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6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人工生态池对稻田排水的减污效应分析
1
作者
许怡
曾艳丽
+4 位作者
刘敏芝
刘天
张轩
吴巍
周星池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4,共4页
分析人工生态池不同水生生物对于稻田排水的净化作用。选取不同的挺水植物、浮水植物以及沉水植物,开展稻田排水人工生态池净化试验,分析不同水生植物对于稻田排水中的TN和NH4+-N等污染物的净化作用。人工生态池对于稻田排水中TN、NH4+-...
分析人工生态池不同水生生物对于稻田排水的净化作用。选取不同的挺水植物、浮水植物以及沉水植物,开展稻田排水人工生态池净化试验,分析不同水生植物对于稻田排水中的TN和NH4+-N等污染物的净化作用。人工生态池对于稻田排水中TN、NH4+-N的净化效果明显,不同水生植物在净化后第6~7 d左右均能够将污染物浓度降低到排水前的水平。其中黑藻对于TN、NH4+-N的去除效果最好,净化4天即可达到90%以上的去除效果。人工生态池能够有效地净化稻田排水水质,减少农业面源污染的排放;黑藻的净化效果最好,适宜在人工生态池中进行推广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生态池
稻田排水
水生作物
减污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典型降雨-稻田排水过程中氮素流失规律
被引量:
8
2
作者
李玖颖
卫琦
+3 位作者
王海渝
陈鹏
程衡
徐俊增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97-102,共6页
【目的】揭示典型降雨-稻田排水-氮素流失规律,为通过合理制定水肥管理策略减少农田面源污染排放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黑龙江省2019年水稻主要生育期(7—9月)内3次典型降雨(降雨量、降雨历时和降雨强度范围依次为56.2~147.6 mm、9~1...
【目的】揭示典型降雨-稻田排水-氮素流失规律,为通过合理制定水肥管理策略减少农田面源污染排放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黑龙江省2019年水稻主要生育期(7—9月)内3次典型降雨(降雨量、降雨历时和降雨强度范围依次为56.2~147.6 mm、9~18 d和5.1~8.2 mm/d)过程为研究对象,通过流量自动监测-等比例水样采集装置对典型降雨过程中稻田排水流量进行监测,并在相应时段内对水样进行等比例(排水流量的1/105)采集,分析了典型降雨对稻田排水及其氮素(TN、NH4+-N和NO3--N)流失的影响。【结果】(1)稻田排水量随降雨量的增大而增加,与第1次降雨过程中的稻田排水量(27.2 mm)相比,第2次和第3次的排水量增大了85.8%和154.3%。且排水速率的增加速率远大于降雨强度的增加速率,第3次典型降雨过程中的最大降雨量较第1次典型降雨过程中的值增加了23.0%,但其相应的稻田排水速率峰值却增大了85.3%。(2)典型降雨-稻田排水中的氮素质量浓度在降雨后呈先增大后减小并趋于稳定的趋势,3次典型降雨-稻田排水中的TN、NH4+-N和NO3--N质量浓度范围依次为3.3~14.4、2.3~5.3 mg/L和1.4~4.3 mg/L,均处于地表水水质相应指标IV标准以下。(3)与第1次典型降雨-稻田排水过程中的氮素负荷相比,第2次和第3次稻田排水中的TN、NH4+-N和NO3--N负荷分别增加了1.7~4.6、0.7~1.9 kg/hm^2和0.1~0.9 kg/hm^2。【结论】稻田排水中过高的氮素所导致的农业面源污染排放是黑龙江省水稻主要生育期(7—9月)地表水的主要污染源,避免在强降雨前施肥,并调整降雨后排水时间有助于降低农业面源污染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雨
稻田排水
氮素流失
负荷
农业面源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关于稻田排水再利用的几点思考
3
作者
赵玉荣
姚百超
李影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2年第15期278-278,共1页
针对如何把灌溉水进行循环利用,解决农业用水危机,缓解我国水资源供需矛盾进行分析。
关键词
稻田排水
水质
灌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苏南平原稻田灌排水系统中氮磷平衡状况
被引量:
5
4
作者
张静
王德建
王灿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657-662,共6页
应用大型原状模拟土柱,对苏南平原典型稻田灌排水系统中,养分的输入输出平衡状况进行定位监测和分析。初步结果表明:稻田生态系统每季水分消耗量在890-1320mm之间。稻田能净化灌溉水中养分,不同施肥处理稻田对NH4^+-N、NO3^--N和T...
