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3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浙江稻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利用对策 被引量:6
1
作者 姜仁华 应兴华 +1 位作者 林海 庞乾林 《中国稻米》 2013年第1期22-26,共5页
浙江省拥有上万年的稻作文化历史,留下了许多独特的稻作文化遗存与习俗,挖掘好、保护好、传承好这些珍贵的稻作文化,对于推进浙江文化强省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笔者对浙江省稻文化的主要赋存形式进行了调研,并... 浙江省拥有上万年的稻作文化历史,留下了许多独特的稻作文化遗存与习俗,挖掘好、保护好、传承好这些珍贵的稻作文化,对于推进浙江文化强省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笔者对浙江省稻文化的主要赋存形式进行了调研,并就如何保护和传承这些稻文化资源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文化 保护与传承 文化强省 浙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文化的再思考(8):古今科技——耕作栽培:从面朝黄土背朝天到把舵铁牛耕种收 被引量:3
2
作者 王志刚 庞乾林 +1 位作者 章秀福 林海 《中国稻米》 2014年第6期24-29,共6页
我国水稻栽培历史悠久,从原始的刀耕火种到利用工具造田再到逐步实现耕、种、收全程机械化,人们积累了丰富的生产经验,并不断总结和创新了栽培技术。文章概述了我国古今水稻主要生产环节的技术进步以及水稻栽培理论体系和种植制度的形... 我国水稻栽培历史悠久,从原始的刀耕火种到利用工具造田再到逐步实现耕、种、收全程机械化,人们积累了丰富的生产经验,并不断总结和创新了栽培技术。文章概述了我国古今水稻主要生产环节的技术进步以及水稻栽培理论体系和种植制度的形成和发展,供人们概略了解水稻栽培技术方面的变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文化 栽培技术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文化的再思考3:稻与社稷——印度、泰国等东南亚、南亚主要国家 被引量:4
3
作者 庞乾林 林海 王志刚 《中国稻米》 2014年第1期51-56,共6页
东南亚、南亚地区是世界上重要的稻米产区,稻米在民众饮食生活和国家社会政治中占有重要地位,民众生活中也保存了非常悠久和丰富的稻作文化习俗及稻谷起源神话传说。本文分析了水稻在东南亚、南亚主要国家印度、印度尼西亚、泰国、越南... 东南亚、南亚地区是世界上重要的稻米产区,稻米在民众饮食生活和国家社会政治中占有重要地位,民众生活中也保存了非常悠久和丰富的稻作文化习俗及稻谷起源神话传说。本文分析了水稻在东南亚、南亚主要国家印度、印度尼西亚、泰国、越南、菲律宾、孟加拉国、缅甸的作用、地位、生产、消费、文化等情况,并指出了印度、印度尼西亚稻文化的主要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文化 印度 印度尼西亚 泰国 越南 菲律宾 孟加拉国 缅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糯稻文化区 被引量:23
4
作者 游修龄 《中国稻米》 1995年第1期26-28,共3页
关键词 稻文化 栽培 北部地区 东北部 老挝 亚洲 印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稻文化纪行 (一)畲族稻文化 被引量:2
5
作者 玄松南 陈惠哲 《中国稻米》 2002年第5期40-41,共2页
关键词 畲族 神话传说 生活习俗 中国 稻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稻文化纪行(二) 贵州黔东南侗族稻文化 被引量:4
6
作者 玄松南 梁仲权 梁怀祥 《中国稻米》 2002年第6期40-41,共2页
侗族是古越人的一支后裔 . 古代散布在我国南方的西瓯、乌浒等地的岭南百越民族被视为今日侗傣语族的先民之一 . 春秋战国时代 , 越国被楚国灭亡之后 , 部分越人散居岭南各地 , 融入岭南百越部族之中 , 其中很大一部分融入西瓯部族 .
