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Fe-Mn-BC(生物炭)填料球三元微电解对稻田镉和啶虫脒复合污染的去除效果及机制研究
1
作者 翟天宇 张健 +4 位作者 王春晖 陈德亮 杨国先 王森 孔范龙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60-568,共9页
通过液相还原法制备了Fe-Mn-BC(生物炭)填料球,研究了其对镉(Cd)和啶虫脒(Ace)的吸附性能及在室内模拟条件下对稻田Cd和Ace的强化去除效果。结果表明,Fe-Mn-BC微电解填料对Cd和Ace的吸附量分别为6.29和23.62 mg·kg^(-1),吸附效率... 通过液相还原法制备了Fe-Mn-BC(生物炭)填料球,研究了其对镉(Cd)和啶虫脒(Ace)的吸附性能及在室内模拟条件下对稻田Cd和Ace的强化去除效果。结果表明,Fe-Mn-BC微电解填料对Cd和Ace的吸附量分别为6.29和23.62 mg·kg^(-1),吸附效率分别是沸石球的2倍和4倍;Fe-Mn-BC填料球对稻田中Cd和Ace的去除效率约为85.00%。Fe-Mn-BC填料球阳极的Fe和Mn在电化学反应过程中释放电子破坏Ace的化学键,将其分解为小分子物质〔N-(6-氯-3-吡啶)甲基-N-甲基乙酰胺、IM1-4等〕,进一步降解为水和二氧化碳;Cd则主要通过Fe-Mn-BC填料球吸附和沉淀途径被去除。研究结果可为稻田Cd和Ace复合污染治理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Mn-BC 三元微电解 啶虫脒 稻田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区Cd污染稻田生物炭生态原位钝化及Cd形态转化 被引量:1
2
作者 蒋鑫 林大松 +5 位作者 胡钧铭 李婷婷 刘顺翱 吴昊 韦翔华 赵茹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10-1016,共7页
为探究生物炭对矿区Cd污染稻田土壤原位钝化生态修复效果,进行稻田土壤Cd污染修复试验,设置海泡石(BC1)、生物炭(BC2)、空白对照(BC3)3种处理。采用梯度扩散薄膜(DGT)技术研究水稻根际土壤Cd生物有效性,明确其对水稻根际土壤Cd生物有效... 为探究生物炭对矿区Cd污染稻田土壤原位钝化生态修复效果,进行稻田土壤Cd污染修复试验,设置海泡石(BC1)、生物炭(BC2)、空白对照(BC3)3种处理。采用梯度扩散薄膜(DGT)技术研究水稻根际土壤Cd生物有效性,明确其对水稻根际土壤Cd生物有效性和土壤Cd形态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生物炭影响矿区Cd污染稻田水稻根际土壤Cd形态比率。生物炭改变稻田土壤中Cd形态,明显提高土壤中残渣态Cd含量占比,提高幅度达27.84%,利于其他形态Cd向更稳定的残渣态转变。生物炭改变矿区Cd污染稻田水稻根际土壤Cd生物有效性。与空白对照相比,生物炭使水稻收获期的根际土壤Cd生物有效性降低了40.90%,土壤中有效态Cd含量降低了9.53%;海泡石处理的土壤Cd生物有效性比生物炭处理的土壤Cd生物有效性降低了83.90%,海泡石处理的土壤有效态Cd含量比生物炭处理的土壤有效态Cd含量降低了7.73%。生物炭可提升矿区Cd污染稻田土壤质量。生物炭改善了水稻土壤质量;与空白对照相比,生物炭处理的土壤有机质提高了6.75%,土壤阳离子交换量升高了8.44%,土壤pH值提升了7.44%;与海泡石对照相比,生物炭处理的土壤有机质提高了2.95%,土壤阳离子交换量升高了9.22%,土壤pH值降低了13.33%。研究表明,生物炭原位钝化能有效降低矿区Cd污染稻田土壤Cd生物有效性,提升生态修复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污染稻田 原位钝化 Cd形态转化 生物炭 矿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配钝化剂对镉污染稻田修复效果及其对土壤质量的提升 被引量:8
3
作者 王国兵 易芬 +1 位作者 郭丽丽 郭红岩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00-1009,共10页
