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稻秆还田方式对麦田N_2O排放的影响 被引量:24
1
作者 马二登 马静 +3 位作者 徐华 曹金留 蔡祖聪 八木一行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870-873,共4页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3种稻秆还田方式(表面覆盖、均匀混施和原位焚烧)对麦田N2O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稻秆还田方式麦田N2O排放量为:表面覆盖>对照(不施稻秆)>均匀混施>原位焚烧。与对照相比,稻秆表面覆盖显著增加麦田N2O...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3种稻秆还田方式(表面覆盖、均匀混施和原位焚烧)对麦田N2O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稻秆还田方式麦田N2O排放量为:表面覆盖>对照(不施稻秆)>均匀混施>原位焚烧。与对照相比,稻秆表面覆盖显著增加麦田N2O排放量,而均匀混施和原位焚烧显著减少N2O排放量。N2O排放通量与土壤温度无显著相关性,与土壤水分呈显著正相关。与对照相比,稻秆均匀混施使小麦产量显著增加,表面覆盖和原位焚烧对小麦产量无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秆还田方式 N2O排放通量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秆还田深度对盆栽冬小麦结构和生理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0
2
作者 李波 刘建 +3 位作者 熊飞 魏亚凤 张琛 栾艳茹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722-727,共6页
为了明确稻秆还田深度影响小麦生长发育的生理机制,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稻秆还田深度对小麦出苗、根系发育、根系结构、旗叶光合特性、旗叶SOD和CAT活性及胚乳细胞中淀粉体的影响。结果表明,(1)稻秆还田深度对小麦出苗率没有显著影响... 为了明确稻秆还田深度影响小麦生长发育的生理机制,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稻秆还田深度对小麦出苗、根系发育、根系结构、旗叶光合特性、旗叶SOD和CAT活性及胚乳细胞中淀粉体的影响。结果表明,(1)稻秆还田深度对小麦出苗率没有显著影响,但影响出苗整齐度;(2)15cm的稻秆还田深度能显著促进小麦根系生长,增加次生根数目,提高根冠比、根系总吸收面积、活性吸收面积及根系TTC还原强度;(3)不同稻秆还田深度对拔节期小麦次生根皮层结构影响不大,但对导管结构影响较大,还田深度越深,导管发育越慢;(4)15cm的稻秆还田深度能显著提高小麦旗叶叶绿素含量和光合速率,在生育后期能延缓旗叶叶绿素的降解速度,增加小麦产量;(5)15cm的稻秆还田深度能提高小麦生育后期旗叶中SOD和CAT的活性,延缓叶片的衰老;(6)15cm的稻秆还田深度能延缓小麦胚乳细胞中淀粉体发育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秆还田深度 小麦 根系发育 生理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秆还田量对盆栽冬小麦生理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6
3
作者 李波 刘建 +4 位作者 熊飞 魏亚凤 张琛 余徐润 栾艳茹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937-940,共4页
为确定小麦优质高产条件下适宜的稻秆还田模式,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稻秆还田量对小麦出苗、根系生长、根系活力、旗叶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SOD和CAT活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稻秆还田量不影响小麦出苗率,但影响出苗整齐度。适当的... 为确定小麦优质高产条件下适宜的稻秆还田模式,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稻秆还田量对小麦出苗、根系生长、根系活力、旗叶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SOD和CAT活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稻秆还田量不影响小麦出苗率,但影响出苗整齐度。适当的稻秆还田量能提高旗叶叶绿素含量、SOD和CAT活性及光合速率,延缓生育后期旗叶衰老,使其保持较高的光合能力,促进小麦根系生长,增加次生根数目、根冠比、根系总吸收面积、活性吸收面积及活性,实现增产,其中以9 000kg.hm-2稻秆还田量较为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文关键词 小麦 稻秆还田 生理特性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秆还田方式对油菜产量及养分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7
