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0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稳定碳氢同位素的采空区瓦斯来源精准辨识
1
作者 裴越 《能源技术与管理》 2025年第2期46-50,共5页
为解决近距离煤层群回采工作面采空区瓦斯来源辨识的难题,本文以屯兰矿28118工作面为研究对象,通过现场取样及实验测定,揭示了各来源煤层解吸气体及采空区、上隅角混合瓦斯气体稳定碳氢同位素的分布特征,结合采动影响范围内多煤层卸压... 为解决近距离煤层群回采工作面采空区瓦斯来源辨识的难题,本文以屯兰矿28118工作面为研究对象,通过现场取样及实验测定,揭示了各来源煤层解吸气体及采空区、上隅角混合瓦斯气体稳定碳氢同位素的分布特征,结合采动影响范围内多煤层卸压瓦斯涌出比例计算模型定量,计算了采空区瓦斯来源于各煤层的比例。研究结果表明:各煤层解吸瓦斯的甲烷碳氢、乙烷碳同位素存在差异性,为瓦斯来源的定量辨识提供了理论基础。28118工作面回采推进过程中,采空区混合瓦斯来源于6#煤层、7#煤层、8#煤层、9#煤层的平均占比分别为1.67%、5.50%、57.37%、35.46%;上隅角混合瓦斯来源于6#煤层、7#煤层、8#煤层、9#煤层的平均占比分别为0.82%、4.29%、63.79%、31.10%,28118工作面瓦斯来源主要贡献形式为本煤层和下邻近层。对比传统分源预测法表明,传统分源预测结果仅能反映整个工作面的瓦斯来源比例,且结果固定不变,而稳定碳氢同位素分源法能够动态地对工作面不同地点的瓦斯来源比例进行定量分析,预测结果更为全面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空区 瓦斯来源 稳定同位素 动态 定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稳定碳同位素的植物水分利用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2
作者 陈应群 陈世仁 +5 位作者 邵雪蓉 臧丽鹏 张广奇 刘庆福 陈丹梅 隋明浈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25年第1期21-29,共9页
植物能否协调好碳水耦合关系是其适应环境限制的环节之一,因此,植物水分利用效率是其适应环境,尤其是胁迫环境的关键组分。而当下气候变化及日益加剧的人类活动造成水资源短缺格局愈发严峻,因此,开展植物水分利用效率的研究是当下对水... 植物能否协调好碳水耦合关系是其适应环境限制的环节之一,因此,植物水分利用效率是其适应环境,尤其是胁迫环境的关键组分。而当下气候变化及日益加剧的人类活动造成水资源短缺格局愈发严峻,因此,开展植物水分利用效率的研究是当下对水资源研究的重要部分。基于此,本文以植物水分利用效率为主题,概述了植物水分利用效率的概念及发展,评述了植物水分利用效率的研究方法,并对比探讨研究方法的优缺点,分析了稳定碳同位素技术在揭示植物水分利用效率方面的应用及发展。此外,从非生物因素(时空异质性、水分、温度、光照及土壤理化性质等)、生物因素(植物个体差异、植物功能性状、植物生态策略)等方面综述了植物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因素,不同因素对植物水分利用效率作用不同且存在较强关联性,并未形成共性的影响规律。在此基础上,提出植物水分利用效率研究中目前存在的不足并提出展望,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一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同位素 植物水分利用效率 研究方法 生物因素 非生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碳、氮稳定同位素特征的国产绿茶产地溯源研究
3
作者 李梦怡 陈坡 +4 位作者 王宏伟 罗娇依 孙姗姗 董喆 曹进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24年第24期132-138,共7页
目的研究我国多省出产绿茶碳、氮稳定同位素比率特征。优化基于稳定同位素比率差异的绿茶产地溯源模型。方法运用同位素质谱检测我国多省出产的169份代表性绿茶样本。采用方差分析比较各产地样本是否具有显著性差异。按7:3划分训练集和... 目的研究我国多省出产绿茶碳、氮稳定同位素比率特征。优化基于稳定同位素比率差异的绿茶产地溯源模型。方法运用同位素质谱检测我国多省出产的169份代表性绿茶样本。采用方差分析比较各产地样本是否具有显著性差异。按7:3划分训练集和测试集,使用训练集构建基于线性判别分析(linear discriminant analysis,LDA)、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和K-最近邻算法(K-nearest neighbor algorithm,KNN)的产地溯源判别模型。