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6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80份香稻材料BADH2香味基因变异类型分析及稻瘟病抗性基因检测 被引量:1
1
作者 李虎 吴子帅 +3 位作者 刘广林 陈传华 罗群昌 朱其南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5-43,53,共10页
应用目前已经开发的6个香味基因变异类型功能标记及5个稻瘟病广谱抗性基因功能标记检测80份香稻材料的Badh2香味基因变异类型及稻瘟病抗性基因,同时统计供试材料中的审定品种在本省水稻区试中稻瘟病鉴定结果,并鉴定了香味及稻瘟病表型... 应用目前已经开发的6个香味基因变异类型功能标记及5个稻瘟病广谱抗性基因功能标记检测80份香稻材料的Badh2香味基因变异类型及稻瘟病抗性基因,同时统计供试材料中的审定品种在本省水稻区试中稻瘟病鉴定结果,并鉴定了香味及稻瘟病表型。结果表明,80份香稻材料均具有香味,其中第4~第5外显子803 bp缺失突变类型7份(占比8.75%),同时含有5'UTR区3 bp缺失及第7外显子8 bp缺失和3 bp突变2种变异类型材料4份(占比5.00%),其他69份为第7外显子8 bp缺失和3 bp突变的变异类型(占比86.25%)。80份香稻材料中含Pita、Pi2、Pi9、Pigm、Pi1抗性基因的材料分别为57份(占比71.25%)、12份(占比15.00%)、4份(占比5.00%)、1份(占比1.25%)和1份(占比1.25%);同时含Pi2、Pita的材料有9份(占比11.25%),同时含Pigm、Pita的材料1份(占比1.25%),同时含Pi1、Pita的材料1份(占比1.25%)。同时携带2个抗性基因的材料表现抗病的比例高于只携带1个抗性基因及不携带抗性基因的材料。研究结果为香稻材料的应用及抗稻瘟病基因聚合、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稻 香味基因 稻瘟病抗性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发现一个稻瘟病抗性基因
2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24年第7期147-147,共1页
近日,中国水稻研究所种质资源研究创新团队利用全基因组关联分析鉴定了一个水稻稻瘟病抗性基因,并通过遗传学及生理生化实验揭示其抗病分子机制。该研究有助于深入理解植物抗病分子模型,同时也为水稻抗病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参考。相关... 近日,中国水稻研究所种质资源研究创新团队利用全基因组关联分析鉴定了一个水稻稻瘟病抗性基因,并通过遗传学及生理生化实验揭示其抗病分子机制。该研究有助于深入理解植物抗病分子模型,同时也为水稻抗病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参考。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植物通讯(Plant Communic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瘟病抗性基因 中国水稻研究所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分子模型 种质资源研究 生理生化实验 创新团队 病分子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聚合Pi-1和Pi-2基因改良两系不育系稻瘟病抗性 被引量:112
3
作者 柳武革 王丰 +8 位作者 金素娟 朱小源 李金华 刘振荣 廖亦龙 朱满山 黄慧君 符福鸿 刘宜柏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128-1136,共9页
