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46篇文章
< 1 2 8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神经网络补偿的坦克全电双向稳定系统非线性滑模控制
1
作者 王一珉 袁树森 +1 位作者 林大睿 杨国来 《兵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0-104,共15页
传统坦克双向稳定系统的控制策略难以有效处理新一代全电双向稳定系统中的耦合性、非线性和不确定性,而基于模型的非线性控制能够充分利用系统动态模型的先验信息提升控制效果。因此,建立计及执行器动态的全电双向稳定系统机电耦合动力... 传统坦克双向稳定系统的控制策略难以有效处理新一代全电双向稳定系统中的耦合性、非线性和不确定性,而基于模型的非线性控制能够充分利用系统动态模型的先验信息提升控制效果。因此,建立计及执行器动态的全电双向稳定系统机电耦合动力学模型,提出一种基于神经网络补偿的非线性滑模控制方法。引入滑模面和基于双曲正切函数改进的滑模鲁棒控制律设计非线性滑模控制函数,以有效地消除系统振荡,提高系统的稳态性能。同时,深度融合多层神经网络,准确估计系统的不确定性并进行前馈补偿,避免高增益反馈。基于Lyapunov理论严格证明了新控制策略可以实现连续控制输入下坦克全电双向稳定系统的渐近稳定性能。搭建了联合仿真环境与半实物实验平台,通过大量对比实验验证了新控制策略的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坦克 全电双向稳定系统 滑模控制 神经网络 动力学建模 对比实验验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功能作业车防倾覆稳定系统关键技术研究
2
作者 魏珂 《工矿自动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2期272-276,共5页
煤矿井下多功能作业车防倾覆稳定系统是保障车辆和人员安全工作的重要基石。针对井下特有的恶劣工况,设计了一套稳健的多功能作业车防倾覆稳定系统。该系统首先采集建立防倾覆数学模型所需要的信号;然后通过数学模型计算出载荷对车辆形... 煤矿井下多功能作业车防倾覆稳定系统是保障车辆和人员安全工作的重要基石。针对井下特有的恶劣工况,设计了一套稳健的多功能作业车防倾覆稳定系统。该系统首先采集建立防倾覆数学模型所需要的信号;然后通过数学模型计算出载荷对车辆形成的倾覆弯矩和整车的抗倾覆弯矩,进而根据安全系数生成报警信号;最后依据产生的报警信号,通过限制执行机构继续动作来控制车辆,以防止车辆倾覆事件的发生。该系统已成功应用于3 t多功能作业车,大大提高了车辆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功能作业车 防倾覆稳定系统 倾覆弯矩 抗倾覆弯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创稳定系统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糖尿病患者股骨髁上骨折疗效观察 被引量:8
3
作者 李学金 高国芹 +2 位作者 张冰 刘颖 许杰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1期2507-2509,共3页
目的:探讨微创稳定系统(LISS)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糖尿病患者股骨髁上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2004年1月-2012年10月秦皇岛市第一医院收治采用LISS钢板内固定治疗的老年糖尿病患者股骨髁上骨折32例。入院后控制血糖,采用闭合复位LISS钢... 目的:探讨微创稳定系统(LISS)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糖尿病患者股骨髁上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2004年1月-2012年10月秦皇岛市第一医院收治采用LISS钢板内固定治疗的老年糖尿病患者股骨髁上骨折32例。入院后控制血糖,采用闭合复位LISS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髁上骨折,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愈合时间及随访膝关节功能(HSS)评分。结果本组患者手术时间60~90 min,平均70 min;术中出血量200~400 ml,平均250 ml;切口愈合时间14~18 d。无切口感染、延迟愈合或不愈合。平均随访14个月。骨折愈合时间为6~12个月,平均10个月。无内固定物松动、断裂。患肢膝关节活动范围均恢复到受伤前水平。随访HSS评分57~91分,平均71.6分,其中优9例,良20例,中2例,差1例。结论闭合复位LISS 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糖尿病患者股骨髁上骨折,手术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骨折 糖尿病 微创稳定系统 内固定器 治疗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催化裂化装置吸收稳定系统进料工艺分析 被引量:9
4
作者 张鹏飞 张华伟 +1 位作者 王聪 陈燕杰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1-14,共4页
