛋白质含量的快速检测,为相关在线检测装备的研发提供了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层融合 拉曼光谱 近红外光谱 粒子群算法 稻米蛋白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饲喂稻米浓缩蛋白质对早期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和回肠消化率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夏伦志 曹永红 +2 位作者 J.H.Yun J.S.Yong B.J.Chae 《国外畜牧学(猪与禽)》 2005年第4期6-11,共6页
关键词 稻米浓缩蛋白质 早期断奶仔猪 生长性能 回肠消化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QTL-Seq的水稻籽粒蛋白含量性状的QTL定位
9
作者 林添资 孙立亭 +10 位作者 景德道 余波 曾生元 李闯 钱华飞 杜灿灿 胡庆峰 杨军 周义文 巫章平 龚红兵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61-774,共14页
稻米蛋白质含量是影响稻米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解析稻米蛋白质含量的遗传机制对培育优质食味稻米至关重要。本研究以稻米蛋白质含量有显著差异的镇粳2400和嘉禾218构建的RIL群体为材料,利用QTL-Seq方法对RIL群体中的高、低蛋白质含量极... 稻米蛋白质含量是影响稻米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解析稻米蛋白质含量的遗传机制对培育优质食味稻米至关重要。本研究以稻米蛋白质含量有显著差异的镇粳2400和嘉禾218构建的RIL群体为材料,利用QTL-Seq方法对RIL群体中的高、低蛋白质含量极端家系进行混池重测序以定位稻米蛋白含量QTL位点,之后构建局部遗传连锁图谱,通过QTL Ici Mapping 4.1软件验证结果并精细定位。F_(8∶9)采用△SNP指数法分析得到4个QTL,分别位于第1、2和12染色体;F_(9∶10)使用ED方法分析得到分布于第1、2、6、7、8、9和11染色体上共8个QTL,其中位于第1染色体的37.64~39.61 Mb区间的QTL与F_(8∶9)检测到的第1染色体36.07~39.87 Mb区间的QTL重合,该QTL命名为qGPC1,位于标记1-3782~1-3834之间,物理距离为516 kb,表型贡献率和LOD值分别为13.20%和3.91。通过测序分析发现,镇粳2400和嘉禾218在已报道的调控籽粒蛋白质含量基因OsAAP6上无差异,因此该区间可能有一个新的基因调控稻米蛋白质含量。同时从RIL家系中筛选出低蛋白型种质做亲本培育出的镇稻1818,米饭食味分显著高于江苏省同熟期对照品种武运粳23号和优质食味主推品种南粳5055,株高、结实率和千粒重均较武运粳23号和南粳5055显著增加。本研究为进一步克隆稻米蛋白质含量基因及解析遗传调控机制奠定了基础,且提供了可供育种利用的优异种质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食味品质 稻米蛋白质含量 QTL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粳稻脂肪含量对稻米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7
10
作者 江谷驰弘 雷小波 +3 位作者 兰艳 许光利 丁春邦 李天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98-104,共7页
【目的】探明脂肪含量对粳稻Oryza sativa Linn.subsp.japonica Kato品质的影响,为优质粳稻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用12个粳稻材料,测定其脂肪含量、蛋白质含量、蒸煮食味品质以及加工品质,并进行相关性分析,评价粳稻脂肪含量与... 【目的】探明脂肪含量对粳稻Oryza sativa Linn.subsp.japonica Kato品质的影响,为优质粳稻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用12个粳稻材料,测定其脂肪含量、蛋白质含量、蒸煮食味品质以及加工品质,并进行相关性分析,评价粳稻脂肪含量与品质的关系。【结果】12个粳稻材料中D79和越光的脂肪含量和崩解值显著高于其余10个品种(P<0.05),消减值显著低于其余10个品种(P<0.05)。越光的食味值最高,为84.20;其次是D79,为82.70;二者与W140差异不显著(P>0.05),但均显著高于其余9个品种(P<0.05)。相关分析表明,粳稻脂肪含量与稻米加工品质、蛋白质含量均无显著相关(P>0.05),但与直链淀粉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食味值、崩解值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提高粳稻脂肪含量和降低直链淀粉含量有利于改良粳稻的蒸煮食味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粳稻稻米脂肪含量蛋白质含量直链淀粉含量食味品质 相关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田水分管理方式对水稻光合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57
11
作者 林贤青 周伟军 +1 位作者 朱德峰 张玉屏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33-338,共6页
以超级杂交稻两优培九和中优 6号为材料 ,设 3个不同水分管理措施 ,在穗分化期、开花期和花后 2 0d分别测定叶片光合速率和水分利用率。结果表明 :不同水分管理方式影响水稻地上部干物重、叶面积指数、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水分利用效... 以超级杂交稻两优培九和中优 6号为材料 ,设 3个不同水分管理措施 ,在穗分化期、开花期和花后 2 0d分别测定叶片光合速率和水分利用率。结果表明 :不同水分管理方式影响水稻地上部干物重、叶面积指数、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水分好气灌溉管理地上部干物重和水分利用效率明显增加 ;水分低水位管理蒸腾速率、地上部干物重和叶片水分利用效率下降。淹水灌溉地上部干物重、叶面积指数、叶片光合速率和水分利用率较低。因此 ,水稻好气灌溉有利于光合物质积累 ,显著增产和提高水分利用效率。试验还表明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田水分管理方式 水稻 光合速率 水分利用效率 稻米蛋白质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种优质米水稻栽培技术
12
作者 黄宣祯 《农村百事通》 1995年第4期26-26,共1页
黑米、红米、紫米、香米以及其它特种优质稻米,一般产量较低。如何克服优质不高产的矛盾,除培育选用高产优质品种外,如在分蘖期间有较多的磷肥和氮肥供应,充分发挥分蘖力强,分蘖数量多的优势,提高成穗率,同样可以获得高产。 1.稀播培育... 黑米、红米、紫米、香米以及其它特种优质稻米,一般产量较低。如何克服优质不高产的矛盾,除培育选用高产优质品种外,如在分蘖期间有较多的磷肥和氮肥供应,充分发挥分蘖力强,分蘖数量多的优势,提高成穗率,同样可以获得高产。 1.稀播培育壮秧。选择土地肥沃,排灌方便的沙质壤土做秧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栽培 优质米 高产优质品种 优质稻米 培育壮秧 开花和灌浆 成穗率 稻米蛋白质 播种量 品种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