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河南新密新砦遗址2014年浮选结果及分析
被引量:41
- 1
-
-
作者
钟华
赵春青
魏继印
赵志军
-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河南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科技考古中心
-
出处
《农业考古》
2016年第1期21-29,共9页
-
基金
国家文物局文物保护科学和技术研究课题"北方旱作农业的形成过程--植物考古新资料及分析"(项目编号:20110221)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中华文明形成过程中的资源
技术和生业研究"(项目编号:2013BAK08B03)
-
文摘
新砦遗址是一处位于河南新密市,双洎河上游的高等级聚落。该遗址主体从龙山末期至新砦期,延续二百余年。本次对新砦遗址开展的系统浮选工作,获得了丰富的炭化植物遗存,包括粟、黍、稻、小麦、大豆五种农作物,以及其他可鉴定的植物种子:包括狗尾草、胡枝子、草木樨、糙叶黄芪、藜、马唐、紫苏、水莎草、萤藺、菊科、荆条、铁苋菜等等。新砦遗址出土的农作物中,粟、黍和水稻的绝对数量和出土概率都很高,而又以粟为最,这种农作物组合体现了新砦遗址所在地区的稻旱混合农业经济模式。大豆的出现与其在龙山时期及之后的普遍种植情况相符合,而小麦即便已经传入新砦遗址,但显然还尚未得到广泛的认可。新砦遗址已经形成了多品种农作物的种植制度,"五谷丰登"局面初步出现。
-
关键词
新砦遗址
浮选
农作物
稻旱混合农业
-
分类号
K871.11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
-
题名河南洛阳王圪垱遗址浮选结果及分析
被引量:12
- 2
-
-
作者
钟华
吴业恒
张鸿亮
赵志军
-
机构
首都师范大学
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
出处
《农业考古》
2019年第1期7-17,共11页
-
文摘
王圪垱遗址是一处位于河南伊洛盆地中西部的大型环壕聚落遗址,该遗址主体为龙山中晚期到二里头早期。本次对王圪垱遗址开展的浮选工作,获得了丰富的龙山晚期炭化植物遗存,包括粟、黍、大豆、稻米、小麦五种农作物,以及其他非农作物植物遗存,包括20余种杂草类植物遗存及少量果核类植物遗存。浮选结果显示,粟的绝对数量和出土概率最高,黍和稻米也是重要的农作物资源,该遗址龙山时代晚期存在着稻旱混合的农业经济模式,又以旱作农业为主。王圪垱遗址龙山晚期出土植物遗存研究也为二里头遗址的稻旱混作农业提供了可能的来源,为进一步了解这一都邑性聚落的农业生产特点提供帮助。
-
关键词
王圪垱遗址
龙山晚期
浮选
稻旱混合农业
-
Keywords
the Wanggedang site
the Longshan period
flotation
the mixture of wet-dry farming
-
分类号
K871.13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