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6篇文章
< 1 2 2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裂殖酵母中不稳定遗传耐药菌株的筛选及其运用
1
作者 但露凤 褚以文 +1 位作者 王欣荣 何向伟 《遗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89-599,共11页
发生在DNA序列水平或表观遗传水平的可逆遗传突变可以调控不稳定遗传的表型,其可逆性使得生物体能更好更快地适应外界多变的环境,但也正是因为其遗传的不稳定性,在传统研究(尤其是针对耐药性调控的研究)中往往被忽略。本研究利用雷帕霉... 发生在DNA序列水平或表观遗传水平的可逆遗传突变可以调控不稳定遗传的表型,其可逆性使得生物体能更好更快地适应外界多变的环境,但也正是因为其遗传的不稳定性,在传统研究(尤其是针对耐药性调控的研究)中往往被忽略。本研究利用雷帕霉素(+咖啡因)对野生型裂殖酵母菌株进行了耐药突变株的分离,共得到173株耐药突变株,经传代培养和子代耐药性试验,发现14株耐药株存在遗传不稳定现象。进一步研究表明,其中部分菌株的不稳定遗传耐药性受到ssp1位点可逆的DNA序列改变调控。本研究对雷帕霉素作为临床抗肿瘤药物治疗过程中易产生不稳定耐药性的分子机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相关的科学依据,并为解决其耐药性问题提供了可能的新作用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药性 稳定遗传 可逆突变 雷帕霉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无融合生殖与早代稳定遗传判定方法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陈庭木 谷长先 迟铭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95-96,共2页
关键词 无融合生殖 稳定遗传 早代 水稻 杂种稻 一系法 三系法 杂交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高活性植酸酶并稳定遗传的转基因玉米问世
3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532-532,共1页
来自中国农业科学院的消息称,由中国工程院范云六院士领导的课题组在第一代植酸酶产品的基础上,通过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植酸酶基因(ZL97121731.9),“利用玉米种子生物反应器生产高活性植酸酶”研究取得巨大突破,在世界上首次培... 来自中国农业科学院的消息称,由中国工程院范云六院士领导的课题组在第一代植酸酶产品的基础上,通过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植酸酶基因(ZL97121731.9),“利用玉米种子生物反应器生产高活性植酸酶”研究取得巨大突破,在世界上首次培育成功富含高活性植酸酶并稳定遗传的转基因玉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酸酶基因 转基因玉米 稳定遗传 高活性 中国农业科学院 自主知识产权 中国工程院 生物反应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高活性植酸酶并稳定遗传的转基因玉米问世
4
作者 梁冰 《粮油食品科技》 2008年第6期73-73,共1页
《食品科学》讯,由中国工程院院士范云六领导的课题组在第一代植酸酶产品的基础上,通过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植酸酶基因(ZL97121731.9),“利用玉米种了生物反应器生产高活性植酸酶”研究取得巨大突破,在世界上首次培育成功富含高活... 《食品科学》讯,由中国工程院院士范云六领导的课题组在第一代植酸酶产品的基础上,通过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植酸酶基因(ZL97121731.9),“利用玉米种了生物反应器生产高活性植酸酶”研究取得巨大突破,在世界上首次培育成功富含高活性植酸酶并稳定遗传的转基因玉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酸酶基因 转基因玉米 稳定遗传 高活性 中国工程院院士 《食品科学》 自主知识产权 生物反应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暗纹东方鲀“中洋1号” 耐低温特性可稳定遗传
5