为评估复配钝化剂在真实环境下对Cd污染稻田的钝化修复效果及对土壤环境质量的影响,在安徽某地开展连续3 a的原位钝化修复实验,分析钝化剂对水稻Cd吸收、土壤理化性质、土壤酶活性、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复配钝化... 为评估复配钝化剂在真实环境下对Cd污染稻田的钝化修复效果及对土壤环境质量的影响,在安徽某地开展连续3 a的原位钝化修复实验,分析钝化剂对水稻Cd吸收、土壤理化性质、土壤酶活性、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复配钝化剂[1%生物炭+0.2%硅肥(BS)和1%生物炭+0.2%石灰(BL)]显著降低土壤中DTPA提取态Cd含量(29.4%~40.1%);复配钝化剂可使水稻籽粒Cd含量降低60%以上,优于2%的单独生物炭处理,且对水稻产量无不利影响。复配钝化剂使土壤pH、有机质含量(OM)、阳离子交换量(CEC)分别增加了0.77~1.25个单位、13.5%~52.0%、8.4%~38.5%,有效改善了土壤环境质量。土壤脲酶、磷酸酶、FDA水解酶的活性随着BS的施加分别提升了31.3%、38.7%、33.1%。同时,钝化剂还通过改变土壤理化性质(pH、CEC、DTPA提取态Cd含量等)显著改变了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但对微生物多样性无显著性影响,表明修复后土壤微生物群落生态系统稳定。微生物功能预测表明与碳代谢、能量代谢等新陈代谢相关基因簇的丰度在BS处理下明显提高,证明复配钝化剂降低了重金属的毒性,增加了土壤微生物活性。综上,复配钝化剂BS不仅可以实现Cd污染稻田的原位钝化修复,而且可以有效改善土壤环境质量,提升土壤生态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配钝化剂 Cd污染稻田 原位钝化修复长效性 微生物群落 土壤环境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改良剂对镉污染稻田的治理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吴支行 朱迎婷 +3 位作者 龚亚龙 李世杰 宋安康 高晓梅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22期75-78,共4页
为验证大田环境下土壤改良剂对镉污染稻田的治理效果稳定性,开展了连续3年的原位钝化试验。结果表明,土壤改良剂施用第1年,土壤酸化情况明显改善,土壤pH由5.64最高提升至7.13;土壤中有效镉含量与土壤pH呈显著负相关;稻米镉含量与土壤有... 为验证大田环境下土壤改良剂对镉污染稻田的治理效果稳定性,开展了连续3年的原位钝化试验。结果表明,土壤改良剂施用第1年,土壤酸化情况明显改善,土壤pH由5.64最高提升至7.13;土壤中有效镉含量与土壤pH呈显著负相关;稻米镉含量与土壤有效镉含量呈显著正相关,最高降幅达71.48%,治理效果整体随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强。后续2年,处理组土壤pH、土壤有效镉含量均有所回弹,但稻米镉含量仍显著低于空白对照且降幅与施用量间无明显相关性,此外,所有处理组均未对水稻产量产生明显负面影响。由此可见,通过高施用量的土壤改良剂可在短期内明显提升土壤治理水平,但长期来看较低的施用量更有利于实现镉污染耕地的长效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改良剂 污染稻田 原位钝化 治理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酸性镉污染稻田土壤改良与安全利用技术及应用 被引量:2
5
作者 袁旭峰 《现代农业科技》 2024年第4期102-104,116,共4页
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直接影响着农产品质量安全,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本文以酸性镉污染稻田为研究对象,根据近几年在轻度和中度镉污染稻田土壤改良和安全利用中积累的好经验、好做法,提出了土壤改良与安全利用建议,即:对于轻度污染稻... 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直接影响着农产品质量安全,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本文以酸性镉污染稻田为研究对象,根据近几年在轻度和中度镉污染稻田土壤改良和安全利用中积累的好经验、好做法,提出了土壤改良与安全利用建议,即:对于轻度污染稻田,应以农艺调控技术措施为主,采取“VIP+N”技术模式,可有效改善酸性稻田土壤环境,降低土壤重金属镉元素活性,保障粮食安全;对于中度污染稻田,应在全面应用农艺调控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适量施用土壤调理剂,阻控作物植株与籽粒对重金属的吸收,实现耕地安全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性镉污染稻田 土壤改良技术 安全利用技术 应用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田系统中磷循环影响砷迁移转化机制的研究进展