关键词 中国 稻文化 贵州 侗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汉字农谚农俗米食看中华稻文化源远流长 被引量:3
7
作者 周肇基 《农业考古》 1998年第1期270-285,2,共16页
从汉字农谚农俗米食看中华稻文化源远流长华南农业大学,农史研究室周肇基稻(OryzasativaL.)是中国古今最主要的禾谷类粮食作物。南北均有种植,但它是南方地区首要的谷类作物。总产量居世界第一位。野生稻在粤、滇、桂... 从汉字农谚农俗米食看中华稻文化源远流长华南农业大学,农史研究室周肇基稻(OryzasativaL.)是中国古今最主要的禾谷类粮食作物。南北均有种植,但它是南方地区首要的谷类作物。总产量居世界第一位。野生稻在粤、滇、桂、赣、台都有发现。迄今为止在中国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文化 文化 民间文化 农谚 作生产 汉字 《汉语大字典》 民间信仰 米食 《中华字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越语与稻文化 被引量:2
8
作者 游修龄 《中国稻米》 1995年第2期29-31,共3页
关键词 稻文化 黄河流域 使用 孕育 中华文化 中华文明 融入 融合 例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文化的历史发展和瞻望 被引量:2
9
作者 游修龄 《农业考古》 1998年第1期406-408,共3页
稻文化的历史发展和瞻望浙江农业大学游修龄一、突出的积累量粟、麦和稻是中国古代三大主要粮食作物,这三大作物的地位因时代而异。从新石器晚期到西周时期,粟(及黍)居首位,麦次之,稻又次之。秦汉以后,麦的地位上升,接近粟的地... 稻文化的历史发展和瞻望浙江农业大学游修龄一、突出的积累量粟、麦和稻是中国古代三大主要粮食作物,这三大作物的地位因时代而异。从新石器晚期到西周时期,粟(及黍)居首位,麦次之,稻又次之。秦汉以后,麦的地位上升,接近粟的地位,稻仍为次。从三国到南北朝,稻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文化 历史发展 膳食结构 耕织图 人口密度 游牧民族 文献量 黄河流域 单位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客家稻文化探访 被引量:1
10
作者 玄松南 《中国稻米》 2010年第2期51-55,共5页
客家是西晋末年至唐宋期间为躲避北方的战乱,从中原迁徙到闽、粤、赣交接地带以后逐步形成的汉民族中的一大民系。原来在中原地带种植旱地农作物的客家人在迁徙途中滞留江淮流域和江南地区时开始接受水稻生产技术以及相关文化,抵达华南... 客家是西晋末年至唐宋期间为躲避北方的战乱,从中原迁徙到闽、粤、赣交接地带以后逐步形成的汉民族中的一大民系。原来在中原地带种植旱地农作物的客家人在迁徙途中滞留江淮流域和江南地区时开始接受水稻生产技术以及相关文化,抵达华南地区以后又吸纳了百越族群的稻作文化。客家人给稻米饮食文化导入了"粉食"传统,使原本以"粒食"为主的南方饮食文化里增添了新的文化内涵。客家稻米饮食文化中的"粉食"习俗就是中原因素,而利用草木灰制作染色的米糕、吃新节里品尝糯米米花等习俗则是来源于古代百越族群的传统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客家 迁徙 百越族群 稻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文化对中华文化的贡献 被引量:2
11
作者 游修龄 《中国稻米》 1994年第1期33-35,共3页
关键词 稻文化 栽培 南方 北方 农业 时期 新石器时代 遗址发掘 贡献 中华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龙和稻文化 被引量:2
12
作者 游修龄 《中国稻米》 1994年第2期35-38,共4页
关键词 稻文化 中国 文化 祭祀 舞龙灯 龙舟竞渡 爬虫类 天人合一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稻文化纪行(四) 贵州黔东南苗族稻文化
13
作者 梁仲权 潘金忍 玄松南 《中国稻米》 2003年第2期42-43,共2页
关键词 稻文化 贵州 苗族 种起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吴地稻文化一瞥
14
作者 杨晓东 《农业考古》 1993年第1期127-132,共6页
一稻谷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经人类长期培养,现在各大洲都有种植。而稻谷在亚洲的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占世界的90%以上。亚洲稻产区集中分布在温带、热带季风和热带雨林气候区,主要包括人口稠密的东亚、东南亚和南亚。由于亚洲... 一稻谷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经人类长期培养,现在各大洲都有种植。而稻谷在亚洲的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占世界的90%以上。亚洲稻产区集中分布在温带、热带季风和热带雨林气候区,主要包括人口稠密的东亚、东南亚和南亚。由于亚洲居民大多喜欢大米为主食,因此稻米被认为是“亚洲的粮食”。而亚洲的大国中国和印度是世界最大的稻谷生产国、种植国。其中,中国的稻谷产量占全球的37.9%,为世界之冠。水稻是喜温、喜湿作物,日平均气温须在10℃以上才可生长,还要有充足的水分。我国属亚热带和温带的地区分布很广,且东部和南部属湿润、半湿润地区,其温度湿度均适宜水稻生长。因此我国南起海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文化 太湖流域 作农业 半湿润地区 地区分布 谷产量 吴中 东南亚 谷生产 长期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召开“中国稻文化与产业发展研讨会”的通知
15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66-466,共1页