应用大型原状模拟土柱,对苏南平原典型稻田灌排水系统中,养分的输入输出平衡状况进行定位监测和分析。初步结果表明:稻田生态系统每季水分消耗量在890-1320mm之间。稻田能净化灌溉水中养分,不同施肥处理稻田对NH4^+-N、NO3^--N和TP的净化量分别为10.7-12.3、6.8-9.2和-1.2-2.0kg hm^-2。稻田养分淋溶量随着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但养分净化量与化肥用量之间没有很好的相关性,秸秆对养分净化量的影响不明显,而猪粪明显降低了稻田养分净化量,甚至成为周围水体磷素污染源。稻田对灌溉水中的NH4^+-N在整个水稻生长期间均起到净化作用,对NO3^--N在水稻生长初期有淋溶风险,而对TP,除了猪粪处理,稻田均呈现出净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田
灌
排水
养分平衡
养分净化
苏南平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水生植物净化稻田灌溉排水探析
5
作者
王紫
郝鹏
+2 位作者
于小彭
李蔚然
贺双梅
《现代农业科技》
2020年第8期197-197,199,共2页
水生植物净化稻田灌溉排水可以降低成本、提高作物利用率、减少稻田灌排污水污染,是净化稻田灌排水体的重要技术手段。本文介绍了水生植物净化稻田灌排水质的主要功能,并且强调水生植物在净化稻田灌排水体时需要关注的相关问题,展望了...
水生植物净化稻田灌溉排水可以降低成本、提高作物利用率、减少稻田灌排污水污染,是净化稻田灌排水体的重要技术手段。本文介绍了水生植物净化稻田灌排水质的主要功能,并且强调水生植物在净化稻田灌排水体时需要关注的相关问题,展望了水生植物在稻田灌排水中的净化功能发展前景及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生植物
净化水体
稻田
灌溉
排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太湖地区高效除氮浮萍品种的筛选及其除氮机理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
12
6
作者
周影茹
袁晓燕
+2 位作者
王俊儒
包涛芳
施卫明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90-397,共8页
农业面源污染是引起太湖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因素,而植物生态工程技术在面源污染的治理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本文调查和收集了太湖地区13个稻田浮萍种质资源,研究了不同浮萍品种对低浓度稻田排水中氮(N)素的去除效果及其初步除N机理。...
农业面源污染是引起太湖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因素,而植物生态工程技术在面源污染的治理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本文调查和收集了太湖地区13个稻田浮萍种质资源,研究了不同浮萍品种对低浓度稻田排水中氮(N)素的去除效果及其初步除N机理。结果表明,在实验营养条件下,4种浮萍品种中紫背浮萍(Spirodela polyrrhiza)具有最高的N去除效率,其次是少根紫萍(Spirodela oligorrhiza)或稀脉浮萍(Lemna perpusilla),而除N效果最低的品种是青萍(Lemna minor)。供试材料对水体中总N的去除率范围为57.3%~85.2%,其中紫背浮萍HZ1具有最高的去除效果,15天后总N去除率可达到85%,青萍WX3去除效果最低,15天后去除率仅为57%。两个浮萍品种进行比较发现,HZ1生物量增长速度慢,鲜重和干重平均倍增时间分别为7.96天和7.82天,而WX3的鲜重和干重倍增时间分别为5.20天和4.73天。另一方面,HZ1和WX3的含N量分别为4.9%和5.7%。由此可以推知,紫背浮萍HZ1高效除N的主要机理不是通过生物体吸收,而更可能是微生物或化学作用共同引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体富营养化
稻田排水
浮萍
除氮途径
生物吸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人工生态池对稻田排水的减污效应分析
1
作者
许怡
曾艳丽
刘敏芝
刘天
张轩
吴巍
周星池
机构
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上海市青浦区水文勘测队
宁波市鄞州区农村水利管理中心
宁波市水务设施运行管理中心
出处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4,共4页
基金
“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专题(2021YFB3900602)
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基本科研业务费青年基金项目(Y521013)
+1 种基金
浙江省水利科技项目(RC2026)
宁波市水利局科技项目(NSKB202123)。
文摘
