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工生态池对稻田排水的减污效应分析
1
作者 许怡 曾艳丽 +4 位作者 刘敏芝 刘天 张轩 吴巍 周星池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4,共4页
分析人工生态池不同水生生物对于稻田排水的净化作用。选取不同的挺水植物、浮水植物以及沉水植物,开展稻田排水人工生态池净化试验,分析不同水生植物对于稻田排水中的TN和NH4+-N等污染物的净化作用。人工生态池对于稻田排水中TN、NH4+-... 分析人工生态池不同水生生物对于稻田排水的净化作用。选取不同的挺水植物、浮水植物以及沉水植物,开展稻田排水人工生态池净化试验,分析不同水生植物对于稻田排水中的TN和NH4+-N等污染物的净化作用。人工生态池对于稻田排水中TN、NH4+-N的净化效果明显,不同水生植物在净化后第6~7 d左右均能够将污染物浓度降低到排水前的水平。其中黑藻对于TN、NH4+-N的去除效果最好,净化4天即可达到90%以上的去除效果。人工生态池能够有效地净化稻田排水水质,减少农业面源污染的排放;黑藻的净化效果最好,适宜在人工生态池中进行推广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生态池 稻田排水 水生作物 减污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型降雨-稻田排水过程中氮素流失规律 被引量:8
2
作者 李玖颖 卫琦 +3 位作者 王海渝 陈鹏 程衡 徐俊增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97-102,共6页
【目的】揭示典型降雨-稻田排水-氮素流失规律,为通过合理制定水肥管理策略减少农田面源污染排放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黑龙江省2019年水稻主要生育期(7—9月)内3次典型降雨(降雨量、降雨历时和降雨强度范围依次为56.2~147.6 mm、9~1... 【目的】揭示典型降雨-稻田排水-氮素流失规律,为通过合理制定水肥管理策略减少农田面源污染排放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黑龙江省2019年水稻主要生育期(7—9月)内3次典型降雨(降雨量、降雨历时和降雨强度范围依次为56.2~147.6 mm、9~18 d和5.1~8.2 mm/d)过程为研究对象,通过流量自动监测-等比例水样采集装置对典型降雨过程中稻田排水流量进行监测,并在相应时段内对水样进行等比例(排水流量的1/105)采集,分析了典型降雨对稻田排水及其氮素(TN、NH4+-N和NO3--N)流失的影响。【结果】(1)稻田排水量随降雨量的增大而增加,与第1次降雨过程中的稻田排水量(27.2 mm)相比,第2次和第3次的排水量增大了85.8%和154.3%。且排水速率的增加速率远大于降雨强度的增加速率,第3次典型降雨过程中的最大降雨量较第1次典型降雨过程中的值增加了23.0%,但其相应的稻田排水速率峰值却增大了85.3%。(2)典型降雨-稻田排水中的氮素质量浓度在降雨后呈先增大后减小并趋于稳定的趋势,3次典型降雨-稻田排水中的TN、NH4+-N和NO3--N质量浓度范围依次为3.3~14.4、2.3~5.3 mg/L和1.4~4.3 mg/L,均处于地表水水质相应指标IV标准以下。(3)与第1次典型降雨-稻田排水过程中的氮素负荷相比,第2次和第3次稻田排水中的TN、NH4+-N和NO3--N负荷分别增加了1.7~4.6、0.7~1.9 kg/hm^2和0.1~0.9 kg/hm^2。【结论】稻田排水中过高的氮素所导致的农业面源污染排放是黑龙江省水稻主要生育期(7—9月)地表水的主要污染源,避免在强降雨前施肥,并调整降雨后排水时间有助于降低农业面源污染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雨 稻田排水 氮素流失 负荷 农业面源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稻田排水再利用的几点思考
3
作者 赵玉荣 姚百超 李影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2年第15期278-278,共1页
针对如何把灌溉水进行循环利用,解决农业用水危机,缓解我国水资源供需矛盾进行分析。
关键词 稻田排水 水质 灌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南平原稻田灌排水系统中氮磷平衡状况 被引量:5
4
作者 张静 王德建 王灿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657-662,共6页
