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江苏建立稳态循环经济体系的政策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唐建荣 浦徐进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75-78,共4页
文章在介绍稳态循环经济的基础上,运用博弈理论说明,在缺乏合理政策机制的前提下,自利性的经济个体往往不会自觉地参与稳态循环经济体系的建设,因此政府的政策激励是必须的。文章以江苏省为例,研究了如何制订促进区域稳态循环经济体系... 文章在介绍稳态循环经济的基础上,运用博弈理论说明,在缺乏合理政策机制的前提下,自利性的经济个体往往不会自觉地参与稳态循环经济体系的建设,因此政府的政策激励是必须的。文章以江苏省为例,研究了如何制订促进区域稳态循环经济体系建设的政策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态循环经济 政策机制 囚徒困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附加强化效应的多轴稳态循环塑性本构模型
2
作者 李静 李春旺 张忠平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43-150,共8页
已有试验结果表明,非比例循环加载下应变主轴连续旋转,导致多滑移系开动,阻碍材料内部形成稳定的位错结构,使非比例加载下的应力-应变曲线高于比例加载下的应力-应变曲线,从而产生非比例附加强化现象.由此,从应力空间表述的塑性增量本... 已有试验结果表明,非比例循环加载下应变主轴连续旋转,导致多滑移系开动,阻碍材料内部形成稳定的位错结构,使非比例加载下的应力-应变曲线高于比例加载下的应力-应变曲线,从而产生非比例附加强化现象.由此,从应力空间表述的塑性增量本构模型一般形式出发,建立一个能够反映非比例附加强化效应的稳态循环塑性本构模型.在Armstrong-Frederick模型背应力演化方程的基础上,新模型通过引入非比例度因子和附加强化系数,构建了一个新的背应力演化方程.然后,通过一致性条件建立塑性模量方程与背应力之间的关系.同时,利用最小法向应变范围,提出一种计算非比例度因子的新方法,并针对一般的多轴加载情形,明确最小法向应变范围的计算步骤.新模型从加载路径和材料本身两个方面来考虑非比例附加强化效应的影响,克服Armstrong-Frederick模型中材料常数确定方法繁琐,且通过单轴疲劳试验数据确定的材料常数不能很好地反映材料非比例附加强化现象的不足.应用新模型时,仅仅需要3个独立的常规力学参量和2个疲劳参数,便于工程应用.利用多种多轴加载路径下S460N钢和304不锈钢的试验结果对模型进行验证,预测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比例附加强化 稳态循环应力应变响应 塑性本构模型 非比例度因子 附加强化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拒和变迁:基于稳态循环经济的环境经营透视
3
作者 郑振华 余秀华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86-89,共4页
在环境污染和资源衰竭大危机中,由于现有经济系统体系的困境,传统的线性经济不能良性发展。文章提出企业在稳态循环经济的基础下进行环境经营,可以克服传统线性经济发展的不足,实现资源利用由"摇篮"到"摇篮"的经济... 在环境污染和资源衰竭大危机中,由于现有经济系统体系的困境,传统的线性经济不能良性发展。文章提出企业在稳态循环经济的基础下进行环境经营,可以克服传统线性经济发展的不足,实现资源利用由"摇篮"到"摇篮"的经济。接着对于这种环境经营理念进行分析,指出既有动力又有阻力,但顺应是环境管理发展的大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态循环经济 环境经营 动力 阻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控VP泵柴油机稳态循环排放试验研究
4
作者 张继卫 刘克 +1 位作者 张京辉 付政 《拖拉机与农用运输车》 2023年第5期31-32,55,共3页
通过对电控VP泵柴油机喷油正时的调整,喷油器伸出量及开启压力等关键性能参数的优化选择,提高自身的稳态循环排放水平,满足非道路四阶段排放法规的要求,对此配置的非道路柴油机进一步提升其排放水平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 电控VP泵 喷油正时 开启压力 稳态循环 国四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水反应堆稳态自然循环载热能力的研究与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张金玲 郭玉君 +3 位作者 苏光辉 秋穗正 贾斗南 喻真烷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103-107,118,共6页
给出了压水反应堆稳态自然循环的物理与数学模型,并编制了用于分析、计算压水反应堆稳态自然循环载热能力及与相应参数间关系的程序MISARS.利用MIS-ARS,计算了反应堆各参数对自然循环能力的影响.对计算结果作了分析.
