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野花组合在水稻田生境的试播与筛选
1
作者 黄扬超 陈希周 +1 位作者 徐文辉 胡文浩 《现代园艺》 2024年第9期27-30,共4页
中国野花组合在水稻田中的应用能够为美丽乡村“宜游”提供农业景观方案。本研究基于水稻田田埂进行野花试播试验,总结野花组合在水稻田生境应具备的条件,筛选出适合水稻田生境的本土野花物种。研究发现,适宜的野花物种主要有藿香、广... 中国野花组合在水稻田中的应用能够为美丽乡村“宜游”提供农业景观方案。本研究基于水稻田田埂进行野花试播试验,总结野花组合在水稻田生境应具备的条件,筛选出适合水稻田生境的本土野花物种。研究发现,适宜的野花物种主要有藿香、广布野豌豆、小米口袋、天蓝苜蓿、紫花地丁、翠菊、飞廉、桔梗、泥胡菜、千里光、蓍草、鼠麴草、天人菊、茼蒿、微糙三脉紫菀、马鞭草、猫爪草、野胡萝卜、二月蓝、剪秋罗、通泉草等,为下一步野花组合试验和农业景观修复提供适生于水稻田的本土野花参考物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花组合 稻田生境 本土野花物种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田与非稻田生境越冬节肢动物群落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张洁 胡良雄 +3 位作者 刘杰 凌善峰 陈海东 张润杰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18-121,共4页
2008年11月至2009年3月,对清新县双季稻田的冬闲田WF、田埂FR、周围杂草WH以及黑麦草田LL等4种不同生境下的节肢动物越冬群落进行系统调查。结果如下:鉴定出包括昆虫纲8目22科和蛛形纲1目6科共33种节肢动物。其中,植食性昆虫16种,捕食... 2008年11月至2009年3月,对清新县双季稻田的冬闲田WF、田埂FR、周围杂草WH以及黑麦草田LL等4种不同生境下的节肢动物越冬群落进行系统调查。结果如下:鉴定出包括昆虫纲8目22科和蛛形纲1目6科共33种节肢动物。其中,植食性昆虫16种,捕食性昆虫4种,寄生性昆虫3种,中性昆虫3种,蜘蛛类7种。闲田和杂草均以蜘蛛类为主要优势种类,而田埂和黑麦草田分别以半翅目和双翅目昆虫为最优势类群。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和Pielou均匀性指数(J)以田埂的最高,黑麦草田最低;优势度指数(C)以黑麦草田高,田埂最低。杂草地与黑麦草田Jaccard相似性指数(q)最高,而冬闲田与田埂的相似性指数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田生境 稻田生境 节肢动物群落 越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捕食性天敌在单季稻田与非稻田生境间的迁移规律及其保护利用 被引量:16
3
作者 刘志龙 王连生 +5 位作者 杜一新 俞晓平 吕仲贤 郑许松 梅晓青 潘慧萍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1999年第6期344-348,共5页
以陷阱法研究了浙西南山区单季稻区4种不同非稻田生境与稻田间捕食性天敌的迁移规律。初步探明各生境中捕食性天敌种库资源丰富,由蜘蛛、蛙、鞘翅目捕食性昆虫和革翅目捕食性昆虫组成,蜘蛛占捕食性天敌总数的385%-75、0%,... 以陷阱法研究了浙西南山区单季稻区4种不同非稻田生境与稻田间捕食性天敌的迁移规律。初步探明各生境中捕食性天敌种库资源丰富,由蜘蛛、蛙、鞘翅目捕食性昆虫和革翅目捕食性昆虫组成,蜘蛛占捕食性天敌总数的385%-75、0%,种类有9科 13种,优势种是拟水狼蛛;水稻移栽后的一个月内,捕食性天敌在稻田与非稻田生境间迁移活跃,从非稻田生境迁入稻田中的捕食性天敌是迁出数量的1.1-2.7倍;并在稻田内进行了减少施药次数试验,证明在水稻生长前期利用天敌控制稻飞虱为害,从而减少用药次数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捕食性天敌 稻田生境 稻田生境 迁移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鄱阳湖区稻田生境中灰鹤越冬行为的时间分配与觅食行为 被引量:27
4
作者 蒋剑虹 戴年华 +2 位作者 邵明勤 黄志强 卢萍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70-279,共10页
