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黔东南稳定林地地表反照率时空变化与影响因子分析
1
作者
袁娜
刘绥华
+2 位作者
胡海涛
尹霞
宋善海
《自然资源遥感》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00-209,共10页
地表反照率直接影响地-气系统辐射平衡和地表能量收支。稳定林地植被生态完整,区域小气候相对稳定,且与地表反照率之间关系复杂。该文以黔东南稳定林地为例,基于MODIS地表反照率(MCD43A3)、增强型植被指数(enhanced vegetation index,EV...
地表反照率直接影响地-气系统辐射平衡和地表能量收支。稳定林地植被生态完整,区域小气候相对稳定,且与地表反照率之间关系复杂。该文以黔东南稳定林地为例,基于MODIS地表反照率(MCD43A3)、增强型植被指数(enhanced vegetation index,EVI)(MOD13Q1)、土地利用(MOD12Q1)与土壤水分、气温、降水数据,使用Theil-Sen(T-S)和Mann-Kendall(M-K)趋势分析、相关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探究黔东南稳定林地地表反照率时空变化、与各因子相关性以及驱动因子。结果表明:①稳定林地地表反照率在年际、生长季和休眠季分别在0.102~0.112,0.110~0.113和0.099~0.102间波动上升,整体趋势较平稳,呈中部低、四周高的空间分布格局。②在年际和生长季期,地表反照率与土壤水分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51和-0.943;在休眠季地表反照率与EVI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933。③地表反照率在年际、生长季、休眠季分别受EVI、气温负向驱动和土壤水分正向驱动,其标准化系数分别为-9.168,-11.332和1.319。该文研究结论有利于正确认识黔东南稳定林地地表反照率的驱动机制,从而为低纬度小区域林地气候变化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黔东南
稳定林地
地表反照率
时空变化
驱动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华东森林资源监测区林地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
3
2
作者
吴文跃
张金良
+1 位作者
巩延苹
路洪春
《林业调查规划》
2019年第1期1-7,共7页
利用华东森林资源监测区7省森林资源清查样地数据,就林地不变样地和林地稳定样地所代表林地对森林资源稳定的影响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认为,监测区内7省不变样地所占比例及所代表的森林覆盖率差异很大,且比例在稳步提升;不同省份稳定林地...
利用华东森林资源监测区7省森林资源清查样地数据,就林地不变样地和林地稳定样地所代表林地对森林资源稳定的影响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认为,监测区内7省不变样地所占比例及所代表的森林覆盖率差异很大,且比例在稳步提升;不同省份稳定林地内的森林资源保护和管理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三种不同森林资源类型的省份应采取不同的培育和管理方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资源
林地
稳定
性
地类转移动态
华东监测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黄土高原子午岭天然林与刺槐人工林地土壤干化状况对比
被引量:
31
3
作者
王力
邵明安
+1 位作者
王全九
贾志宽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1279-1286,共8页
详细调查和对比分析了子午岭(富县)天然林地和人工林地土壤水分状况和植被状况,发现天然林地水分亏缺不严重,只在浅层形成了轻度亏缺,并在雨季后能得到及时的恢复;同时这种亏缺并没有影响到天然植被的发育与演替。人工林地土壤水分则亏...
详细调查和对比分析了子午岭(富县)天然林地和人工林地土壤水分状况和植被状况,发现天然林地水分亏缺不严重,只在浅层形成了轻度亏缺,并在雨季后能得到及时的恢复;同时这种亏缺并没有影响到天然植被的发育与演替。人工林地土壤水分则亏缺明显,深层亏缺尤为严重,土壤含水量最低平均达到5.90%,已接近凋萎湿度,且这种水分亏缺严重影响了人工林的生存和发展,部分林地已出现了明显的衰退迹象。在此基础上,说明了天然林地土壤水分状况明显优于人工林地的原因是天然林在林分结构上形成了典型的“乔-灌-草”复层稳定的空间层片结构,具有很强的自我调节能力,使天然林在物种的组成成分上逐渐向喜干物种方向发展,以适应气候旱化的总趋势;而人工林则因其结构简单,物种单一,自我调节能力差,在连续干旱的条件下因植被对土壤水分的过度消耗,形成了严重程度不一的土壤干化层。同时,从天然植被的自然水分状况入手,提出了“林地稳定土壤持水量”的概念,来界定土壤干化现象:依据土壤水分的亏缺现状初步将干化程度分为轻度干层(8%~10%)、中度干层(6%~8%)和严重干层(<6%)3个等级;依据土壤水分的补偿深度又将其划分为临时性干层和持续性干层。研究认为,当前人工林地的土壤水分出现严重亏缺而形成土壤干化层是人为不合理经营造成人工林群落林分结构不完善的结果,如果人为干预适当,能创造出类似于天然植被的生存条件,人工植被完全有可能得到正常的生存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分亏缺
土壤干层
天然林
刺槐人工林
林地
稳定
土壤持水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黔东南稳定林地地表反照率时空变化与影响因子分析
1
作者
袁娜
刘绥华
胡海涛
尹霞
宋善海
机构
贵州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
贵州师范大学贵州省山地资源与环境遥感应用重点实验室
贵州省生态气象和卫星遥感中心
出处
《自然资源遥感》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00-209,共10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山区地形下的贵州地表反照率时空变化研究”(编号:42161029)
贵州省科技计划项目“多元尺度遥感的山区耕地非农\\粮化演变特征与扩散机制研究——以黔中地区为例”(编号:黔科合基础-ZK[2022]一般278)共同资助。
