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8篇文章
< 1 2 3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滑坡体失稳监测与安全评价——评《岩质边坡稳定评价与安全治理》
1
作者 张鑫鹏 莫中平 刘科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4116-4116,共1页
滑坡体失稳是一项重大的地质灾害,为了减少灾害损失,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应当加强对滑坡体失稳的监测与安全评价。《岩质边坡稳定评价与安全治理》一书共分为九章,内容涵盖了岩质边坡稳定性评价与安全治理的多个方面。第... 滑坡体失稳是一项重大的地质灾害,为了减少灾害损失,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应当加强对滑坡体失稳的监测与安全评价。《岩质边坡稳定评价与安全治理》一书共分为九章,内容涵盖了岩质边坡稳定性评价与安全治理的多个方面。第1章为绪论,介绍了岩质边坡与滑坡灾害的基本概念、失稳特征与影响因素、稳定性分析与评价方法以及综合治理措施。第2至8章分别详细探讨了岩体结构与边坡稳定特征、岩体结构面抗剪强度参数估算、岩质边坡可靠性分析与三维稳定评价、岩质边坡强度劣化与失稳机理、岩质边坡补强加固机理与稳定提升技术、岩质边坡块体失稳风险与综合治理等关键技术和理论。第9章为结论与展望,总结了本书的主要结论和创新点,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性分析与评价 地质灾害 滑坡灾害 岩体结构 安全评价 安全治理 抗剪强度参数 稳定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互联电网电压稳定评价标准框架探讨 被引量:29
2
作者 马世英 印永华 +2 位作者 李柏青 唐晓俊 刘丽平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7期7-13,共7页
作者介绍了我国电力系统电压无功管理标准,指出了无功管理标准中存在的问题,推荐了静态电压稳定评价指标,并结合我国电网的发展现状,借鉴国外电压稳定的评价标准,分析了影响电压稳定评价的相关因素,提出了适合于我国互联电网电压稳定性... 作者介绍了我国电力系统电压无功管理标准,指出了无功管理标准中存在的问题,推荐了静态电压稳定评价指标,并结合我国电网的发展现状,借鉴国外电压稳定的评价标准,分析了影响电压稳定评价的相关因素,提出了适合于我国互联电网电压稳定性评价的标准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系统 互联电网 电压稳定评价标准 有功裕度 无功裕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SC模型的黄河入海流路稳定评价指标体系及其应用 被引量:2
3
作者 王开荣 毕乃双 +3 位作者 杜小康 凡姚申 谢卫明 于守兵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83-93,共11页
历史上的黄河入海流路具有“十年一改道”的演变特征,其流路稳定问题一直是黄河河口综合治理研究和实践进程中的热点、难点和焦点问题。本文基于对黄河入海流路失稳驱动因子的分析,以黄河入海流路失稳驱动力响应模型作为构建流路稳定评... 历史上的黄河入海流路具有“十年一改道”的演变特征,其流路稳定问题一直是黄河河口综合治理研究和实践进程中的热点、难点和焦点问题。本文基于对黄河入海流路失稳驱动因子的分析,以黄河入海流路失稳驱动力响应模型作为构建流路稳定评价指标体系的理论依据,以DSC模型(DrivingForce-State-Control,驱动力-状态-控制模型)作为描述框架模型,通过对15个要素、83个具体指标因子的筛选、调整和优化,分别构建了具有不同稳定目标特征值的基本判别指标体系和综合判别指标体系。利用两种判别指标体系对现状黄河入海流路的稳定状态进行了计算判断,结果表明:现状西河口水位(二)站在10000 m^3/s流量时水位为10.52 m,距离12 m改道标准尚有1.48 m的上涨空间,其流路综合稳定状态评价值为0.259,流路稳定状态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评价 指标体系 DSC模型 入海流路 黄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PS和回归分析的露天铁矿边坡稳定评价 被引量:3