采用K折交叉验证的方法进行模型内部验证,采用测试集进行模型外部验证。结果各地绿茶样品的碳、氮稳定同位素比率存在显著性差异。建立基于LDA、SVM、KNN的判别模型,对测试集预测的整体准确率分别为76.5%、86.3%和84.3%。非线性模型对此样本的总体判别效果优于线性模型。结论碳、氮稳定同位素比率特征结合非线性判别模型可以用于绿茶产地溯源。本研究为绿茶溯源及判别模型参数优化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稳定同位素比率 绿茶 产区 溯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克氏原螯虾碳、氮稳定同位素周转与分馏特征研究
4
作者 陈晓龙 胡乐 +4 位作者 熊飞 喻记新 翟东东 刘红艳 陈元元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2-99,共8页
为了解稳定同位素在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体内的周转与分馏特征,通过室内控制实验,研究了两种不同规格(虾种、成虾)克氏原螯虾在不同投饲条件下(饲料、鱼糜)的碳、氮稳定同位素周转半衰期和肌肉组织判别系数。结果表明,饲料... 为了解稳定同位素在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体内的周转与分馏特征,通过室内控制实验,研究了两种不同规格(虾种、成虾)克氏原螯虾在不同投饲条件下(饲料、鱼糜)的碳、氮稳定同位素周转半衰期和肌肉组织判别系数。结果表明,饲料组和鱼糜组虾种的生长系数分别为(0.0085±0.0007)d^(-1)、(0.0079±0.0012)d^(-1),成虾的生长系数分别为(0.0013±0.0001)d^(-1)、(0.0009±0.0004)d^(-1),不同投饲条件下克氏原螯虾生长系数差异不显著。虾种的相对增长率(1.60、1.57)大于成虾(1.08、1.05),不同投饲条件下克氏原螯虾相对增长率差异不大。相对于饲料组,鱼糜组虾种碳稳定同位素比值(δ^(13) C)在第7天出现显著差异,在28 d至56 d趋于稳定;成虾组δ^(13) C值在第14 d出现显著差异,在28 d至56 d趋于稳定;虾种和成虾氮稳定同位素比值(δ^(15) N)均在第14 d出现显著差异,在28 d至56 d趋于稳定。虾种碳稳定同位素周转速率(0.0208±0.0040)d^(-1)大于成虾(0.0184±0.0020)d^(-1)。虾种和成虾的碳同位素判别系数分别为0.89‰±0.15‰、1.06‰±0.16‰,氮同位素判别系数分别为3.42‰±0.08‰、3.63‰±0.13‰,虾种的碳同位素判别系数、氮同位素判别系数均小于成虾。研究结果可为应用碳、氮稳定同位素技术开展克氏原螯虾食性研究提供基础参数,提高食源分析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 周转速率 稳定同位素判别系数 稳定同位素比值 稳定同位素比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流溶解无机碳稳定碳同位素示踪技术及其在中国河流碳循环研究中的应用
5
作者 武恩鹏 孙会国 +1 位作者 刘文景 徐志方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18,共10页
河流溶解无机碳(DIC)是全球碳循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稳定碳同位素(δ^(13)C_(DIC))已被广泛用于辨识流域内碳的来源和迁移转化过程。通过综合现有文献,系统梳理河流δ^(13)C_(DIC)的影响因素和变化机理,论证了该指标能够真实、敏感反映... 河流溶解无机碳(DIC)是全球碳循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稳定碳同位素(δ^(13)C_(DIC))已被广泛用于辨识流域内碳的来源和迁移转化过程。通过综合现有文献,系统梳理河流δ^(13)C_(DIC)的影响因素和变化机理,论证了该指标能够真实、敏感反映流域环境特征及各种地表过程,可用于重建流域碳循环体系中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由于河流碳来源及迁移转化过程的复杂性,关于河流δ^(13)C_(DIC)的影响机理仍有较多细节尚未探明。通过收集和分析中国主要河流的δ^(13)C_(DIC)数据发现,在全国尺度上我国河流δ^(13)C_(DIC)呈现出“西高东低”的变化格局,基本反映了我国地质、气候及生态环境的空间分布特征。