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稻-鸭-虾种养模式水体理化因子周年变化特征及水质模糊综合评价
1
作者 徐智威 侯应霞 顾泽茂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5-73,共9页
为探究稻-鸭-虾种养模式对水质的影响,于2023年3月至2024年1月在监利市新沟镇双水双绿科研基地对稻-鸭-虾种养模式(rice-duck-crayfish integrated model,RDCI)和稻-虾连作模式(rice-crayfish continuous culture model,RCCC)水体进行... 为探究稻-鸭-虾种养模式对水质的影响,于2023年3月至2024年1月在监利市新沟镇双水双绿科研基地对稻-鸭-虾种养模式(rice-duck-crayfish integrated model,RDCI)和稻-虾连作模式(rice-crayfish continuous culture model,RCCC)水体进行连续采样,并分析2种模式在不同时期(养虾期、水稻返青期、稻-鸭共作期、水稻成熟期和越冬期)的水体理化因子变化差异。结果显示:物理因子方面,RDCI模式中水温、溶氧和pH值的全年变化范围分别为3.23~33.50℃、2.42~11.75 mg/L和7.18~8.32,与RCCC基本一致。化学因子方面,RDCI中总氮、总磷、氨氮、硝态氮和化学需氧量的全年变化范围分别为0.54~2.12、0.13~0.50、0.16~0.56、0.06~0.40和5.58~18.35 mg/L,总体呈现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峰值出现在稻-鸭共作期。与RCCC相比,RDCI在养虾后期水体总氮、总磷、氨氮和硝态氮含量分别降低11.1%、6.1%、14.4%和17.4%;在稻-鸭共作期,上述指标分别上升81%~135%、46%~113%、55%~715%和137%~166%。根据GB 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对RDCI水质进行模糊综合评价,结果显示RDCI养虾初期、水稻返青期、水稻成熟期和越冬期的水质符合Ⅲ级标准,养虾后期符合Ⅳ级标准,稻-鸭共作期符合Ⅴ级标准。研究表明,与RCCC相比,RDCI在养虾后期降低了水体养分盈余,在稻-鸭共作期补充了水体养分不足,从而提供了更好的水体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养模式 -虾连作 水体理化因子 水质模糊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蛙-菇综合种养模式的技术集成及效益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龚世飞 曹鹏 +5 位作者 郭元平 王巍 赵昌松 罗义 兰玉梅 肖能武 《湖北农业科学》 2024年第4期12-16,共5页
稻+蛙-菇综合种养模式是一种高效利用稻田时空资源进行周年化生产的生态农业发展模式,近年来在鄂西北地区呈良好的发展态势,并逐步形成一定的规模。阐述了稻+蛙-菇综合种养模式的田间配套工程建设、水稻种植、青蛙养殖、羊肚菌栽培等技... 稻+蛙-菇综合种养模式是一种高效利用稻田时空资源进行周年化生产的生态农业发展模式,近年来在鄂西北地区呈良好的发展态势,并逐步形成一定的规模。阐述了稻+蛙-菇综合种养模式的田间配套工程建设、水稻种植、青蛙养殖、羊肚菌栽培等技术措施,并分析了该模式与常规种植制度的综合效益。结果表明,稻+蛙-菇综合种养模式与稻-油轮作模式产投比分别为1.53和1.46,前者平均纯收入可达201967元/hm^(2),远高于后者。虽然稻+蛙-菇模式成本投入较高,但全过程采用绿色生产技术,提高了农业资源利用率和产品质量,具备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后提出了合理发展稻+蛙-菇模式的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种养模式 技术集成 效益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蛙-菇”种养模式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李军 李世华 +4 位作者 龚世飞 蔡婧 詹静 吴平华 罗义 《食用菌》 CAS 2024年第4期60-63,共4页