4
作者 李银水 余常兵 +6 位作者 戴志刚 顾炽明 秦璐 沈欣杰 胡小加 谢立华 廖星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77-186,共10页
为探讨稻秆还田方式对油菜干物质积累、籽粒产量及氮磷钾吸收利用效率的影响,2017-2018年在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武昌本部网室,选择2个不同地点、pH值差异较大的水稻土,设置稻秆不还田(CK)、稻秆焚烧后灰烬与土壤混匀还田(焚烧... 为探讨稻秆还田方式对油菜干物质积累、籽粒产量及氮磷钾吸收利用效率的影响,2017-2018年在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武昌本部网室,选择2个不同地点、pH值差异较大的水稻土,设置稻秆不还田(CK)、稻秆焚烧后灰烬与土壤混匀还田(焚烧)、稻秆粉碎与土壤混匀还田(翻压)、稻秆粉碎后覆盖还田(覆盖)4个处理的盆栽试验。结果表明:稻秆还田能增加油菜干物质积累量和籽粒产量,其中以覆盖处理最好,相比CK,油菜苗期、花期和成熟期的干物质积累量,平均分别提高16.9%,18.5%,16.8%,籽粒产量平均提高13.9%;除麻城土苗期翻压处理外,覆盖处理各生育期的干物质积累量及籽粒产量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稻秆还田能提高油菜氮磷钾吸收效率,同样以覆盖处理最好,相比CK,油菜苗期、花期和成熟期的养分吸收效率,氮素平均提高18.8%,17.4%,12.9%;磷素平均提高22.3%,18.6%,21.7%;钾素平均提高22.8%,20.0%,17.5%。花期是油菜氮磷钾吸收效率最高时期;成熟期是生理利用效率最高时期,根系在整个生育期内均保持较高的氮磷钾生理利用效率。从产量和肥料利用效率分析,稻秆覆盖还田是一种较为适宜的秸秆资源有效利用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稻秆还田 干物质积累 产量 氮磷钾利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麦季稻秆还田方式对后续稻季CH4排放的影响 被引量:11
5
作者 马二登 马静 +2 位作者 徐华 蔡祖聪 八木一行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729-732,共4页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麦季4种稻秆还田方式(不还田、表面覆盖、均匀混施和原位焚烧)对后续稻季CH4排放的影响,以探讨稻-麦轮作系统中秸秆还田对稻田温室气体排放的后续效应。试验于2007年小麦播种期将4.8t·hm-2水稻秸秆分别以不同方...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麦季4种稻秆还田方式(不还田、表面覆盖、均匀混施和原位焚烧)对后续稻季CH4排放的影响,以探讨稻-麦轮作系统中秸秆还田对稻田温室气体排放的后续效应。试验于2007年小麦播种期将4.8t·hm-2水稻秸秆分别以不同方式还田(不还田处理除外),利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对2008年后续稻季CH4排放进行观测。结果表明,不同麦季稻秆还田方式显著影响后续稻季的CH4排放。与不施稻秆处理相比,表面覆盖和均匀混施处理后续稻季CH4排放量增加了75%和40%,且CH4排放量差异主要体现在水稻生长前期(0-60d);原位焚烧处理CH4排放量与稻秆不还田处理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与不施稻秆处理相比,均匀混施处理显著增加稻季开始前土壤全C质量分数6%和全N质量分数12%(P<0.05);各处理水稻(Oryzasativa L.)产量无显著差异(P>0.05);稻秆麦季均匀混施与表面覆盖相比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后续稻季CH4排放,同时避免了秸秆焚烧导致的C、N、P等元素的大量损失,是较为合理的麦季稻秆还田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秆还田方式 CH4排放 土壤性质 水稻产量 稻-麦轮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稻秆还田的中筋小麦抗逆高产栽培技术
6
作者 缪建国 《安徽农学通报》 2017年第18期28-28,45,共2页
该文从机收条件、人工匀铺、深耕浅旋、主推品种、种子处理、播期播量、镇压洇水、合理施肥等方面介绍了提高稻秆还田质量、促进中筋小麦高产的抗逆栽培技术。