《海洋与渔业》 2019年第10期34-35,共2页
暗纹东方鲀"中洋1号"(品种登记号:GS-01-003-2018)是由江苏中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南京师范大学联合选育而成。在相同养殖条件下,"中洋1号"与未经选育的暗纹东方鲀相比,具有... 暗纹东方鲀"中洋1号"(品种登记号:GS-01-003-2018)是由江苏中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南京师范大学联合选育而成。在相同养殖条件下,"中洋1号"与未经选育的暗纹东方鲀相比,具有较强耐低温特性,并且可稳定遗传,经养殖户试验养殖,效益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暗纹东方鲀 品种登记 淡水渔业 养殖条件 稳定遗传 中洋 耐低温 试验养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蹄疫病毒弱毒株遗传稳定性构建
6
作者 王赛措 马志鹏 +1 位作者 杨亚芹 陈娟 《中国动物保健》 2025年第7期162-164,共3页
口蹄疫病毒(Foot-and-Mouth Disease Virus,FMDV)对全球畜牧业造成严重的威胁,该病毒有高度传染性及变异能力,给疫苗的研发工作带来很多挑战。本文聚焦弱毒株的遗传稳定性展开构建工作,深入分析其生物学特性及遗传变异机制。这些生物学... 口蹄疫病毒(Foot-and-Mouth Disease Virus,FMDV)对全球畜牧业造成严重的威胁,该病毒有高度传染性及变异能力,给疫苗的研发工作带来很多挑战。本文聚焦弱毒株的遗传稳定性展开构建工作,深入分析其生物学特性及遗传变异机制。这些生物学特性覆盖生长特性、抗原性、遗传稳定性以及安全性等多个方面。本研究成功筛选出了最为优质的弱毒株候选疫苗。该研究成果为口蹄疫疫苗的开发开拓了全新的思路与方法,对控制口蹄疫疫情、保障畜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蹄疫病毒 弱毒株 遗传稳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豫选黄河鲤2号 遗传稳定 长速提高
7
《海洋与渔业》 2025年第2期30-31,共2页
鲤广泛分布于欧亚大陆,是世界主要水产养殖品种之一。我国是最大的鲤养殖国和消费国,2023年产量287万吨,占世界总产量的75%。鲤是我国第4大淡水鱼,产量较高的省份依次为辽宁、山东、河南、黑龙江、四川。黄河鲤在我国特别是北方沿黄地... 鲤广泛分布于欧亚大陆,是世界主要水产养殖品种之一。我国是最大的鲤养殖国和消费国,2023年产量287万吨,占世界总产量的75%。鲤是我国第4大淡水鱼,产量较高的省份依次为辽宁、山东、河南、黑龙江、四川。黄河鲤在我国特别是北方沿黄地区水产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鲤 水产养殖品种 欧亚大陆 水产业 沿黄地区 遗传稳定 淡水鱼 黑龙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基因棉花耐除草剂鉴定及遗传稳定性分析
8
作者 马克鹤 郑凯 陈全家 《种子科技》 2024年第6期6-8,共3页
以农杆菌介导喷花法将海岛棉中的纤维发育优异的目的基因GbHCT与耐草铵膦除草剂基因Bar导入到陆地棉中,经过体积分数梯度筛选,确定了非抗性植株在800μL/L体积分数下死亡,由于除草剂筛选可能会有假阳性结果,对除草剂抗性植株还需目的基... 以农杆菌介导喷花法将海岛棉中的纤维发育优异的目的基因GbHCT与耐草铵膦除草剂基因Bar导入到陆地棉中,经过体积分数梯度筛选,确定了非抗性植株在800μL/L体积分数下死亡,由于除草剂筛选可能会有假阳性结果,对除草剂抗性植株还需目的基因及标记基因的进一步鉴定。PCR鉴定结果显示,抗除草剂基因Bar与目的基因GbHCT连续两代稳定遗传,分析其农艺性状,2个转基因棉花的株高与对照相比均有所升高,有效铃数与对照组相比也有显著差异,初步判断这些农艺性状的改变与目的基因GbHCT的插入有关。试验为后续研究GbHCT基因在纤维发育的功能研究进一步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除草剂 PCR 转基因棉花 稳定遗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酪乳酪杆菌Zhang连续传代过程中的遗传稳定性研究
9
作者 郑新飞 刘凯龙 +2 位作者 黄天 姚国强 张和平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55-63,共9页