以含广谱稻瘟病抗性基因Pi-1和Pi-2的BL122为供体,温敏核不育系GD-7S为受体,通过杂交、回交和自交并结合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将Pi-1、Pi-2基因导入温敏核不育系GD-7S中,获得5个携带两个抗性基因的纯合改良不育株系。利用34个广东代表性稻... 以含广谱稻瘟病抗性基因Pi-1和Pi-2的BL122为供体,温敏核不育系GD-7S为受体,通过杂交、回交和自交并结合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将Pi-1、Pi-2基因导入温敏核不育系GD-7S中,获得5个携带两个抗性基因的纯合改良不育株系。利用34个广东代表性稻瘟病菌株接种鉴定,5个改良株系的抗性频率为94.12%-97.06%,而对照GD-7S抗性频率仅为17.65%;自然病圃诱发鉴定5个改良株系的叶瘟和穗颈瘟均为0级,表现高抗。经自然条件和人工气候箱育性鉴定,改良株系与对照均为无或少花粉败育类型,自交结实率为0,说明不育起点温度与对照基本一致。统计分析表明,除剑叶长和每株穗数外,改良株系与对照在其他农艺性状方面均无显著差异。与恢复系L38杂交,改良株系的杂种F1与对照的F1大多农艺性状无显著差异,说明改良株系基本保持了GD-7S的农艺性状和配合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基因聚合 Pi-1 Pi-2 两系不育系 稻瘟病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谱稻瘟病抗性基因Pigm和Pi2的抗谱差异及与Pi1的互作效应 被引量:40
4
作者 于苗苗 戴正元 +10 位作者 潘存红 陈夕军 余玲 张晓祥 李育红 肖宁 龚红兵 盛生兰 潘学彪 张洪熙 李爱宏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927-1934,共8页
Pigm是Pi2基因簇的等位或紧密连锁基因。本研究构建了4个不同遗传背景下Pigm和Pi2的系列近等基因系,204个菌株苗期接种结果显示其抗性频率均超过70%,但Pigm和Pi2的抗谱重叠度仅为54.4%~65.7%,聚合Pi1/Pigm和Pi1/Pi2以杂种的抗... Pigm是Pi2基因簇的等位或紧密连锁基因。本研究构建了4个不同遗传背景下Pigm和Pi2的系列近等基因系,204个菌株苗期接种结果显示其抗性频率均超过70%,但Pigm和Pi2的抗谱重叠度仅为54.4%~65.7%,聚合Pi1/Pigm和Pi1/Pi2以杂种的抗性频率均超过90%。穗瘟人工接种及病圃自然诱发鉴定表现与苗期接种一致的发病趋势。农艺性状调查结果显示获得的近等基因系与其轮回亲本基本相似,存在较少的累赘连锁。表明Pigm是一个与Pi2抗谱差异明显的广谱抗性基因,对稻瘟病抗性育种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瘟病抗性基因 标记辅助选择 近等基因系 互作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改良温敏核不育系GD-8S的稻瘟病抗性 被引量:31
5
作者 金素娟 柳武革 +7 位作者 朱小源 王丰 李金华 刘振荣 廖亦龙 朱满山 黄慧君 刘宜柏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599-604,共6页
以含有广谱稻瘟病抗性基因Pi-1的籼稻材料BL122为供体,优质感病温敏核不育系GD-8S为受体,通过杂交、多次回交和自交结合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将Pi-1基因导入GD-8S中。综合目标基因的分子检测、育性镜检、田间农艺性状表现以及遗传背景... 以含有广谱稻瘟病抗性基因Pi-1的籼稻材料BL122为供体,优质感病温敏核不育系GD-8S为受体,通过杂交、多次回交和自交结合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将Pi-1基因导入GD-8S中。综合目标基因的分子检测、育性镜检、田间农艺性状表现以及遗传背景的回复率,筛选获得5个改良株系RGD8S-1、RGD8S-2、RGD8S-3、RGD8S-4和RGD8S-5。采用广东省具有代表性的33个菌株进行人工接种抗性鉴定,5个改良株系的抗性频率为75.76%~100.00%,而对照仅为9.09%。农艺性状分析表明,除剑叶长和每株穗数外,其余性状改良株系与对照无显著差异。这些改良株系可用于进一步测配选育高抗稻瘟病杂交稻新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瘟病抗性 温敏核不育系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育种 水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瘟病抗性基因Pi25特异性CAPS标记的开发与验证(英文) 被引量:30
6
作者 王惠梅 陈洁 +3 位作者 施勇烽 潘刚 沈海超 吴建利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960-1968,共9页