青藏高原地区河流δ^(13)C_(DIC)整体上比其他地区明显偏高,关于这一现象的形成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未来可将δ^(13)C与放射性碳同位素(Δ^(14)C)联用并加强水体DIC稳定碳同位素分馏方面的基础理论研究,以期进一步完善和提升河流DIC同位素示踪理论及其在揭示碳循环过程和机理方面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溶解无机 稳定同位素 流域过程 人类活动 中国河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秦岭地区高等植物叶片游离氨基酸碳稳定同位素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孙乐水 朱震宇 +2 位作者 王颖 赵雨 闫秋林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5-102,124,共9页
植物叶片是植物与环境发生气体交换的主要器官,其δ^(13)C差异主要受植物类型、温度、降水量、生长地水文环境以及植物体内有机质含量等因素影响,在这些因素诱导下会使植物体内有机质产生不同程度的碳同位素分馏.氨基酸作为自然界构成... 植物叶片是植物与环境发生气体交换的主要器官,其δ^(13)C差异主要受植物类型、温度、降水量、生长地水文环境以及植物体内有机质含量等因素影响,在这些因素诱导下会使植物体内有机质产生不同程度的碳同位素分馏.氨基酸作为自然界构成生命的基本单元之一,叶片内氨基酸碳稳定同位素值的变化可以反应植物生长过程的环境变换及自身代谢规律,单个氨基酸能记录更为精细准确的环境信息.为此本研究基于提取植物叶片内游离氨基酸的实验方法,以秦岭南北地区的植物为研究对象,探究了相同地区不同种类与不同地区相同种类两组植物叶片内特定氨基酸含量及其对应的δ^(13)C值变化,获得如下认识:(1)气候处于相对较冷的环境,植物生长速度缓慢,氨基酸δ^(13)C值较高;气温有上升趋势时,氨基酸δ^(13)C值有所下降,温度与各氨基酸的δ^(13)C值呈负相关性;(2)在植物正常生长情况下,叶片内单个氨基酸δ^(13)C值规律有:δ^(13)C_(Ile)>δ^(13)C_(Val)、δ^(13)C_(Ile)>δ^(13)C_(Leu)、δ^(13)C_(Tyr)>δ^(13)C_(Phe);(3)环境胁迫影响下,叶片内Phe含量减少,其他氨基酸含量增加;δ^(13)C_(Tyr)相对贫化,其他氨基酸δ^(13)C相对富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植物 氨基酸 稳定同位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体中氨基酸单体碳稳定同位素测试方法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梁建鑫 尹希杰 +2 位作者 苏静 林锡煌 李玉红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47-454,共8页
氨基酸作为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重要的生命物质,其单体碳同位素研究在生物地球化学、生态学、生物体代谢和环境科学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该文优化了海参和海藻氨基酸提取和纯化流程,通过N新戊酰基-O-异丙酯(NPP)方法衍生化后,分别... 氨基酸作为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重要的生命物质,其单体碳同位素研究在生物地球化学、生态学、生物体代谢和环境科学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该文优化了海参和海藻氨基酸提取和纯化流程,通过N新戊酰基-O-异丙酯(NPP)方法衍生化后,分别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和气相色谱-燃烧-同位素比值质谱(GC-C-IRMS)测试其浓度和碳同位素组成。结果显示,15种氨基酸单体的分离效果较好,回收率为46.4%~96.3%,各氨基酸在1.0~16.0µmol/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为0.987~0.999)。15种氨基酸单体衍生物δ^(13)C值的标准偏差均小于0.30‰(n=10),在0.6~2.0 mmol/L浓度范围内δ^(13)C的平均误差为±0.24‰,方法检出限为0.6 nmol。海参和海藻样品各氨基酸单体δ^(13)C值的范围分别为-31.10‰~-8.58‰和-30.53‰~-13.76‰,标准偏差均在0.33‰以内,可满足生物体氨基酸单体碳同位素的测试精度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燃烧-同位素比值质谱(GC-C-IRMS) N-新戊酰基-O-异丙酯(NPP) 氨基酸 稳定同位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3)C稳定同位素在陆地生态系统植物-微生物-土壤碳循环中的应用