4
作者 李艳 王润生 刘志中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16-118,共3页
随着露天开采的延伸,高陡边坡给矿山带来严重威胁,结合河北某铁矿边坡变形GPS监测及对监测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处理,建立露天转地下开采矿山的边坡动态监控系统及边坡稳定的评价方法,初步掌握不稳定边帮的移动规律。从而解决在露天转地下... 随着露天开采的延伸,高陡边坡给矿山带来严重威胁,结合河北某铁矿边坡变形GPS监测及对监测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处理,建立露天转地下开采矿山的边坡动态监控系统及边坡稳定的评价方法,初步掌握不稳定边帮的移动规律。从而解决在露天转地下开采过渡中出现的高边坡稳定性问题,并为解决相关的方法设计、参数设置、技术措施以及后期边坡控制治理提供可靠的依据,确保矿山从露天开采向地下开采顺利过渡,保持矿山的稳定而长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陡边坡 GPS监测 回归分析 稳定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巴县莫洛村滑坡的地质成因与稳定评价 被引量:7
5
作者 陈菲 邓建辉 +3 位作者 高明忠 王俤剀 蒙玉林 黄润太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781-1786,共6页
莫洛村滑坡位于大渡河左岸猴子岩水库库尾的梭坡堆积体前缘,是丹巴县古碉的集中分布区之一。由于古碉群独特的历史、人文和旅游价值,其稳定性不论是对古碉群保护,还是对水库蓄水位选择均十分重要。在简介滑坡区域地质环境的基础上,基于... 莫洛村滑坡位于大渡河左岸猴子岩水库库尾的梭坡堆积体前缘,是丹巴县古碉的集中分布区之一。由于古碉群独特的历史、人文和旅游价值,其稳定性不论是对古碉群保护,还是对水库蓄水位选择均十分重要。在简介滑坡区域地质环境的基础上,基于地质勘察和现场调查资料,分析了堆积体与滑坡地质成因与稳定现状,同时采用三维强度折减法和二维极限平衡法预测了不同蓄水位与水库运行方案对其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梭坡堆积体是冰川作用形成的;莫洛村滑坡是堆积体前缘近3 300年来蠕变和局部解体形成的,总方量约为4 000×104m3;导致滑坡变形的原因是1983年后向坡体引水,坡体地下水位抬升;现状下滑坡的二维极限平衡法和三维强度折减法安全系数分别为1.048和1.07,处于临界稳定状态;不论是1 842m还是1 852 m水位方案,水库蓄水与运行对滑坡稳定的影响均很小;排水是维持滑坡稳定和保护古碉的最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梭坡堆积体 莫洛村滑坡 地质成因 水库蓄水 稳定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路压覆石膏矿采空区勘探与稳定性评价——以江苏省邳州X301县道某段为例
6
作者 汪传胜 宋涛 +3 位作者 李健 葛斐 刁谦 孔玉柱 《地质与勘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2-171,共10页
石膏采空区具有隐蔽性和复杂性,造成的塌陷严重威胁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为查明江苏省邳州X301县道某段压覆石膏采空区分布及其稳定性,通过In SAR监测对面积1.64 km^(2)的研究区在2017~2021年间的地面沉降特征进行分析并圈定了沉降异常... 石膏采空区具有隐蔽性和复杂性,造成的塌陷严重威胁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为查明江苏省邳州X301县道某段压覆石膏采空区分布及其稳定性,通过In SAR监测对面积1.64 km^(2)的研究区在2017~2021年间的地面沉降特征进行分析并圈定了沉降异常,投入高密度电阻率法测线6.24 km和验证钻探261.10 m实施地下采空区勘探,综合多源信息建立三维地质模型,推断解释了采空区7处;确定6项采空区稳定性影响因素,采用综合评价法进行了采空区稳定性评价。