6
作者 林晓扬 黄宇 +1 位作者 佘梓健 徐梓盛 《环境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4-221,共8页
稻田砷污染一直是环境研究的重点问题,其会对人们健康造成直接威胁,因而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由于砷和磷的化学性质相似,磷对土壤和水稻中砷的吸附、迁移和转化有较大影响,研究稻田系统砷和磷的迁移转化规律以及砷磷的互作关系有助于进一... 稻田砷污染一直是环境研究的重点问题,其会对人们健康造成直接威胁,因而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由于砷和磷的化学性质相似,磷对土壤和水稻中砷的吸附、迁移和转化有较大影响,研究稻田系统砷和磷的迁移转化规律以及砷磷的互作关系有助于进一步了解磷循环影响水稻砷吸收机制。该文综述了稻田砷、磷的迁移转化的最新研究进展,阐明了磷-砷竞争吸附的动态平衡、磷对砷氧化还原反应的间接调控作用、磷对砷甲基化和挥发的双重作用、多元素相互作用的复杂性等方面,提出了利用磷调控砷污染稻田水稻砷吸收的展望,以期为加强砷污染稻田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田污染 磷循环 砷的迁移转化 磷与砷的竞争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赤泥对Cd污染稻田水稻生长及吸收累积Cd的影响 被引量:90
7
作者 刘昭兵 纪雄辉 +3 位作者 王国祥 彭华 田发祥 石丽红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692-697,共6页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不同赤泥施用量对酸性Cd污染稻田(潮泥田)水稻生长及吸收累积Cd的影响。结果表明,赤泥施用量为4948kg·hm-2时水稻产量达到最高,其主要作用是促进了水稻有效穗的形成。同时施用赤泥能显著提高土壤pH,降低土...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不同赤泥施用量对酸性Cd污染稻田(潮泥田)水稻生长及吸收累积Cd的影响。结果表明,赤泥施用量为4948kg·hm-2时水稻产量达到最高,其主要作用是促进了水稻有效穗的形成。同时施用赤泥能显著提高土壤pH,降低土壤有效态Cd含量和减少水稻Cd累积。与不施赤泥的对照相比,施用赤泥3000kg·hm-2的处理水稻增产12.4%(P<0.05),水稻根Cd降低22.0%(P<0.05),糙米Cd(0.14mg·kg-1)降低40.8%(P<0.01),并达到国家粮食卫生标准(GB2715—2005);当赤泥施用量增至9000kg·hm-2时,土壤pH提高12.0%(P<0.01),有效态Cd含量降低24.9%(P<0.05),水稻根系、茎叶和糙米Cd分别降低55.7%(P<0.01)、54.5%(P<0.01)和69.9%(P<0.01)。表明利用赤泥修复中轻度酸性Cd污染土壤是可行的,并能起到改良土壤和促进水稻增产的效果。试验所用赤泥重金属含量很低,不会造成二次污染。但将赤泥大面积应用于酸性Cd污染稻田还需要系统研究应用参数,并采取农机配套和激励机制来鼓励农民自发行动的积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泥 Cd污染稻田 有效Cd 糙米C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锌肥处理对降低污染稻田水稻籽粒Cd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26
8
作者 张良运 李恋卿 +2 位作者 潘根兴 崔立强 胡忠良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909-913,共5页
