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太湖地区稻田田面水氮磷动态特征及径流流失研究 被引量:40
1
作者 夏小江 胡清宇 +2 位作者 朱利群 陈长青 卞新民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1-25,共5页
为探讨稻田氮磷养分地表径流流失特征,以太湖地区典型稻田为研究对象,通过在溧阳、宜兴两地实施田间试验,对稻田施肥后田面水氮磷动态变化特征及径流流失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两试验点田面水总氮浓度均在施肥当日达到最高,然后迅速下降... 为探讨稻田氮磷养分地表径流流失特征,以太湖地区典型稻田为研究对象,通过在溧阳、宜兴两地实施田间试验,对稻田施肥后田面水氮磷动态变化特征及径流流失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两试验点田面水总氮浓度均在施肥当日达到最高,然后迅速下降,基肥在施肥7 d后逐渐趋于稳定,而追肥则在施肥5 d后逐渐趋于稳定;田面水总磷浓度也是在施肥后的当日达到最高,而后迅速下降,8 d后基本趋于稳定;施肥后田面水总氮及总磷浓度与施肥天数均可用指数方程进行拟合,且均达极显著水平;溧阳和宜兴两试验点稻季总氮径流量分别为8.21,10.73 kg/hm2,分别占稻季氮肥总投入量的2.49%和3.25%,总磷径流量分别为0.58,0.75 kg/hm2,分别占稻季磷肥总投入量的0.97%和1.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田田面水 总氮 总磷 径流流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浮萍对稻田田面水中氮素转化与可溶性氮的影响 被引量:11
2
作者 李华 陈英旭 +2 位作者 梁新强 倪吾钟 田光明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92-94,129,共4页
浮萍是稻田田面水中大量存在的典型水生植物,本试验采用室内培养的方法,以采自浙江省嘉兴市双桥农场的青紫泥水稻土为例,探讨了不同初始密度的浮萍对稻田施尿素后田面水尿素水解及可溶性氮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浮萍可明显加快田面水尿... 浮萍是稻田田面水中大量存在的典型水生植物,本试验采用室内培养的方法,以采自浙江省嘉兴市双桥农场的青紫泥水稻土为例,探讨了不同初始密度的浮萍对稻田施尿素后田面水尿素水解及可溶性氮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浮萍可明显加快田面水尿素态氮的水解过程,对照、低浓度浮萍(D1)和高浓度浮萍(D2)处理中尿素水解速率常数k分别为0.02,0.03,0.04/h;试验前期,浮萍将大量的铵态氮(NH4+-N)吸收同化后储存于体内,而从第12天(D2处理)和15天(D1处理)开始,由于浮萍的释氮作用导致田面水中NH4+-N浓度逐步回升,同时硝态氮(NO3--N)浓度也明显增加,说明浮萍在田面水氮素浓度较高时可大量积累氮素而浓度较低时可以向田面水中释放氮素,这有利于降低施肥初期田面水氮素流失潜能和保证施肥后期作物的氮营养供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田田面水 浮萍 尿素 可溶性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肥料配施模式下稻田田面水氮素的变化特征 被引量:2
3
作者 孙爱华 朱士江 张忠学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50-53,共4页
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肥料配施模式下稻田田面水中氮素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不同的水分管理模式和肥料配施模式会显著影响稻田田面水中氮素的动态变化,其中N1P3K2和N2P3K1处理铵态氮浓度值区别不显著,N3P2K2处理铵态氮浓度最高... 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肥料配施模式下稻田田面水中氮素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不同的水分管理模式和肥料配施模式会显著影响稻田田面水中氮素的动态变化,其中N1P3K2和N2P3K1处理铵态氮浓度值区别不显著,N3P2K2处理铵态氮浓度最高,尤其是湿润灌溉处理的铵态氮浓度高于常规灌溉处理;穗肥比返青肥达到峰值速度快,施肥时期越靠后,田面水中铵态氮浓度越大;按F2阶段比例施肥的处理铵态氮浓度要比按F1阶段比例施肥的高;稻田田面水中硝态氮浓度普遍较低,且峰值出现时间较铵态氮更为滞后,随时间延长,硝态氮浓度逐渐降低,且湿润灌溉条件下各施肥时期硝态氮浓度要比在常规灌溉条件下稍低。因此,有效地水分管理和合理的施肥模式,不仅能节约水资源,还能有效地控制氮素流失,减少面源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磷钾 稻田田面水 氮素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田田面水氮素浓度变化特征及快速检测方法研究——以长江中游单季稻田为例