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共有2处不稳定采空区和5处基本稳定采空区。实践证明,在InSAR监测和高密度电阻率法联合勘探隐伏采空区的基础上,采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法进行采空区稳定性评价,具有可靠的效果和良好的推广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膏矿采空区 稳定评价 高密度电法 沉降监测 邳州 江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足石刻石篆山危岩体稳定性评价及加固方案
7
作者 赵岗 刘丹 +3 位作者 蒋思维 麻润杰 彭柳升 陶志刚 《土木与环境工程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7-45,共9页
在自然营力的长期作用下,石窟寺及石刻类文化遗产极易受构造应力、裂隙扩张、雨水侵蚀等因素影响,产生严重的岩体失稳现象。以大足石刻石篆山摩崖造像为例,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试验手段,获取石刻区的工程地质条件及区域岩石的宏观力学特... 在自然营力的长期作用下,石窟寺及石刻类文化遗产极易受构造应力、裂隙扩张、雨水侵蚀等因素影响,产生严重的岩体失稳现象。以大足石刻石篆山摩崖造像为例,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试验手段,获取石刻区的工程地质条件及区域岩石的宏观力学特性,结合定性和定量方法分别评价倾倒式和滑移式两种主要破坏模式下危岩体的稳定性,并制定相应的抢险加固方案。计算结果表明,在考虑地震因素影响作用下,倾倒式和滑移式危岩体的稳定性安全系数分别为1.39和1.20。鉴于石窟区文物保存现状和游客参观服务的特殊性,采取“锚杆加固+条石砌筑+裂隙灌浆+做旧处理”综合性加固措施,通过位移和应力监测数据发现,加固后倾倒式和滑移式危岩体的变形量分别控制在3、6 mm范围内,验证了加固方案的有效性,并及时消除了石篆山摩崖造像重大险情,确保游客和文物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足石刻 危岩体病害 破坏模式 稳定评价 加固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非接触测量楔形危岩体稳定性快速评价
8
作者 张航 胡海瑞 +3 位作者 朱杰清 胡彬 葛云峰 陈钱 《地质科技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7-77,共11页
基于传统接触式测量无法满足楔形危岩体施工快速高效安全需求的现状,本研究采用非接触测量的方法获取与分析楔形危岩体参数,通过得到的参数分析楔形危岩体在不同工况下的稳定性。以某抽水蓄能电站上水库楔形危岩体为例,在工程地质野外... 基于传统接触式测量无法满足楔形危岩体施工快速高效安全需求的现状,本研究采用非接触测量的方法获取与分析楔形危岩体参数,通过得到的参数分析楔形危岩体在不同工况下的稳定性。以某抽水蓄能电站上水库楔形危岩体为例,在工程地质野外精细调查的基础上,开展了三维激光扫描野外测量,获取了楔形危岩体高精度点云数据。采用最小二乘法拟合得到临空面所在的平面,确定楔形体所在边坡的坡角和坡高。运用局部点云拟合的办法确定法向量,将得到的法向量通过计算求出结构面产状。结合Alpha Shapes方法计算得出危岩体体积,利用刚体极限平衡法对楔形危岩体进行稳定性评价。结果表明:在天然、暴雨和地震工况下,楔形危岩体的稳定性系数分别为:1.131(基本稳定)、0.896(不稳定)和0.917(不稳定)。本研究将非接触测量与智能识别运用到楔形危岩体的稳定性评价中,整体用时102 min,大大提高了稳定性评价效率并降低了工程施工的风险,为今后危岩体稳定性的快速评价提供了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楔形危岩体 稳定评价 非接触测量 智能识别 极限平衡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EMATEL-ISM的采空区稳定性模糊评价
9
作者 刘艳彪 刘子涵 +1 位作者 王瑞强 徐帅 《黄金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9-158,共10页
