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门峡南交口遗址仰韶文化稻作遗存的发现及其意义 被引量:16
1
作者 魏兴涛 孔昭宸 刘长江 《农业考古》 2000年第3期77-79,共3页
关键词 三门峡南交口遗址 仰韶文化 稻作遗存 生存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邮龙虬庄遗址原始稻作遗存的再研究 被引量:18
2
作者 王才林 张敏 《农业考古》 1998年第1期172-181,187,共11页
高邮龙虬庄遗址原始稻作遗存的再研究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王才林南京博物院考古研究所张敏江苏高邮龙虬庄遗址是地处江淮东部地区的一处重要的新石器时代进址,其不仅面积大,而且保存完好。自1993至1996年,南京博物院考古研究所... 高邮龙虬庄遗址原始稻作遗存的再研究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王才林南京博物院考古研究所张敏江苏高邮龙虬庄遗址是地处江淮东部地区的一处重要的新石器时代进址,其不仅面积大,而且保存完好。自1993至1996年,南京博物院考古研究所与扬州、盐城、高邮博物馆组成考古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蛋白石 高邮龙虬庄遗址 硅酸体 稻作遗存 机动细胞 形态性状 农业 炭化 栽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彭头山文化的稻作遗存与中国史前稻作农业再论 被引量:20
3
作者 裴安平 《农业考古》 1998年第1期193-203,共11页
彭头山文化的稻作遗存与中国史前稻作农业再论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裴安平自1989年笔者在《农业考古》上以《彭头山文化的稻作遗存与中国史前稻作农业》为题,就洞庭湖地区彭头山文化的稻作新发现以及中国稻作农业的起源与发展表述... 彭头山文化的稻作遗存与中国史前稻作农业再论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裴安平自1989年笔者在《农业考古》上以《彭头山文化的稻作遗存与中国史前稻作农业》为题,就洞庭湖地区彭头山文化的稻作新发现以及中国稻作农业的起源与发展表述自己的观点与认识以来,洞庭湖地区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 稻作遗存 起源 澧阳平原 普通野生 考古发现 中国史 双峰乳突 自然条件 野生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北方史前遗址稻作遗存的植物硅酸体判别标准 被引量:6
4
作者 靳桂云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2002年第1期1-9,共9页
利用植物硅酸体方法鉴定考古遗址中的栽培稻遗存,关键之一就是确立鉴定标准。通过对野生稻生长的环境背景进行综合分析,提出在中国北方地区,在全新世时期,特别是仰韶时代和龙山时代,不具备野生稻生长的气候条件;在考古遗址中发现的稻属... 利用植物硅酸体方法鉴定考古遗址中的栽培稻遗存,关键之一就是确立鉴定标准。通过对野生稻生长的环境背景进行综合分析,提出在中国北方地区,在全新世时期,特别是仰韶时代和龙山时代,不具备野生稻生长的气候条件;在考古遗址中发现的稻属植物硅酸体可以被看成是栽培稻的遗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方地区 史前遗址 稻作遗存 硅酸体 判别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代稻作遗存和稻作农具 被引量:5
5
作者 刘兴林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97-200,共4页
关键词 汉代 稻作遗存 农具 考古资料 种植面积 技术 社会地位 研究工 发展史 出土 农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彭头山史前稻作遗存的发现及其意义 被引量:6
6
作者 谢崇安 《农业考古》 1991年第1期178-180,194,共4页
湖南澧县彭头山早期新石器文化的发现,被誉为1989年中国的考古重大发现之一。因为它再次证明了华南地区存在有早于中原裴李岗诸文化的新石器早期遗存。对于农业考古来说,彭头山文化遗存的碳14年代测定和孢粉分析结果,那更是一次不容忽... 湖南澧县彭头山早期新石器文化的发现,被誉为1989年中国的考古重大发现之一。因为它再次证明了华南地区存在有早于中原裴李岗诸文化的新石器早期遗存。对于农业考古来说,彭头山文化遗存的碳14年代测定和孢粉分析结果,那更是一次不容忽视的重大发现!彭头山文化的稻作遗存,经体视显微镜观察,是夹杂在大量的陶片层内,其中有稻谷和稻壳,它们在当时显然是作为一种陶器的羼和料而被使用的。由于这些稻谷和稻壳已全部炭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彭头山文化 稻作遗存 史前文化 文化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舞阳贾湖遗址八千年前稻作遗存的发现及古文化生态学研究(摘要) 被引量:2
7
作者 陈报章 《农业考古》 1998年第1期400-400,共1页
河南舞阳贾湖遗址八千年前稻作遗存的发现及古文化生态学研究(摘要)徐州师范大学地理系陈报章河南舞阳贾湖新石器时代遗址样品中发现了大量水稻硅酸体(phytolith)和炭化稻米。水稻扇形硅酸体和颖壳硅酸体及炭化稻米的形态... 河南舞阳贾湖遗址八千年前稻作遗存的发现及古文化生态学研究(摘要)徐州师范大学地理系陈报章河南舞阳贾湖新石器时代遗址样品中发现了大量水稻硅酸体(phytolith)和炭化稻米。水稻扇形硅酸体和颖壳硅酸体及炭化稻米的形态学研究表明,贾湖古稻多数为栽培粳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贾湖遗址 稻作遗存 生态学研究 古文化 炭化 硅酸体 河南舞阳贾湖 文化 徐州师范大学 亚洲栽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浦江县上山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址——长江下游万年前稻作遗存的最新发现 被引量:17