2013年11月—2014年2月,采用瞬时扫描和焦点动物法研究了鄱阳湖区稻田生境中灰鹤越冬行为的时间分配、活动节律与觅食行为。结果显示,觅食(64.09%)行为所占比例最大,其次为警戒(15.97%)、飞行(8.67%)和修整(7.37%)行为。4种主要行为中,... 2013年11月—2014年2月,采用瞬时扫描和焦点动物法研究了鄱阳湖区稻田生境中灰鹤越冬行为的时间分配、活动节律与觅食行为。结果显示,觅食(64.09%)行为所占比例最大,其次为警戒(15.97%)、飞行(8.67%)和修整(7.37%)行为。4种主要行为中,觅食行为时间分配随越冬前期(11月)、中期(12月—翌年1月)、后期(2月)逐渐增加,其余行为时间均逐渐减少。各环境因子对主要行为的影响存在显著交互效应,修整行为随各环境因子变化最为明显,日最低温度升高、日最高温度降低、日照长度增加及湿度降低都会使修整行为增加;日照长度增加和湿度降低时,觅食行为增加;日照长度增加时,警戒行为减少。环境因子对成鹤影响效果与总体相同。环境因子仅对幼鹤的觅食行为影响显著,即日照长度增加和湿度降低,幼鹤觅食行为增加。环境因子对行为的影响为非线性关系,致使其影响趋势在不同范围内有所变化。行为节律上,灰鹤昼间各时段觅食行为保持较高水平,觅食高峰出现在11:00—11:59和17:00—17:30。灰鹤觅食生境与其夜宿地分离,致其上午觅食高峰有所推后。幼鹤昼间各时段行为节律与成鹤有较大差异,且各时段觅食行为比例均高于成鹤。灰鹤越冬期在稻田生境的平均啄食频率为(32.06±0.47)次/min,平均步行频率为(6.55±0.35)步/min。啄食频率与步行频率呈极显著负相关。时段和集群类型对啄食频率的影响存在显著交互效应。稻田中食物资源的可利用性逐渐下降,灰鹤的啄食频率随时间逐渐降低,为保证越冬期间获取足够的能量供应,灰鹤采取逐渐增加步行频率和觅食时间的策略。有觅食间隔的抽样单元中,平均警戒次数为(1.37±0.04)次/单元,平均警戒持续时间为(6.02±0.37)s/单元。成鹤花费在警戒的时间多于幼鹤,家庭群中的个体警戒持续时间多于聚集群中的个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田生境 灰鹤 时间分配 觅食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稻田生境褐飞虱卵寄生蜂群落动态 被引量:2
5
作者 毛润乾 古德祥 +1 位作者 张古忍 张文庆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942-947,共6页
对稻田周围田埂和路边上能寄生褐飞虱的卵寄生蜂群落的动态进行了初步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冬季休耕期 ,卵寄生蜂群落变化趋势为先降后升 ;夏季休耕期 ,因为水稻收割 ,部分寄生蜂迁移到田埂和路边 ,卵寄生蜂数量呈直线上升趋势 ;早稻... 对稻田周围田埂和路边上能寄生褐飞虱的卵寄生蜂群落的动态进行了初步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冬季休耕期 ,卵寄生蜂群落变化趋势为先降后升 ;夏季休耕期 ,因为水稻收割 ,部分寄生蜂迁移到田埂和路边 ,卵寄生蜂数量呈直线上升趋势 ;早稻生长期 ,田埂和路边的飞虱卵寄生蜂的数量变化同稻田褐飞虱卵寄生蜂和褐飞虱呈正相关的关系 ;晚稻移栽后 ,田埂和路边上飞虱卵寄生蜂数量下降 ,以后在一定的范围内波动 ,晚稻后期 ,数量急剧上升随后很快下降。害虫防治史影响着稻田周围生境中飞虱卵寄生蜂群落 ,综防区试验田周围生境中飞虱卵寄生蜂群落的寄生蜂数量、物种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和均匀性指数均优于非综防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田生境 褐飞虱 卵寄生蜂 群落动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稻田生境与稻飞虱卵期主要寄生蜂的关系 被引量:11
6
作者 俞晓平 胡萃 《浙江农业大学学报》 CSCD 1996年第2期115-120,共6页
研究表明,稻飞虱的重要寄生性天敌缨小蜂Anagrusflaveolus、A.optabilis和寡索赤眼蜂Oligositanaias及O.aesopi同时存在于稻田及其周围的非稻田生境中。寄主卵、寄主植物和栖息生境... 研究表明,稻飞虱的重要寄生性天敌缨小蜂Anagrusflaveolus、A.optabilis和寡索赤眼蜂Oligositanaias及O.aesopi同时存在于稻田及其周围的非稻田生境中。寄主卵、寄主植物和栖息生境对卵寄生蜂的性比、体形大小和发育历期有着明显的影响。非稻田生境中禾本科杂草的种类和数量首先影响飞虱和叶蝉,从而影响卵寄生蜂的种群数量和质量。植物花对卵寄生蜂成虫的生存和寄生行为非常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寄生蜂 稻田生境 寄主 保护利用 稻飞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夷山稻田生境越冬节肢动物群落的物种组成 被引量:4