4
作者 汪婳 沈王政 +4 位作者 程子珍 张亮 庄艳华 张富林 范先鹏 《湖北农业科学》 2022年第10期56-63,共8页
为揭示田面水的氮素浓度动态特征并探讨其快速检测方法,于2018年水稻生育期对稻田田面水的氮素浓度、常规水质参数进行原位监测。结果表明,水稻生育期内,人工栽秧稻田田面水的TN和NH_(4)^(+)-N浓度在施基肥后1周分别迅速降至4.03 mg/L和... 为揭示田面水的氮素浓度动态特征并探讨其快速检测方法,于2018年水稻生育期对稻田田面水的氮素浓度、常规水质参数进行原位监测。结果表明,水稻生育期内,人工栽秧稻田田面水的TN和NH_(4)^(+)-N浓度在施基肥后1周分别迅速降至4.03 mg/L和3.02 mg/L,至下次施肥前变化趋于平稳,TN和NH_(4)^(+)-N在追肥后2 d到达峰值,1周左右趋于平稳,机插秧稻田田面水的氮素动态特征与人工栽秧基本一致。基肥期田面水的TN和NH_(4)^(+)-N从峰值随时间的衰减趋势近似符合指数衰减规律,人工栽秧和机插秧稻田田面水的TN浓度在基肥期峰值出现后2周内衰减幅度分别为62%和72%,NH_(4)^(+)-N的衰减幅度分别为80%和83%。以DO、EC、pH、ORP为自变量,TN为因变量,得到了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为服务于稻田田面水氮素流失风险的监测和管理,按照GB 18918—2002中TN的限值15 mg/L(一级A标准)和GB 3838—2002中TN的限值2 mg/L(Ⅴ类)对TN的排放进行分级,得到模型预测的准确率为80%,基本满足水环境管理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田田面水 氮素 动态变化 快速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浮萍对不同氮肥用量下稻田水中氮含量动态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陈晓冬 郭彬 +5 位作者 刘俊丽 汪海燕 李凝玉 马洁 傅庆林 李华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2674-2679,共6页
为探究不同施氮量下2种浮萍[青萍(Lemma minor)和紫萍(Spirodela polyrrhiza)]对稻田田面水氮含量动态的影响,设置5个氮梯度(0、90、180、270、360 kg N·hm^(-2)),研究浮萍对稻田田面水氨态氮(NH4;-N)、硝态氮(NO^(-)_(3)-N)及全... 为探究不同施氮量下2种浮萍[青萍(Lemma minor)和紫萍(Spirodela polyrrhiza)]对稻田田面水氮含量动态的影响,设置5个氮梯度(0、90、180、270、360 kg N·hm^(-2)),研究浮萍对稻田田面水氨态氮(NH4;-N)、硝态氮(NO^(-)_(3)-N)及全氮含量动态的影响。结果表明,田面水NH^(+)_(4)-N和全氮含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添加2种浮萍的稻田田面水NH^(+)_(4)-N含量随培养时间延长呈逐渐降低的趋势。通过对不同氮梯度下NH^(+)_(4)-N含量进行比较分析,发现添加紫萍的田面水NH^(+)_(4)-N含量较青萍低,表明添加紫萍更有利于减少稻田NH^(+)_(4)-N的流失。在N270和N360处理下,全氮含量在整个培养期间呈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的趋势,表明高氮量输入(270及360 kg N·hm^(-2))下,添加的浮萍在前期氮素浓度较高时可吸收氮素,而在后期浓度较低时可通过自身腐解向田面水中释放氮素,从而提高后期(培养30 d)田面水氮含量,对于降低施肥初期田面水氮素径流流失风险和保证施肥后期作物的氮营养供应具有重要的作用。本研究为通过放养浮萍优化稻田氮素利用、减少稻田氮素流失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梯度 浮萍 稻田田面水 氮素流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