关键词 稻秆还田 中筋小麦 抗逆 高产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省稻秆还田的效果及方式方法 被引量:1
7
作者 林碧珊 《热带亚热带土壤科学》 CSCD 1995年第4期252-253,共2页
广东省稻秆还田的效果及方式方法林碧珊(广东省土壤肥料总站,广州510500)随着广东农业生产的发展和水稻产量的不断提高,稻秆的数量也越来越多,已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有机肥源.对稻秆的利用具有就地取材、省工、成本低、简便... 广东省稻秆还田的效果及方式方法林碧珊(广东省土壤肥料总站,广州510500)随着广东农业生产的发展和水稻产量的不断提高,稻秆的数量也越来越多,已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有机肥源.对稻秆的利用具有就地取材、省工、成本低、简便易行、效果显著等特点,利用方式也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秆还田 方式方法 效果 广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秆还田小麦种植机械化集成技术试验 被引量:1
8
作者 陆小鑫 《农机科技推广》 2015年第11期30-31,共2页
如东县地处南黄海之滨,全县三麦种植面积达到72万亩,目前水稻秸秆机械化还田集成小麦种植面积12万亩,集成应用水平仅为16%。随着全县第二、三产业和民营经济迅速发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加快,农业机械化的需求和发展已成为提高农业发... 如东县地处南黄海之滨,全县三麦种植面积达到72万亩,目前水稻秸秆机械化还田集成小麦种植面积12万亩,集成应用水平仅为16%。随着全县第二、三产业和民营经济迅速发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加快,农业机械化的需求和发展已成为提高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为此,如东县通过科学组织和实施项目试验示范工作,优化稻秸秆还田后播种小麦的生产技术路线,实施稻秸秆还田集成小麦种植机械化复式作业技术模式集成技术的推广应用效果明显,形成了稻秸秆还田集成小麦种植机械化复式作业规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机械化 集成应用 稻秆还田 小麦 技术试验 秸秆机械化还田 农村劳动力转移 生产技术路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抓农机技术推广 促农业增产增效——贞丰县实施《水稻收获及稻秆还田机械化技术》项目见成效 被引量:1
9
作者 李喆 王尧荣 王国松 《贵州农机化》 2002年第4期23-25,共3页
《水稻收获及稻秆还田机械化技术》项目是农业部下达贵州省农机局主持实施,贞丰县农机局承担的“全国农牧渔业丰收计划”项目合同编号为200151300330-2。该项目要求2001年组织实施,2002年进行全面巩固和发展,两年完成。 为了完成项目合... 《水稻收获及稻秆还田机械化技术》项目是农业部下达贵州省农机局主持实施,贞丰县农机局承担的“全国农牧渔业丰收计划”项目合同编号为200151300330-2。该项目要求2001年组织实施,2002年进行全面巩固和发展,两年完成。 为了完成项目合同书中的各项技术经济指标,达到预期的经济效益,在项目实施区推广先进适用的农机新技术,发挥农机新技术、新机具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使实施区的农民能从“面朝黄土背朝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还田机械化技术 农机技术推广 贞丰县 水稻收获 增产增效 项目实施 技术经济指标 水稻机械化 稻秆还田 见成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秆还田促水稻稳产高产
10
作者 汤华耀 《热带亚热带土壤科学》 CSCD 1996年第2期123-124,共2页
稻秆还田促水稻稳产高产汤华耀(广东蕉岭县农业局,广东514100)蕉岭县地处广东东北部,有耕地面积0.73万多hm2,其中水稻田面积0.60万多hm2,人均水田面积0.04hm2,是一个人多田少的山区县。近年来耕地逐... 稻秆还田促水稻稳产高产汤华耀(广东蕉岭县农业局,广东514100)蕉岭县地处广东东北部,有耕地面积0.73万多hm2,其中水稻田面积0.60万多hm2,人均水田面积0.04hm2,是一个人多田少的山区县。近年来耕地逐年减少,人口却逐年增加,土地后备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产量 稻秆还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收获及稻秆还田机械化技术》项目在兴义的成功实践
11
作者 顾俊春 《贵州农机化》 2002年第6期25-27,共3页
