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合理的复种轮作与湖北省稻田耕作制度改革 被引量:15
1
作者 元生朝 《作物学报》 CAS 1981年第3期211-216,共6页
解放初期本省稻田耕作制度,以冬闲或绿肥加一季中稻(其中少数蓄再生稻)为主。其它如“麦—稻”、“油—稻”、“绿肥—双季稻”,“早水晚旱”或“早旱晚水”等复种方式,也有一定面积。此外,还有小面积的不规则的“稻—棉”隔年水旱轮作... 解放初期本省稻田耕作制度,以冬闲或绿肥加一季中稻(其中少数蓄再生稻)为主。其它如“麦—稻”、“油—稻”、“绿肥—双季稻”,“早水晚旱”或“早旱晚水”等复种方式,也有一定面积。此外,还有小面积的不规则的“稻—棉”隔年水旱轮作。五十至七十年代,稻田耕作制度改革主要是以提高复种指数,发展“绿肥—双季稻”为中心环节所进行的一系列农业技术改革。并结合一熟改二熟,二熟改三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田耕作制度 双季稻 水稻 复种轮作 湖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稻田耕作制度的演变与发展 被引量:7
2
作者 黄国勤 《耕作与栽培》 2005年第4期1-3,共3页
稻田在江西农业可持续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稻田耕作制度的演变和发展,对推动江西农业不断向前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对江西稻田耕作制度的演变历史进行了调查、分析和研究,旨在为新世纪、新阶段江西乃至南方类似地区的农业发展... 稻田在江西农业可持续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稻田耕作制度的演变和发展,对推动江西农业不断向前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对江西稻田耕作制度的演变历史进行了调查、分析和研究,旨在为新世纪、新阶段江西乃至南方类似地区的农业发展和耕作制度建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西 稻田耕作制度 农业结构 发展历程 种植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南方稻田耕作制度的演变与发展 被引量:1
3
作者 黄国勤 《古今农业》 1998年第4期66-72,45,共8页
我国南方现有稻田3.3亿亩,占南方耕地总面积的近60%,承担了占全国90%稻谷的生产任务。稻田耕作制度的合理与否,对能否确保南方稻谷生产的持续、稳定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本文拟对四十多年来南方稻田耕作制度演变与发展进行分析和总结,... 我国南方现有稻田3.3亿亩,占南方耕地总面积的近60%,承担了占全国90%稻谷的生产任务。稻田耕作制度的合理与否,对能否确保南方稻谷生产的持续、稳定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本文拟对四十多年来南方稻田耕作制度演变与发展进行分析和总结,以便为今后建立南方稻田合理耕作制度提供依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田耕作制度改革 南方稻田 中国南方 复合种植模式 水稻 杂交稻 稻田养鱼 马铃薯 季稻 南方稻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桃源县稻田耕作制度改革及其生态经济效益的综合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金久连 魏国超 《作物研究》 1984年第4期17-17,共1页
桃源县位于湖南省的西北部,是洞庭湖平原向湘西山地过渡地带,属中亚热带向北亚热带过渡的季风湿润气候,气候条件极为复杂。全县有稻田105万亩,1956年开始试种双季稻,1970年后单一化的双季稻面积已强行推广到92万亩,占稻田面积87.6%,但... 桃源县位于湖南省的西北部,是洞庭湖平原向湘西山地过渡地带,属中亚热带向北亚热带过渡的季风湿润气候,气候条件极为复杂。全县有稻田105万亩,1956年开始试种双季稻,1970年后单一化的双季稻面积已强行推广到92万亩,占稻田面积87.6%,但稻谷年总产一直徘徊在8亿斤左右,而且生产费用成倍增加。其中有低产稻田30万亩,年亩产在600斤以下,从而严重地影响了稻谷平衡增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田耕作制度 两熟制 二熟制 耕作制度 双季稻 水稻 一季稻 山区稻田 冷浸田 桃源县 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革稻田耕作制度 推进农业结构调整 被引量:4