为在水稻育种中快速与高效利用稻瘟病抗性基因Pi25,本文利用该基因不同等位基因编码区序列差异开发了4套CAPS标记(CAP1/HincII、CAP3/BglII、CAP3/NdeI和CAP3/Hpy99I),并利用169份稻种资源、98个重组自交系(RIL)以及217个水稻转基因后代... 为在水稻育种中快速与高效利用稻瘟病抗性基因Pi25,本文利用该基因不同等位基因编码区序列差异开发了4套CAPS标记(CAP1/HincII、CAP3/BglII、CAP3/NdeI和CAP3/Hpy99I),并利用169份稻种资源、98个重组自交系(RIL)以及217个水稻转基因后代,对4套标记的准确性和选择效果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4套标记均能准确地检测Pi25/pi25座位。其中,标记CAP1/HincII和CAP3/Hpy99I特异性识别并酶切显性等位基因,而标记CAP3/BglII和CAP3/NdeI特异性识别并酶切隐性等位基因。利用稻瘟病菌株JS001-20接种RIL与转基因材料,抗性表现与标记检测的结果完全一致,表明该CAPS标记准确可靠。分析稻种资源后发现,Pi25基因频率较低(1.2%),说明该基因在我国水稻稻瘟病抗性育种中还没有被充分利用。本文的研究结果特别是开发的2对识别并酶切显性等位基因的CAPS标记可用于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改良我国早籼稻的稻瘟病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稻瘟病抗性 酶切扩增多态序列 标记辅助选择 单核苷酸多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稻瘟病抗性基因Pi-2(t)的精细定位 被引量:57
7
作者 吴金红 蒋江松 +1 位作者 陈惠兰 王石平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505-509,共5页
利用重组自交系群体对水稻稻瘟病抗性基因 Pi- 2 (t)进行精细定位 ,将 Pi- 2 (t)定位于分子标记 RG6 4和 AP2 2之间 ,遗传距离分别为 0 .9c M和 1.2 c M。该研究建立了 Pi- 2 (t)基因和分子标记之间的紧密连锁 ,为提高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利用重组自交系群体对水稻稻瘟病抗性基因 Pi- 2 (t)进行精细定位 ,将 Pi- 2 (t)定位于分子标记 RG6 4和 AP2 2之间 ,遗传距离分别为 0 .9c M和 1.2 c M。该研究建立了 Pi- 2 (t)基因和分子标记之间的紧密连锁 ,为提高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的效率 ,以及克隆该基因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稻瘟病抗性基因Pi-2(t) 精细定位 重组自交系 基因定位 分子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分子标记技术改良京作1号的稻瘟病抗性 被引量:29
8
作者 向小娇 张建 +1 位作者 郑天清 徐建龙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773-780,共8页
稻瘟病是危害水稻产量的重要生物胁迫之一。实践证明,解决这一问题的最有效方法是培育具广谱、持久稻瘟病抗性的品种并推广种植。本研究以优质、高产、感稻瘟病的京作1号为轮回亲本,与稻瘟病抗性基因Pi9、Pigm和pi21的供体材料进行杂交... 稻瘟病是危害水稻产量的重要生物胁迫之一。实践证明,解决这一问题的最有效方法是培育具广谱、持久稻瘟病抗性的品种并推广种植。本研究以优质、高产、感稻瘟病的京作1号为轮回亲本,与稻瘟病抗性基因Pi9、Pigm和pi21的供体材料进行杂交、回交和复交,结合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和农艺性状筛选,培育不同的单基因导入系和聚合系。苗期人工接种多个稻瘟病菌的结果显示,Pi9抗性改良系的抗性频率达到100%,Pigm抗性改良系平均为90%,均极显著高于轮回亲本京作1号的抗性频率,且农艺性状与京作1号基本一致。pi21抗性改良系的抗性水平与京作1号没有明显差异,单株产量极显著低于京作1号。与轮回亲本相比,Pi9和pi21聚合系的抗性频率极显著提高,达到93.33%,但单株产量明显降低。研究结果证实了Pi9和Pigm基因在大幅度提高抗瘟性的同时对主要农艺性状影响小,都具有较大的育种利用价值。基因pi21抗谱较窄,抗性不强,且可能存在对产量的负效应,不宜单独用来改良水稻品种的稻瘟病抗性,需要与抗性强的主基因聚合,通过多次回交和自交打破该基因与产量的不利连锁累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种改良 稻瘟病抗性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改良水稻恢复系R389及其杂交种稻瘟病抗性 被引量:15