8
作者 盛丹平 郑云飞 蒋乐平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30-32,F0002,共4页
关键词 新石器时代遗址 浦江县 浙江 稻作遗存 长江下游 上山 早期 上游地区 组成部分 河谷地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姆渡遗址稻作遗存的研究回顾、展望和思考 被引量:2
9
作者 肖凤娟 任瑞波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0-14,共5页
1973年,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出土了极为丰富的稻作遗存,学界对这些稻作谷物的种属、性质等随之展开研究,但是不同学者通过不同方法所得出的结论并不一致,本文对鉴定、研究河姆渡遗址稻作谷物的不同技术、方法进行了简介、回顾、检讨和展... 1973年,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出土了极为丰富的稻作遗存,学界对这些稻作谷物的种属、性质等随之展开研究,但是不同学者通过不同方法所得出的结论并不一致,本文对鉴定、研究河姆渡遗址稻作谷物的不同技术、方法进行了简介、回顾、检讨和展望,同时提出了自己对相关问题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姆渡遗址 稻作遗存 鉴定 检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岛史前稻作遗存的首次发现
10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F0002-F0002,共1页
自2012年起,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与海南省博物馆(海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组成的联合考古队在以万宁、陵水、三亚东部沿海-带为核心的海南东南部沿海地区开展田野考古调查、发掘与研究工作,迄今已发现了60余处史前遗址,重点发掘了三... 自2012年起,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与海南省博物馆(海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组成的联合考古队在以万宁、陵水、三亚东部沿海-带为核心的海南东南部沿海地区开展田野考古调查、发掘与研究工作,迄今已发现了60余处史前遗址,重点发掘了三亚英墩、陵水莲子湾和桥山等遗址,初步建立了这一地区距今6000-3000年间以“英墩文化遗存-→莲子湾文化遗存-→桥山文化遗存”为代表的史前文化序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山 田野考古 史前文化 文化遗存 稻作遗存 史前遗址 陵水 发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张家港东山村遗址的古稻作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王才林 丁金龙 《农业考古》 1999年第3期88-97,共10页
关键词 植物蛋白石 东山村遗址 硅酸体 红烧土 机动细胞 形态分析 形态性状 形态特征 稻作遗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中游是中国稻作文化的发祥地 被引量:11
12
作者 向安强 《农业考古》 1998年第1期212-222,共11页
长江中游是中国稻作文化的发祥地华南农业大学向安强长江中游在中国稻作起源与传播中的位置至关重要,此已毫无疑义。长江中游成为研究中国稻作起源问题的热点地区,始自本世纪80年代末期湘鄂两省彭头山、城背溪稻作文化的发现。当时... 长江中游是中国稻作文化的发祥地华南农业大学向安强长江中游在中国稻作起源与传播中的位置至关重要,此已毫无疑义。长江中游成为研究中国稻作起源问题的热点地区,始自本世纪80年代末期湘鄂两省彭头山、城背溪稻作文化的发现。当时,笔者首倡中国稻作最先起源于长江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中游地区 文化 起源地 农业 淮河上游 新石器时代早期 稻作遗存 起源说 淮河流域 长江中下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稻作的起源和东传 被引量:5
13
作者 安志敏 《农业考古》 1998年第1期241-245,共5页
论稻作的起源和东传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志敏一、引言以亚洲为中心的稻作农业,有着广泛的地理分布和悠久的历史传统,在人类经济文化的发展上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关于稻作的起源及其传播径路,自然是学术界关注的焦点之一。这... 论稻作的起源和东传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志敏一、引言以亚洲为中心的稻作农业,有着广泛的地理分布和悠久的历史传统,在人类经济文化的发展上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关于稻作的起源及其传播径路,自然是学术界关注的焦点之一。这些研究往往从不同学科的角度出发,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中下游 起源 稻作遗存 朝鲜半岛 野生 农业 栽培 起源和发展 植物硅酸体 弥生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中国稻作起源地探索的几点认识
14
作者 惠富平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60-63,72,共5页
关键词 起源地 中国 农业 起源 历史研究 基本内容 起源问题 稻作遗存 50年代 发祥地 学术界 世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稻作农业起源研究的断想 被引量:5
15
作者 孙声如 《农业考古》 1998年第1期100-107,共8页