2001年,我市组织实施了全国农牧渔业丰收计划项目——水稻收获及稻秆还田机械化技术,经过一年的实践。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一、项目主要内容 该项目在我省黔西南州兴义市所辖的桔山、下五屯、坪东、马岭、乌沙、鲁屯六个... 2001年,我市组织实施了全国农牧渔业丰收计划项目——水稻收获及稻秆还田机械化技术,经过一年的实践。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一、项目主要内容 该项目在我省黔西南州兴义市所辖的桔山、下五屯、坪东、马岭、乌沙、鲁屯六个镇实施。在项目实施区,应用小型联合收割机、割晒机和脱粒机进行水稻收获作业,利用水田埋草旋耕机、水田埋草驱动耙等稻秆还田机械进行稻秆还田,从而最大限度减少收获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还田机械化技术 水稻收获 稻秆还田 成功实践 旋耕机 收获损失 合同指标 推广应用 生态效益 收获机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秆还田覆盖好 引进机具要趁早
12
作者 易齐圣 《湖北农机化》 2015年第4期50-50,共1页
《湖北省人民代表大会关于农作物秸秆露天禁烧和综合利用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于2015年5月1日起正式施行。
关键词 稻秆还田 覆盖 机具 人民代表大会 农作物秸秆 综合利用 湖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秆还田免耕种植小麦技术要点
13
作者 白瑞贤 杜文建 梅碧蓉 《四川农业科技》 2000年第10期18-18,共1页
关键词 稻秆还田 免耕法 小麦 种植技术 撒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力推广与农艺相结合的农机新机具——我省《水稻收获及稻秆还田机械化技术》项目取得显著经济效益
14
作者 李喆 《贵州农机化》 2002年第1期27-29,共3页
一、项目的基本情况 《水稻收获及稻秆还田机械化技术》项目是农业部2001年5月19日下达给我省,由贵州省农机局主持,贵州省农机技术推广总站承担实施的“全国农牧渔业丰收计划”项目,项目编号为20015100330。该项目安排在黔西南州的兴义... 一、项目的基本情况 《水稻收获及稻秆还田机械化技术》项目是农业部2001年5月19日下达给我省,由贵州省农机局主持,贵州省农机技术推广总站承担实施的“全国农牧渔业丰收计划”项目,项目编号为20015100330。该项目安排在黔西南州的兴义市及贞丰县10个乡镇相对集中的20万亩水稻田中实施(其中:兴义市10万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还田机械化技术 经济效益 水稻收获 新机具 稻秆还田 农机技术推广 测产验收 技术经济指标 丰收计划 秸秆粉碎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秆还田机械化技术
15
《农机科技推广》 2004年第7期25-25,共1页
农作物秸秆还田是补充和平衡土壤养分,改良土壤的有效方法,是高产田建设的基本措施之一,对于提高资源利用率,节本增效,提高耕地基础地力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西方国家还将秸秆还田作为发展有机食品(绿色食品)的主要... 农作物秸秆还田是补充和平衡土壤养分,改良土壤的有效方法,是高产田建设的基本措施之一,对于提高资源利用率,节本增效,提高耕地基础地力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西方国家还将秸秆还田作为发展有机食品(绿色食品)的主要手段。据实验测定,每亩还田秸秆500kg,则相当于施用1600kg土杂肥的有机质含量等于增施碳铵11.7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秆还田 机械化技术 土壤肥力 配套机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秆还田机械化技术
16
《农机具之友》 2004年第4期42-43,共2页
一、稻秆还田的作用 秸秆通常指小麦、水稻、玉米、薯类、油料、棉花、甘蔗和其他农作物在收获籽实后剩余的部分.农作物光合作用的产物有一半左右存在于秸秆中,秸秆富含有机质和氮、磷、钾、钙、镁、硫等多种养分,是一种具有多种用途的... 一、稻秆还田的作用 秸秆通常指小麦、水稻、玉米、薯类、油料、棉花、甘蔗和其他农作物在收获籽实后剩余的部分.农作物光合作用的产物有一半左右存在于秸秆中,秸秆富含有机质和氮、磷、钾、钙、镁、硫等多种养分,是一种具有多种用途的可再生生物资源.农业产生的秸秆量相当惊人,1千克稻米可产生1.1千克稻草;1千克小麦可产生1.2千克麦秸;1千克玉米可产生1.5千克玉米秸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秆还田 机械化技术 土壤养分 土壤改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秆还田使用秸秆腐熟剂试验研究
17