9
作者 李永聪 黄俊 +7 位作者 廖花 陈海龙 杨丰宇 赖怡帆 张旭辉 刘金灵 王国梁 刘雄伦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12-118,共7页
为了定向改良籼稻恢复系R389及其配制的杂交种的稻瘟病抗性,利用广谱持久抗稻瘟病基因Pi9设计特异性功能分子标记Ins1-1,用于开展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连续回交育种。室内接种抗菌圃分析结果表明,Pi9基因供体亲本75-1-127对20份供试稻瘟病... 为了定向改良籼稻恢复系R389及其配制的杂交种的稻瘟病抗性,利用广谱持久抗稻瘟病基因Pi9设计特异性功能分子标记Ins1-1,用于开展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连续回交育种。室内接种抗菌圃分析结果表明,Pi9基因供体亲本75-1-127对20份供试稻瘟病菌中的18个小种表现出高水平抗性,而受体亲本R389对其中11个小种表现出抗性,双亲间抗性表现与抗菌谱差异明显,抗性频率分别为90.0%,55.0%;供体亲本75-1-127在自然稻瘟病病圃的苗瘟和穗瘟抗性表现均为高抗,R389的苗瘟和穗瘟抗性表现均为高感。Ins1-1是一个基于PCR的显性DNA标记,在两亲本间表现出明显且稳定的多态性;在Pi9供体亲本75-1-127和改良获得的R389群体及其配制的杂交种基因组中均扩增出一条大小为513 bp的稳定条带,而在受体亲本R389及两优389基因组中均无扩增产物;Ins1-1标记基因型对稻瘟病抗性表型的辅助选择效率达100%。从26个含Pi9纯合等位基因的BC6F3株系中筛选出一个高抗苗瘟和穗瘟、田间性状与受体亲本R389接近的改良恢复系R389-Pi9,并用它与温敏不育系P88s配制出高抗稻瘟病的两系杂交种两优389-Pi9;田间小区栽培试验结果表明,改良恢复系及其所配置的杂交种的全生育期、株高、结实率、千粒质量等主要农艺性状与相应对照相比均无显著差异,表现为遗传背景基本一致,实现了定向改良恢复系R389及其杂交种稻瘟病抗性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稻瘟病抗性改良 Pi9基因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过生育期基因型选择避免稻瘟病抗性与结实率的遗传累赘 被引量:6
10
作者 刘文强 樊叶杨 +2 位作者 陈洁 施勇烽 吴建利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59-364,共6页
利用重组自交系研究表明,在水稻第6染色体短臂上稻瘟病抗性基因Pi25(t)与控制结实率和每穗实粒数的QTL之间存在遗传累赘。为了验证这种关系,采用了更大的遗传群体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稻瘟病抗性与结实率存在遗传累赘,但未检测到稻瘟病抗... 利用重组自交系研究表明,在水稻第6染色体短臂上稻瘟病抗性基因Pi25(t)与控制结实率和每穗实粒数的QTL之间存在遗传累赘。为了验证这种关系,采用了更大的遗传群体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稻瘟病抗性与结实率存在遗传累赘,但未检测到稻瘟病抗性与每穗实粒数存在遗传累赘。通过对第7染色体长臂RM2-RM214区间抽穗期基因(qHD-7)型背景进行选择,可以打破或避免稻瘟病抗性与结实率的遗传累赘。为了进一步验证这种关系,选择Pi25(t)区间基因型不同、RM2-RM214区间基因型相同、其他染色体区间基本一致的两个株系发展新群体进行分析,除第6染色体的结实率QTL可以分解成2个效应较小的QTL(qSF-6-1和qSF-6-2)外,当第7染色体RM2-RM214区间基因型为中156背景时,Pi25(t)与结实率QTL(qSF-6-2)存在遗传累赘,且qSF-6-2来自父本谷梅2号的等位基因起减效作用;当第7染色体RM2-RM214区间基因型为谷梅2号背景时,第6染色体上没有检测到结实率QTL。上述结果说明在特定育种材料中对抽穗期基因进行选择可以成功打破或避免稻瘟病抗性与结实率的遗传累赘,为水稻以及其他作物的高产抗病育种提供了一种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遗传累赘 稻瘟病抗性 数量状座位 抽穗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省部分稻种资源稻瘟病抗性评价及基因分析 被引量:7