应用HYSYS化工过程模拟软件对催化裂化装置吸收稳定系统进行模拟。根据模拟结果,对整个系统的工艺特性、能耗和吸收效果进行了全面分析,澄清了某些模糊概念,指出双塔流程冷进料工艺在总能量消耗、吸收效果和扩能增效方面均优于双塔流程... 应用HYSYS化工过程模拟软件对催化裂化装置吸收稳定系统进行模拟。根据模拟结果,对整个系统的工艺特性、能耗和吸收效果进行了全面分析,澄清了某些模糊概念,指出双塔流程冷进料工艺在总能量消耗、吸收效果和扩能增效方面均优于双塔流程双股进料工艺。一套 0.8 Mt/a吸收稳定系统从双股进料改为冷进料后的运行结果表明,冷进料是较合理的工艺流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裂化装置 吸收稳定系统 进料 能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催化裂化吸收稳定系统解吸塔双股进料的总体优化 被引量:12
5
作者 支红利 程光旭 +1 位作者 杨永 国蓉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91-94,共4页
通过系统模拟与计算,以经济效益作为优化目标函数,采用正交设计方法结合总体优化,确定出1.2Mt/a的催化裂化装置吸收稳定系统解吸塔双股进料的最佳工况是:进料位置为2(第二块理论塔板)、流量配比(热进料流量与解吸塔总进料流量之比)为0.2... 通过系统模拟与计算,以经济效益作为优化目标函数,采用正交设计方法结合总体优化,确定出1.2Mt/a的催化裂化装置吸收稳定系统解吸塔双股进料的最佳工况是:进料位置为2(第二块理论塔板)、流量配比(热进料流量与解吸塔总进料流量之比)为0.2~0.33、温度60℃左右,该工况优于同样工况下的双股进料基本工况,每年增加经济效益145.5万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裂化 吸收稳定系统 解吸塔 双股进料 总体优化 正交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催裂化吸收稳定系统解吸塔双股进料工艺的改进 被引量:12
6
作者 杜翔 王利东 杜英生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46-50,共5页
从能耗和吸收效果两个方面,对解吸塔各种进料方式进行了讨论,在双股进料基础上提出中间换热工艺。结果表明:各项指标均优于双股进料工艺。
关键词 催化裂化 吸收稳定系统 解吸塔 双股进料 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吸收稳定系统吸收/解吸塔的单塔改造 被引量:8
7
作者 杜翔 吴少敏 +4 位作者 李长庚 杜英生 宋建中 邢继光 苏宁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6-21,共6页
针对某些中小型催化裂化装置存在的吸收稳定系统中吸收 /解吸塔单塔流程吸收效果不佳的问题 ,根据吸收 /解吸过程基本原理 ,从能耗、吸收效果和控制几个方面分析单塔流程与双塔流程各自的特点 ,提出了与双塔流程吸收效果相当的单塔改造... 针对某些中小型催化裂化装置存在的吸收稳定系统中吸收 /解吸塔单塔流程吸收效果不佳的问题 ,根据吸收 /解吸过程基本原理 ,从能耗、吸收效果和控制几个方面分析单塔流程与双塔流程各自的特点 ,提出了与双塔流程吸收效果相当的单塔改造方案。结果表明 ,方案可行 ,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收稳定系统 吸收/解吸塔 单塔 技术改造 催化裂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变量广义预测控制的不稳定系统控制结构选择方法 被引量:8
8
作者 许锋 魏小丽 +1 位作者 任丽红 罗雄麟 《自动化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547-1551,共5页
对于多输入多输出系统,在控制系统设计时首先要对被控变量和操纵变量进行控制结构选择.Bristol提出的相关增益矩阵(Relative gain array,RGA)法,以及学者们后来提出的各种改进方法,都只适用于稳定系统.本文针对不稳定系统,基于多变量广... 对于多输入多输出系统,在控制系统设计时首先要对被控变量和操纵变量进行控制结构选择.Bristol提出的相关增益矩阵(Relative gain array,RGA)法,以及学者们后来提出的各种改进方法,都只适用于稳定系统.本文针对不稳定系统,基于多变量广义预测控制(Generalized predictive control,GPC)的闭环控制律提出了一种控制结构的变量匹配准则.通过对预测时域、控制时域等各个参数的优化选择,使系统闭环稳定;由闭环控制律得到被控变量期望值与操纵变量的相关性矩阵,以此得出控制结构的变量配对方案.通过实例研究表明,对于开环不稳定系统,该方法可以得出正确的变量配对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系统 变量配对 广义预测控制 控制结构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催化裂化装置吸收稳定系统的最优解吸率 被引量:6
9
作者 李国庆 袁芳 +1 位作者 毋瑞瑞 华贲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88-93,共6页