绿色循环种养模式以其资源利用率高、产出效益明显等特质在我国迅速发展。“稻-蛙-菇”是一种新型稻田综合种养模式,实现了“一水三用”“一田四收”,生态及经济效益突出,在汉江流域具有良好的发展态势。基于2021—2023年在湖北省十堰... 绿色循环种养模式以其资源利用率高、产出效益明显等特质在我国迅速发展。“稻-蛙-菇”是一种新型稻田综合种养模式,实现了“一水三用”“一田四收”,生态及经济效益突出,在汉江流域具有良好的发展态势。基于2021—2023年在湖北省十堰市开展的“稻-蛙-菇”绿色循环种养实践,总结“稻-蛙-菇”种养模式的栽培技术和风险防控等要点,并提出发展对策与建议,为“稻-蛙-菇”种养模式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 羊肚菌 绿色循环 种养 发展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沿江稻区稻虾综合种养生产模式创新与实践
4
作者 陶良保 《园艺与种苗》 2025年第7期96-98,103,共4页
[目的]突破传统稻虾综合种养系统的时空约束,挖掘安徽沿江稻区种养增效潜力。[方法]采用“旱虾-再生稻-沼虾”协同生产模式,在青阳县开展双季稻谷与双茬虾综合种养试验。[结果]该模式有效提升了温光资源利用率,土地当量比达1.83,全年虾... [目的]突破传统稻虾综合种养系统的时空约束,挖掘安徽沿江稻区种养增效潜力。[方法]采用“旱虾-再生稻-沼虾”协同生产模式,在青阳县开展双季稻谷与双茬虾综合种养试验。[结果]该模式有效提升了温光资源利用率,土地当量比达1.83,全年虾类平均综合产值102729元/hm^(2),投入产出比1∶2.37,小龙虾错峰上市增收23.7%,沼虾在长江流域规模化养殖取得突破。[结论]“旱虾-再生稻-沼虾”协同生产模式为安徽沿江稻虾综合种养提供了可复制的增效方案,对优化区域农业产业结构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虾-再生-沼虾”协同生产模式 综合种养 农业产业升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黔东南自治州山地稻田“稻-蛙-鱼”综合种养试验及效益分析
5
作者 庄燚华 谌金吾 +3 位作者 王益海 吴元魁 刘忠培 麻智芳 《贵州畜牧兽医》 2024年第3期35-38,共4页
为提高贵州省黔东南自治州山地稻田的综合生产效益,在镇远县选择山地稻田6670 m^(2),进行水稻单作和稻-蛙-鱼综合种养共作试验,并分析比较综合效益。其中单一水稻种植田3335 m^(2)为对照组(1万株/667 m^(2)),水稻-牛蛙-鲤综合种养共作33... 为提高贵州省黔东南自治州山地稻田的综合生产效益,在镇远县选择山地稻田6670 m^(2),进行水稻单作和稻-蛙-鱼综合种养共作试验,并分析比较综合效益。其中单一水稻种植田3335 m^(2)为对照组(1万株/667 m^(2)),水稻-牛蛙-鲤综合种养共作3335 m^(2)为试验组(水稻1万株/667 m^(2),牛蛙苗4000只/667 m^(2)、鲤鱼苗50 kg/667 m^(2)),水稻收割时收获水产品。结果:(1)对照组水稻产量589.3 kg/667 m^(2),收益2121.6元/667 m^(2),纯利润1751.6元/667 m^(2);试验组水稻产量528.8 kg/667 m^(2)、牛蛙产量400 kg/667 m^(2)、鲤鱼产量125 kg/667 m^(2),纯利润13693.5元/667 m^(2),比对照组提高6.8倍。(2)综合糙米率、精米率、垩白度米质指标,试验组稻米品质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黔东南自治州山地稻田采用水稻-牛蛙-鲤鱼综合种养共作模式可大幅提高稻田的综合效益,是1种可在山地稻田适度规模推广的综合种养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黔东南自治州 山地 --鱼”综合种养 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蛙鳅综合种养模式的技术集成及经济效益分析 被引量:5
6
