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9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稻-鸭-虾综合种养模式与其他稻田种养模式效率比较
1
作者 梁盼 陈轩 +1 位作者 施龙中 李荣强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6-37,共12页
为探究不同稻田种养模式的效率差异及影响因素,基于2023年湖北省的实地调研数据,构建“效率评价-影响因素”框架,采用微观农户调研数据与气候数据相结合的方法,通过SFA和SBM-DEA模型对不同稻田种养模式的技术效率和生态效率分别进行测算... 为探究不同稻田种养模式的效率差异及影响因素,基于2023年湖北省的实地调研数据,构建“效率评价-影响因素”框架,采用微观农户调研数据与气候数据相结合的方法,通过SFA和SBM-DEA模型对不同稻田种养模式的技术效率和生态效率分别进行测算,并比较其效率差异,探讨不同模式的优劣。研究结果显示:(1)在水稻单作、稻-虾、稻-鸭和稻-鸭-虾4种稻田种养模式中,稻-鸭-虾模式的技术效率和生态效率均表现突出,分别为0.760和0.545;而稻-鸭模式的技术效率及稻-虾模式的生态效率最低,分别为0.581和0.323。(2)户主性别、农业保险、经济发展水平、极端气温以及平均降雨量等因素抑制了技术效率的提升,而户主年龄、农业补贴、家庭总收入和无人机使用则促进技术效率的提高。(3)户主年龄和高温热浪指标显著提高了生态效率;而户主性别、家庭总人口数、家庭总收入、无人机使用情况、经济发展水平、极端低温和干旱等因素则抑制了生态效率的提升。(4)相比水稻单作模式,稻-虾模式的技术效率和生态效率显著降低0.053和0.178;而稻-鸭-虾模式的技术效率比水稻单作模式高0.163。研究表明,稻-鸭-虾模式在技术效率和生态效率方面均表现最佳,具有较高的推广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田种养 技术效率 生态效率 极端气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田种养结合循环农业模式生态环境效应实证分析——以南方稻区稻-鱼模式为例 被引量:55
2
作者 林孝丽 周应恒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7-42,共6页
稻田种养结合循环农业模式生态环境效应明显,其主要体现在节肥、节药、抑草、改善土壤和水体等方面上。本文根据对南方稻区的入户调查数据和2001-2009年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农村统计年鉴、中国农业统计年鉴相关统计数据及化肥农药使用量... 稻田种养结合循环农业模式生态环境效应明显,其主要体现在节肥、节药、抑草、改善土壤和水体等方面上。本文根据对南方稻区的入户调查数据和2001-2009年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农村统计年鉴、中国农业统计年鉴相关统计数据及化肥农药使用量的技术标准,实证分析了稻田种养结合循环农业模式的节肥、节药的生态环境效应。调查分析显示,稻-鱼模式下农户化肥使用量比常规水稻种植模式的使用量要减少15.21%,农药使用量要减少40.17%;相关性分析表明南方稻区稻-鱼种养结合模式的稻田面积占水稻生产总面积的百分比与化肥、农药使用量之间呈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407 2和-0.979 9。可以看出,在稻-鱼的稻田生态系统中,土壤和水体的改善以及有害生物的减少,形成了鱼类对化肥和农药的替代关系,在稻谷产量不变甚至增产以及增加鱼类产出的情况下,农户大幅度减少了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因此实施扶持稻田种养结合循环农业模式策略,是改善稻区农业生态环境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农业 稻田种养结合模式 南方稻区 稻-鱼模式 生态环境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环农业下土地利用经济效果的理论分析——基于稻田种养结合模式的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林孝丽 周应恒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6-58,共3页
循环农业强调农业资源的高效利用,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农业生产存在着如何高效利用土地资源以形成良好的成本-收益循环的问题。本文以经济学的视角,通过比较传统水稻种植的土地利用方式,从理论上分析循环农业下水稻生产采用种养结合... 循环农业强调农业资源的高效利用,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农业生产存在着如何高效利用土地资源以形成良好的成本-收益循环的问题。本文以经济学的视角,通过比较传统水稻种植的土地利用方式,从理论上分析循环农业下水稻生产采用种养结合模式对土地利用的经济效果,并依此提出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农业 土地利用 稻田种养结合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型生态农业模式——稻田种养研究综述 被引量:18