【目的】评估干酪乳酪杆菌Zhang(Lactobacillus casei Zhang,LCZ)在连续传代培养过程中的遗传稳定性。【方法】在MRS液体培养基中连续培养LCZ 100代,分别在第0、25、50、75、100代取样,分析其菌体形态、碳水化合物利用情况及基因组变化... 【目的】评估干酪乳酪杆菌Zhang(Lactobacillus casei Zhang,LCZ)在连续传代培养过程中的遗传稳定性。【方法】在MRS液体培养基中连续培养LCZ 100代,分别在第0、25、50、75、100代取样,分析其菌体形态、碳水化合物利用情况及基因组变化。【结果】LCZ在第0、25、50、75、100代的菌体形态及碳水化合物利用情况无显著差异。基因组大小和GC占比在不同代数与原始基因组相比均无显著差异。SNP突变分析显示,不同代数的LCZ基因组高度保守,突变频率较低。平均核苷酸一致性(ANI)和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不同代数的LCZ与原始基因组亲缘关系接近。不同代数的菌株所注释到的碳水化合物活性酶(CAZymes)无显著差异,表明其碳水化合物利用能力一致。【结论】LCZ在连续传代过程中表现出较高的遗传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酪乳酪杆菌Zhang 基因组 连续传代 MRS液体培养基 遗传稳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FN-γ/sPD-1联合过表达的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较高生物活性和遗传稳定性 被引量:1
10
作者 颉亚辉 吕珍 +2 位作者 吴建军 魏兴民 郑贵森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806-812,共7页
目的研究慢病毒介导的γ干扰素(IFN-γ)及可溶性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sPD-1)过表达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生物活性及遗传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全骨髓贴壁法分离培养BMSC;流式细胞术鉴定BMSC表面标志物的表达;扩增分别带有绿色荧光蛋白(... 目的研究慢病毒介导的γ干扰素(IFN-γ)及可溶性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sPD-1)过表达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生物活性及遗传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全骨髓贴壁法分离培养BMSC;流式细胞术鉴定BMSC表面标志物的表达;扩增分别带有绿色荧光蛋白(GFP)和红色荧光蛋白(RFP)的IFN-γ及sPD-1基因序列,通过慢病毒转染分别构建IFN-γ、sPD-1和IFN-γ/sPD-1双基因过表达的BMSC,采用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IFN-γ和sPD-1的mRNA和蛋白表达;CCK-8法、BMSC端粒酶活性检测法分析IFN-γ和sPD-1过表达BMSC的生物活性和遗传稳定性。结果成功分离培养了CD44、CD105阳性,CD34、CD11b、CD45阴性的BMSC。与空载体组相比,IFN-γ/sPD-1联合组的IFN-γ、sPD-1 mRNA表达水平显著提高,但各组细胞生长情况类似。与空载体组相比,IFN-γ组端粒酶活性显著降低,但sPD-1组和IFN-γ/sPD-1联合组端粒酶活性变化不明显。结论IFN-γ和sPD-1联合过表达的BMSC具有较高生物活性和遗传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干扰素(IFN-γ) 可溶性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sPD-1)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 遗传稳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olbachia在螟黄赤眼蜂种群内的分布及其遗传稳定性 被引量:3
11
作者 宋月 沈佐锐 +1 位作者 王哲 李振宇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88-193,共6页