关键词 自然循环 载热能力 压水反应堆 自然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道路柴油机不同稳态排放循环测试结果对比 被引量:5
6
作者 崔焕星 李刚 +3 位作者 季宝峰 刘坤 刘顺利 纪亮 《中国测试》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26-30,共5页
稳态排放测试是型式检验中评估非道路柴油机污染物排放达标与否的基础环节,测试循环代表性及测试结果可重复性至关重要。我国非道路柴油机稳态排放循环一直仅有NRSC一种,但欧盟最新排放控制法规(EU 2016/1628)引入RMC。该文通过在柴油... 稳态排放测试是型式检验中评估非道路柴油机污染物排放达标与否的基础环节,测试循环代表性及测试结果可重复性至关重要。我国非道路柴油机稳态排放循环一直仅有NRSC一种,但欧盟最新排放控制法规(EU 2016/1628)引入RMC。该文通过在柴油机台架上分别运行两种循环测试,研究两者不同,着重对新增污染物——颗粒物数量测试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RMC的测试结果具有更好的可重复性,NRSC的离散采样模式会给颗粒物数量测试结果带来不确定因素,建议我国在进行第四阶段型式检验时,适当延长NRSC的颗粒物数量采样时间,取中间稳态状态的采集数据进行计算。此外,在第五阶段标准的制修订时引入RM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道路 型式检验 测试循环 颗粒物数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型非道路柴油机稳态和瞬态排放特性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蒋稼琦 丁剑 +2 位作者 田勇 莫富林 罗福强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904-912,共9页
为了使非道路用柴油机达到GB 20891—2014《非道路移动机械用柴油机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第三、四阶段)》中第四阶段排放限值的要求,按照稳态循环(NRSC)和瞬态循环(NRTC)规定的工况,对一台非道路用自然吸气柴油机进行测试... 为了使非道路用柴油机达到GB 20891—2014《非道路移动机械用柴油机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第三、四阶段)》中第四阶段排放限值的要求,按照稳态循环(NRSC)和瞬态循环(NRTC)规定的工况,对一台非道路用自然吸气柴油机进行测试研究。引入分担率的概念,分析NRSC试验时柴油机各工况下CO、NO_x、HC排放对整机排放的影响;研究NRTC试验时冷启动循环和热启动循环排放特性的差异和CO、NO_x、HC的瞬时排放曲线。结果表明:NRSC试验下,污染物在2 400 r/min下100%负荷时排放分担率均超过18%,是控制污染物的关键工况;NRTC试验下,相对于NRTC试验热启动循环,冷启动循环的颗粒物(PM)、CO比排放量分别为0.25 g/(kW·h)和3.36 g/(kW·h),高于热启动循环的0.23 g/(kW·h)和2.28 g/(kW·h),而NO_x+HC的比排放量为6.67 g/(kW·h),略低于热启动循环的6.88 g/(kW·h)。CO瞬时排放峰值基本对应转矩峰值、转矩谷值及转速峰值;NO_x瞬时排放峰值基本对应转矩峰值;HC的瞬时排放相对CO、NO_x变化更平稳。该研究可为降低非道路用柴油机稳态和瞬态排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自然吸气 稳态循环 循环 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V柴油对车用柴油机排放影响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郭红松 张海燕 +2 位作者 曹磊 陆红雨 戴春蓓 《车用发动机》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54-58,共5页
采用AVL全流采样(CVS)系统,在3台国Ⅳ重型柴油机上进行了国Ⅳ、国Ⅴ柴油油品对排放影响的对比试验,试验使用ESC,ETC以及ELR测试循环。3台发动机均采用增压中冷+SCR技术路线,供油系统包括高压共轨和电控单体泵系统,排量范围为3.8~11.9 ... 采用AVL全流采样(CVS)系统,在3台国Ⅳ重型柴油机上进行了国Ⅳ、国Ⅴ柴油油品对排放影响的对比试验,试验使用ESC,ETC以及ELR测试循环。3台发动机均采用增压中冷+SCR技术路线,供油系统包括高压共轨和电控单体泵系统,排量范围为3.8~11.9 L。研究发现,无论是ESC循环还是ETC循环,国Ⅴ柴油相对于国Ⅳ柴油,均可以降低重型柴油机的PM和CO排放,但对NO_x,THC和ELR烟度没有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柴油 稳态循环 循环 排放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值模拟和优化变压吸附流程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9
作者 银醇彪 张东辉 +1 位作者 鲁东东 张正旺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50-557,共8页