探索农田措施控制水稻Cd吸收与籽粒积累是保障稻米食物安全的急迫需求。采用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了不同用量的钙镁磷肥及叶面喷施锌肥(ZnSO4·7H2O)等处理对污染稻田水稻籽粒Cd含量的影响。试验表明,施肥处理没有显著提高水稻产量,但... 探索农田措施控制水稻Cd吸收与籽粒积累是保障稻米食物安全的急迫需求。采用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了不同用量的钙镁磷肥及叶面喷施锌肥(ZnSO4·7H2O)等处理对污染稻田水稻籽粒Cd含量的影响。试验表明,施肥处理没有显著提高水稻产量,但籽粒Cd含量有不同程度降低。分析表明,这些处理提高了土壤的pH值,且随用量而增高,土壤中有效态Cd含量显著降低。土壤有效态Cd含量与土壤pH值存在显著负相关,推测主要是由于土壤pH升高而降低了土壤Cd活性。不过,叶面喷施ZnSO4·7H2O,并未明显提高土壤pH值,但显著降低土壤有效态Cd含量,可能是由于淹水下形成难溶性CdS而钝化了土壤Cd.因此,稻田中Cd钝化可以抑制Cd在水稻籽粒中的积累。但是,在严重污染稻田中,这些用量尚不能有效控制稻米Cd的安全。建议在严重重金属污染的土壤改种其它非Cd强积累作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镁磷肥 叶面锌肥 籽粒 CD 污染稻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赤泥使用量对Cd污染稻田水稻生长的影响和修复机理 被引量:5
9
作者 范美蓉 罗琳 +3 位作者 廖育林 秦晓波 陈心胜 吴家梅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6-41,共6页
研究赤泥对中轻度Cd污染的酸性潮泥田稻谷产量和Cd污染修复机理的影响。结果表明,稻谷产量随赤泥施用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下降的变化趋势。早稻以施4 500 kg/hm2赤泥的产量最高,晚稻以施3 000 kg/hm2赤泥的产量最高,分别比不施赤泥增加了... 研究赤泥对中轻度Cd污染的酸性潮泥田稻谷产量和Cd污染修复机理的影响。结果表明,稻谷产量随赤泥施用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下降的变化趋势。早稻以施4 500 kg/hm2赤泥的产量最高,晚稻以施3 000 kg/hm2赤泥的产量最高,分别比不施赤泥增加了11.36%和8.30%;稻草产量与稻谷产量不同,随赤泥施用量的增加而下降。水稻生长各时期土壤pH值和土壤阳离子交换量随赤泥施用量的增加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施用赤泥不仅能在短时间内提高土壤pH值,还具有持续性。赤泥因其呈碱性可提高土壤pH值,而土壤pH值升高将使大量易溶性Cd向难溶态转化,pH值升高是导致土壤Cd活性降低最直接的原因。施用赤泥后土壤有效态Cd质量分数减少是土壤pH值升高与土壤吸附能力增强共同作用的结果。水稻糙米中Cd的质量分数随赤泥施用量的增加而降低。与不施赤泥对照处理相比,早稻施赤泥RM-1、RM-2、RM-3、RM-4和RM-5处理糙米中Cd的质量分数分别降低了10.34%、31.03%、34.48%、41.38%和64.5%,晚稻糙米Cd质量分数分别降低了14.29%、32.14%、35.71%、39.29%和46.43%。其主要原因是施用赤泥后土壤有效态Cd质量分数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学 Cd污染稻田 赤泥 水稻 修复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特拉津污染稻田的治理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国威 李淑芝 《垦殖与稻作》 1999年第3期22-24,共3页
关键词 阿特拉津 稻田污染 治理 水稻病害 土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云英-赤泥联合修复对中轻度镉污染稻田土壤性质和水稻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范美蓉 彭辉辉 +4 位作者 刘妍妍 汤桂容 张春霞 聂军 廖育林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22-128,共7页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紫云英(Astragalus sinicus L.,CMV)-赤泥(RM)联合修复对中轻度镉污染稻田土壤性质和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水稻不同生育期,联合修复法CMV-RM1和CMV-RM2处理的土壤p H值增幅均低于RM1和RM2处理。