8
作者 白雪娟 翟国庆 刘敬泽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75-190,共16页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大气中的CO_(2),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要碳(C)源,量化光合C在植物-土壤系统间的分配,对于明确C的周转与存留、预测气候变化背景下植被和土壤C库潜力具有重要意义。^(13)C稳定同位素技术具有准确性和易操作性,在C...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大气中的CO_(2),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要碳(C)源,量化光合C在植物-土壤系统间的分配,对于明确C的周转与存留、预测气候变化背景下植被和土壤C库潜力具有重要意义。^(13)C稳定同位素技术具有准确性和易操作性,在C循环研究中被广泛应用,为探究植物-土壤系统C分配、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C利用效率和土壤C矿化为CO_(2)通量变化等特性提供重要技术支撑。本研究首先介绍^(13)C稳定同位素的发展和标记方法,主要有^(13)C脉冲(单次与多次)标记、^(13)C连续标记、借助C_(4)土壤种植C_(3)植物确定^(13)C丰度以及不改变植被条件鉴定自然^(13)C丰度等。其次总结该技术在植物-微生物-土壤系统C循环中的应用:主要包括^(13)C同位素标记在植物-土壤系统C分配,^(13)C自然丰度技术在树木生长轮和植物群落水平C循环、土壤有机C形成与分解过程中的应用;在土壤微生物方面,概述^(13)C稳定同位素在磷脂脂肪酸、氨基糖、芯片-稳定同位素探针、纳米二次离子质谱同位素成像、荧光原位杂交-纳米二次离子质谱技术等微生物标志物上的应用。接着总结^(13)C稳定同位素方法的缺点,即^(13)C样品检测价格昂贵、由于^(13)C分馏作用影响^(13)C丰度检测不准确及^(13)C标记与微生物标志物技术结合对^(13)C标记丰度要求较高等。最后,对未来^(13)C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提出展望:在理论上,需探究^(13)C标记底物在植物-土壤-微生物系统C分配、转化和固持的作用机制和影响机制,构建统计与验证模型;在应用上,应注重交叉学科的运用,将地理信息系统、遥感等地学技术与^(13)C稳定同位素相结合,从更广泛、更全面的角度推进陆地生态系统C循环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3)C稳定同位素标记技术 陆地生态系统 循环 土壤有机 微生物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稳定性碳同位素比值分析法(SCIRA)最新发展与应用展望 被引量:3
9
作者 潘建国 邓兆活 《中国养蜂》 2002年第1期9-10,共2页
多年来 ,SCIRA分析被视为鉴定某些食品 (比如蜂蜜 )掺假的较为科学的方法之一。然而光碳同化途径研究的新进展给此方法的可靠性提出了挑战。新近研究发现 ,C3 植物中有C4 途径 ,C4 植物中亦有C3 途径 ,且交叉比例不轻。本文综述了这些... 多年来 ,SCIRA分析被视为鉴定某些食品 (比如蜂蜜 )掺假的较为科学的方法之一。然而光碳同化途径研究的新进展给此方法的可靠性提出了挑战。新近研究发现 ,C3 植物中有C4 途径 ,C4 植物中亦有C3 途径 ,且交叉比例不轻。本文综述了这些方面的新进展 ,探讨了导致此种情况的有关因素 ,指出了SCIRA分析在未来面临的种种可能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同位素比值分析 scirA C3植物 C4植物 C3途径 C4途径 食品分析 应用 蜂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稳定性碳同位素比值分析法(SCIRA)最新发展与应用展望 被引量:1
10
作者 潘建国 邓兆活 《中国养蜂》 2002年第2期11-11,16,共2页
关键词 稳定同位素比值分析法 scirA C3植物 C4途径 光合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扫描电镜和稳定碳同位素比质谱法鉴别马铃薯淀粉中的掺假玉米淀粉 被引量:21
11
作者 王绍清 武士奎 +2 位作者 穆同娜 曹红 曹宝森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2期332-335,共4页