分析人工生态池不同水生生物对于稻田排水的净化作用。选取不同的挺水植物、浮水植物以及沉水植物,开展稻田排水人工生态池净化试验,分析不同水生植物对于稻田排水中的TN和NH4+-N等污染物的净化作用。人工生态池对于稻田排水中TN、NH4+-N的净化效果明显,不同水生植物在净化后第6~7 d左右均能够将污染物浓度降低到排水前的水平。其中黑藻对于TN、NH4+-N的去除效果最好,净化4天即可达到90%以上的去除效果。人工生态池能够有效地净化稻田排水水质,减少农业面源污染的排放;黑藻的净化效果最好,适宜在人工生态池中进行推广种植。
关键词
人工生态池
稻田排水
水生作物
减污效应
Keywords
artificial ecological pool
rice field drainage
aquatic crops
pollution reduction effect
分类号
S274 [农业科学—农业水土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典型降雨-稻田排水过程中氮素流失规律
被引量:
8
2
作者
李玖颖
卫琦
王海渝
陈鹏
程衡
徐俊增
机构
黑龙江省灌溉排水与节约用水技术中心
河海大学农业科学与工程学院
出处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97-102,共6页
基金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B200201004)。
文摘
【目的】揭示典型降雨-稻田排水-氮素流失规律,为通过合理制定水肥管理策略减少农田面源污染排放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黑龙江省2019年水稻主要生育期(7—9月)内3次典型降雨(降雨量、降雨历时和降雨强度范围依次为56.2~147.6 mm、9~18 d和5.1~8.2 mm/d)过程为研究对象,通过流量自动监测-等比例水样采集装置对典型降雨过程中稻田排水流量进行监测,并在相应时段内对水样进行等比例(排水流量的1/105)采集,分析了典型降雨对稻田排水及其氮素(TN、NH4+-N和NO3--N)流失的影响。【结果】(1)稻田排水量随降雨量的增大而增加,与第1次降雨过程中的稻田排水量(27.2 mm)相比,第2次和第3次的排水量增大了85.8%和154.3%。且排水速率的增加速率远大于降雨强度的增加速率,第3次典型降雨过程中的最大降雨量较第1次典型降雨过程中的值增加了23.0%,但其相应的稻田排水速率峰值却增大了85.3%。(2)典型降雨-稻田排水中的氮素质量浓度在降雨后呈先增大后减小并趋于稳定的趋势,3次典型降雨-稻田排水中的TN、NH4+-N和NO3--N质量浓度范围依次为3.3~14.4、2.3~5.3 mg/L和1.4~4.3 mg/L,均处于地表水水质相应指标IV标准以下。(3)与第1次典型降雨-稻田排水过程中的氮素负荷相比,第2次和第3次稻田排水中的TN、NH4+-N和NO3--N负荷分别增加了1.7~4.6、0.7~1.9 kg/hm^2和0.1~0.9 kg/hm^2。【结论】稻田排水中过高的氮素所导致的农业面源污染排放是黑龙江省水稻主要生育期(7—9月)地表水的主要污染源,避免在强降雨前施肥,并调整降雨后排水时间有助于降低农业面源污染排放。
关键词
降雨
稻田排水
氮素流失
负荷
农业面源污染
Keywords
rainfall
paddy field drainage
nitrogen loss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in agriculture
分类号
S28 [农业科学—农业水土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关于稻田排水再利用的几点思考
3
作者
赵玉荣
姚百超
李影
机构
佳木斯市城区防洪工程建设开发处
佳木斯市河海水利工程处
佳木斯市水利勘测设计研究院
出处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2年第15期278-278,共1页
文摘
针对如何把灌溉水进行循环利用,解决农业用水危机,缓解我国水资源供需矛盾进行分析。
关键词
稻田排水
水质
灌溉
分类号
S451.21 [农业科学—植物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苏南平原稻田灌排水系统中氮磷平衡状况
被引量:
5
4
作者
张静
王德建
王灿
机构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常熟农业生态国家实验站
出处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657-662,共6页
基金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06BAJ10B06)
中国科学院野外台站研究基金项目资助
文摘
应用大型原状模拟土柱,对苏南平原典型稻田灌排水系统中,养分的输入输出平衡状况进行定位监测和分析。初步结果表明:稻田生态系统每季水分消耗量在890-1320mm之间。稻田能净化灌溉水中养分,不同施肥处理稻田对NH4^+-N、NO3^--N和TP的净化量分别为10.7-12.3、6.8-9.2和-1.2-2.0kg hm^-2。稻田养分淋溶量随着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但养分净化量与化肥用量之间没有很好的相关性,秸秆对养分净化量的影响不明显,而猪粪明显降低了稻田养分净化量,甚至成为周围水体磷素污染源。稻田对灌溉水中的NH4^+-N在整个水稻生长期间均起到净化作用,对NO3^--N在水稻生长初期有淋溶风险,而对TP,除了猪粪处理,稻田均呈现出净化作用。