本文通过对Wolbachia的wsp及16S rDNA基因的PCR扩增及克隆测序,明确了Wolbachia在华南、华北不同作物田间螟黄赤眼蜂Trichogrammachilonis种群内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在所有检测的螟黄赤眼蜂个体内都存在着Kue和Pip两组Wolbachia,双重... 本文通过对Wolbachia的wsp及16S rDNA基因的PCR扩增及克隆测序,明确了Wolbachia在华南、华北不同作物田间螟黄赤眼蜂Trichogrammachilonis种群内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在所有检测的螟黄赤眼蜂个体内都存在着Kue和Pip两组Wolbachia,双重感染率达到了100%。在不同温度下用米蛾Corcyra cephalonica Stainton卵饲养多代后,螟黄赤眼蜂体内的Wolbachia类型及感染率未发生改变,表明Wolbachia能够在螟黄赤眼蜂体内稳定遗传,不受环境温度的直接影响。本研究中螟黄赤眼蜂为两性生殖或孤雌产雄生殖,Wolbachia未能引起赤眼蜂的产雌孤雌生殖。首次报道了Wolbachia在我国螟黄赤眼蜂野生种群内的分布情况及其遗传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螟黄赤眼蜂 WOLBACHIA 稳定遗传 WSP 16S RD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虞美人花部性状的遗传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杨福林 姜淑俠 李娟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5991-5992,共2页
[目的]探究虞美人花部性状的稳定遗传性。[方法]以10个花部性状不同的虞美人植株为试材,2008和2009年观察了各植株花部性状的变化情况;2009年进行套袋试验,观察套袋对虞美人花部性状的影响。[结果]2008年有2个材料的花部性状未发生变化... [目的]探究虞美人花部性状的稳定遗传性。[方法]以10个花部性状不同的虞美人植株为试材,2008和2009年观察了各植株花部性状的变化情况;2009年进行套袋试验,观察套袋对虞美人花部性状的影响。[结果]2008年有2个材料的花部性状未发生变化,但至2009年,这2个材料的花部性状均有较大变化;套袋对于花部性状的变化无任何影响。[结论]虞美人的花部性状不能稳定遗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虞美人 花部性状 稳定遗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贵州省前后三次中蜂资源调查结果看蜜蜂遗传的稳定性
13
作者 徐祖荫 《中国蜂业》 2024年第7期47-49,共3页
贵州省曾先后3次开展中蜂资源调查工作。第一次中蜂资源调查经形态测定及生物学特性观察,将全省中蜂划分为云贵高原型、华中型两大生态类型及其处于这两大生态类型之间的过渡类型。虽然前后3次调查的时间间隔了38年(1984-2022),由不同... 贵州省曾先后3次开展中蜂资源调查工作。第一次中蜂资源调查经形态测定及生物学特性观察,将全省中蜂划分为云贵高原型、华中型两大生态类型及其处于这两大生态类型之间的过渡类型。虽然前后3次调查的时间间隔了38年(1984-2022),由不同的人参与,所测定的形态指标、方法和分析手段不尽一致,但第一次中蜂资源调查的结论得到了第二、三次调查结果的响应和支持,结论是正确的。这也充分说明了在不受人为干预或干预影响相对不大的情况下,蜂种的遗传特性是相对稳定的,表现了遗传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省 中华蜜蜂 形态测定 生态类型 遗传稳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杆菌科细菌耐药性的遗传稳定性 被引量:4
14
作者 刘鹏 王少林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90-94,共5页
肠杆菌科细菌是社区和医院获得性感染的重要病原体,多重耐药肠杆菌科细菌的相继出现极大地增加了疾病治疗过程中的难度,已经成为人类健康的重大威胁。耐药性的维持通常会对细菌造成一定的适应性代价,表现为细菌生长速率、毒性和传播的减... 肠杆菌科细菌是社区和医院获得性感染的重要病原体,多重耐药肠杆菌科细菌的相继出现极大地增加了疾病治疗过程中的难度,已经成为人类健康的重大威胁。耐药性的维持通常会对细菌造成一定的适应性代价,表现为细菌生长速率、毒性和传播的减弱,而补偿性进化[1]、无适应性代价和适应性增加的耐药突变的出现[2]、耐药基因与其他基因的遗传连锁和协同选择[3]以及质粒的稳定性机制[4]均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肠杆菌科细菌耐药基因稳定遗传。本文综述了肠杆菌科细菌的耐药现状和传播现状、耐药基因适应性代价的研究方法和影响因素以及耐药性稳定遗传的驱动因素,以期为解决肠杆菌科细菌抗生素耐药性的持续存在这一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提供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生素耐药性 耐药基因 肠杆菌科细菌 稳定遗传 医院获得性感染 遗传稳定 多重耐药 协同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马’菊花的离体保存及遗传稳定性 被引量:17