针对采空区稳定性分析影响因素多、定量化评价困难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决策实验室分析(DEMATEL)—解释结构模型(ISM)的采空区稳定性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利用DEMATEL-ISM模型分析了3个维度共12个主要危险因素间的复杂关系,识别关键因素... 针对采空区稳定性分析影响因素多、定量化评价困难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决策实验室分析(DEMATEL)—解释结构模型(ISM)的采空区稳定性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利用DEMATEL-ISM模型分析了3个维度共12个主要危险因素间的复杂关系,识别关键因素和因素间的影响路径,进行了因素的层次划分和权重确定。同时,将权重集引入模糊综合评价体系,建立了一种新型采空区稳定性评价模型,实现了采空区稳定性分级。依托某铅锌矿,以930 m中段36-2采空区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采空区稳定性评价,采用FLAC^(3D)数值模拟软件分析了该采空区的稳定性状况,并对评价分级结果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采空区稳定性评价模型具有较高的适用性和准确性,能够为采空区的安全管理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空区 稳定评价 DEMATEL-ISM模型 模糊综合评价 数值模拟 稳定性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三维地质建模和DFN的露天矿边坡稳定性评价
10
作者 陈永吉 鄢廷可 刘聪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81-191,共11页
针对传统数值模拟方法在处理离散岩体和节理方面的不足,依据利用无人机测绘技术及三维地质建模技术的发展,提出一种基于离散元数值分析的露天矿边坡稳定性评价方法。首先利用无人机测地技术获取数字高程模型和数字正射影像数据,然后运... 针对传统数值模拟方法在处理离散岩体和节理方面的不足,依据利用无人机测绘技术及三维地质建模技术的发展,提出一种基于离散元数值分析的露天矿边坡稳定性评价方法。首先利用无人机测地技术获取数字高程模型和数字正射影像数据,然后运用三维地质建模技术构建矿区概化模型,并结合离散裂隙网络,对结构面发育的坡体进行三维建模,最后采用FLAC^(3D)和3DEC软件对边坡稳定性进行计算。结果表明:(1)对复杂地形采用真三维建模并基于离散裂隙网络进行节理化更符合实际工程;采用无人机及三维地质建模技术可有效评价大范围露天矿区的稳定性。(2)构建内蒙古某露天矿区的概化模型,计算得到矿区开挖后竖向回弹量5~7 cm,边坡水平位移不超过3 cm,矿区边坡稳定;考虑节理的离散元数值分析计算所得稳定性系数为1.504,比传统数值模拟获得的稳定系数2.758显著减小,计算结果更符合实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评价 三维地质建模 数值模拟 FLAC^(3D) 3DEC 离散裂隙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柔性气囊抛光工具的稳定性评价方法
11
作者 李路骋 王振忠 +1 位作者 黄雪鹏 刘祖辉 《机械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32-640,共9页
随着光学元件口径增大,抛光时间急剧增长,对加工过程特别是工具稳定性的评价将直接影响抛光收敛效率及精度。根据高效柔性气囊抛光工具在实际抛光生产工艺中的工况要求,文中开展了气囊工具稳定性分析评价的实验研究。对球冠半径为160 m... 随着光学元件口径增大,抛光时间急剧增长,对加工过程特别是工具稳定性的评价将直接影响抛光收敛效率及精度。根据高效柔性气囊抛光工具在实际抛光生产工艺中的工况要求,文中开展了气囊工具稳定性分析评价的实验研究。对球冠半径为160 mm气囊工具头进行结构优化设计分析和开展主动磨损实验,提出并验证了在设计和生产中的性能评价方法。结果表明:当抛光力幅值陡然增高后,对抛光斑进行检测,其表面粗糙度小于500 nm并且去除深度小于1.5μm时,证明气囊工具头已达到其使用寿命。采用该评价标准可以准确判断气囊工具头在使用时的磨损程度和稳定性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抛光 气囊工具 稳定评价 优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东矿区典型煤矿地下水库煤柱坝体稳定性评价及防控
