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间歇非稳态方法的溶氧装置增氧能力检测 被引量:8
1
作者 张宇雷 倪琦 刘晃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45-150,共6页
针对常用溶氧装置增氧能力试验操作随意性和试验误差较大的缺点,通过试验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间歇非稳态法的试验方法。从所需设施、设备,试验过程和计算方法几个方面进行了具体的说明。使用该方法对DP18-Y型多腔喷淋式溶氧装置进行了... 针对常用溶氧装置增氧能力试验操作随意性和试验误差较大的缺点,通过试验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间歇非稳态法的试验方法。从所需设施、设备,试验过程和计算方法几个方面进行了具体的说明。使用该方法对DP18-Y型多腔喷淋式溶氧装置进行了验证试验:在气液比(G/L)1︰100和1.5︰100两种条件下,系统稳定运行约130和220min,池内的平均溶解氧质量浓度达到17mg/L(接近理论饱和溶解氧浓度),3个测量点示值误差在±0.78mg/L范围内;在两种气液比条件下重复进行3次试验,增氧能力计算结果分别为(206.1±5.7)和(248.5±11.3)kg/h;不同区间段计算结果表明,试验起始点以越接近0mg/L越好,结束点应大于理论饱和浓度的70%。该试验方法的稳定性和重现性良好,可为检验溶氧装置的工作性能提供一种切实可行的试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氧装置 试验 供氧 氧质量转移系数 增氧能力 间歇非稳态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数字滤波算法的电子式互感器稳态校验方法 被引量:2
2
作者 顾强 刘浩武 +3 位作者 徐晓萌 李晓辉 陈彬 葛磊蛟 《电力工程技术》 2018年第2期55-60,共6页
传统电子式互感器校验方法一般采用电磁式互感器作为标准源,该校验方法不仅存在电磁互感器的铁磁谐振及铁磁饱和缺陷、增容困难、二次接线繁琐以及二次开路高压危险等客观困难,而且面临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直接对比的问题,易导致电子式... 传统电子式互感器校验方法一般采用电磁式互感器作为标准源,该校验方法不仅存在电磁互感器的铁磁谐振及铁磁饱和缺陷、增容困难、二次接线繁琐以及二次开路高压危险等客观困难,而且面临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直接对比的问题,易导致电子式互感器稳态校验的效果差和准确性低,为此,提出了一种采用改进数字滤波算法的电子式互感器稳态校验方法。首先,简述了电子式互感器的校验流程,分析了传统电子式互感器稳态校验的不足;其次,详细阐述了改进的数字滤波算法,并提出了改进的数字滤波算法电子式互感器稳态校验方法;最后,通过算例对所提稳态校验方法进行了验证,以期为电子式互感器的大规模推广应用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式互感器 改进的数字滤波算法 校验方法 标准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及热阻与发射极电感匹配的并联IGBT芯片稳态结温均衡方法 被引量:6
3
作者 范迦羽 郑飞麟 +2 位作者 王耀华 李学宝 崔翔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3028-3037,共10页
在大量芯片并联的IGBT器件内部,热阻和发射极寄生电感是决定芯片稳态结温分布的关键参数。因此,合理设计芯片并联支路的热阻和发射极寄生电感,对均衡并联芯片的稳态结温非常重要。为此,该文首先建立两IGBT并联芯片的电热模型,研究并联I... 在大量芯片并联的IGBT器件内部,热阻和发射极寄生电感是决定芯片稳态结温分布的关键参数。因此,合理设计芯片并联支路的热阻和发射极寄生电感,对均衡并联芯片的稳态结温非常重要。为此,该文首先建立两IGBT并联芯片的电热模型,研究并联IGBT芯片动态损耗与结温、发射极寄生电感之间的规律。并通过瞬态电热耦合计算,研究热阻和发射极寄生电感对并联芯片结温分布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计及热阻与发射极电感匹配的并联IGBT芯片稳态结温均衡方法,可通过联立方程得到热阻或发射极寄生电感的参考值,从而避免复杂的电热瞬态计算。最后以两IGBT并联芯片为例,给出不同工作频率下并联芯片的稳态结温,表明了该文所提稳态结温均衡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联IGBT芯片 热阻 发射极寄生电感 结温均衡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极过程动力学反应速率常数测量的若干方法
4
作者 韩联欢 郭佳瑶 崔苗苗 《电化学(中英文)》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5-45,共11页
电子转移反应的标准反应速率常数是电化学反应的“本征”动力学性质,也是电极过程动力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电极反应的机理和路径的理解以及电催化剂和电池材料等的筛选和理性设计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主要介绍电化学反应速率常... 电子转移反应的标准反应速率常数是电化学反应的“本征”动力学性质,也是电极过程动力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电极反应的机理和路径的理解以及电催化剂和电池材料等的筛选和理性设计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主要介绍电化学反应速率常数测定的实验方法,包括极化曲线、旋转圆盘、超微电极、扫描电化学显微镜、电化学阻抗谱、电流阶跃、电势阶跃以及循环伏安等方法,以期对开展电极过程动力学研究的相关研究人员和学生有所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应速率常数 传质速率 稳态方法 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致密油藏直井体积压裂非稳态渗流问题 被引量:3
5
作者 谢伟伟 张艳 丁一萍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1期8857-8862,共6页
针对致密油藏直井体积压裂的非稳态渗流问题,建立了考虑启动压力梯度和压敏效应的两区复合模型,利用稳态逐次逼近非稳态的半解析方法进行求解,分析致密油藏直井体积压裂后压力传播规律,以及影响压力传播的主要因素。计算结果表明:当存... 针对致密油藏直井体积压裂的非稳态渗流问题,建立了考虑启动压力梯度和压敏效应的两区复合模型,利用稳态逐次逼近非稳态的半解析方法进行求解,分析致密油藏直井体积压裂后压力传播规律,以及影响压力传播的主要因素。计算结果表明:当存在启动压力梯度和压敏效应时,流体渗流阻力增大,压力传播速度减缓,压力传播半径变小,最终导致井底流压降低,井口流量减少。对于两区复合模型,压裂改造区内渗流阻力小,压力传播速度快,体积压裂改造范围越大,压力传播速度越快,压力传播半径越大。对于定井底流压情形,改造区域半径越大,油井产能越高,但是当改造半径大于一定值后,改造半径的扩大对于提升油井产能的作用不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油藏 体积压裂 启动压力梯度 压敏 逐次替换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不同化学反应源项处理方法的胞格爆轰数值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刘世杰 林志勇 +1 位作者 孙明波 刘卫东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6,共6页