为有效辨别食用淀粉掺假,运用扫描电镜和稳定碳同位素比质谱技术对马铃薯淀粉中掺假玉米淀粉行为进行定性和半定量鉴别。根据马铃薯淀粉与玉米淀粉在颗粒超微形貌上的明显差别,运用扫描电镜清晰辨别出马铃薯淀粉中掺假的玉米淀粉颗粒。... 为有效辨别食用淀粉掺假,运用扫描电镜和稳定碳同位素比质谱技术对马铃薯淀粉中掺假玉米淀粉行为进行定性和半定量鉴别。根据马铃薯淀粉与玉米淀粉在颗粒超微形貌上的明显差别,运用扫描电镜清晰辨别出马铃薯淀粉中掺假的玉米淀粉颗粒。当玉米淀粉的掺假量大于10%时,根据二者在稳定碳同位素比上的自然显著差异,稳定碳同位素比法不仅能够定性鉴别马铃薯淀粉中的玉米淀粉掺假行为,而且依照给出的公式可以估算出掺假玉米淀粉的含量。本法可作为国内淀粉市场上产品质量监督的检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掺假 马铃薯淀粉 玉米淀粉 超微形貌 扫描电镜(SEM) 稳定同位素比(sci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稳定同位素分析技术在农田生态系统土壤碳循环中的应用 被引量:26
12
作者 袁红朝 李春勇 +3 位作者 简燕 耿梅梅 许丽卫 王久荣 《同位素》 CAS 2014年第3期170-178,共9页
加强农田土壤碳动态变化过程和调控机制的认识,对于深入认识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过程和准确估算全球碳平衡有着重要意义。稳定碳同位素作为一种天然的示踪物,较放射性同位素具有安全、无污染、易控制的优点,在农田生态系统土壤碳循环研... 加强农田土壤碳动态变化过程和调控机制的认识,对于深入认识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过程和准确估算全球碳平衡有着重要意义。稳定碳同位素作为一种天然的示踪物,较放射性同位素具有安全、无污染、易控制的优点,在农田生态系统土壤碳循环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采用稳定碳同位素自然丰度法或示踪技术,研究农田生态系统大气-作物-土壤连续体中碳同位素变化规律,能够较真实地反映土壤有机碳的累积及其分解转化过程。本文概述了农田生态系统碳素循环诸过程中的13 C同位素分馏机制,稳定碳同位素质谱分析技术的基本原理与方法,以及近年稳定碳同位素自然丰度或示踪法在农田生态系统土壤碳循环研究中的一些应用实例,并针对当前研究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同位素技术 同位素 同位素分馏 循环 土壤有机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喀斯特地区棕色石灰土与黄壤有机质剖面分布及稳定碳同位素组成差异 被引量:30
13
作者 朱书法 刘丛强 +2 位作者 陶发祥 王中良 朴河春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69-173,共5页
关键词 喀斯特地区 土壤有机质 稳定同位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树木年轮碳氢氧稳定同位素在全球气候变化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14
作者 冀春雷 徐庆 +1 位作者 靳翔 刘世荣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29-135,共7页
评述树木年轮碳氢氧稳定同位素的基础理论、其在全球气候变化方面的应用研究成果及碳氢氧稳定同位素联合示踪技术在树木年轮对全球气候变化响应机制研究中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树木年轮 气候变化 稳定同位素 氢氧同位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稳定^(13)C同位素示踪技术在农田土壤碳循环和团聚体固碳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26
15
作者 金鑫鑫 汪景宽 +6 位作者 孙良杰 王帅 裴久渤 安婷婷 丁凡 高晓丹 徐英德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17-224,共8页