4
作者 郑振宇 王文成 +4 位作者 李赵嘉 孙宇 胡爱双 肖丹丹 张晓栋 《江苏农业科学》 2019年第4期11-16,共6页
通过对国内稻田种养研究成果的梳理,从稻田种养模式的构建依据、构建步骤、配套技术以及稻田种养系统的组分构成、组分间联系、生态服务功能等方面对我国稻田种养研究内容进行分析和总结,并探讨稻田种养在组分搭配、配套技术、产业方向... 通过对国内稻田种养研究成果的梳理,从稻田种养模式的构建依据、构建步骤、配套技术以及稻田种养系统的组分构成、组分间联系、生态服务功能等方面对我国稻田种养研究内容进行分析和总结,并探讨稻田种养在组分搭配、配套技术、产业方向等方面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田种养 生态农业 种养技术 生态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粳5055稻田种养机插绿色高质栽培技术 被引量:1
5
作者 戴红霞 梁明华 《农业装备技术》 2018年第6期29-30,共2页
为促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加粮农的收益,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前提下,通过"稻田+、稻米+"等形式,多渠道提升种稻效益,大力推广稻田综合种养是最佳的选择。南粳5050是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育成的产量高、品质好、... 为促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加粮农的收益,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前提下,通过"稻田+、稻米+"等形式,多渠道提升种稻效益,大力推广稻田综合种养是最佳的选择。南粳5050是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育成的产量高、品质好、抗性好的优质食味品种,在稻米评比中多次被评为优质食味稻米,获"江苏省最好吃大米"美誉,是稻田综合种养的首选品种。2015年开始在句容市示范推广南粳5055稻田种养机插绿色高质模式,至2018年应用面积超过1 000 hm2。根据南粳5055稻田种养机插绿色高质示范方表现,结合大面积其它模式推广应用情况,就南粳5055稻鸭共作机插绿色高质模式的栽培技术作进一步小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粳5055 稻田种养 机插绿色高质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椒县稻田种养技术推广现状及发展建议 被引量:2
6
作者 鲁玲 《安徽农学通报》 2018年第21期55-57,共3页
该文介绍了全椒县稻田种养技术推广现状,分析了发展优势,并提出了进一步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稻田种养 推广现状 发展优势 发展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田种养结合模式的功能研究进展与发展展望 被引量:2
7
作者 陈明杰 梁龙 孙凯 《广东蚕业》 2022年第10期18-21,共4页
稻田种养作为我国重要传统农业文化遗产,在粮食安全、生态环境和文化价值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正确认识传统稻田种养生态经济系统的生产、生活和生态功能,有利于实现农业粮食供给与低碳发展的双赢。
关键词 稻田种养 农业文化遗产 可持续农业 粮食安全 低碳生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田种养+专业化统防统治+绿色防控融合技术 被引量:2
8
作者 范俊珺 陈发平 +4 位作者 赵大媛 梁兴格 张全财 卢建霖 孙媛 《云南农业科技》 2020年第1期22-24,共3页
为探索农药减量控害途径和筛选最佳防控技术模式,实现到2020年农药使用量零增长的目标,2015-2018年连续4年实施稻-鸭(鱼)-灯生态种养+专业化统防统治融合技术、稻-鱼(蟹)生态种养+专业化统防统治+绿色防控融合技术防控水稻重大病虫害示... 为探索农药减量控害途径和筛选最佳防控技术模式,实现到2020年农药使用量零增长的目标,2015-2018年连续4年实施稻-鸭(鱼)-灯生态种养+专业化统防统治融合技术、稻-鱼(蟹)生态种养+专业化统防统治+绿色防控融合技术防控水稻重大病虫害示范,达到有效减少农药使用次数和使用量,促进农田生态系统平衡,提升稻谷品质,增加农民收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田种养+ 融合技术 病虫害防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田种养生态循环技术及生态效益分析