一定生产条件下,解吸塔解吸率是催化裂化装置吸收稳定系统的关键操作变量,对本系统及下游气分装置的能耗和丙烯收率有决定性影响,因此选择优化的解吸率并以此指导生产,是实现吸收稳定系统和气分联合装置运行优化的关键。以流程模拟、过... 一定生产条件下,解吸塔解吸率是催化裂化装置吸收稳定系统的关键操作变量,对本系统及下游气分装置的能耗和丙烯收率有决定性影响,因此选择优化的解吸率并以此指导生产,是实现吸收稳定系统和气分联合装置运行优化的关键。以流程模拟、过程能量综合和数值回归技术为手段,分别研究了解吸率对丙烯收率、能耗和效益的影响,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求解最优解吸率的方法。对1套0.6Mt/a催化裂化装置吸收稳定系统及配套气分装置的应用表明,笔者建立的方法可行且有效,按其求解的最优解吸率操作,可提高联合装置综合效益274.7×104 RMBYua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收稳定系统 解吸率 气分装置 丙烯 能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吸收稳定系统能耗分析及优化 被引量:5
10
作者 张鹏飞 王申江 +1 位作者 张华伟 池红卫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75-77,共3页
为了全面评价催化裂化装置吸收稳定系统工艺流程的优劣,不仅要对解析塔进行能耗分析,同时应实现以节能为目的的系统工艺最优化。应用HYSYS化工过程模拟软件对某炼油厂催化裂化装置吸收稳定系统进行模拟计算,并对多种进料工况进行研究分... 为了全面评价催化裂化装置吸收稳定系统工艺流程的优劣,不仅要对解析塔进行能耗分析,同时应实现以节能为目的的系统工艺最优化。应用HYSYS化工过程模拟软件对某炼油厂催化裂化装置吸收稳定系统进行模拟计算,并对多种进料工况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冷进料工艺减少了系统的物料循环,提高了生产能力;另外,冷进料工艺也减少了系统的能量消耗,降低了生产成本,有利于装置的扩能增效。所以,冷进料是最合理的工艺流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收稳定系统 模拟计算 工艺流程 能耗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催化裂化吸收稳定系统低温节能工艺开发初探 被引量:7
11
作者 韩祯 李婧伊 +1 位作者 隋红 李鑫钢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2940-2945,共6页
以某炼油厂催化裂化吸收稳定系统工艺数据作为模拟和计算的基础,从单因素和双因素角度研究了循环汽油温度及平衡罐温度对吸收稳定系统物流及能耗的影响,为后续低温节能工艺开发提供了依据。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循环汽油温度由40℃逐步降至... 以某炼油厂催化裂化吸收稳定系统工艺数据作为模拟和计算的基础,从单因素和双因素角度研究了循环汽油温度及平衡罐温度对吸收稳定系统物流及能耗的影响,为后续低温节能工艺开发提供了依据。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循环汽油温度由40℃逐步降至5℃,平衡罐气液相及循环汽油质量流率下降,系统能耗下降约16%。系列循环汽油温度下,随着平衡罐温度的上升,系统能耗均呈现正U形曲线趋势,在35~55℃范围内出现系列最低点,即该循环汽油温度下系统能耗最优点。随着循环汽油温度的降低系统能耗逐渐减小。因此,除了考察适用的最优操作温度外,还需综合评估工艺匹配的节能设备投资及操作费用,才能开发经济性最优的吸收稳定系统低温节能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收稳定系统 催化裂化 低温节能 平衡罐温度 循环汽油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6
12
作者 罗建平 崔力扬 +3 位作者 张新胜 郑稼 高嵩 田书建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879-885,共7页
目的:探讨应用Wallis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术后平均3.5年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7月~2010年7月在我院行单节段椎板间开窗减压伴或不伴髓核摘除后棘突间置入Wallis系统治疗的79例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连... 目的:探讨应用Wallis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术后平均3.5年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7月~2010年7月在我院行单节段椎板间开窗减压伴或不伴髓核摘除后棘突间置入Wallis系统治疗的79例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连续性随访获得术前、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的腰痛VAS评分、下肢痛VAS评分、JOA评分、ODI评分,X线片上测量术前、末次随访时的手术及上下邻近节段(即为手术节段、手术节段的上一位及下一位邻近节段)前凸角(Cobb角)及其屈伸活动度(ROM),MRI随访获得术前、末次随访时的手术及上下邻近节段椎间盘高度,并对椎间盘行改良Pfirrmann′s分级,计算其改善率。记录所有患者术中、术后手术相关并发症。结果:79例患者均为单节段置入Wallis系统,其中75例获得连续性随访,平均随访42.97±2.74个月(28~49个月),4例失访,未纳入本研究。