5
作者 汤少云 李逵吾 《湖南农业科学》 2002年第3期1-2,共2页
分析了株洲市稻田耕作制度改革取得的主要成效及存在的问题 ,提出再调减 1万hm2 粮食作物面积 ,发展菜—稻、瓜—稻等多种高效种植模式 ;培养和扶植龙头企业 ,实行产、加。
关键词 改革 稻田耕作制度 农业结构调整 株洲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南丘陵区稻田多熟种植系统的生态服务价值评估 被引量:10
6
作者 王开磊 黄国勤 +1 位作者 罗奇祥 李祖章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0年第11期157-160,共4页
稻田生态系统是农业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稻田多熟种植是江南丘陵区稻田耕作制度的主导模式.稻田多熟种植在生态服务和农业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和作用.本文依据田间试验与调查资料,并借鉴前人研究方法,从农产品生产功能、社会保... 稻田生态系统是农业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稻田多熟种植是江南丘陵区稻田耕作制度的主导模式.稻田多熟种植在生态服务和农业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和作用.本文依据田间试验与调查资料,并借鉴前人研究方法,从农产品生产功能、社会保障功能、调节大气成分功能、积累土壤有机质,以及含蓄水源等5个方面,对江南丘陵区稻田多熟种植系统的生态服务价值进行了测算.结果表明:2008-2009年稻田不同种植模式的生态服务总价值平均为73821.47元/hm2.其中直接经济价值平均为19519.16元/hm2,占总价值的26.4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南丘陵区 稻田生态系统 多熟种植 种植系统 生态服务价值 直接经济价值 社会保障功能 农业生态系统 稻田耕作制度 不同种植模式 土壤有机质 主导模式 研究方法 田间试验 生产功能 农业发展 调查资料 大气成分 农产品 水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东地区稻田二熟制模式的生产力、温光资源利用和氮磷养分平衡比较 被引量:1
7
作者 翁玉林 王高杰 +5 位作者 夏方招 熊兴军 李兴华 李承力 胡荣桂 杨特武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93-201,共9页
为了优化鄂东地区稻田耕作制度,挖掘作物周年生产潜力,提高作物生产效益和资源利用效率,通过连续4 a的定位试验,比较了油菜-玉米(oilseed rape-maize,O-M)、油菜-水稻(oilseed rape-rice,O-R)、油菜-节水抗旱稻(oilseed rape-water-savi... 为了优化鄂东地区稻田耕作制度,挖掘作物周年生产潜力,提高作物生产效益和资源利用效率,通过连续4 a的定位试验,比较了油菜-玉米(oilseed rape-maize,O-M)、油菜-水稻(oilseed rape-rice,O-R)、油菜-节水抗旱稻(oilseed rape-water-saving and drought-resistant rice,O-WDR)、小麦-玉米(wheat-maize,W-M)、小麦-水稻(wheat-rice,W-R)、冬闲-双季稻(fallow-double season rice,F-DR)6种二熟制种植模式的周年生产力、生产效益、温光资源和氮磷利用以及土壤氮磷含量变化的差异。结果显示:周年经济产量以W-R模式最高,其次为O-R模式,而平均周年生产效益以O-R模式最高;氮利用率以O-R和W-R模式在鄂最高,磷利用率以O-R模式最高,温光资源利用效率则以F-DR模式最高。经过4轮复种后,O-R模式在鄂东地区具较高的丰产性和稳产性及良好的生产效益,并有利于维持农田土壤肥力和降低氮流失风险,具有替代传统双季稻模式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种 作物生产力 资源利用 土壤肥力 稻田耕作制度 氮磷养分 油稻复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田增效的几种新模式 被引量:1
8
作者 施大源 《农业科技通讯》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1期24-,共1页
关键词 稻田 水稻 水田 稻田耕作制度 鱼凼 一季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