7
作者 刘其全 姚凤銮 +2 位作者 郑云开 林胜 尤民生 《华东昆虫学报》 2007年第1期30-35,共6页
2005年12月至2006年3月,采用吸虫器结合人工剥查的方法,对福建省武夷山稻田生境内的越冬节肢动物群落进行系统调查。共采集到节肢动物117种(或类),隶属于3纲13目58科,其中捕食性昆虫15种,蜘蛛23种,寄生性天敌29种,害虫27种,中性昆虫23种。
关键词 稻田生境 越冬 节肢动物群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冬种多花黑麦草与稻田六足动物多样性关系初探 被引量:3
8
作者 贾凤龙 周柏权 +2 位作者 游奕来 甘道建 李伯欣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87-91,共5页
2008年11月至2010年6月,对珠海市农业技术推广站稻田及周围杂草以及冬种黑麦草田3种不同生境的节肢动物越冬群落进行系统调查,共鉴定出六足动物10目57科78种。水稻种植期稻田以双翅目和同翅目为优势种类,而杂草地以双翅目为优势种类。... 2008年11月至2010年6月,对珠海市农业技术推广站稻田及周围杂草以及冬种黑麦草田3种不同生境的节肢动物越冬群落进行系统调查,共鉴定出六足动物10目57科78种。水稻种植期稻田以双翅目和同翅目为优势种类,而杂草地以双翅目为优势种类。冬种黑麦草田以双翅目和膜翅目为优势种类,杂草地以膜翅目、缨翅目和双翅目为优势种类。每次取样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在2.30~3.20之间,Pielou均匀性指数(J)在0.72~0.86之间,但水稻成熟后会影响均匀度。优势度指数(C)均在0.25以下。水稻生长期和冬闲期各种指数没有明显的差异。水稻种植期期间,黑麦草田与对照田Jaccard相似性指数最高,但在冬闲期,杂草地与黑麦草田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田生境 稻田生境 六足动物群落 多花黑麦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田环境植物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14
9
作者 余柳青 陆永良 +6 位作者 渡边泰 清水矩宏 王鸣遥 章秀福 黄世文 徐青 汤圣祥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149-154,共6页
选择稻田灌溉水无工业废水污染的禹山坞和受工业废水污染的城北村两地进行稻田环境植物多样性调查。禹山坞稻田普遍使用化学除草剂,杂草种数明显少于城北村,水竹叶成为禹山坞稻田的优势种;城北村稻田未用除草剂及低洼积水环境保护了... 选择稻田灌溉水无工业废水污染的禹山坞和受工业废水污染的城北村两地进行稻田环境植物多样性调查。禹山坞稻田普遍使用化学除草剂,杂草种数明显少于城北村,水竹叶成为禹山坞稻田的优势种;城北村稻田未用除草剂及低洼积水环境保护了槐叶萍、满江红、轮藻和尖头而藻等。禹山坞的畦畔植物种数显著高于城北村。城北村灌溉水质差有利于部分耐性植物蔓延形成优势种,如空心莲子草的强烈竞争,使部分竞争力弱的植物逐步消失,植物种数减少。两村的沟渠植物种类差异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田生境 植物多样性 灌溉水 水污染 杂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害虫及其天敌在生境间迁移的监测方法和原理 被引量:14
10
作者 俞晓平 吕仲贤 +4 位作者 陈建明 郑许松 徐红星 陶林勇 K.L.Heong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1999年第6期325-332,共8页
通过对实例的剖析研究,较全面地探讨稻田生态系统中水稻害虫及其天敌在生境间迁移的监测方法和有关原理。具体分析了不同采集、诱集和标记方法在稻田节肢动物迁移活动研究中的适用性、优点和限制条件。
关键词 监测方法 节肢动物迁移 稻田生境 水稻害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田越冬害虫及其捕食性节肢动物类群的空间分布动态 被引量:5
11
作者 张娟 曾玲 +1 位作者 梁广文 陆永跃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99-306,共8页