作者 孙益豪 金涛 张家宏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6期88-92,共5页
稻-蛙鳅综合种养模式是一种高效利用稻田时间和空间开展黑斑蛙和泥鳅生态健康养殖的新型种养模式。阐述稻-蛙鳅综合种养模式的田间配套工程建设、绿色种养、绿色营养、绿色防控等技术措施,并运用投入-产出分析法,比较稻-蛙鳅共作与常规... 稻-蛙鳅综合种养模式是一种高效利用稻田时间和空间开展黑斑蛙和泥鳅生态健康养殖的新型种养模式。阐述稻-蛙鳅综合种养模式的田间配套工程建设、绿色种养、绿色营养、绿色防控等技术措施,并运用投入-产出分析法,比较稻-蛙鳅共作与常规稻作的经济效益以及投入的物质与服务费成本项(苗种投入、物料投入、租赁服务以及设施防护)。结果表明,稻-蛙鳅共作模式与常规稻作种植产投比分别为1.98、1.12,前者经济效益较高;物质与服务费成本项中,虽然稻-蛙鳅共作投入较高,但化学农药及化肥实现零投入,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因此,推广该绿色种养模式,对提高稻田资源利用率和农产品质量、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大有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 综合种养 模式 效益分析 推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某地区稻虾蟹综合种养模式下养殖水和产品中农药残留与风险评价 被引量:4
7
作者 徐志华 任娣 +4 位作者 刘崇万 刘熠 葛筱琴 胡月 朱晓华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7-47,共11页
为掌握江苏省某地区稻田综合种养基地内(“稻-蟹”及“稻-虾”)养殖水环境及水产品中的农药残留特征与生态风险及健康风险,利用三重四极杆气质联用仪(GC-MS/MS),选择6个养殖区,根据生长周期,跟踪监测养殖水环境及同期水产品(虾、蟹)中20... 为掌握江苏省某地区稻田综合种养基地内(“稻-蟹”及“稻-虾”)养殖水环境及水产品中的农药残留特征与生态风险及健康风险,利用三重四极杆气质联用仪(GC-MS/MS),选择6个养殖区,根据生长周期,跟踪监测养殖水环境及同期水产品(虾、蟹)中208种农药残留情况,并根据商值法对养殖水环境进行生态风险评价,利用食用安全风险指数对水产品进行食用安全分析。结果表明:综合种养模式下,水环境中检出农药的主要类型为除草剂、杀菌剂、植物生长调节剂等,平均质量分数为0.33μg·L^(-1),同时有少量杀虫剂、杀螨剂、增效剂有检出;在整个生长周期内,稻虾、稻蟹农药残留的主要类型为除草剂、杀菌剂、杀虫剂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平均质量分数为6.1μg·kg^(-1)(以湿质量计)。养殖水环境中农药主要来源于养殖前期环境中残留或外源性污染,随着养殖时间延长,农药含量整体趋向于减少,通过对养殖水环境生态风险进行分析,发现各抽样点位联合风险商值(RQ)均在0~1之间,属于中风险,对环境仍具有一定的压力,除草剂等类型农药应引起重视;在监测周期内,水产品中大部分农药的残留量逐渐减少直至未检出,仅有部分点位杀菌剂有少量存在,通过对同期虾、蟹的健康风险进行分析发现,平均食品安全指数远小于1,农药残留的食品安全风险可以接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 - 综合种养模式 农药残留 健康风险 生态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种养模式下华墨香5号黑米的营养组分比较
8
作者 赵小驰 任超 陈浩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7-25,共9页