在整个生育期...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紫云英(Astragalus sinicus L.,CMV)-赤泥(RM)联合修复对中轻度镉污染稻田土壤性质和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水稻不同生育期,联合修复法CMV-RM1和CMV-RM2处理的土壤p H值增幅均低于RM1和RM2处理。在整个生育期内,CMV-RM1和CMV-RM2处理的pH值高于对照,差异均达显著水平(P<0.05),但CMV-RM1与CMV-RM2处理间差异不显著。不同时期CMV-RM1和CMV-RM2处理的土壤有机质、阳离子交换量、碱解氮含量均较其它处理高,但CMV-RM1与CMV-RM2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与对照、单纯添加赤泥处理(RM1、RM2)以及翻压紫云英处理CMV相比,CMV-RM2、CMV-RM1处理的株高、有效穗数、每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产量均高于其他处理,但CMV-RM2、CMV-RM1处理之间差异均不显著。因此,与单独添加赤泥或单纯翻压紫云英修复相比,CMV-RM联合修复是修复镉污染酸性水稻土的一种经济、高效、可重复的修复方法。从既达到修复效果,又尽可能减少化学修复剂使用量上考虑,建议采用CMV-RM1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云英 赤泥 污染稻田 联合修复 土壤性质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赤泥施用量对Cd污染稻田水稻产量和土壤生物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4
12
作者 范美蓉 罗琳 +2 位作者 廖育林 田杰 胡波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81-185,共5页
采用盆栽试验方法,以不施赤泥为对照,分析不同赤泥施用量对Cd污染稻田水稻产量和土壤生物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施适宜用量赤泥能提高水稻有效穗和促进水稻生长,实现水稻增产,与不施赤泥处理相比,RM-2处理(0.5%赤泥)的水稻株高、有效穗... 采用盆栽试验方法,以不施赤泥为对照,分析不同赤泥施用量对Cd污染稻田水稻产量和土壤生物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施适宜用量赤泥能提高水稻有效穗和促进水稻生长,实现水稻增产,与不施赤泥处理相比,RM-2处理(0.5%赤泥)的水稻株高、有效穗、结实率和水稻产量分别提高了3.40%,4.20%,3.87%和6.86%。从分蘖期到成熟期,施用赤泥处理各生育期的水稻土微生物量碳、氮明显高于对照RM-0处理的。其中,RM-2处理(0.5%赤泥)各时期水稻土微生物量C(SMBC)、微生物量N(SMBN)都明显高于RM-0处理的(P<0.01)。施用赤泥处理的稻田土壤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多数情况下高于对照RM-0处理的。RM-2处理土壤细菌、真菌和放线菌菌群数量多数情况下高于其他处理的。RM-2处理土壤脲酶活性、酸性磷酸酶活性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均为最高,分别比RM-0处理的提高了10.5%,32.4%和15.9%,且两处理间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与RM-0处理相比,施用赤泥各处理pH和阳离子交换量均有不同程度增加,但有机质的变化不明显。0.5%(W/W)的赤泥施用量较其他施用量有利于改善Cd污染水稻土生物性状,提高土壤肥力,增加水稻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泥 Cd污染稻田 土壤微生物量 土壤微生物 土壤酶活性 土壤肥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剂在镉污染稻田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2
13