12
作者 许多 吴宝杨 +4 位作者 李政岱 李晓斌 刘小庆 邹昕 李鹏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43-252,共10页
我国西部矿区生态环境脆弱,水资源极其匮乏,已成为制约我国煤炭工业科学发展的关键因素。煤矿地下水库是西部矿区煤炭开采水资源保护与利用的重要技术手段,其安全运行已成为矿区保护利用矿井水资源的关键,而煤柱坝体的稳定性是保障煤矿... 我国西部矿区生态环境脆弱,水资源极其匮乏,已成为制约我国煤炭工业科学发展的关键因素。煤矿地下水库是西部矿区煤炭开采水资源保护与利用的重要技术手段,其安全运行已成为矿区保护利用矿井水资源的关键,而煤柱坝体的稳定性是保障煤矿地下水库安全运行的核心。因此,本文基于理论研究提出了煤矿地下水库煤柱坝体稳定性评价方法,构建了煤矿地下水库煤柱坝体稳定性评价模型,并以神东矿区石圪台煤矿地下水库为背景,对石圪台煤矿地下水库煤柱坝体稳定性进行了评价。提出了基于层次分析-模糊理论的煤矿地下水库煤柱坝体稳定性综合评价方法,建立了4个准则层14个指标层的煤矿地下水库煤柱坝体稳定性评价指标体系,4个准则层评价指标分别是坝体参数、水浸作用、煤层赋存条件、采动影响,14个指标层评价指标分别为坝体宽度、坝体高度、阻水能力、坝体强度、水质条件、水头高度、渗漏情况、储水时间、煤层倾角、煤层埋深、煤岩性质,生产扰动、下煤层采动距离、采空区结构形状;给出了各评价指标分级标准,建立了梯形分布的隶属函数,确定了各评价指标隶属度;基于专家打分构建了评价指标判断矩阵,得出了各评价指标的权重;由此评价了石圪台煤矿地下水库煤柱坝体稳定性,结果为较稳定。并对存在的不足提出了针对性的防控措施,建议近期对渗漏点开展注浆防渗加固,中远期加强煤柱坝体监测,未来规划煤矿地下水库时加大煤柱坝体留设宽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地下水库 煤柱坝体 稳定评价 评价模型 防控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结构面震动劣化效应的岩质边坡块体动力稳定性评价 被引量:5
13
作者 高丙丽 刘拴 +3 位作者 任建喜 蔡智云 张金厚 张路青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7-110,共14页
为解决岩质边坡块体在地震作用下的动力稳定性评价问题,基于结构面的循环剪切数值试验研究结构面的震动劣化效应,从而构建结构面震动劣化数学模型;结合坐标投影原理提出考虑结构面强度震动劣化效应的块体动力稳定性系数计算方法;基于数... 为解决岩质边坡块体在地震作用下的动力稳定性评价问题,基于结构面的循环剪切数值试验研究结构面的震动劣化效应,从而构建结构面震动劣化数学模型;结合坐标投影原理提出考虑结构面强度震动劣化效应的块体动力稳定性系数计算方法;基于数值分析法研究地震波波动特性对岩质边坡块体稳定性的影响,并进一步基于突变理论提出位移动力响应放大系数突变判据,最后形成一套以块体动力稳定性系数时程曲线和位移动力响应放大系数共同评价块体动力稳定性的评价体系,拓展地震作用下块体动力稳定性评价新思路。研究表明,结构面震动劣化效应不仅受循环剪切幅值、循环剪切次数及相对运动速度影响,还与起伏角度密切相关;通过算例证实了考虑结构面震动劣化的块体动力稳定性系数计算方法的准确性,所提出的以块体动力稳定性系数时程曲线和位移动力响应放大系数的共同评价体系更加安全可靠,将促进块体动力稳定性理论的发展,对边坡地质灾害的防治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面震动劣化 岩质边坡块体 坐标投影 失稳判据 动力稳定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雨作用下考虑结构面劣化的边坡块体稳定性评价 被引量:1
14
作者 高丙丽 韦兆恒 +3 位作者 任建喜 张路青 蔡智云 李铎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95-107,共13页