11
作者 王群 杨佩文 +2 位作者 杨勤忠 郑凤萍 李家瑞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4期256-259,共4页
对 36 6份地方品种进行了稻瘟病叶瘟鉴定及评价。结果表明 ,陆稻地方品种中高抗的品种最多 ,占 36 7% ;其次是籼稻地方品种 ,占 6 3% ;粳稻最少 ,仅占 2 2 %。对 16个高抗稻瘟病的陆稻地方品种进行基因分析 ,发现 9个品种对所测试菌... 对 36 6份地方品种进行了稻瘟病叶瘟鉴定及评价。结果表明 ,陆稻地方品种中高抗的品种最多 ,占 36 7% ;其次是籼稻地方品种 ,占 6 3% ;粳稻最少 ,仅占 2 2 %。对 16个高抗稻瘟病的陆稻地方品种进行基因分析 ,发现 9个品种对所测试菌株受 2对基因控制 ,7个品种对所测试菌株受 3对基因控制。这些陆稻地方品种是发掘和定位新的抗稻瘟病基因以及抗性育种的重要素材和抗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品种 稻瘟病抗性 基因分析 稻种资源 云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改良水稻恢复系N175的稻瘟病抗性 被引量:12
12
作者 毛大梅 官华忠 +5 位作者 王志赋 陈志伟 潘明 潘润森 周元昌 吴为人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41-246,共6页
以水稻恢复系N175为轮回亲本,与携有稻瘟病抗病基因Pi-1/Pi-9/Pi-kh的恢复系金恢1059进行杂交和3次回交,并利用SSR标记对抗病基因进行跟踪选择,最终得到了16个N175的抗病近等基因系,其遗传背景恢复比例均达96.50%以上。室内接菌和田间... 以水稻恢复系N175为轮回亲本,与携有稻瘟病抗病基因Pi-1/Pi-9/Pi-kh的恢复系金恢1059进行杂交和3次回交,并利用SSR标记对抗病基因进行跟踪选择,最终得到了16个N175的抗病近等基因系,其遗传背景恢复比例均达96.50%以上。室内接菌和田间自然诱发鉴定表明,N175的抗病近等基因系及其与不育系龙特浦A组配的杂交种的抗性表现均为抗(R),与供体亲本金恢1059相当,而N175和杂种特优175(龙特浦A/N175)分别表现为感(S)和高感(HS)。多数近等基因系与龙特浦A配制的杂种的主要农艺性状与特优175相近,其中8个杂种单株粒重高于特优175,2个杂种比特优175增产10%以上,说明这些新育成的抗病杂种基本上保留了特优175的优良特点,个别杂种的综合性状还明显优于特优17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N175 稻瘟病抗性 分子标记辅助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稻作资源特征特性及生态地理分布研究Ⅵ.稻瘟病抗性资源的多样性分布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杨忠义 卢义宣 +5 位作者 苏艳 刘晓利 奎丽梅 杨自华 陈晓艳 曹永生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936-941,共6页
采用GIS、BioDiversity等技术,基于云南不同的稻作气候生境条件,分析了4763份苗瘟、4420份叶瘟和4251份穗颈瘟抗性多样性在不同气候类型和各类稻区中的表现,其结果为:①不同气候带对稻瘟病抗性多样性的形成有显著作用;②穗颈瘟抗性多样... 采用GIS、BioDiversity等技术,基于云南不同的稻作气候生境条件,分析了4763份苗瘟、4420份叶瘟和4251份穗颈瘟抗性多样性在不同气候类型和各类稻区中的表现,其结果为:①不同气候带对稻瘟病抗性多样性的形成有显著作用;②穗颈瘟抗性多样性在热带和亚热带高,温带低,有随海拔的升高、温度的降低而减小,反之增大的趋势,南亚热带、中亚热带、北亚热带是稻瘟病多样性富聚区域;③稻区内稻类型复杂,稻瘟病抗性多样性就丰富,多样性与稻种类型息息相关。