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湘北丘陵林-稻系统稻田表面水质量效应及评价研究
被引量:1
- 1
-
-
作者
罗天啸
陈建国
闫文德
项文化
-
机构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南方林业生态应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
会同杉木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研究站
-
出处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68-273,278,共7页
-
基金
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1404316)
湖南省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12C0457)
-
文摘
为了研究并评价中南丘陵区林地-稻田复合生态系统稻田表面水的环境质量效应,以河滨平原稻田为对照,于2013年4月中旬到9月上旬对湘北汩罗市桃林林场两类林-稻(松-稻、混-稻)系统稻田进行表面水原位研究,基于不同时期各系统稻田表面水总氮、总磷、NO-3-N、NH+4-N、有机氮、水溶性有机碳(DOC)、颗粒有机碳(WPOC)、COD、总Pb、总Cd、pH等指标的监测结果,用通径分析法研究了不同林-稻系统稻田表面水的环境机制,同时用模糊数学综合评价法对稻田表面水质量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1)在非稻季,人为干扰少的混-稻系统稻田表面水污染风险低于松-稻系统及对照,其中前者稻田表面水属Ⅲ类水,后两者表面水属Ⅴ类水;(2)在稻季,两类林-稻系统稻田表面水水质优于对照,前者稻田表面水平均总氮、COD、总Cd、总Pb含量仅分别是对照的75.0%,78.4%,62.6%,87.6%。在研究中发现,稻田表面水有机质依循"生物有机质→胶体有机质→颗粒有机质→稻田土壤"途径循环转化;稻田表面水颗粒有机质含量规定了稻田表面水85.7%的COD和77.3%的镉、76.2%的铅,是影响稻田表面水质量的关键因素。综上所述,丘陵林-稻复合系统稻田表面水质量优于平原区,林-稻复合系统具有阻断污水灌溉、屏蔽病虫传播的环境优势;稻田表面水水质受水体有机质循环机制调节。
-
关键词
丘陵区
林-稻系统
稻田表面水
环境机制
质量效应
-
Keywords
hilly regions
forest-paddy systems
paddy surface water
environmental mechanisms
quality effect
-
分类号
X82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
-
题名早稻套萍对消纳稻田氮磷和增加水稻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
- 2
-
-
作者
石丽红
纪雄辉
李洪顺
-
机构
湖南省土壤肥料研究所
湖南省农业环境研究中心
-
出处
《湖南农业科学》
2010年第1期16-18,共3页
-
基金
国家支撑计划课题(2007BAD87B11)
湖南省农科院创新基金(2009hnnkycx32)
-
文摘
田间试验研究了早稻套萍对降低稻田表面水养分浓度、增加水稻产量和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稻田套萍能够有效降低表面水总氮、总磷的浓度,7d内总氮去除率为30.0%,总磷去除率为56.8%;同时,水稻的成穗率、穗实粒数和结实率得到提高,产量也大有增加。根据监测期间红萍的平均氮磷含量、日增长速度以及稻田基肥施用后表面水总氮和总磷浓度计算,套种红萍约需46d和12d可完全消纳表面水中的氮和磷;稻田套萍前期可通过吸收表面水中的氮磷而降低稻田土壤表层有效氮磷养分,后期倒萍则能迅速为水稻提供养分,有利于水稻后期的生长发育和减少稻田氮磷流失。
-
关键词
红萍
稻田套萍
稻田表面水
产量
土壤肥力
-
Keywords
Azolla spp
Azolla spp. culture in paddy field
surface watei in paddy field
yield
soil fertility
-
分类号
S511.5
[农业科学—作物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