作者 田发祥 谢运河 纪雄辉 《湖南农业科学》 2015年第2期95-98,共4页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在典型的镉污染稻区长沙县江背镇、北山镇开展了重金属修复剂"镉康"的田间应用效果试验。结果表明,修复剂"镉康"对水稻增产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不同处理间没有显著差异。施用修复剂能够降低水稻...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在典型的镉污染稻区长沙县江背镇、北山镇开展了重金属修复剂"镉康"的田间应用效果试验。结果表明,修复剂"镉康"对水稻增产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不同处理间没有显著差异。施用修复剂能够降低水稻各部位对镉(Cd)的积累,降低土壤有效Cd的含量,且随着修复剂用量的增加,降镉的效果越明显。江背镇、北山镇施用量分别达450 kg/hm2、600 kg/hm2时,降镉效果达显著水平。施用修复剂1 500 kg/hm2可使糙米镉含量降低约0.05 mg/kg,同时,土壤有效Cd含量降低0.17 mg/kg(江背镇)和0.64 mg/kg(北山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复剂 污染稻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镉污染稻田甘薯品种镉积累差异分析 被引量:5
14
作者 张超凡 张道微 +3 位作者 周虹 张亚 黄艳岚 董芳 《湖南农业科学》 2018年第1期48-50,共3页
选择了土壤有效镉含量分别为0.6、1.3、2.0 mg/kg的镉污染稻田区作为试验点,对50种当前推广甘薯品种的镉积累差异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有效镉含量0.6~2.0 mg/kg且pH值为5.0左右条件下,随着稻田土壤镉含量的增加,块根和茎叶镉含量有增... 选择了土壤有效镉含量分别为0.6、1.3、2.0 mg/kg的镉污染稻田区作为试验点,对50种当前推广甘薯品种的镉积累差异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有效镉含量0.6~2.0 mg/kg且pH值为5.0左右条件下,随着稻田土壤镉含量的增加,块根和茎叶镉含量有增加趋势,各品种间镉积累能力的差异也随之凸显;各试验点鲜薯产量无显著差异;不同类型甘薯鲜薯镉含量平均值存在差异,但是各类型品种镉含量平均值均未超过国家安全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稻田 综合治理 甘薯品种 镉含量 替代作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废弃物与化肥配施对污染稻田水稻产量及糙米镉铅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4
15
作者 刘昭兵 纪雄辉 +2 位作者 谢运河 彭华 黄科延 《湖南农业科学》 2013年第3期38-41,44,共5页
通过湘潭和湘阴两地的大田试验,研究了污染稻田土壤中有机废弃物(猪粪、稻草和菜饼)与化肥配施对当季水稻产量及糙米Cd、Pb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单施化肥(对照)相比,减少化肥用量的同时配施有机废弃物的水稻产量变化不明显。当菜饼... 通过湘潭和湘阴两地的大田试验,研究了污染稻田土壤中有机废弃物(猪粪、稻草和菜饼)与化肥配施对当季水稻产量及糙米Cd、Pb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单施化肥(对照)相比,减少化肥用量的同时配施有机废弃物的水稻产量变化不明显。当菜饼施用量为3 000 kg/hm2时,水稻糙米的Cd、Pb含量显著降低;与对照相比,湘潭稻草和猪粪两个处理的水稻糙米Cd、Pb含量差异不明显,而湘阴施稻草4500 kg/hm2的糙米Cd降低了20.0%(P<0.05),但糙米Pb含量降低不明显,施猪粪15 000 kg/hm2的糙米Cd、Pb含量分别降低了24.1%(P<0.05)和19.7%(P<0.05)。因此,化肥减量的同时配施有机肥不会导致水稻明显减产,并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污染土壤中水稻糙米的Cd、Pb累积,其效果与有机废弃物的施用量及土壤性质等密切相关,但有机废弃物自身重金属含量可能是影响其效果的一个障碍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废弃物 污染稻田 水稻产量 糙米镉 糙米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田镉(Cd)污染的土壤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16