其结果为利用稻瘟病抗性多样性控制稻瘟病提供了依据。此外,通过对稻瘟病抗性多样性的分析研究,挖掘了289份值得研究利用的优异的稻瘟病抗性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瘟病抗性 资源 多样 生态地理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黄占2号稻瘟病抗性与稻米直链淀粉含量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张少红 刘斌 +3 位作者 朱小源 杨健源 伍尚忠 Hei Leung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59-163,共5页
以高抗稻瘟病、直链淀粉含量(AC)较高的三黄占2号和高感稻瘟病、AC较低的丽江新团黑谷衍生的重组自交系群体为研究材料,从性状的相关性和控制两性状的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关系剖析稻瘟病抗性和稻米AC的内在关系。结果表明,两性状间没... 以高抗稻瘟病、直链淀粉含量(AC)较高的三黄占2号和高感稻瘟病、AC较低的丽江新团黑谷衍生的重组自交系群体为研究材料,从性状的相关性和控制两性状的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关系剖析稻瘟病抗性和稻米AC的内在关系。结果表明,两性状间没有显著的相关性。3个与AC相关的QTL分别被定位在第5、6和7染色体上,其加性效应均来自丽江新团黑谷,起降低AC的作用。比较这些QTL与先前对同一群体鉴定的稻瘟病抗性基因(主效基因和QTL)在染色体上的位置,表明控制这两性状的基因没有紧密连锁关系,亦没有显著的基因间互作。据此认为,通过亲本的合理选择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可以把三黄占2号稻瘟病持久抗性与理想AC整合到同一品系中,育成优质、抗病的优良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瘟病抗性 直链淀粉含量 基因定位 相关 水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黄占2号EMS诱变突变体库的构建与稻瘟病抗性初步评价 被引量:5
15
作者 杨健源 张少红 +7 位作者 姜先芽 黄显良 黄章慧 曾列先 李传瑛 HEI LEUNG 朱小源 刘斌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6期1-3,共3页
三黄占2号是国际公认、具有稻瘟病持久抗性的籼稻品种。为了获得用于三黄占2号稻瘟病持久抗性基因鉴定及机制研究的突变体,利用化学诱变剂EMS对三黄占2号进行诱变处理,创建突变体库,并对三黄占2号EMS突变体进行稻瘟病抗性评价。以成苗率... 三黄占2号是国际公认、具有稻瘟病持久抗性的籼稻品种。为了获得用于三黄占2号稻瘟病持久抗性基因鉴定及机制研究的突变体,利用化学诱变剂EMS对三黄占2号进行诱变处理,创建突变体库,并对三黄占2号EMS突变体进行稻瘟病抗性评价。以成苗率50%为标准,筛选出最佳EMS诱变浓度为0.8%。从M2代起以单粒传方法进行突变体库的构建,获得了性状相对稳定的7 387份M4代突变体。广东阳江稻瘟病自然诱发鉴定结果表明,约有5.9%和5.4%的材料的叶瘟和穗瘟抗性分别发生了突变,并观察到多种抗性变化类型,从中筛选出300份突变体作进一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黄占2号 EMS 突变体 稻瘟病抗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改良C815S的稻瘟病抗性 被引量:12
16
作者 向聪 任西明 +1 位作者 雷东阳 陈英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62-65,共4页