农田土壤有机碳库是全球碳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积累和分解直接影响陆地生态系统碳贮藏与全球碳平衡。土壤团聚体是土壤结构的物质基础和土壤肥力的重要载体,也是土壤有机碳的固定场所。稳定^(13)C同位素示踪技术是研究土壤碳动态变化... 农田土壤有机碳库是全球碳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积累和分解直接影响陆地生态系统碳贮藏与全球碳平衡。土壤团聚体是土壤结构的物质基础和土壤肥力的重要载体,也是土壤有机碳的固定场所。稳定^(13)C同位素示踪技术是研究土壤碳动态变化的有效手段,能够揭示新输入碳在土壤及团聚体中赋存状态、周转过程以及微生物的调节机制。本文主要归纳与阐述了稳定^(13)C同位素示踪技术在农田土壤有机碳循环及土壤团聚体固碳机理方面的研究进展,提出^(13)C同位素示踪技术在未来土壤碳循环和固碳机制方面的主要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3C稳定同位素 有机 土壤团聚体 农田土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河油田原油稳定碳同位素特征及其成藏意义 被引量:32
16
作者 王传刚 王铁冠 +1 位作者 何发歧 王君奇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55-157,共3页
塔河油田田油族组分中烷烃δ13C值为-33.3‰--31.5‰,差异不明显,但全油、芳烃、非烃、沥青质δ13C值的差别却逐渐增大,特别是4、6、7区部分奥陶系原油出现沥青质δ13C值低于非烃、芳烃组分,甚至低于全油的"倒转"现象,详细的... 塔河油田田油族组分中烷烃δ13C值为-33.3‰--31.5‰,差异不明显,但全油、芳烃、非烃、沥青质δ13C值的差别却逐渐增大,特别是4、6、7区部分奥陶系原油出现沥青质δ13C值低于非烃、芳烃组分,甚至低于全油的"倒转"现象,详细的地球化学分析表明,这种同位素"倒转"现象主要是由于生物降解造成的;塔河油田存在两期原油充注的成藏历史,早期成藏原油成熟度较低,具有相对较低的碳同位素值,在经历了生物降解后残留以非烃,特别是沥青质为主的族组分,与后期充注来的原油相混合,呈现复杂的稳定碳同位素值分布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河油田 成藏 原油稳定 沥青质 稳定同位素 芳烃 奥陶系 藏历 地球化学分析 成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下水溶解碳酸盐中碳氧稳定同位素组成特征与演化规律 被引量:16
17
作者 陈陆望 桂和荣 殷晓曦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37-542,共6页
利用任楼井田及所在的临涣矿区生产矿井常观孔、矿井出水点,从上而下分别取第四系第四含水层、二叠系煤系砂岩含水层、石炭系太原组岩溶含水层及奥陶系岩溶含水层24个水样,测试溶解碳酸盐中δ13C与δ18O,分析13C与18O组成特征与演化规律... 利用任楼井田及所在的临涣矿区生产矿井常观孔、矿井出水点,从上而下分别取第四系第四含水层、二叠系煤系砂岩含水层、石炭系太原组岩溶含水层及奥陶系岩溶含水层24个水样,测试溶解碳酸盐中δ13C与δ18O,分析13C与18O组成特征与演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任楼井田及所在的临涣矿区地下水溶解碳酸盐δ13C变化幅度大,碳循环复杂,土壤水补给机理、同位素交换反应机理和含水层围岩成分溶解机理明显;含水层碳酸盐岩含量决定溶解碳酸盐δ13C与δ18O的变化关系,碳酸盐岩含量越高,δ13C随δ18O变化斜率减小;四含水因埋藏较浅并受煤层开采影响,处于相对"开放"系统内进行地下水循环,煤系水循环系统相对比较封闭,岩溶含水层虽然埋藏深,水循环系统相比四含"封闭",但地下水径流速度快,补给源区水力梯度大,可能为山区补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解酸盐 稳定同位素 组成 演化 含水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碳稳定同位素技术对凡纳滨对虾食性变化的分析 被引量:7
18
作者 李由明 黄翔鹄 +3 位作者 王平 刘明 李义军 李晓梅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0期125-128,共4页