为研究华墨香5号在不同种养模式下营养品质的差异,对水稻单作(monoculture,CK)模式以及稻-虾种植(rice-crayfish coculture,RX)、稻-鸭-虾单元格投放(rice-duck-crayfish unit release model,CRXD)、稻-鸭-虾“游牧鸭”(rice-duck-crayf... 为研究华墨香5号在不同种养模式下营养品质的差异,对水稻单作(monoculture,CK)模式以及稻-虾种植(rice-crayfish coculture,RX)、稻-鸭-虾单元格投放(rice-duck-crayfish unit release model,CRXD)、稻-鸭-虾“游牧鸭”(rice-duck-crayfish“nomadic duck”model,NRXD)、稻-鸭-虾大田块(rice-duck-crayfish large field block model,BRXD)等综合种养模式下水稻的主要营养组分、矿质元素和维生素、花青苷等生物活性物质含量进行测定,通过比较分析,探究不同种养模式对华墨香各类营养组分的影响。结果显示,华墨香5号全谷黑米的营养组分较为丰富,营养价值显著优于其加工后的精米;综合比较得出,不同种养模式各具特色,单作模式在维持主要营养组分稳定性方面表现较优;而综合种养模式提升了稻米的食味品质和某些营养组分的含量;相较于水稻单作,综合种养模式显著降低了蛋白质含量9.17%~13.82%(P<0.05),同时显著提高了脂肪酸含量2.71%~5.30%(P<0.05),有利于其食味品质的改善。此外,综合种养模式的全谷黑米还明显提高了B族维生素(B115.23%~60.58%、B21.13%~16.66%、B327.28%~49.74%、B61.75%~18.21%、B920.17%~48.17%)、谷维素(3.41%~7.27%)、γ~氨基丁酸(9.91%~39.87%)以及大部分可溶性酚酸(比如香草酸29.77%~48.88%、原儿茶酸17.58%~41.54%、阿魏酸6.07%~16.04%、对香豆酸14.58%~33.65%、丁香酸21.52%~27.67%)含量,有利于提升稻米的营养价值。因此,综合种养模式能够提高稻米的食味品质,但降低了部分营养组分如维生素E、花青苷、类胡萝卜素等的含量,但是下降的绝对值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养模式 综合种养 米营养组分 黑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鸭对稻-虾田病虫草及节肢动物群落多样性的影响
9
作者 张信越 苏海英 +8 位作者 李佳凡 杨正武 禹淞深 唐鹏佳 杨兆伟 陈科良 付周希 蔡万伦 华红霞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5-52,共8页
为探讨稻-鸭-虾共作模式对稻田病虫草害的控制效果,2022年在华中农业大学双水双绿研究院监利基地开展了大田试验,调查水稻单作模式、常规稻-虾模式以及2种稻-鸭-虾模式下(按鸭活动频度高低依次分为游牧鸭与精简鸭的2种模式)的病虫草害... 为探讨稻-鸭-虾共作模式对稻田病虫草害的控制效果,2022年在华中农业大学双水双绿研究院监利基地开展了大田试验,调查水稻单作模式、常规稻-虾模式以及2种稻-鸭-虾模式下(按鸭活动频度高低依次分为游牧鸭与精简鸭的2种模式)的病虫草害发生情况和田间节肢动物多样性。结果显示,鸭对非禾本科杂草(异型莎草及喜旱莲子草)抑制效果十分明显(P<0.05),而对禾本科杂草(稗草及千金子)未表现出明显抑制作用,同时游牧鸭对于非禾本科杂草的抑制效果高于精简鸭。相较于水稻单作、常规稻-虾模式,投鸭的处理对抑制稻纵卷叶螟与稻飞虱的为害在分蘖期和孕穗期都十分显著,而对二化螟为害未表现出显著抑制效果。在孕穗期,游牧鸭和精简鸭处理过田块的多样性和均匀度均显著高于农药处理过的水稻单作对照,其中,游牧鸭处理的多样性和均匀度最高,精简鸭处理的次之。以上结果表明,稻-虾田养鸭是一种可行而又有效的稻田绿色防控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虾田养鸭 杂草 节肢动物群落 综合种养模式 绿色防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斑蛙单季晚稻综合种养技术与模式试验
10
作者 丁理法 沈海钰 +1 位作者 章人江 滕彩娇 《中国水产》 CAS 2022年第12期78-81,共4页
黑斑蛙晚稻综合种养是近年温岭地区新尝试的稻渔综合种养模式。本试验引进优质的种蛙,自繁种苗、集中培育成稚蛙后,于6月中旬放至稻田养成,此时秧苗开始转青,稻蛙种养茬口衔接合理。试验结果显示,商品蛙平均亩产716.71kg,稻谷亩产542.29... 黑斑蛙晚稻综合种养是近年温岭地区新尝试的稻渔综合种养模式。本试验引进优质的种蛙,自繁种苗、集中培育成稚蛙后,于6月中旬放至稻田养成,此时秧苗开始转青,稻蛙种养茬口衔接合理。试验结果显示,商品蛙平均亩产716.71kg,稻谷亩产542.29kg,亩综合产出23810.51元,亩净利润9582.46元,实现了稻蛙双丰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季晚 综合种养 模式试验 黑斑 茬口衔接 自繁 净利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虾综合种养文献综述 被引量:3