为提高水稻两系不育系C815S的稻瘟病抗性,以含广谱抗稻瘟病基因Pigm的谷梅4号为供体,C815S为受体,通过杂交、回交并结合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将Pigm基因导入C815S中,经抗性鉴定和综合农艺性状评价,获得了3个携带纯合抗性基因的改良不育株系... 为提高水稻两系不育系C815S的稻瘟病抗性,以含广谱抗稻瘟病基因Pigm的谷梅4号为供体,C815S为受体,通过杂交、回交并结合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将Pigm基因导入C815S中,经抗性鉴定和综合农艺性状评价,获得了3个携带纯合抗性基因的改良不育株系(7CS01、7CS02、7CS03)。抗性鉴定结果显示:7CS01病级为1级,表现为抗;7CS02和7CS03病级为3级,表现为中抗;改良不育株系稻瘟病抗性综合指数平均较C815S提高58.05%;改良不育系穗数平均比C815S提高26.4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瘟病抗性 水稻两系不育系C815S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省主要水稻品种稻瘟病抗性分析及分子辅助改良 被引量:4
17
作者 宋广树 孙蕾 +6 位作者 刘志全 陈寞军 朱秀侠 周广春 封云 浦桂君 侯立刚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77-683,共7页
为深入研究已经克隆的部分稻瘟病抗性基因在吉林省主要水稻品种和优良品系的分布,并为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培育稻瘟病抗性品种提供理论依据。根据已经克隆的10个稻瘟病抗性基因序列设计特异引物,对目前吉林省主要推广的13个水稻品种和15个... 为深入研究已经克隆的部分稻瘟病抗性基因在吉林省主要水稻品种和优良品系的分布,并为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培育稻瘟病抗性品种提供理论依据。根据已经克隆的10个稻瘟病抗性基因序列设计特异引物,对目前吉林省主要推广的13个水稻品种和15个主要品系进行稻瘟病抗性基因筛选。根据稻瘟病抗性基因筛选结果,进一步进行聚类分析、杂交组合配制及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共获得24株理想的多基因聚合F4单株,并进行苗期稻瘟病接种鉴定。结果表明,Pi2、Pi36、Pi37、Pikh、Piz-t和Pi-ta等稻瘟病抗性基因在目前吉林省主要推广水稻品种中分布较为广泛,而Pi9、Pib、Pi21和Pi-d2分布较少。同时发现,品种间稻瘟病抗性基因有较好的互补性,可以有效地进行多基因聚合。因此,在吉林省通过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培育抗性优良的稻瘟病新品种是一种有效可行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稻瘟病 稻瘟病抗性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R基因Pigm和非R基因bsr-d1改良水稻稻瘟病抗性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亚 王越涛 +4 位作者 申关望 王付华 王生轩 白涛 尹海庆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57-165,共9页
综合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和基因芯片技术,聚合主效R基因Pigm和非R基因bsr-d1,以改良优良食味水稻品种水晶3号的稻瘟病抗性。首先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系统,以Bsr-d1为靶基因构建重组表达载体并通过农杆菌介导法转化水晶3号,... 综合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和基因芯片技术,聚合主效R基因Pigm和非R基因bsr-d1,以改良优良食味水稻品种水晶3号的稻瘟病抗性。首先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系统,以Bsr-d1为靶基因构建重组表达载体并通过农杆菌介导法转化水晶3号,筛选获得无T-DNA元件的bsr-d1纯合突变体,包括T插入、G插入、GA缺失、CGCA缺失和CGCAGA缺失5种突变类型。以无T-DNA成分的bsr-d1纯合突变体为母本、以携带Pigm基因的金玉1号为父本杂交、回交、自交,并利用分子育种芯片同时进行Pigm基因和背景辅助选择,最终获得抗病基因(同时携带bsr-d1和Pigm基因)纯合,且背景回复率均在96%以上的水晶3号改良株系(SJ3-G1、SJ3-G2、SJ3-G3、SJ3-G4、SJ3-G5)。