作者 彭星辉 谢晓阳 《湖南农业科学》 2007年第2期67-69,共3页
自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日本”骨痛病”发生以来,镉污染尤其食物的镉污染等引起了全世界的普遍关注。近几年来,镉米在中国部分地区也相继发现,促使中国对镉污染的研究予以高度重视。主要回顾了中国关于稻田镉污染控制及其防治研究的现状,... 自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日本”骨痛病”发生以来,镉污染尤其食物的镉污染等引起了全世界的普遍关注。近几年来,镉米在中国部分地区也相继发现,促使中国对镉污染的研究予以高度重视。主要回顾了中国关于稻田镉污染控制及其防治研究的现状,简要介绍了镉污染治理途径及其原理、优缺点和可行性,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提出了一些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田污染 土镶修复 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质高背景区镉污染稻田中低累积水稻品种筛选 被引量:13
17
作者 秦冉 娄飞 +5 位作者 代良羽 王虎 周凯 何守阳 何腾兵 付天岭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2709-2716,共8页
【目的】探究地质高背景区镉(Cd)污染稻田水稻对Cd的富集转运特征,筛选适用于稻田安全生产的Cd低累积水稻品种,为该地区的水稻安全生产提供参考。【方法】以贵州开阳县10个主栽水稻品种为材料,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的方法,测定土壤、水稻不... 【目的】探究地质高背景区镉(Cd)污染稻田水稻对Cd的富集转运特征,筛选适用于稻田安全生产的Cd低累积水稻品种,为该地区的水稻安全生产提供参考。【方法】以贵州开阳县10个主栽水稻品种为材料,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的方法,测定土壤、水稻不同组织部位Cd含量,对比不同水稻品种对Cd的富集和转运特征,并结合水稻产量和聚类分析,筛选Cd低累积水稻品种。【结果】参试水稻品种的稻田土壤p H为5.88~6.37、全Cd含量为0.89~1.30 mg/kg、有效态Cd含量为0.40~0.58 mg/kg,不同品种间土壤p H及Cd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下同)。水稻不同组织部位间的Cd含量以茎部和根部积累较高。相对于根际土,Cd在水稻茎、根中呈明显的富集特征,富集系数均超过1.00,但多数品种谷壳、糙米对Cd的富集系数小于1.00。Cd转运系数以糙米/谷壳、茎/根转运系数较高,其中,水稻体内Cd从根向茎、谷壳向糙米的转运能力相对较强,接近或超过1.00。在水稻品种间产量无显著差异的前提下,结合聚类分析可将10个水稻品种划分为三类:第Ⅰ类(较低值类)包括成优1479和天优1177;第Ⅱ类(中间值类)包括C两U华占、黑糯80、川华优320、红优2号、C两优华占和泸香优110;第Ⅲ类(较高值类)包括金优2017和宜香优2115。【结论】10个参试水稻品种中,本地主栽水稻品种各部位相对易于富集Cd,其中,金优2017和宜香优2115糙米Cd含量严重超标,不建议在Cd污染稻田中种植;成优1479和天优1177的糙米Cd含量较低,可作为Cd低累积水稻品种推广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污染稻田 水稻 CD含量 富集系数 转运系数 低累积品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方典型镉污染稻田土壤有效态镉预测模型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周峻宇 谷雨 +4 位作者 刘琼峰 吴海勇 周旋 唐珍琦 李明德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215-221,246,共8页