9
作者 张国龙 《农技服务》 2017年第14期128-128,共1页
稻田养鱼从发展至今,在我国已经有了1000多年的历史了,在改善农田生态环境、方式虫害等方面,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本文就对稻田种养生态循环技术以及生态经济效益的一些相关内容,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和阐述。
关键词 稻田种养生态循环 生态效益 农田生态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种养模式稻田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及价值评估
10
作者 李如龙 何楚 +4 位作者 罗颖 汪金平 曹凑贵 刘娟 江洋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1-103,共13页
为探究不同种养模式稻田生态系统的服务价值功能差异,通过田间试验,以水稻单作模式(monoculture,CK)、稻-虾模式(rice-crayfish coculture model,RC)、稻-鸭-虾单元格投放模式(rice-duck-crayfish unit release model,CRXD)、稻-鸭-虾... 为探究不同种养模式稻田生态系统的服务价值功能差异,通过田间试验,以水稻单作模式(monoculture,CK)、稻-虾模式(rice-crayfish coculture model,RC)、稻-鸭-虾单元格投放模式(rice-duck-crayfish unit release model,CRXD)、稻-鸭-虾“游牧鸭”模式(rice-duck-crayfish“nomadic duck”model,NRXD)、稻-鸭-虾大田块模式(rice-duck-crayfish large field block model,BRXD)5种稻田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进行生态服务价值评估。结果显示,CK、RC、NRXD、CRXD和BRXD稻田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分别为10.43万、13.60万、13.76万、14.06万、13.97万元/hm2,与CK相比,稻田种养模式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平均增加32.8%。5种稻田模式生态系统中生态价值占总价值的70.3%~81.0%,其中以气候调节功能价值最高,RC、NRXD、CRXD和BRXD的固碳释氧价值分别为6527.48、6609.40、6593.01和6519.91元/hm2。综合分析13项稻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和4种稻田种养模式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以稻-鸭-虾单元格投放模式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最高,为14.06万元/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田种养 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服务功能价值 服务价值 价值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田综合种养模式对稻田土壤生态环境效应影响比较分析
11
作者 龙丽 贺慧 +2 位作者 黄璜 陈灿 傅志强 《农学学报》 2025年第6期23-31,共9页
为研究稻田综合种养对土壤的影响,通过对国内外有关稻田综合种养模式的研究情况开展综述,将稻田综合种养与水稻单作相比较,从对土壤肥力、土壤生物、土壤酶活性、土壤重金属以及土壤温室气体排放等5个方面,分析了稻田综合种养不同模式... 为研究稻田综合种养对土壤的影响,通过对国内外有关稻田综合种养模式的研究情况开展综述,将稻田综合种养与水稻单作相比较,从对土壤肥力、土壤生物、土壤酶活性、土壤重金属以及土壤温室气体排放等5个方面,分析了稻田综合种养不同模式对稻田土壤生态环境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于单作水稻,稻田综合种养能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有利于提高土壤动物的多样性和改善土壤动物群落结构,对土壤微生物丰富度及水生生物有明显改善作用,不同的稻田综合种养模式对土壤酶活性可以产生积极的影响。养殖动物的排泄物能有效降低土壤对农药、化肥的需要,从源头上减轻重金属对稻田土壤和相关生物的危害作用,但饲料和粪便也是重金属的来源之一,有关稻田综合种养模式是否会增加土壤重金属含量的问题还有待研究。大部分研究都明确了稻田综合种养能降低CH4的排放,减弱增温潜势,但由于稻田综合种养涉及的模式众多,有关稻田综合种养对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还需要深入研究。提出了今后研究方向,稻田综合种养关于对农田水体环境、养殖动物影响以及相关之间的作用机制研究,将降镉或温室气体减排等技术引入稻田综合种养研究。为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田综合种养 土壤微生物 土壤重金属 温室气体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田综合种养如何应对强降雨