所有患者术后症状明显改善,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的腰痛VAS评分、下肢痛VAS评分、JOA评分及ODI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01),且末次随访时上述评分均较术后3个月明显改善(P<0.001);末次随访时手术节段过伸位Cobb角、ROM均较术前明显减小(P〈0.001),而上下邻近节段均较术前明显增大(P〈0.001),手术及上下邻近节段侧位和过屈位Cobb角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手术节段椎间盘高度与术前比较稍增加(P〈0.001),而上下邻近节段椎间盘高度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与末次随访改良Pfirrmann′s分级对比显示:手术节段椎间盘总的改善率为45.3%,无明显改变的比率为52.1%,退变加重率为2.6%;而上下邻近节段无明显改善或加重,部分患者由Ⅲ级转为Ⅱ级。结论:应用Wallis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术后平均3.5年随访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退变性疾病 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 活动度 影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吸收稳定系统集成化的设计、优化和分析方法 被引量:4
13
作者 陆恩锡 陈银杯 +1 位作者 张慧娟 华贲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37-40,45,共5页
以某催化裂化装置吸收稳定系统为例,提出一个工业化装置集成化设计、优化和分析的方法。它从整体上确定工艺参数的最佳匹配,从而可同时达到最大产量和最低能耗,实现最大经济效益。通过对该吸收稳定系统的全局模拟和优化,真正揭示了... 以某催化裂化装置吸收稳定系统为例,提出一个工业化装置集成化设计、优化和分析的方法。它从整体上确定工艺参数的最佳匹配,从而可同时达到最大产量和最低能耗,实现最大经济效益。通过对该吸收稳定系统的全局模拟和优化,真正揭示了工艺参数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相互影响,并给出了定量的概念,同时提出了某些不同于传统观念的新论点。对于众多催化裂化装置的设计、改造和生产管理均有较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收稳定系统 集成设计 流程模拟 催化裂化装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地果园轮式运输机动力稳定系统测试 被引量:4
14
作者 吴伟斌 游展辉 +4 位作者 洪添胜 王玉兴 王海林 余耀烽 冯灼峰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86-92,共7页
为提高山地果园轮式运输机在作业过程中动力控制的稳定性,对其动力控制系统进行系统构建与试验。根据动力独立控制的控制策略,结合山地果园轮式运输机的结构特征,搭建控制系统硬件并进行无改动原车空载试验以及动力稳定系统控制下的空... 为提高山地果园轮式运输机在作业过程中动力控制的稳定性,对其动力控制系统进行系统构建与试验。根据动力独立控制的控制策略,结合山地果园轮式运输机的结构特征,搭建控制系统硬件并进行无改动原车空载试验以及动力稳定系统控制下的空载试验。结果表明,当节气门开度加大后,发动机输出功率增加,抵消了非陷坑车轮滚动的一部分阻力;在相同的行驶阻力条件下,节气门开度越大,车轮速度越大,最后受控后稳态车轮速度的绝对误差为0.178 1~0.396 1km/h,相对误差最大为5.27%。试验表明,动力轮速度控制达到设计要求,在果园轮式运输机的某个动力轮陷坑之后,可以通过调节没陷坑的动力轮速度,使动力加大,从而有助于运输车在泥泞的道路行走或者有助于运输车具有足够的动力爬出陷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地果园 运输机 动力稳定系统 节气门开度 差速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车辆电子稳定系统的最优控制与仿真分析 被引量:6
15
作者 王增才 刘春辉 +1 位作者 张长冲 杨秀建 《系统仿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2767-2769,共3页
在建立了车辆动力学模型的基础上,运用线性二次最优控制理论设计了车辆电子稳定控制系统,针对车辆电子稳定系统的最优控制器,分析了其能控性与能观性。以车辆质心侧偏角和横摆角速度为控制变量,在MATLAB/SIMULINK环境下对该系统进行了... 在建立了车辆动力学模型的基础上,运用线性二次最优控制理论设计了车辆电子稳定控制系统,针对车辆电子稳定系统的最优控制器,分析了其能控性与能观性。以车辆质心侧偏角和横摆角速度为控制变量,在MATLAB/SIMULINK环境下对该系统进行了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利用最优控制理论设计的车辆电子稳定控制系统能有效防止车辆侧滑,提高了车辆在大侧向加速度、大侧偏角的极限工况下的操纵稳定性,使驾驶员能够对车辆进行正常地操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操纵稳定 最优控制 车辆电子稳定系统 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催化裂化吸收稳定系统吸收效果影响因素的分析——Ⅰ.系统吸收效果的单因素分析 被引量:10
16
作者 郑陵 杜英生 +1 位作者 王颖昕 余国琮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77-85,共9页