稻瘟病抗性鉴定结果表明,各改良株系对稻瘟病生理小种GUY11的叶瘟抗性与野生型相比均显著提高;接种稻瘟病菌后,改良株系叶片中POD活性显著低于野生型对照,H_(2)O_(2)含量则显著高于野生型对照。通过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结合基因芯片技术获得了同时携带bsr-d1和Pigm基因的抗稻瘟病水晶3号改良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Pigm bsr-d1 稻瘟病抗性 CRISPR/Cas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粳稻云引稻瘟病抗性近等基因系构建及遗传背景恢复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朱永生 何炜 +9 位作者 连玲 谢鸿光 魏毅东 许惠滨 郑燕梅 王颖姮 陈丽萍 蔡秋华 谢华安 张建福 《福建农业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957-962,共6页
通过对稻瘟病抗性近等基因系的构建和评价,为抗稻瘟病基因的抗性分析和遗传学研究提供良好载体。分别以广谱抗稻瘟病品种云引和普感稻瘟病品种丽江新团黑谷(LTH)为抗病基因的供体亲本和轮回亲本,结合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和人工接种抗性鉴定... 通过对稻瘟病抗性近等基因系的构建和评价,为抗稻瘟病基因的抗性分析和遗传学研究提供良好载体。分别以广谱抗稻瘟病品种云引和普感稻瘟病品种丽江新团黑谷(LTH)为抗病基因的供体亲本和轮回亲本,结合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和人工接种抗性鉴定,经连续4代回交和8代自交,获得7个以LTH为遗传背景的稻瘟病抗性近等基因系。选取均匀分布于水稻12条染色体上的184对SSR标记,对所获得的近等基因系进行遗传背景分析、评价。结果表明:在亲本云引和LTH之间具多态性的SSR引物有72对,标记多态性频率为39.1%。以在亲本间具有多态性的标记对7个近等基因系与LTH间的遗传多态性进行分析,发现其中W15、W17的遗传背景恢复率为97.61%,W18的遗传背景恢复率为97.22%,其他4个株系的遗传背景恢复率均大于98%。成功构建并获得了以LTH为背景的含有云引稻瘟病抗性基因的近等基因系,且近等位基因系的遗传背景与表型值均恢复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稻瘟病抗性 近等基因系 遗传背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瘟病抗性品种云引籼粳交花药培养体系的建立 被引量:2
20
作者 魏毅东 解晓平 +6 位作者 谢鸿光 王克武 曲梦宇 蒋家焕 郑燕梅 谢华安 张建福 《福建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5,共5页
【目的】花药培养在不同培养基成分构成的条件下,诱导率和成苗率等都存在显著差异。通过优化培养基成分以及其他培养条件,提高云引籼粳杂交后代花药培养效率,为稻瘟病抗性品种云引的挖掘和利用奠定基础。【方法】以稻瘟病抗性粳稻品种... 【目的】花药培养在不同培养基成分构成的条件下,诱导率和成苗率等都存在显著差异。通过优化培养基成分以及其他培养条件,提高云引籼粳杂交后代花药培养效率,为稻瘟病抗性品种云引的挖掘和利用奠定基础。【方法】以稻瘟病抗性粳稻品种云引作为母本,与常规籼稻品种粤晶丝苗进行杂交,F1代幼穗经过消毒后接种。根据不同基础培养基,碳源以及2,4-D质量设置了12种诱导培养基,经过比较出愈率、绿苗率、得苗率和花药培养力,进而确定最佳的培养条件。【结果】NB培养基的最高培养力仅为0.52%,而M8培养基的培养力0.90%~1.92%;以蔗糖为碳源的M8培养基早期出愈率可达到11.32%,添加1.0 mg·L^-1 2,4-D和2.0 mg·L^-1 2,4-D花药培养力相当,分别为1.89%和1.92%;而0.2 cm大小的愈伤组织进行分化时绿苗率最高,达到18.3%。【结论】云引籼粳交材料的最佳花药培养条件为:M8基础培养基,添加50 g·L^-1蔗糖作为碳源和1.0~2.0 mg·L^-1 2,4-D,当花药愈伤组织长至0.2 cm时转移至分化培养基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药培养 籼粳交 云引 稻瘟病抗性品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