12
作者 喻超 李奎 王华 《湖南农业》 2025年第4期12-13,共2页
在稻田综合种养过程中,强降雨可能导致稻田水位过高、稻株倒伏、鱼虾逃逸及水质恶化等问题,因此要采取有效措施,应对和防范强降雨造成的灾害,降低稻田综合种养的生产风险和灾害损失。
关键词 稻株倒伏 稻田水位 强降雨 稻田综合种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田综合种养与华墨香品种采纳对农户经济效益的影响研究
13
作者 李思思 陈轩 施龙中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76-191,共16页
在全球化背景下,人口增长和资源环境的双重压力推动农业不断寻求提升综合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的新路径。本研究重点考察稻田综合种养模式与华墨香水稻品种在提升农户经济效益方面的作用,特别聚焦于种植收入和种植利润2个核心经济指标。... 在全球化背景下,人口增长和资源环境的双重压力推动农业不断寻求提升综合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的新路径。本研究重点考察稻田综合种养模式与华墨香水稻品种在提升农户经济效益方面的作用,特别聚焦于种植收入和种植利润2个核心经济指标。通过问卷调查和经济计量模型相结合的分析方法,研究稻田综合种养模式与华墨香品种采纳的协同效应对农户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二者的协同效应显著提升了农户的单位面积收入和利润,表现出显著的增收效果和经济回报。此外,土地转入作为调节变量,进一步优化了土地资源配置,对稻田综合种养和华墨香品种的经济效益产生了积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墨香品种 双水双绿 稻田综合种养 经济效益 土地转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田综合种养对水稻产质量和土壤的影响
14
作者 胡林涛 李振宇 黄林 《现代农业科技》 2025年第6期8-11,共4页
稻蛙生态养殖作为一种生态耕作模式,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以水稻—油菜轮作为基础,调查分析在该模式下引入牛蛙后对水稻田土壤养分状况以及水稻农艺性状、产量和稻谷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水稻—油菜模式下引入牛蛙可提... 稻蛙生态养殖作为一种生态耕作模式,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以水稻—油菜轮作为基础,调查分析在该模式下引入牛蛙后对水稻田土壤养分状况以及水稻农艺性状、产量和稻谷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水稻—油菜模式下引入牛蛙可提高水稻田土壤有机质、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可增加水稻穗总粒数,减少穗空粒数,提高结实率,进而提高水稻产量;可提高水稻精米率和整精米率,降低稻米垩白度,提高稻米直链淀粉含量和蛋白质含量,提高稻米整体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田综合种养 土壤养分状况 农艺性状 产量 稻米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螯螯虾与中华绒螯蟹大眼幼体稻田综合种养示范
15
作者 郝俊 钟文慧 +3 位作者 张亚楠 于航 孙斌 徐晓丽 《天津农林科技》 2025年第2期38-41,共4页