作者 黄艺 《现代农业科技》 2016年第2期208-209,共2页
为了验证秸秆腐熟剂的使用效果,用稻秆还田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使用秸秆腐熟剂的处理较稻秆全量还田不使用秸秆腐熟剂的处理稻秆腐解进程加快,腐解养分促进水稻生长发育,提高产量,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提升土壤有机质。
关键词 秸秆腐熟剂 稻秆全量还田 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秆全量还田减量施肥对土壤养分及莴苣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黄功标 陈均 丛艳静 《福建农业科技》 2013年第10期39-41,共3页
在水稻秸秆全量还田条件下,研究不同化肥用量对土壤养分及后季莴苣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稻秆还田处理与单施100%化肥处理相比,土壤碱解氮、有效磷含量平均增幅分别为5.04%、6.32%;土壤速效钾含量平均增幅19.35%,差异达显著水平。稻秆还... 在水稻秸秆全量还田条件下,研究不同化肥用量对土壤养分及后季莴苣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稻秆还田处理与单施100%化肥处理相比,土壤碱解氮、有效磷含量平均增幅分别为5.04%、6.32%;土壤速效钾含量平均增幅19.35%,差异达显著水平。稻秆还田、减量施肥有利于提高莴苣株高、增加茎直径,显著提高莴苣产量;NP肥各减10%,K肥减30%、40%与单施100%化肥处理的莴苣产量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莴苣 稻秆还田 化肥 土壤养分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夏引黄灌区秸秆还田对麦田土壤硝态氮淋失的影响 被引量:17
19
作者 杨世琦 王永生 +2 位作者 韩瑞芸 谢晓军 杨正礼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6期5537-5544,共8页
以宁夏引黄灌区为例,探索秸秆还田条件下冬小麦土壤硝态氮淋失规律。试验设置常规施肥(CK)、常规施肥条件下施用4500kg/hm2(T1,半量还田)和9000 kg/hm2(T2,全量还田)秸秆3个处理。利用树脂芯法吸附10、20、30、60cm和90cm土层的硝态氮... 以宁夏引黄灌区为例,探索秸秆还田条件下冬小麦土壤硝态氮淋失规律。试验设置常规施肥(CK)、常规施肥条件下施用4500kg/hm2(T1,半量还田)和9000 kg/hm2(T2,全量还田)秸秆3个处理。利用树脂芯法吸附10、20、30、60cm和90cm土层的硝态氮流失量。结果表明:硝态氮(纯N)淋失量6.26—12.85 kg/hm2,是冬小麦施用化肥氮量的2.78%—5.71%。与对照CK相比,T1和T2在10cm土层减少0.09%和3.97%;20cm土层减少8.51%和9.81%;30cm土层减少2.25%和10.34%;60cm土层减少23.85%和13.08%;90cm土层减少27.65%和20.73%。10cm和20cm土层,处理与对照以及处理之间均未到显著性差异(P<0.05);30cm处理,T1与CK以及T1与T2未达到显著性差异,但T2与CK达到显著性差异表明全量还田效果最好;60cm土层,处理与对照、以及处理之间均达到显著性差异;90cm土层,处理与对照之间达到显著性差异,处理之间未达到显著性差异。硝态氮淋失主要发生在冬小麦返青至灌浆期间,占全生育期淋失量的52.95%—67.79%。T1、T2冬小麦产量增产率分别为10.11%与11.51%。可见,稻秆还田能够减少灌区土壤硝态氮淋失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黄灌区 稻秆还田 硝态氮 淋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稻秸秆腐熟还田试验
20
作者 陈均 黄功标 付瑞洲 《福建农业科技》 2013年第8期53-55,共3页
在双季稻区进行早稻秸秆腐熟还田效果试验,结果表明:腐熟剂处理可缩短稻秆腐熟时间9 d,提早晚稻插秧5 d;与常规施肥(CK)相比,稻秆腐熟还田处理的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8.2%,达显著水平,土壤肥力提升明显;晚稻增产12.1%,达极显著水平,且显... 在双季稻区进行早稻秸秆腐熟还田效果试验,结果表明:腐熟剂处理可缩短稻秆腐熟时间9 d,提早晚稻插秧5 d;与常规施肥(CK)相比,稻秆腐熟还田处理的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8.2%,达显著水平,土壤肥力提升明显;晚稻增产12.1%,达极显著水平,且显著增加水稻有效穗与每穗实粒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秆还田 腐熟剂 土壤肥力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