针对国内各炼厂酱遍存在的催化裂化装置吸收稳定系统分离效果较差的问题,以九江炼油化工总厂整个系统技术改造为背景,通过详细的流程模拟计算,对影响该系统分离效果的各个因素进行了分析。严格定量地分析了系统温度、系统压力、补充吸... 针对国内各炼厂酱遍存在的催化裂化装置吸收稳定系统分离效果较差的问题,以九江炼油化工总厂整个系统技术改造为背景,通过详细的流程模拟计算,对影响该系统分离效果的各个因素进行了分析。严格定量地分析了系统温度、系统压力、补充吸收剂量、补充吸收剂中∑C_(4w)%含量、吸收塔理论板数和解吸塔理论板数各单因素对整个系统吸收效果的影响关系。上述分析结果为进一步进行系统吸收效果的多因素分析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收稳定系统 催化裂化 液化气 回收率 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MESim的汽车电子稳定系统轮缸压力精确控制研究 被引量:9
17
作者 余卓平 余萌里 熊璐 《汽车技术》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9-22,59,共5页
传统的汽车电子稳定系统轮缸压力精确控制算法是基于轮缸P-V特性设计的,本文选择另一种方法——查表法,对轮缸压力实施精确控制。通过设计查表表格,基于AMESim建立了汽车稳定性控制系统液压控制单元模型。利用模型仿真与分析轮缸压力精... 传统的汽车电子稳定系统轮缸压力精确控制算法是基于轮缸P-V特性设计的,本文选择另一种方法——查表法,对轮缸压力实施精确控制。通过设计查表表格,基于AMESim建立了汽车稳定性控制系统液压控制单元模型。利用模型仿真与分析轮缸压力精确控制算法的可行性,结合汽车稳定性控制系统硬件在环试验平台验证了该控制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电子稳定系统 轮缸压力控制 查表法 AMESI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自衡系统和不稳定系统的预测函数控制 被引量:5
18
作者 王东风 韩璞 王国玉 《电机与控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35-238,共4页
针对非自衡系统和开环不稳定系统,结合预测函数控制、串级调节和PID控制三者的优点,提出了一种PFC—PID控制策略:内回路采用PID控制使对象稳定且快速消除内扰,外回路采用PFC控制,PFC的强鲁棒性保证了在对象特性变化的情况下仍然获得良... 针对非自衡系统和开环不稳定系统,结合预测函数控制、串级调节和PID控制三者的优点,提出了一种PFC—PID控制策略:内回路采用PID控制使对象稳定且快速消除内扰,外回路采用PFC控制,PFC的强鲁棒性保证了在对象特性变化的情况下仍然获得良好的调节品质。仿真结果显示了该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自衡系统 稳定系统 预测函数控制 PID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微机械惯性传感器的卫星电视天线稳定系统 被引量:4
19
作者 牛小骥 高钟毓 +1 位作者 张嵘 陈志勇 《中国惯性技术学报》 EI CSCD 2002年第5期11-15,共5页
介绍了一套基于微机械惯性传感器测量的卫星电视接收天线稳定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及技术要求,讨论了系统的几项关键技术,包括:微机械惯性姿态测量模块,步进电动机闭环伺服控制以及场强自动跟踪技术。计算仿真和样机实验的结果表明:系... 介绍了一套基于微机械惯性传感器测量的卫星电视接收天线稳定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及技术要求,讨论了系统的几项关键技术,包括:微机械惯性姿态测量模块,步进电动机闭环伺服控制以及场强自动跟踪技术。计算仿真和样机实验的结果表明:系统达到了预期的技术指标,已能够满足舰船上的应用要求。由于微机械测量器件的采用,系统具有体积小、成本低、性能可靠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机械 惯性传感器 卫星电视天线 稳定系统 惯性姿态稳定 卡尔曼滤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混沌优化的PID控制器在不稳定系统中的设计 被引量:4
20
作者 李祥飞 邹恩 张泰山 《电机与控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20-323,共4页
提出了一种规范化PID控制器参数混沌优化方案,并且利用增广Hermite-Biehler定理,讨论了不稳定被控对象闭环稳定的规范化PID控制器参数取值范围,在这取值范围内将混沌变量引入规范化PID参数的优化搜索,具有更强的搜索PID参数近似全局最... 提出了一种规范化PID控制器参数混沌优化方案,并且利用增广Hermite-Biehler定理,讨论了不稳定被控对象闭环稳定的规范化PID控制器参数取值范围,在这取值范围内将混沌变量引入规范化PID参数的优化搜索,具有更强的搜索PID参数近似全局最优值的能力。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能有效地实现PID参数最优整定,为解决PID控制器参数近似全局最优设计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沌优化 PID控制器 稳定系统 设计 最优控制 工业过程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