在农业农村部农村社会事业促进司的指导和全国有关单位、专家的关心支持下,中国水稻研究所和浙江国稻高科技种业有限公司定于2019年11月21–23日在杭州梅地亚宾馆召开“中国稻文化与产业发展研讨会”,除邀请主管部门和相关单位领导专家... 在农业农村部农村社会事业促进司的指导和全国有关单位、专家的关心支持下,中国水稻研究所和浙江国稻高科技种业有限公司定于2019年11月21–23日在杭州梅地亚宾馆召开“中国稻文化与产业发展研讨会”,除邀请主管部门和相关单位领导专家致辞和演讲外,还向社会各界征文和征集演讲题材,以提升研讨会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水研究所 稻文化 产业 社会事业 主管部门 高科技 农村 专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稻文化与产业发展研讨会、中国作物学会水稻产业分会会员代表大会”改期通知
16
作者 《中国稻米》 2019年第6期64-64,共1页
鉴于水稻育种考种等工作的原因,经各方商定,原定于2019年11月21—23日召开的“中国稻文化与产业发展研讨会、中国作物学会水稻产业分会会员代表大会”改在12月7—9日召开,7日报到,8日会议,9日上午考察。其他事项不变。诚恳邀请全国有关... 鉴于水稻育种考种等工作的原因,经各方商定,原定于2019年11月21—23日召开的“中国稻文化与产业发展研讨会、中国作物学会水稻产业分会会员代表大会”改在12月7—9日召开,7日报到,8日会议,9日上午考察。其他事项不变。诚恳邀请全国有关稻文化与水稻产业专业工作者与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作物学会 产业 育种 稻文化 专业工作者 考种 会员代表大会 研讨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中国稻作起源看长江流域稻文化新议
17
《农业考古》 1998年第1期204-205,共2页
从中国稻作起源看长江流域稻文化新议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李■中国稻种的起源和发展:中国在亚洲是栽培稻最大的发源地之一,具有自然与人文的悠久历史,水稻文化不仅贯穿长江流域文化而且大东亚历史文明的全过程。水稻是我国栽培历史... 从中国稻作起源看长江流域稻文化新议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李■中国稻种的起源和发展:中国在亚洲是栽培稻最大的发源地之一,具有自然与人文的悠久历史,水稻文化不仅贯穿长江流域文化而且大东亚历史文明的全过程。水稻是我国栽培历史最早的重要粮食作物之一,在神农黄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流域 稻文化 作起源 药用野生 黄河流域文化 中国普通野生 栽培 两河流域文化 近缘野生植物 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万年国际稻文化旅游节”9月举行
18
作者 志朋 《垦殖与稻作》 2004年第5期63-63,共1页
关键词 旅游节 国际 中国 稻文化 2004年7月 新闻发布会 文化 江西省 赣东北 万年县 起源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禄丰首届稻文化艺术节启幕
19
作者 饶勇 张艳 姜松 《云南农业》 2019年第9期20-20,共1页
9月7日,禄丰县举办“金山镇第二个丰收节暨首届稻文化艺术节”活动。上万名当地群众和外地游客欢聚一堂,品东河米、吃稻花鱼,以“乡村大狂欢”形式,同庆丰收喜悦。今年禄丰县庆祝丰收节活动以“品东河米、吃稻花鱼、观田园景、展稻文化... 9月7日,禄丰县举办“金山镇第二个丰收节暨首届稻文化艺术节”活动。上万名当地群众和外地游客欢聚一堂,品东河米、吃稻花鱼,以“乡村大狂欢”形式,同庆丰收喜悦。今年禄丰县庆祝丰收节活动以“品东河米、吃稻花鱼、观田园景、展稻文化、庆丰收节”为主题,旨在以举办节庆为契机,促进农业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支持和鼓励农民就业创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文化 艺术节 农民就业 农民增收 禄丰县 渠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作农业文化遗产赋能乡村振兴的浙江实践与思考 被引量:2
20
作者 郑良燕 徐旻鹰 +1 位作者 朱雯 金娟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1-116,共6页
稻作农业文化遗产是我国农耕文明的重要载体和鲜活见证,蕴含着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及科技等多重价值,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本文着重探讨了稻作农业文化遗产与乡村振兴之间的内在联系,并以浙江省的稻作农业文化遗产... 稻作农业文化遗产是我国农耕文明的重要载体和鲜活见证,蕴含着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及科技等多重价值,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本文着重探讨了稻作农业文化遗产与乡村振兴之间的内在联系,并以浙江省的稻作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实践为具体案例,从中提炼出宝贵的实践经验。同时,针对当前稻作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相关建议,旨在进一步发挥浙江先行优势,为乡村全面振兴开辟新的视角和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文化遗产 文化 乡村振兴 浙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