采用一种改进的化学非平衡流解耦方法对Euler反应流方程进行解耦处理,对流项采用五阶WENO格式进行离散,化学反应源项分别采用梯形公式和α-QSS拟稳态逼近两种方法处理,时间步进采用二阶精度的Runge-Kutta方法,对H2/O2/Ar预混气的胞格爆... 采用一种改进的化学非平衡流解耦方法对Euler反应流方程进行解耦处理,对流项采用五阶WENO格式进行离散,化学反应源项分别采用梯形公式和α-QSS拟稳态逼近两种方法处理,时间步进采用二阶精度的Runge-Kutta方法,对H2/O2/Ar预混气的胞格爆轰进行了二维数值模拟。两种处理方法都得到了合理的三波点结构,计算结果接近,但α-QSS拟稳态逼近处理方法的化学反应较完全,爆轰波传播速度较高;揭示了爆轰波结构的发展变化过程,横波与横波、横波与壁面碰撞引起的二次起爆对爆轰波的稳定发展至关重要;分析了数值胞格结构,胞格长宽比与参考文献基本一致,验证了本计算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胞格爆轰 解耦方法 梯形公式 α-QSS拟逼近方法 胞格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氏流量计一次仪表与变送器匹配方法研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熊文军 徐科军 +2 位作者 方敏 侯其立 刘翠 《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 CSCD 2012年第6期521-528,共8页
针对科氏质量流量计一次仪表和变送器匹配不佳时所带来的无法启振、测量精度不高以及驱动效率较低等问题,提出基于模拟驱动电路的稳态幅值图解分析方法,以国内某型号的一次仪表和自身研制的变送器为对象,分析启振、稳态振荡和高温情况... 针对科氏质量流量计一次仪表和变送器匹配不佳时所带来的无法启振、测量精度不高以及驱动效率较低等问题,提出基于模拟驱动电路的稳态幅值图解分析方法,以国内某型号的一次仪表和自身研制的变送器为对象,分析启振、稳态振荡和高温情况下的匹配过程。给出一些最佳匹配的措施,使得启振时间缩短为3s,驱动效率提高20%,保证流量计在高温60℃环境下仍能正常运行。实验结果表明,匹配方法简单、可行和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氏质量流量计 幅值图解分析方法 启振 驱动效率 高温环境 匹配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方采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计算方法对比 被引量:10
8
作者 张率 刘衍 +2 位作者 侯立强 刘江 杨柳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78-185,共8页
为研究不同的建筑节能计算方法对居住建筑能耗的影响差异,并选取适宜的方法以降低采暖能耗.通过利用JGJ 26-2010《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提出的稳态计算方法和EnergyPlus软件的动态能耗模拟方法对严寒与寒冷地区挑选的1... 为研究不同的建筑节能计算方法对居住建筑能耗的影响差异,并选取适宜的方法以降低采暖能耗.通过利用JGJ 26-2010《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提出的稳态计算方法和EnergyPlus软件的动态能耗模拟方法对严寒与寒冷地区挑选的10个不同典型城市的典型建筑进行计算、模拟与对比分析.研究表明:所选典型城市在比较两种方法计算建筑物耗热量指标时产生差异且差异率不同,其中高海拔、强辐射、日较差大的地区如拉萨、西宁差异率最大,可达43.83%、21.20%,其次是银川、兰州,其差异率最大可达19.69%、18.81%.通过分析引起差异的主要因素,提出对于差异率大于15%的上述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计算采用动态能耗模拟方法比采用稳态计算方法更合理.对于西安、北京和海拉尔等差异率在10%~15%的城市,建议采用动态能耗模拟方法以提高建筑节能设计精度,而对于乌鲁木齐、长春与哈尔滨等最大差异率小于10%的城市,仍可继续使用稳态计算方法.从而为北方采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工程应用选取适宜的方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方法 能耗模拟 严寒和寒冷地区 居住建筑 建筑物耗热量指标 差异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inite element modeling of convective pore-fluid flow in fluid-saturated porous rocks within upper crust:An overview 被引量:3
9
作者 ZHAO Chong-bin Bruce HOBBS Alison ORD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9年第3期501-514,共14页
Convective pore-fluid flow (CPFF) plays a critical role in generating mineral deposits and oil reservoirs within the deep Earth. Therefore, theoretical understanding and numerical modeling of the thermodynamic process... Convective pore-fluid flow (CPFF) plays a critical role in generating mineral deposits and oil reservoirs within the deep Earth. Therefore, theoretical understanding and numerical modeling of the thermodynamic process that triggers and controls the CPFF are extremely important for the exploration of new mineral deposits and underground oil resources. From the viewpoint of science, the CPFF within the upper crust can be treated as a kind of thermodynamic instability problem of pore-fluid in fluid-saturated porous media. The key issue of dealing with this kind of problem is to assess whether a nonlinear thermodynamic system under consideration is supercritical. To overcome limitations of using theoretical analysis and experimental methods in dealing with the CPFF problems within the upper crust, finite element modeling has been broadly employed for solving