凡纳滨对虾幼虾时期,主要食物种类组成存在一个转化时期。以碳稳定同位素做示踪元素对幼虾食物组成中浮游生物和配合饲料比例变化进行研究,分析高位池对虾养殖早期其食物组成的变化规律。结果发现,浮游生物和配合饲料的碳同位素值分别为... 凡纳滨对虾幼虾时期,主要食物种类组成存在一个转化时期。以碳稳定同位素做示踪元素对幼虾食物组成中浮游生物和配合饲料比例变化进行研究,分析高位池对虾养殖早期其食物组成的变化规律。结果发现,浮游生物和配合饲料的碳同位素值分别为-20.03(±0.51)‰、-22.54(±0.62)‰。对虾虾苗在高位池内养殖第1、10、17、24、30、37 d时,肌肉的碳同位素值分别为-19.23(±0.25)‰、-19.01(±0.22)‰、-19.25(±1.06)‰、-19.45(±0.92)‰、-20.12(±0.07)‰、-20.04(±0.10)‰。浮游生物在食物组成中的比例分别为67.7(±0.10)%、77.0(±0.10)%、67.0(±0.42)%、68.0(±0.24)%、51.7(±0.32)%、36.0(±0.10)%;配合饲料所占比例为32.3(±0.10)%、23.0(±0.10)%、33.0(±0.42)%、32.0(±0.24)%、48.3(±0.32)%、64.0(±0.10)%。浮游生物在食物组成中的比例与体长和体重间的关系方程分别为y=-0.19x2+3.47x+55.05(R2=0.94)、y=-0.0007x2-0.12x+71.88(R2=0.94),配合饲料在食物组成中的比例与体长和体重间的关系方程分别为y=0.19x2-3.47x+44.95(R2=0.94)、y=0.0007x2+0.12x+28.12(R2=0.94)。结果表明,凡纳滨对虾在体长19.44(±3.63)~23.20(±0.10)mm和体重105.07(±5.39)~160.49(±0.10)mg范围时,食性发生转化,其主要食物组成由以浮游生物饵料为主转向以配合饲料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 稳定同位素 食性 浮游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因子对三七稳定碳同位素比率的影响 被引量:5
19
作者 丁颖 何忠俊 +4 位作者 陈中坚 余育启 刘义 梁社往 胡德波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70-379,共10页
现有的三七追溯体系中,由于缺乏可靠的溯源技术,可能会人为改变产地与终端产品一一对应的关系,构建出虚假的产地信息。本文通过相关和逐步回归分析,研究了生态因子对三七不同部位稳定碳同位素比率的影响,确定影响稳定碳同位素比率变化... 现有的三七追溯体系中,由于缺乏可靠的溯源技术,可能会人为改变产地与终端产品一一对应的关系,构建出虚假的产地信息。本文通过相关和逐步回归分析,研究了生态因子对三七不同部位稳定碳同位素比率的影响,确定影响稳定碳同位素比率变化的主导生态因子,从而为三七产地溯源提供技术支撑。结果表明:三七茎叶中稳定碳同位素比率与土壤交换性Mg呈显著正相关,与土壤有效Fe,土壤容重呈显著负相关,与CEC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粉/粘呈极显著负相关;块根中稳定碳同位素比率与土壤中有效Zn存在极显著负相关关系,与CEC呈显著正相关,与粉/粘、土壤容重呈显著负相关;对三七茎叶中稳定碳同位素比率起关键作用的生态因子是纬度、日照、年降水量、一月平均温;而纬度、年均温、年降水量、透光率则是影响三七块根中稳定碳同位素比率的关键因子;纬度和年降水量是影响三七芦头中稳定碳同位素比率的关键因子。纬度和年降水是三七不同部位稳定同位素比率变异的主导因素,从而为不同地域三七溯源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七 稳定同位素 生态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酱香型白酒中稳定碳/氮同位素的测定 被引量:6
20
作者 张建 邵飞龙 +4 位作者 马义虔 卢垣宇 李心清 黄家岭 张琼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58-160,共3页
建立了气相色谱/元素分析-稳定同位素比质谱法(GC/EA-IRMS)测定酱香型白酒中碳/氮同位素比值(δ^(13)C和δ^(15)N)。酱香型白酒与丙酮混合后,用GC-IRMS法测定乙醇的δ^(13)C值;酱香型白酒被包样于锡杯中,用EA-IRMS测定酒样的δ^(15)N值... 建立了气相色谱/元素分析-稳定同位素比质谱法(GC/EA-IRMS)测定酱香型白酒中碳/氮同位素比值(δ^(13)C和δ^(15)N)。酱香型白酒与丙酮混合后,用GC-IRMS法测定乙醇的δ^(13)C值;酱香型白酒被包样于锡杯中,用EA-IRMS测定酒样的δ^(15)N值。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快速准确的测定酱香型白酒中碳/氮同位素比值,准确率和精度均满足测定需求。通过测定20家白酒企业中酱香型白酒的δ^(13)C值和δ^(15)N值,20家酱香型白酒企业中乙醇δ^(13)C值和δ^(15)N值范围分别为-20.279‰^-20.340‰和-1.942‰^-2.288‰。表明本方法前处理简单、测定结果准确,可为酱香型白酒的产地溯源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酱香型白酒 乙醇 稳定/氮同位素 产地溯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