15
作者 王艳芳 房伟民 +2 位作者 陈发棣 赵宏波 刘灶长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1341-1348,共8页
用添加不同蔗糖与甘露醇配比的培养基对切花菊品种'神马'(Jinba)试管苗进行离体保存,并对保存材料再生后代的遗传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温度(23±2)℃、光照强度2 000~3 000 lx、光照时间12 h/d的培养条件下,MS+0.3 ... 用添加不同蔗糖与甘露醇配比的培养基对切花菊品种'神马'(Jinba)试管苗进行离体保存,并对保存材料再生后代的遗传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温度(23±2)℃、光照强度2 000~3 000 lx、光照时间12 h/d的培养条件下,MS+0.3 mg·L^-1 6-BA+0.1 mg·L^-1NAA培养基中分别添加10 g·L^-1蔗糖和10 g·L^-1甘露醇、10 g·L^-1蔗糖和20 g·L^-1甘露醇、20 g·L^-1蔗糖和20 g·L^-1甘露醇或30 g·L^-1蔗糖和10 g·L^-1甘露醇均能使菊花试管苗连续保存12个月,其中10 g·L^-1蔗糖和20 g·L^-1甘露醇、20 g·L^-1蔗糖和20 g·L^-1甘露醇组合处理保存12个月后成活率较高,分别达到50.00%和60.00%,且均保持最高的增殖倍数2.67.保存12个月的试管苗在增殖、生根培养基上均能正常恢复生长,且其再生后代的田间生物学性状、过氧化物酶(POD)及酯酶(EST)同工酶酶谱、ISSR扩增图谱与对照株无差异,保持了良好的遗传稳定性,说明利用上述方法保存'神马'种质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菊花 离体保存 遗传稳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桤木优良种源/家系的选择研究——生长的适应性和遗传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97
16
作者 王军辉 顾万春 +2 位作者 李斌 郭文英 夏良放 《林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59-66,共8页
对 5个地点 1 3个桤木种源 ,6年生试验林的生长性状作了方差分析及G×E互作分析 ,证实树高、材积在种源间差异极显著 (F =7 93 和F =4 83 ) ,种源内家系间差异不显著 ,种源×环境的互作显著(F =2 70 和F =2 2 1... 对 5个地点 1 3个桤木种源 ,6年生试验林的生长性状作了方差分析及G×E互作分析 ,证实树高、材积在种源间差异极显著 (F =7 93 和F =4 83 ) ,种源内家系间差异不显著 ,种源×环境的互作显著(F =2 70 和F =2 2 1 )。用bi 和s2 di,Wrick生态价和AMMI模型 3种方法对遗传稳定性和生长适应性作了评价 ,AMMI分析与生态价方法的评价结果较一致。 6年生和 1 4年生的树高生长相关显著 (r =0 75 80 ) ,表明桤木早期选择的可靠性。树高、胸径和材积的种源遗传力及其标准误分别为 0 8738± 0 0 482、0 796 1± 0 0 71 8、0 792 9± 0 0 72 7。运用指数选择 ,若各地点选择本地点最好的 1个种源 ,预期增益为39 0 3% ;若各地点选择本地点最好的 2~ 3个种源 ,5个地点材积的平均育种增益为 2 7 5 7%。根据主效应值和稳定性参数分析结果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桤木 种源 互作 遗传稳定 适应性 遗传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树优异资源评价与遗传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67
17
作者 杨亚军 虞富莲 +15 位作者 陈亮 曾建明 杨素娟 李素芳 束际林 舒爱民 章志芳 王玉书 王海思 王平盛 许玫 宋维希 郭吉春 杨如兴 张文锦 陈志辉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B06期1-8,共8页