文摘
地表反照率直接影响地-气系统辐射平衡和地表能量收支。稳定林地植被生态完整,区域小气候相对稳定,且与地表反照率之间关系复杂。该文以黔东南稳定林地为例,基于MODIS地表反照率(MCD43A3)、增强型植被指数(enhanced vegetation index,EVI)(MOD13Q1)、土地利用(MOD12Q1)与土壤水分、气温、降水数据,使用Theil-Sen(T-S)和Mann-Kendall(M-K)趋势分析、相关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探究黔东南稳定林地地表反照率时空变化、与各因子相关性以及驱动因子。结果表明:①稳定林地地表反照率在年际、生长季和休眠季分别在0.102~0.112,0.110~0.113和0.099~0.102间波动上升,整体趋势较平稳,呈中部低、四周高的空间分布格局。②在年际和生长季期,地表反照率与土壤水分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51和-0.943;在休眠季地表反照率与EVI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933。③地表反照率在年际、生长季、休眠季分别受EVI、气温负向驱动和土壤水分正向驱动,其标准化系数分别为-9.168,-11.332和1.319。该文研究结论有利于正确认识黔东南稳定林地地表反照率的驱动机制,从而为低纬度小区域林地气候变化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黔东南
稳定林地
地表反照率
时空变化
驱动因子
Keywords
southeastern Guizhou Province
stable forest land
land surface albedo
spatio-temporal variation
driving factor
分类号
TP79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华东森林资源监测区林地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
3
2
作者
吴文跃
张金良
巩延苹
路洪春
机构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华东调查规划设计院
山东省林业监测规划院
出处
《林业调查规划》
2019年第1期1-7,共7页
文摘
利用华东森林资源监测区7省森林资源清查样地数据,就林地不变样地和林地稳定样地所代表林地对森林资源稳定的影响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认为,监测区内7省不变样地所占比例及所代表的森林覆盖率差异很大,且比例在稳步提升;不同省份稳定林地内的森林资源保护和管理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三种不同森林资源类型的省份应采取不同的培育和管理方略。
关键词
森林资源
林地
稳定
性
地类转移动态
华东监测区
Keywords
forest resources
stability of forestland
transforming dynamics of land types
East China
分类号
S757.2 [农业科学—森林经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黄土高原子午岭天然林与刺槐人工林地土壤干化状况对比
被引量:
31
3
作者
王力
邵明安
王全九
贾志宽
机构
中国科学院水土保持研究所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出处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1279-1286,共8页
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G2000018605)
陕西省基金项目
+1 种基金
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371077)
文摘
详细调查和对比分析了子午岭(富县)天然林地和人工林地土壤水分状况和植被状况,发现天然林地水分亏缺不严重,只在浅层形成了轻度亏缺,并在雨季后能得到及时的恢复;同时这种亏缺并没有影响到天然植被的发育与演替。人工林地土壤水分则亏缺明显,深层亏缺尤为严重,土壤含水量最低平均达到5.90%,已接近凋萎湿度,且这种水分亏缺严重影响了人工林的生存和发展,部分林地已出现了明显的衰退迹象。在此基础上,说明了天然林地土壤水分状况明显优于人工林地的原因是天然林在林分结构上形成了典型的“乔-灌-草”复层稳定的空间层片结构,具有很强的自我调节能力,使天然林在物种的组成成分上逐渐向喜干物种方向发展,以适应气候旱化的总趋势;而人工林则因其结构简单,物种单一,自我调节能力差,在连续干旱的条件下因植被对土壤水分的过度消耗,形成了严重程度不一的土壤干化层。同时,从天然植被的自然水分状况入手,提出了“林地稳定土壤持水量”的概念,来界定土壤干化现象:依据土壤水分的亏缺现状初步将干化程度分为轻度干层(8%~10%)、中度干层(6%~8%)和严重干层(<6%)3个等级;依据土壤水分的补偿深度又将其划分为临时性干层和持续性干层。研究认为,当前人工林地的土壤水分出现严重亏缺而形成土壤干化层是人为不合理经营造成人工林群落林分结构不完善的结果,如果人为干预适当,能创造出类似于天然植被的生存条件,人工植被完全有可能得到正常的生存和发展。
关键词
水分亏缺
土壤干层
天然林
刺槐人工林
林地
稳定
土壤持水量
Keywords
water deficiency
desiccated soil layer
natural forest
acacia forest
stable water-holding capacity of forestlands
分类号
Q945.17 [生物学—植物学]
Q149 [生物学—生态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黔东南稳定林地地表反照率时空变化与影响因子分析
袁娜
刘绥华
胡海涛
尹霞
宋善海
《自然资源遥感》
CSCD
北大核心
202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华东森林资源监测区林地稳定性研究
吴文跃
张金良
巩延苹
路洪春
《林业调查规划》
2019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黄土高原子午岭天然林与刺槐人工林地土壤干化状况对比
王力
邵明安
王全九
贾志宽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
3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