降雨是诱发边坡失稳,发生崩塌、落石、滑坡的一个主要诱因,降雨作用下结构面强度会发生劣化,导致边坡块体失稳塌落,引起地质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构成严重威胁。基于离散元数值分析方法,考虑降雨作用对结构面抗剪强度的影响,分析结构面... 降雨是诱发边坡失稳,发生崩塌、落石、滑坡的一个主要诱因,降雨作用下结构面强度会发生劣化,导致边坡块体失稳塌落,引起地质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构成严重威胁。基于离散元数值分析方法,考虑降雨作用对结构面抗剪强度的影响,分析结构面强度参数劣化及孔隙水压力变化规律,建立抗剪强度劣化模型;结合坐标投影原理提出考虑降雨作用下结构面强度劣化效应的块体稳定性系数计算方法;基于有限元分析方法研究降雨强度与降雨历时对岩质边坡块体稳定性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稳定性系数与降雨强度及降雨历时的关系,提出降雨作用下考虑结构面劣化的边坡块体稳定性评价方法。研究表明,不同含水率作用下结构面的抗剪强度劣化不仅受黏聚力和内摩擦角影响,还与孔隙水压力有关,针对单滑面和双滑面型块体构建了考虑结构面降雨劣化的稳定性分析数学模型,提出的以降雨时长、降雨强度和块体稳定性关系曲线的共同评价体系可为边坡块体稳定性评价提供科学依据,并推动边坡地质灾害防治和工程建设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雨作用 含水率 结构面劣化 坐标投影法 数值分析 块体稳定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A-PSO混合优化SVR的边坡危岩体稳定性评价模型 被引量:2
15
作者 庞俊勇 刘俊 +2 位作者 郑靓婧 李瑶鹤 苏红艳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37-244,共8页
边坡危岩体稳定性评价是地质灾害防治的重要内容之一。传统的稳定性评价方法在求解复杂非线性问题时存在着精度较低、收敛速度慢等问题,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GA-PSO混合优化支持向量回归(SVR)的边坡危岩体稳定性评价模型。首先,通过采集... 边坡危岩体稳定性评价是地质灾害防治的重要内容之一。传统的稳定性评价方法在求解复杂非线性问题时存在着精度较低、收敛速度慢等问题,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GA-PSO混合优化支持向量回归(SVR)的边坡危岩体稳定性评价模型。首先,通过采集大量的实测数据和监测数据,建立了边坡危岩体的训练样本集;然后,将SVR算法引入稳定性评价中,利用其非线性映射性能拟合边坡危岩体的稳定性函数。为提高SVR模型的优化能力,将遗传算法(GA)和粒子群优化算法(PSO)相结合,形成了GA-PSO混合优化算法,并用于求解SVR模型中的优化问题。选取了多个现场实际边坡危岩体工程案例进行了算法测试。结果表明:相对于传统方法,GA-PSO混合优化SVR模型能够准确预测边坡危岩体的稳定性,并且具有较高的精度和较快的收敛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坡危岩体 稳定评价 支持向量机回归算法 遗传算法 粒子群优化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值模拟和变形监测的副井稳定性评价 被引量:3
16
作者 李俊平 李宇聪 +3 位作者 王海泉 胡勇 张文峰 帅金山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412-1421,共10页
急倾斜矿体开采时一般将副井布置在矿体下盘不远处,以致副井附近矿体开采可能诱发副井井壁应力集中或损坏。为此,以湖北三鑫为例,利用FLAC3D仿真软件,探究沿走向或垂直走向布置采场引起的副井围岩应力、位移变化,并采用应变计、位移计... 急倾斜矿体开采时一般将副井布置在矿体下盘不远处,以致副井附近矿体开采可能诱发副井井壁应力集中或损坏。为此,以湖北三鑫为例,利用FLAC3D仿真软件,探究沿走向或垂直走向布置采场引起的副井围岩应力、位移变化,并采用应变计、位移计监测井壁应力与位移变化,评价副井稳定性。结果表明:沿矿体走向布置采场对采场围岩、悬空底柱及开采段副井井壁的稳定都极为不利,沿走向或大宽度垂直走向布置采场都不会引起地表及开采标高段附近的副井发生明显位移,但都会引起井口以下约250 m内的井壁因变形而发生应力集中;必须垂直走向布置采场并缩小采场宽度;采取4 m×4 m进路上向胶结充填二步骤采矿后,除岩土分界面附近井壁偶尔因开快车而造成连续2次垂直位移、应力差分别超1.2 mm、1.4 MPa外,其他监测值变化基本可忽略;地表基岩沉降观测表明各点沉降值变化一般不超过3 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工程 矿山安全 副井 稳定评价 FLAC3D 应变计 位移计 变形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变权理论的露天矿边坡稳定性GRA-TOPSIS评价模型研究