this kind of problem over the past two decades. The main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overview recent developments and applications of finite element modeling associated with solving the CPFF problems in large length-scale geological systems of complicated geometries and complex material distributions. In particular, two kinds of commonly-used finite element modeling approaches, namely the steady-state and transient-state approaches, and their advantages/disadvantages are thoroughly presented and discus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nvective flow steady-state approach transient-state approach numerical modeling upper crust porous rock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seudo-dynamic analysis of seismic stability of reinforced slopes considering non-associated flow rule 被引量:10
10
作者 A.Eskandarinejad A.H.Shafiee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1年第6期2091-2099,共9页
The required reinforcement force to prevent instability and the yield acceleration of reinforced slopes are computed under seismic loading by applying the kinematic approach of limit analysis in conjunction with the p... The required reinforcement force to prevent instability and the yield acceleration of reinforced slopes are computed under seismic loading by applying the kinematic approach of limit analysis in conjunction with the pseudo-dynamic method for a wide range of soil cohesion, friction angle, dilation angle and horizontal and vertical seismic coefficients. Each parameter threatening the stability of the slope enhances the magnitude of the required reinforcement force and vice versa. Moreover, the yield acceleration in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in soil shear strength parameters but de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in the slope angle. The comparison of the present work with some of the available solutions in the literatures shows a reasonable agree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inforced slope seismic stability pseudo-dynamic approach non-associated flow rule cohesive slop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ecoupling control and zero dynamics stabilization for shunt hybrid active power filter
11
作者 鲁伟 李春文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4年第5期1946-1955,共10页
An inverse system method based optimal control strategy was proposed for the shunt hybrid active power filter (SHAPF) to enhance its harmonic elimination performance. Based on the inverse system method, the d-axis a... An inverse system method based optimal control strategy was proposed for the shunt hybrid active power filter (SHAPF) to enhance its harmonic elimination performance. Based on the inverse system method, the d-axis and q-axis current dynamics of the SHAPF system were decoupled and linearized into two pseudolinear subsystems. Then, an optimal feedback controUer was designed for the pseudolinear system, and the stability condition of the resulting zero dynamics was presented. Under the control strategy, the current dynamics can asymptotically converge to their reference states and the zero dynamics can be bounded.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control strategy is robust against load variations and system parameter mismatches, its steady-state performance is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traditional linear control strateg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ARMONICS hybrid active power filter inverse system method optimal control zero dynamic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