应用大型原状模拟土柱,对苏南平原典型稻田灌排水系统中,养分的输入输出平衡状况进行定位监测和分析。初步结果表明:稻田生态系统每季水分消耗量在890-1320mm之间。稻田能净化灌溉水中养分,不同施肥处理稻田对NH4^+-N、NO3^--N和T... 应用大型原状模拟土柱,对苏南平原典型稻田灌排水系统中,养分的输入输出平衡状况进行定位监测和分析。初步结果表明:稻田生态系统每季水分消耗量在890-1320mm之间。稻田能净化灌溉水中养分,不同施肥处理稻田对NH4^+-N、NO3^--N和TP的净化量分别为10.7-12.3、6.8-9.2和-1.2-2.0kg hm^-2。稻田养分淋溶量随着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但养分净化量与化肥用量之间没有很好的相关性,秸秆对养分净化量的影响不明显,而猪粪明显降低了稻田养分净化量,甚至成为周围水体磷素污染源。稻田对灌溉水中的NH4^+-N在整个水稻生长期间均起到净化作用,对NO3^--N在水稻生长初期有淋溶风险,而对TP,除了猪粪处理,稻田均呈现出净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田排水 养分平衡 养分净化 苏南平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生植物净化稻田灌溉排水探析
5
作者 王紫 郝鹏 +2 位作者 于小彭 李蔚然 贺双梅 《现代农业科技》 2020年第8期197-197,199,共2页
水生植物净化稻田灌溉排水可以降低成本、提高作物利用率、减少稻田灌排污水污染,是净化稻田灌排水体的重要技术手段。本文介绍了水生植物净化稻田灌排水质的主要功能,并且强调水生植物在净化稻田灌排水体时需要关注的相关问题,展望了... 水生植物净化稻田灌溉排水可以降低成本、提高作物利用率、减少稻田灌排污水污染,是净化稻田灌排水体的重要技术手段。本文介绍了水生植物净化稻田灌排水质的主要功能,并且强调水生植物在净化稻田灌排水体时需要关注的相关问题,展望了水生植物在稻田灌排水中的净化功能发展前景及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生植物 净化水体 稻田灌溉排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湖地区高效除氮浮萍品种的筛选及其除氮机理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2
6
作者 周影茹 袁晓燕 +2 位作者 王俊儒 包涛芳 施卫明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90-397,共8页
农业面源污染是引起太湖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因素,而植物生态工程技术在面源污染的治理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本文调查和收集了太湖地区13个稻田浮萍种质资源,研究了不同浮萍品种对低浓度稻田排水中氮(N)素的去除效果及其初步除N机理。... 农业面源污染是引起太湖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因素,而植物生态工程技术在面源污染的治理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本文调查和收集了太湖地区13个稻田浮萍种质资源,研究了不同浮萍品种对低浓度稻田排水中氮(N)素的去除效果及其初步除N机理。结果表明,在实验营养条件下,4种浮萍品种中紫背浮萍(Spirodela polyrrhiza)具有最高的N去除效率,其次是少根紫萍(Spirodela oligorrhiza)或稀脉浮萍(Lemna perpusilla),而除N效果最低的品种是青萍(Lemna minor)。供试材料对水体中总N的去除率范围为57.3%~85.2%,其中紫背浮萍HZ1具有最高的去除效果,15天后总N去除率可达到85%,青萍WX3去除效果最低,15天后去除率仅为57%。两个浮萍品种进行比较发现,HZ1生物量增长速度慢,鲜重和干重平均倍增时间分别为7.96天和7.82天,而WX3的鲜重和干重倍增时间分别为5.20天和4.73天。另一方面,HZ1和WX3的含N量分别为4.9%和5.7%。由此可以推知,紫背浮萍HZ1高效除N的主要机理不是通过生物体吸收,而更可能是微生物或化学作用共同引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体富营养化 稻田排水 浮萍 除氮途径 生物吸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