17
作者 耿亚杰 李嘉衡 +2 位作者 孟宪金 贺子光 方前程 《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53-560,569,共9页
为使露天矿边坡稳定性评估更加科学合理,进一步提高评估结果可靠性,迫切需对现有评价模型进行优化和改进。基于变权理论、灰色关联理论(GRA)和逼近理想解法(TOPSIS),提出了露天矿边坡稳定性改进GRA-TOPSIS评价模型。从地质、环境、工程... 为使露天矿边坡稳定性评估更加科学合理,进一步提高评估结果可靠性,迫切需对现有评价模型进行优化和改进。基于变权理论、灰色关联理论(GRA)和逼近理想解法(TOPSIS),提出了露天矿边坡稳定性改进GRA-TOPSIS评价模型。从地质、环境、工程等3个方面,选取了12个典型影响因素,构建了露天矿岩质边坡稳定性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变权理论确定指标权重,通过计算灰色关联贴近度,实现露天矿岩质边坡稳定性综合评价。以3座矿山(K1-K3)为例,验证评价模型的适用性。结果显示:3座露天矿边坡稳定性排序为K3>K2>K1,稳定性等级分别为Ⅲ级、Ⅱ级和Ⅱ级,与边坡实际相符;通过对比改进GRA-TOPSIS模型与单独使用GRA、TOPSIS模型以及其他模型的评价结果,验证了改进GRA-TOPSIS综合评价模型在露天矿边坡稳定性评估方面的准确性和优越性,体现了研究价值,可为露天矿边坡稳定性评估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天矿边坡 稳定评价 变权理论 灰色关联贴近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CO_(2)—水—岩相互作用下龙马溪组页岩物理特性演化及其对井壁稳定性影响
18
作者 雷刚 任建飞 +5 位作者 刘佰衢 熊健 刘向君 程万 梁利喜 黎子阳 《天然气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36-149,共14页
向页岩储层中注入超临界CO_(2)能够在提高页岩气采收率的同时实现CO_(2)地质封存,但CO_(2)—水—页岩会发生相互作用,导致储层孔隙结构及物理特性发生变化,进而影响井壁稳定性及页岩气产量,亟需开展相关机理基础研究。为此,以四川盆地... 向页岩储层中注入超临界CO_(2)能够在提高页岩气采收率的同时实现CO_(2)地质封存,但CO_(2)—水—页岩会发生相互作用,导致储层孔隙结构及物理特性发生变化,进而影响井壁稳定性及页岩气产量,亟需开展相关机理基础研究。为此,以四川盆地长宁地区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为研究对象,基于矿物组分测试、扫描电镜、超声波透射等室内实验,系统分析了超临界CO_(2)—水—岩相互作用对页岩物理特性的影响,进而建立了页岩储层井壁稳定性评价模型,定量评价了超临界CO_(2)—水—岩相互作用对井壁稳定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①黏土矿物水化作用及超临界CO_(2)—水—岩相互作用均导致页岩孔隙度及渗透率增加、声波能量损失及力学强度下降,页岩在超临界CO_(2)—水环境中,声波信号呈现高频向低频迁移特征,声波速度降幅为去离子水环境的2.53倍,孔隙度与渗透率增幅分别为其1.57倍和2.60倍,力学参数平均劣化程度为去离子水环境的2.12倍;②去离子水环境主要引发黏土矿物水化膨胀和分散,而超临界CO_(2)—水环境则通过碳酸盐溶解与黏土水化协同作用,加剧孔隙结构演化;③相较于原状地层,黏土矿物水化作用、超临界CO_(2)—水—岩相互作用分别使临界坍塌压力当量密度提升20.9%和42.7%。