为了更好地指导重金属镉污染稻田实施土壤修复、管控土壤镉毒害风险,以我国南方典型镉污染稻田为研究对象,基于316个监测点位的土壤镉及理化性质指标测定,分析土壤有效态镉含量与土壤理化因子间的相互关系,并通过逐步多元回归方程,建立... 为了更好地指导重金属镉污染稻田实施土壤修复、管控土壤镉毒害风险,以我国南方典型镉污染稻田为研究对象,基于316个监测点位的土壤镉及理化性质指标测定,分析土壤有效态镉含量与土壤理化因子间的相互关系,并通过逐步多元回归方程,建立稻田土壤有效态镉的预测模型。结果表明,土壤总镉、有效锌、有效硫、有效磷及有效铜是影响南方稻田土壤有效态镉含量的主要因素。通过区域调研,借助逐步回归分析得到南方稻田土壤有效态镉含量的预测模型方程:Cd_(ext)=-0.006+0.371(Cd_(tot))+0.014(A-Zn)+0.001(A-S)-0.001(A-P)+0.006(A-Cu),模型预测达极显著水平(P<0.001),决定系数(R2)为0.745。故以上述5个土壤因子建立的回归模型可实现较好的预测水平,为镉污染稻田的土壤修复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稻田 有效态镉 影响因素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土壤质量的改良剂修复镉污染稻田综合效果评价 被引量:4
19
作者 李义纯 王艳红 +6 位作者 陈勇 唐明灯 李奇 李林峰 林晓扬 尹贻龙 艾绍英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219-1228,共10页
受污染农田修复技术应用效果的综合评价,在当前我国土壤污染管控与修复工作中尤为重要和紧迫。本文针对自主研发的改良剂,在我国华南地区受镉(Cd)污染的水稻种植区开展野外大田试验,重点围绕土壤环境、肥力和健康质量的变化,探索改良剂... 受污染农田修复技术应用效果的综合评价,在当前我国土壤污染管控与修复工作中尤为重要和紧迫。本文针对自主研发的改良剂,在我国华南地区受镉(Cd)污染的水稻种植区开展野外大田试验,重点围绕土壤环境、肥力和健康质量的变化,探索改良剂施用对土壤质量的影响;选择DTPA浸提态Cd、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阳离子交换量(CEC)、糙米Cd和稻谷产量构建指标体系,利用动态加权综合评价模型评判改良剂的修复效果。结果表明,当改良剂施用量为6000 kg·hm^(-2)和7500 kg·hm^(-2)时,DTPA浸提态Cd含量分别减少10.5%和8.8%。当改良剂用量为6000 kg·hm^(-2)时,有机质含量减小6.3%;改良剂没有显著影响碱解氮、有效磷和CEC含量,但是显著提高了速效钾含量。当改良剂用量为1500 kg·hm^(-2)时,糙米Cd含量增加23.9%;当改良剂用量≥4500 kg·hm^(-2)时,糙米Cd含量显著低于国家标准,且修复效率(RE)均超过40%。当改良剂用量为4500 kg·hm^(-2)时,稻谷产量增加18.7%。采用动态加权综合评价模型研究发现,当用量为6000 kg·hm^(-2)时,改良剂修复Cd污染稻田的综合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剂 镉(Cd)污染稻田 修复效果评估 土壤质量 动态加权综合评价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土壤改良剂对镉污染稻田安全生产的影响 被引量:6
20
作者 李祥 张昊 +3 位作者 陈楠 杨慧敏 杨红权 魏祥东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0年第5期71-74,共4页
为实现镉污染稻田的安全生产,通过野外田间小区试验,探究9种土壤改良剂对稻米中Cd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空白对照相比,添加9种土壤改良剂均能降低水稻各器官Cd含量及水稻根和米Cd吸收系数,但不同土壤改良剂对土壤pH影响却不同;其中添... 为实现镉污染稻田的安全生产,通过野外田间小区试验,探究9种土壤改良剂对稻米中Cd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空白对照相比,添加9种土壤改良剂均能降低水稻各器官Cd含量及水稻根和米Cd吸收系数,但不同土壤改良剂对土壤pH影响却不同;其中添加石灰、硅肥、镁肥、赤泥和钙镁磷肥对水稻根和米中Cd吸收系数降幅较大,效果较好。该研究可为土壤改良剂的复合配施提供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改良剂 Cd污染稻田 安全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