为探索稻渔综合种养新模式,文章引进红螯螯虾与中华绒螯蟹大眼幼体进行稻田综合种养示范,对稻田环沟水质和水生动物生长情况进行监测,综合评价红螯螯虾与中华绒螯蟹大眼幼体稻田综合种养模式。结果显示,稻田环沟水体pH波动范围为7.45~8.... 为探索稻渔综合种养新模式,文章引进红螯螯虾与中华绒螯蟹大眼幼体进行稻田综合种养示范,对稻田环沟水质和水生动物生长情况进行监测,综合评价红螯螯虾与中华绒螯蟹大眼幼体稻田综合种养模式。结果显示,稻田环沟水体pH波动范围为7.45~8.25,盐度在1%~2%之间,水体中氨氮、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含量在养殖周期中呈下降趋势,磷酸盐含量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经过101d的养殖,红螯螯虾平均体质量增长至30.16g;经过103d的养殖,河蟹大眼幼体平均体质量增长至8.30g。红螯螯虾与中华绒螯蟹大眼幼体在稻田养殖的产值合计为1660.80元·667m^(2),收益为1010.80元·667m^(2)。红螯螯虾与河蟹大眼幼体的稻田综合种养模式适宜在天津地区应用,稻田水环境可满足水生动物生长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螯螯虾 中华绒螯蟹大眼幼体 稻田综合种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鸭-虾模式对稻田生态系统碳排放及碳固定的影响研究
16
作者 刘银涛 王晓东 +4 位作者 曹凑贵 汪金平 顾泽茂 刘娟 江洋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8-44,共7页
为探究不同稻-鸭-虾种养模式与水稻单作模式和传统稻-虾种养模式的碳排放及碳固定特征差异,于湖北省荆州市华中农业大学双水双绿研究基地开展大田试验,以水稻品种华墨香5号、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肉鸭武禽10号为试验材料,... 为探究不同稻-鸭-虾种养模式与水稻单作模式和传统稻-虾种养模式的碳排放及碳固定特征差异,于湖北省荆州市华中农业大学双水双绿研究基地开展大田试验,以水稻品种华墨香5号、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肉鸭武禽10号为试验材料,研究水稻单作(monoculture,CK1)模式、稻-虾种植(rice-crayfish coculture,CK2)、稻-鸭-虾单元格投放(rice-duck-crayfish unit release model,CRXD)、稻-鸭-虾“游牧鸭”(rice-duckcrayfish“nomadic duck”model,NRXD)、稻-鸭-虾大田块(rice-duck-crayfish large field block model,BRXD)共5种养模式下稻田甲烷(methane,CH4)、氧化亚氮(nitrous oxide,N2O)排放、全球增温潜势(global warming potential,GWP)、温室气体排放强度(greenhouse gas emission intensity,GHGI)以及碳固定潜力。结果显示,相比传统水稻单作模式,稻-鸭-虾模式降低了稻田CH4排放、GWP、GHGI,碳中和效应显著增加。与水稻单作相比,稻-鸭-虾模式CH4的排放量降低了28.1%~32.1%,GWP降低了27.0%~30.7%,GHGI降低了23.0%~26.7%,碳固定增加了2089~2569 kg/hm^(2)。与稻-虾种养相比,稻-鸭-虾模式的CH4排放量降低了18.6%~23.1%,GWP降低了17.9%~22.2%,GHGI下降18.7%~22.0%,碳固定增加了616~1096 kg/hm^(2)。结果表明,稻-鸭-虾模式可以降低稻田碳排放量,提高稻田碳中和潜力,其中稻-鸭-虾大田块模式固碳减排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鸭-虾模式 稻田种养 碳排放 碳固定 CH4排放 N2O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田垄沟稻虾鳖综合种养技术初探 被引量:2
17
作者 阮记明 李小勇 +4 位作者 徐兴川 陈朝 李卫明 傅雪军 朱昌兰 《江西水产科技》 2024年第1期15-17,共3页
2023年在江西省吉水县同江万亩稻渔产业园开展了稻田垄沟稻虾鳖综合种养技术研究,该模式利用稻田+垄沟+虾沟,在虾稻田环沟里耦合养殖鳖,进行种稻、养虾和养鳖共作。结果显示,稻田垄沟稻虾鳖综合种养平均每667 m^(2)产水稻662.5 kg、小龙... 2023年在江西省吉水县同江万亩稻渔产业园开展了稻田垄沟稻虾鳖综合种养技术研究,该模式利用稻田+垄沟+虾沟,在虾稻田环沟里耦合养殖鳖,进行种稻、养虾和养鳖共作。结果显示,稻田垄沟稻虾鳖综合种养平均每667 m^(2)产水稻662.5 kg、小龙虾80 kg、鳖105.9 kg;总产值13434.0元,纯利润达到8315.1元。表明垄沟稻虾鳖互利共生效果明显,稻虾鳖产量高,节本增效明显,该模式实现了“一田三用”,是一种适合在南方水源充足的地区大力推广的生态高效综合种养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田综合种养 垄沟 稻虾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文献计量的稻田生态种养研究进展及趋势分析
18
作者 邹欣琦 戴小鹏 +1 位作者 李绪孟 江振宇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11期229-234,共6页