11
作者 江建雄 冯韬 《江西水产科技》 2022年第4期48-51,共4页
我国稻田综合种养历史悠久,近年来稻田综合种养为农业农村部首推的生态发展、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内容。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进一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效益农业,充分利用现有稻田开展养殖生产,有助于提高稻田产出率和经济效益。稻... 我国稻田综合种养历史悠久,近年来稻田综合种养为农业农村部首推的生态发展、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内容。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进一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效益农业,充分利用现有稻田开展养殖生产,有助于提高稻田产出率和经济效益。稻-虾模式是一种绿色生态种养模式,能充分利用稻田光、热、水及生物资源,具有很好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应用前景广阔。本文主要对稻-虾模式进行研究,从国内外发展历史、对稻田生产力、水、土壤等进行研究综述。目前对于稻虾综合种养发展等方面的研究都还不完善,有待进一步研究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种养 -模式 研究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虾养殖田放养黄鳝对水质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黄路全 徐聚臣 +4 位作者 范泽宇 黄涛 吕亚兵 侯杰 何绪刚 《水产养殖》 CAS 2023年第2期38-43,共6页
为探究黄鳝的放养密度对稻虾养殖田环沟水质及综合经济效益的影响,设置了1个对照组(DX)和2个试验组(DXS1和DXS2)开展养殖试验,3组每667 m2黄鳝放养量分别为0,800,1600尾。结果显示,在稻田水质方面,试验组稻田水体中pH值、可溶性磷与对... 为探究黄鳝的放养密度对稻虾养殖田环沟水质及综合经济效益的影响,设置了1个对照组(DX)和2个试验组(DXS1和DXS2)开展养殖试验,3组每667 m2黄鳝放养量分别为0,800,1600尾。结果显示,在稻田水质方面,试验组稻田水体中pH值、可溶性磷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氨氮、亚硝酸盐氮、总氮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黄鳝和克氏原螯虾的生长方面,5—9月份,DXS1和DXS2黄鳝特定生长率分别为(0.583±0.249)和(0.479±0.202)%/d,其中6月份黄鳝生长最快,特定生长率分别为0.895和0.868%/d;DXS1与DXS2组稻田克氏原螯虾体质量增加率分别为(494.60±34.93)和(527.01±41.28)%,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437.37±44.17)%(P<0.05)。在养殖效益方面,DX、DXS1和DXS2每667 m2平均利润分别为2165.8,2778.2和3172.3元。指出,在稻虾田中放养黄鳝虽然会减少水稻和克氏原螯虾的产量,但黄鳝的额外收入可显著提高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质 经济效益 --综合种养模式 虾共作 黄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