有效的变压吸附数值模拟和优化能够替代耗资耗时的变压吸附模化实验研究,并对新型变压吸附流程进行快速地评估。本文概述了数值模拟和优化变压吸附流程中涉及的偏微分和代数方程组,比较了一维、二维以及三维模型在描述变压吸附流程中的... 有效的变压吸附数值模拟和优化能够替代耗资耗时的变压吸附模化实验研究,并对新型变压吸附流程进行快速地评估。本文概述了数值模拟和优化变压吸附流程中涉及的偏微分和代数方程组,比较了一维、二维以及三维模型在描述变压吸附流程中的应用。简介了模拟变压吸附流程的数值方法,对模拟中相邻步骤边界条件的切换方式、偏微分方程组的离散形式和离散方法进行了评述。阐述了国内外变压吸附流程优化的研究进展,对优化中涉及的循环稳态定义方法、最优化算法进行了比较和分析。列举了国内外模拟和优化变压吸附在制氧、制氢、二氧化碳捕集等方面的研究实例和相关变压吸附优化的商业化软件,指出数值模拟和优化变压吸附流程目前面临的问题和未来发展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压吸附 模拟 优化 循环定义 灵敏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性炭变压吸附法降低空气中的氡气 被引量:1
10
作者 龙慧佳 肖德涛 +2 位作者 单健 丘寿康 冯旭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63-366,381,共5页
为解决活性炭连续降氡过程中的在线再生问题,建立了降低空气中氡气的活性炭变压吸附法。该方法通过两个活性炭床变换吸附与解吸的角色,实现了持续输出低氡空气的目的。利用该方法分别在解吸气流比(λ)值为30%、53%、75%的条件下,测量装... 为解决活性炭连续降氡过程中的在线再生问题,建立了降低空气中氡气的活性炭变压吸附法。该方法通过两个活性炭床变换吸附与解吸的角色,实现了持续输出低氡空气的目的。利用该方法分别在解吸气流比(λ)值为30%、53%、75%的条件下,测量装置输出口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结果表明在λ值为75%时,活性炭实现了再生且系统达到了循环稳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压吸附 吸附与解吸 循环 降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示踪成像技术对多发性硬化引起的三叉神经痛病人的影像学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郭油油 李咏梅 +3 位作者 刘义 韩永良 尹平 廖旦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7年第10期743-747,共5页
目的:三叉神经痛(trigeminal neuralgia,TN)是多发性硬化症状之一。应用扩散张量成像纤维示踪(Diffusion tensor imaging fiber tracer technology,DTI-FT)技术研究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无神经血管原因、无可视三叉神经病... 目的:三叉神经痛(trigeminal neuralgia,TN)是多发性硬化症状之一。应用扩散张量成像纤维示踪(Diffusion tensor imaging fiber tracer technology,DTI-FT)技术研究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无神经血管原因、无可视三叉神经病灶,但有TN症状病人的神经纤维微观结构改变,并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MS三叉神经痛病人20例及健康对照组20例,两组年龄、性别相符,利用纤维示踪技术追踪所有被试两侧三叉神经纤维走行,比较MS三叉神经痛组和健康对照组的双侧纤维追踪图及纤维束的部分各向异性(Fractional anisotropy,FA)和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并将MS组感兴趣区FA、ADC分别与临床扩展残疾状态量表(expanded disability states scale,EDSS)评分、病程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MS组患TN侧与健侧与健康对照组病人相比、患TN侧与健侧相比,FA值降低,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S组患侧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健侧与健康对照组相比,ADC值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患TN侧与健侧相比,ADC值差别无统计学意义。FA值和临床EDSS评分、病程具有负相关性(P<0.05),ADC与临床数据无相关性。结论:MS病人不仅患TN侧三叉神经DTI参数存在异常,健侧亦存在异常,DTI可发现常规磁共振检测不到的微观损伤,为临床MS三叉神经功能损伤提供直接证据、揭示病理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硬化 三叉神经痛 纤维示踪成像 3D-超快速循环进动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