鉴定评价了200份种质资源的农艺性状、加工品质、生化成分、抗寒性等。筛选出品质超过国家品种的优异资源6份、茶多酚含量>38%的资源4份、咖啡碱含量>5.2%的资源6份、咖啡碱含量<1.0%的资源2份。对资源扦插后代的DNA多态性... 鉴定评价了200份种质资源的农艺性状、加工品质、生化成分、抗寒性等。筛选出品质超过国家品种的优异资源6份、茶多酚含量>38%的资源4份、咖啡碱含量>5.2%的资源6份、咖啡碱含量<1.0%的资源2份。对资源扦插后代的DNA多态性、同工酶酶谱特征以及花粉形态结构研究表明,无性后代的遗传性基本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资源评价 遗传稳定 种质资源 优异种质 特异种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花纤维品质性状的遗传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32
18
作者 袁有禄 张天真 +4 位作者 郭旺珍 潘家驹 R.J.Kohel 熊宗伟 唐淑荣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67-70,共4页
通过 4个环境条件下纤维品质的表现及 5个陆地棉品系的完全双列杂交分析 ,对陆地棉纤维品质性状的遗传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纤维比强度、绒长、麦克隆值及伸长率广义遗传率高 ,受环境影响相对较小 ,不同环境、品种间差异较一致 ;... 通过 4个环境条件下纤维品质的表现及 5个陆地棉品系的完全双列杂交分析 ,对陆地棉纤维品质性状的遗传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纤维比强度、绒长、麦克隆值及伸长率广义遗传率高 ,受环境影响相对较小 ,不同环境、品种间差异较一致 ;比强度、绒长与环境的互作小 ;而麦克隆值和伸长率与环境的互作较大 ;纤维整齐度广义遗传率小 ,受环境影响大。由于不同年份各纤维性状数值变化 ,结果难以比较 ,建议用陆地棉遗传标准系 TM- 1作为共同对照 ,用与共同对照的比值进行分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地棉 棉花 纤维品质性状 遗传稳定 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洲黑杨新无性系生长遗传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17
19
作者 李火根 黄敏仁 +2 位作者 潘惠新 诸葛强 王明庥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1-5,共5页
用五种遗传稳定型分析方法对四个区域化试验点的5个美洲黑杨无性系生长量的基因型与环境交互作用进行了分析。对各种遗传稳定性分析方法和每个无性系的遗传稳定性和适应性等进行了合理评价。
关键词 美洲 黑杨 遗传稳定 适应性 无性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树优质资源遗传稳定性的RAPD分析 被引量:24
20
作者 陈亮 虞富莲 +3 位作者 杨亚军 陈大明 徐昌杰 高其康 《茶叶科学》 CAS CSCD 1999年第1期13-16,共4页
应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技术,对汝城早芽、蓝标1号、云桂大叶、日铸茶、举岩茶等5份茶树优质资源及其扦插繁殖后代的遗传稳定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基因组DNA的平均得率为772μg/g鲜重,A260/A28... 应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技术,对汝城早芽、蓝标1号、云桂大叶、日铸茶、举岩茶等5份茶树优质资源及其扦插繁殖后代的遗传稳定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基因组DNA的平均得率为772μg/g鲜重,A260/A280在169~183之间,20个随机引物在5份资源中共扩增出412个位点,平均每个引物206个,每份资源824个位点,扩增产物片段大小约在04~25kb之间,多态性程度达849%。20个随机引物在5份优质资源及其扦插繁殖后代的RAPD扩增结果显示,无论是谱带的类型还是谱带的强弱,资源内是一致的,从而在DNA分子水平上证明了扦插繁殖的遗传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优质资源 扦插繁殖 遗传稳定 RAP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