关于稻作农业起源研究的断想江苏邗江县政法委员会孙声如一稻作农业的起源问题是当代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都着力研究的重大课题,也是中国学者和外国学者都十分关注的热点问题。水稻是人类赖以生存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中国是世界上最大... 关于稻作农业起源研究的断想江苏邗江县政法委员会孙声如一稻作农业的起源问题是当代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都着力研究的重大课题,也是中国学者和外国学者都十分关注的热点问题。水稻是人类赖以生存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水稻生产国。中国幅员辽阔,水稻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起源 普通野生 中国栽培 农业考古 长江中游 起源 起源研究 河姆渡遗址 杂交水 稻作遗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淮河流域稻作起源再探 被引量:5
16
作者 任重 马绍林 任尔平 《农业考古》 1998年第1期183-187,共5页
淮河流域稻作起源再探任重,马绍林,任尔平关于中国稻作起源的研究,本文第一作者曾在《淮河下游流域史前农业探述》[1]一文中提出:江淮稻作起源于当地,没有接受长江下游河姆渡稻作的传播。但作为一种探讨性学术观点比较笼统,有... 淮河流域稻作起源再探任重,马绍林,任尔平关于中国稻作起源的研究,本文第一作者曾在《淮河下游流域史前农业探述》[1]一文中提出:江淮稻作起源于当地,没有接受长江下游河姆渡稻作的传播。但作为一种探讨性学术观点比较笼统,有必要再作较深层次的探述。我国稻作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河流域 起源 原始文化 稻作遗存 良渚文化 原始农业 农业 野生 农业考古 新石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稻作起源的各类探索与思考(摘要) 被引量:3
17
作者 匡达人 《农业考古》 1998年第1期94-99,共6页
我国稻作起源的各类探索与思考(摘要)湖南金竹山电厂匡达人一我国稻作起源的各类探索研究我国稻作起源的探索与研究,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和丰硕成果,虽然有的尚不能成为定论,其探索的多类途径,毕竟丰富了稻作起源研究:归纳起来... 我国稻作起源的各类探索与思考(摘要)湖南金竹山电厂匡达人一我国稻作起源的各类探索研究我国稻作起源的探索与研究,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和丰硕成果,虽然有的尚不能成为定论,其探索的多类途径,毕竟丰富了稻作起源研究:归纳起来有十四类之多。一、起自距今约8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起源 普通野生 探索与思考 稻作遗存 栽培 农业 植物蛋白石 农业考古 洞庭湖区 长江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庙山稻作文化研讨会在湖北省枝江县隆重举行 被引量:2
18
作者 匡达人 《古今农业》 1994年第4期33-33,共1页
中国·枝江关庙山稻作文化学术研讨会,于今年1月13日至16日在湖北枝江县峡东宾馆隆重举行。会议由湖北宜昌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枝江县粮食总公司等四单位发起主。出席会议的有北京、山东、山西、陕西、四川、湖南、广西、云南、河... 中国·枝江关庙山稻作文化学术研讨会,于今年1月13日至16日在湖北枝江县峡东宾馆隆重举行。会议由湖北宜昌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枝江县粮食总公司等四单位发起主。出席会议的有北京、山东、山西、陕西、四川、湖南、广西、云南、河南、江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研讨会 湖北省 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关庙 长江中游地区 文化 葛洲坝水电厂 湖北宜昌市 稻作遗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中国稻作起源的二个问题
19
作者 张锴生 《农业考古》 1998年第1期228-231,254,共5页
关于中国稻作起源的二个问题《中原文物》编辑部张锴生中国是世界公认的农业起源地之一,也是一处不可否认的稻作农业起源中心。稻谷是原始农作物中发现最多、食用最久的一种,探讨稻作农业的起源是研究人类社会和生活的发展、农业文明... 关于中国稻作起源的二个问题《中原文物》编辑部张锴生中国是世界公认的农业起源地之一,也是一处不可否认的稻作农业起源中心。稻谷是原始农作物中发现最多、食用最久的一种,探讨稻作农业的起源是研究人类社会和生活的发展、农业文明进程的重要内容,这个问题的探讨已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野生 起源 农业 栽培 籼粳分化 和粳 农业考古 生态环境 稻作遗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是世界稻作的起源地──第二届农业考古国际学术讨论会侧记
20
作者 王绍雄 《农业考古》 1998年第1期4-4,共1页
中国是世界稻作的起源地──第二届农业考古国际学术讨论会侧记《光明日报》记者王绍雄十月下旬,晚稻飘香。来自中国、美国、加拿大、罗马尼亚、日本、韩国的110多位专家学者聚会南昌,探讨稻作起源,共话中华文明。近几年来,中国... 中国是世界稻作的起源地──第二届农业考古国际学术讨论会侧记《光明日报》记者王绍雄十月下旬,晚稻飘香。来自中国、美国、加拿大、罗马尼亚、日本、韩国的110多位专家学者聚会南昌,探讨稻作起源,共话中华文明。近几年来,中国农业考古在稻作起源方面获得了突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学术讨论会 农业考古 起源地 起源 野生 云南地区 中国栽培 稻作遗存 自然科学基金会 江西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