关键词
稻田
灌
排水
养分平衡
养分净化
苏南平原
Keywords
Paddy field irrigation-drainage water
Nutrient balance
Nutrient purifying
South-Jiangsu Plain
分类号
S181 [农业科学—农业基础科学]
S607 [农业科学—园艺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水生植物净化稻田灌溉排水探析
5
作者
王紫
郝鹏
于小彭
李蔚然
贺双梅
机构
辽宁省盐碱地利用研究所
出处
《现代农业科技》
2020年第8期197-197,199,共2页
文摘
水生植物净化稻田灌溉排水可以降低成本、提高作物利用率、减少稻田灌排污水污染,是净化稻田灌排水体的重要技术手段。本文介绍了水生植物净化稻田灌排水质的主要功能,并且强调水生植物在净化稻田灌排水体时需要关注的相关问题,展望了水生植物在稻田灌排水中的净化功能发展前景及方向。
关键词
水生植物
净化水体
稻田
灌溉
排水
分类号
X173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太湖地区高效除氮浮萍品种的筛选及其除氮机理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
12
6
作者
周影茹
袁晓燕
王俊儒
包涛芳
施卫明
机构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宜兴市水利局
出处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90-397,共8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国际合作研究项目(30821140542)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项目(2006BAD17B03)资助
文摘
农业面源污染是引起太湖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因素,而植物生态工程技术在面源污染的治理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本文调查和收集了太湖地区13个稻田浮萍种质资源,研究了不同浮萍品种对低浓度稻田排水中氮(N)素的去除效果及其初步除N机理。结果表明,在实验营养条件下,4种浮萍品种中紫背浮萍(Spirodela polyrrhiza)具有最高的N去除效率,其次是少根紫萍(Spirodela oligorrhiza)或稀脉浮萍(Lemna perpusilla),而除N效果最低的品种是青萍(Lemna minor)。供试材料对水体中总N的去除率范围为57.3%~85.2%,其中紫背浮萍HZ1具有最高的去除效果,15天后总N去除率可达到85%,青萍WX3去除效果最低,15天后去除率仅为57%。两个浮萍品种进行比较发现,HZ1生物量增长速度慢,鲜重和干重平均倍增时间分别为7.96天和7.82天,而WX3的鲜重和干重倍增时间分别为5.20天和4.73天。另一方面,HZ1和WX3的含N量分别为4.9%和5.7%。由此可以推知,紫背浮萍HZ1高效除N的主要机理不是通过生物体吸收,而更可能是微生物或化学作用共同引起。
关键词
水体富营养化
稻田排水
浮萍
除氮途径
生物吸收
Keywords
Water eutrophication, Duckweed, Paddy field drainage water, Nitrogen removal pathways, Bioaecumulation
分类号
X52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人工生态池对稻田排水的减污效应分析
许怡
曾艳丽
刘敏芝
刘天
张轩
吴巍
周星池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3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典型降雨-稻田排水过程中氮素流失规律
李玖颖
卫琦
王海渝
陈鹏
程衡
徐俊增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
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关于稻田排水再利用的几点思考
赵玉荣
姚百超
李影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2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苏南平原稻田灌排水系统中氮磷平衡状况
张静
王德建
王灿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水生植物净化稻田灌溉排水探析
王紫
郝鹏
于小彭
李蔚然
贺双梅
《现代农业科技》
2020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太湖地区高效除氮浮萍品种的筛选及其除氮机理的初步研究
周影茹
袁晓燕
王俊儒
包涛芳
施卫明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
1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