结论认为:①井壁稳定评价模型预测的坍塌压力当量密度为1.57 g/cm^(3),与现场实测数据(平均值为1.53 g/cm^(3))吻合良好(平均误差为2.61%),验证了井壁稳定性评价模型的可靠性;②研究成果有助于认识超临界CO_(2)—水—岩相互作用下页岩物理特性演化机理,为页岩气安全高效开发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马溪组页岩 安全高效开发 超临界CO_(2)—水—岩相互作用 室内实验 物理特性 演化机理 井壁稳定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表动态沉陷对废弃露天矿坑建设抽水蓄能电站的影响评价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杨 雷兴海 +9 位作者 王楠 任玉琦 金向阳 王可 蒋逵超 葛鹏 夏雪 李铁峥 石孝明 王玉亮 《煤炭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6-69,共14页
地表动态沉陷是废弃矿山建设抽水蓄能电站亟待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之一。为探究地表动态沉陷对废弃露天矿坑抽水蓄能电站建设和运行期间稳定性的影响,以废弃海州露天矿为研究背景,揭示了露井联合开采地表沉陷机理和特征,建立了基于Knoth... 地表动态沉陷是废弃矿山建设抽水蓄能电站亟待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之一。为探究地表动态沉陷对废弃露天矿坑抽水蓄能电站建设和运行期间稳定性的影响,以废弃海州露天矿为研究背景,揭示了露井联合开采地表沉陷机理和特征,建立了基于Knothe时间函数的地表动态沉陷预测模型;对海州露天矿区岩土体蠕变参数进行反演和敏感性分析,研究了露井联合开采不同时期地表沉陷规律;分析了2020—2120年抽水蓄能电站所在剖面沉陷灾害分布,最后对抽水蓄能电站建设和运营期间的稳定性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地表沉陷受煤层倾角、煤层埋深、开采厚度、边坡角度和采空区空间分布等因素影响,最大沉陷值、影响范围和持续时间均大于单一的井工开采方式;综合考虑井工和露天开采相互影响的修正Knothe时间函数模型能更准确地预测地表动态沉陷;基于CVISC蠕变模型建立的露井联合开采三维数值计算模型,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和准确性;上水库和抽水管路距影响区域的最小距离分别为254.9、15.1 m,半地面厂房位于采空区的影响范围内;注浆充填治理采空区能有效控制地表动态沉陷(平均减小85%沉陷值),废弃海州露天矿坑建设抽水蓄能电站具有可行性。研究成果对于废弃露天矿区的地表动态沉陷可持续预测、地质灾害防治和剩余资源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井联合开采 废弃露天矿坑 抽水蓄能电站 地表动态沉陷 稳定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油脂体提取及稳定性评价研究进展 被引量:4
20
作者 单子明 彭郁 +4 位作者 秦琛强 傅娆 李茉 倪元颖 温馨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251-262,共12页
油脂体是油料作物种子贮存油脂的细胞器,油脂体表面特殊的磷脂-蛋白质膜使其可以分散于水中形成稳定的水包油乳液,呈现出良好的物理化学稳定性和乳化性,在食品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近年来,为提高油脂体的提取率和应用性,油脂体的提... 油脂体是油料作物种子贮存油脂的细胞器,油脂体表面特殊的磷脂-蛋白质膜使其可以分散于水中形成稳定的水包油乳液,呈现出良好的物理化学稳定性和乳化性,在食品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近年来,为提高油脂体的提取率和应用性,油脂体的提取分离和稳定性研究一直是该领域研究的热点。植物油脂体的提取方法和提取条件具有多样性,可总结为水提取法、溶液提取法和酶辅助提取法3大类,不同植物来源和应用所适用的提取方法也不同。植物油脂体稳定性可以分为物理、化学和生物稳定性3个方面,文章总结了常用的稳定性评价方法,以期为油脂体的深入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脂体 结构 提取 稳定 稳定评价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