采用人工拨查法调查了越冬稻田生境内节肢动物群落。共收集到水稻害虫及其天敌13类,分别隶属于3纲9目。其中捕食性的7类,包括蜘蛛1类、昆虫5种和蜈蚣1种;害虫3类,中性昆虫3类。青翅蚁形隐翅虫、蜘蛛和红火蚁是稻田越冬害虫的主要捕食者... 采用人工拨查法调查了越冬稻田生境内节肢动物群落。共收集到水稻害虫及其天敌13类,分别隶属于3纲9目。其中捕食性的7类,包括蜘蛛1类、昆虫5种和蜈蚣1种;害虫3类,中性昆虫3类。青翅蚁形隐翅虫、蜘蛛和红火蚁是稻田越冬害虫的主要捕食者。应用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研究青翅蚁形隐翅虫、蜘蛛、红火蚁、害虫蛹之间相关性,剖析了三种捕食者控制害虫蛹的途径。空间格局分析结果表明,害虫蛹多为聚集分布,青翅蚁形隐翅虫均为聚集分布;应用Taylor幂法则检验和Iwaom*-m方程检验,结果表明,2008年12月10日、12月17日、12月23日和12月30日调查的害虫蛹空间格局为聚集分布,2009年1月7日、2月20日和2月27日为均匀分布;青翅蚁形隐翅虫在整个调查过程中均为聚集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田生境 越冬 节肢动物群落 种群动态 空间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渔生境优化改造与种养试验效果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梁军能 谭芸 +5 位作者 郭忠宝 陈丽婷 罗丽俐 罗立鸣 罗永巨 肖俊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21年第10期111-118,共8页
探讨了稻田养殖田间工程改造模式,优化稻-渔生境,筛选验证适宜的稻田养殖品种,挖掘稻田种养生产潜力。在广西玉林地区稻-渔综合种养试验点开展环形沟、“丰”字沟、池-田适时耦合3种不同改造类型的稻田综合种养试验,主养罗非鱼、瓯江彩... 探讨了稻田养殖田间工程改造模式,优化稻-渔生境,筛选验证适宜的稻田养殖品种,挖掘稻田种养生产潜力。在广西玉林地区稻-渔综合种养试验点开展环形沟、“丰”字沟、池-田适时耦合3种不同改造类型的稻田综合种养试验,主养罗非鱼、瓯江彩鲤和泥鳅,种植杂交水稻“丰田优553”,进行养殖鱼类产量、产品规格、成活率和水稻产量等产出效果指标测定分析。结果表明:通过田间工程单元化集约化整合改造和稻-渔环境优化升级,沟涵对稻田的比例控制在10%,养殖水体容量较常规类型增加约50%,同时满足了稻-渔共作各自的环境需求;在稳定水稻产量的同时,养殖罗非鱼、瓯江彩鲤和泥鳅的平均产量分别达488.5、351.0和330.2 kg/667 m^(2),成活率分别达92.1%、91.7%和86.9%,较环型沟、“丰”字沟类型稻田极显著地提高(P<0.01);产品规格分别为663、638和19 g,在正常生产周期内普遍达到商品鱼上市规格。研究优选出一套水产养殖与水稻种植技术高度融合的稻-渔综合种养技术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田养殖 稻田生境优化 产出效果 技术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茭白田蜘蛛的群落结构及多样性调查 被引量:4
13
作者 郑许松 俞晓平 +2 位作者 吕仲贤 陈建明 徐红星 《昆虫天敌》 CSCD 2002年第2期53-59,共7页
对茭白田中的蜘蛛Spider群落进行了系统的采样调查 ,对茭白田和蔬菜地、蚕豆地、小麦地、冬闲田、田埂和荒地等生境中的越冬蜘蛛的群落结构和多样性进行了比较 ,并就茭白田对邻近稻田蛛量的影响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 ,茭白田越冬蜘... 对茭白田中的蜘蛛Spider群落进行了系统的采样调查 ,对茭白田和蔬菜地、蚕豆地、小麦地、冬闲田、田埂和荒地等生境中的越冬蜘蛛的群落结构和多样性进行了比较 ,并就茭白田对邻近稻田蛛量的影响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 ,茭白田越冬蜘蛛种类有 1 1科、 31属、 48种。在茭白田中越冬的蜘蛛密度是其它生境的 4倍~ 40倍。拟水狼蛛Piratasubpiraticus是茭白田蜘蛛的优势种 ,占总数的 5 0 %以上。茭白田可提高邻近稻田蛛量约30 %。茭白田是蜘蛛尤其是拟水狼蛛在稻田生态系统主要的越冬场所和避难所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茭白田 蜘蛛 群落结构 多样性 拟水狼蛛 稻田生境 天敌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