为了深入了解我国稻田生态种养领域的研究进展,借助CiteSpace文献计量工具,选取了2003—2022年中国知网数据库中以“稻田生态种养”为主题的374篇文献作为研究对象。对发文量、文献作者、主要关键词和突现词等进行分析,对研究重点和热... 为了深入了解我国稻田生态种养领域的研究进展,借助CiteSpace文献计量工具,选取了2003—2022年中国知网数据库中以“稻田生态种养”为主题的374篇文献作为研究对象。对发文量、文献作者、主要关键词和突现词等进行分析,对研究重点和热点问题进行梳理,利用可视化图谱呈现出研究现状和趋势。结果显示,近年来稻田生态种养模式和技术日趋完善,相关研究持续增长,该领域逐步形成了以文献高产作者为中心的研究团队,热点关键词主要有稻田养殖、技术、种养模式、生态等,研究趋势逐渐向经济效益、生态发展的方向转移,未来研究应重点关注如何进一步提高稻田生态种养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田生态种养 CITESPACE 知识图谱 可视化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田综合种养土壤重金属空间变异特征与质量安全评价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9
作者 董振杰 陆尧 +3 位作者 李京咏 窦志 张洪程 高辉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6-38,共3页
近年来,在我国20多个省份稻田综合种养规模上得到快速扩大,模式上得以创新推进,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农业绿色发展等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稻田综合种养尤其是稻田轮作种养中,仍存在肥药施用不合理、饲料和饲料添加剂投入量大、... 近年来,在我国20多个省份稻田综合种养规模上得到快速扩大,模式上得以创新推进,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农业绿色发展等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稻田综合种养尤其是稻田轮作种养中,仍存在肥药施用不合理、饲料和饲料添加剂投入量大、污水灌溉等问题,致使来源不一的重金属元素持续在稻田土壤富集,长此以往将不仅影响水稻和水产禽类的正常生长发育与产量品质,也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带来潜在影响。为此,本文阐述了稻田综合种养土壤重金属空间变异特征与质量安全评价研究进展,并提出研究展望,以期为促进稻田综合种养绿色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稻田综合种养 土壤 重金属 空间变异 质量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能值分析的双季稻-鱼种养模式的效益评价 被引量:1
20
作者 秦婵元 喻超 +5 位作者 孙澳辉 李奎 胡慧莹 胡腾 叶莹莹 王华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18-227,共10页
为探索双季稻-鱼种养模式的生态经济效益,本研究利用能值分析的方法,综合分析了湖南省宁乡市双季稻-鱼种养模式与双季稻模式的能值投入与输出,对比了两种模式的经济效益,并利用文献对比分析了其他稻田综合种养模式的能值可持续发展指标... 为探索双季稻-鱼种养模式的生态经济效益,本研究利用能值分析的方法,综合分析了湖南省宁乡市双季稻-鱼种养模式与双季稻模式的能值投入与输出,对比了两种模式的经济效益,并利用文献对比分析了其他稻田综合种养模式的能值可持续发展指标。结果表明:双季稻-鱼模式的能值投入和输出均高于双季稻模式,能值投入分别为4.29×10^(16)、3.24×10^(16) sej·hm^(-2),能值输出分别为8.52×10^(16)、7.71×10^(15) sej·hm^(-2)。在能值可持续发展指标方面,双季稻-鱼模式的净能值产出率和能值可持续发展指数(2.76、7.10)均高于双季稻模式(0.37、0.66)、太湖流域的中稻单作(1.38、1.92)、稻-鱼(1.26、1.47)、稻-鸭综合种养模式(1.23、2.21)和贵州从江县的稻-鱼综合种养模式(1.52、0.78)。而双季稻-鱼模式的环境负载率为0.39,低于双季稻模式(0.56)、中稻单作模式(0.72)和贵州从江县及太湖流域的稻-鱼(2.40、0.85)、稻-鸭(0.56)及上海青浦区的稻-蛙综合种养模式(0.46)。在经济效益方面,双季稻-鱼模式的平均利润(50322元·hm^(-2))显著高于双季稻(9118元·hm^(-2))模式(P<0.05)。研究表明,双季稻-鱼模式可持续发展力较强,但自给自足的能力较弱,过于依赖于市场和环境资源,在生态经济效益方面提升空间大。本研究结果可为双季稻-鱼模式的推广和健康发展提供了理论参考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值分析 双季稻 稻田综合种养 效益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