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应用稳定扩散模型的蓝印花布单纹样自动生成 被引量:4
1
作者 冉二飞 贾小军 +2 位作者 王子祥 谢昊 许聪源 《现代纺织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48-57,共10页
蓝印花布是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传承创新意义。为了自动生成蓝印花布新纹样,提出一种端到端的蓝印花布单纹样自动生成方法。针对蓝印花布的抽象风格和小数据集问题,改进动态低秩自适应算法(DyLoRA),提出了新的参数分解法来... 蓝印花布是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传承创新意义。为了自动生成蓝印花布新纹样,提出一种端到端的蓝印花布单纹样自动生成方法。针对蓝印花布的抽象风格和小数据集问题,改进动态低秩自适应算法(DyLoRA),提出了新的参数分解法来提高参数矩阵的秩,从而实现对稳定扩散模型的微调,最后将稳定扩散模型的语义信息与承载蓝印花布风格的DyLoRA模块结合,并利用控制网络(Controlnet)控制图形结构,自动生成蓝印花布新的单纹样。使用上述方法进行蓝印花布纹样生成实验,并与原始的DyLoRA方法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基于改进的DyLoRA微调和Controlnet控制的模型能通过文本信息自动生成新的单纹样,且主观性上与原始风格最接近,有助于蓝印花布的数字化传承和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印花布 深度学习 动态低秩自适应 稳定扩散模型 单纹样 纹样生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D模型的克拉克瓷纹样生成与修复研究
2
作者 任玉洁 鲁浩天 刘驰 《艺术设计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13,135,共10页
克拉克瓷作为16~17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文化载体,其装饰纹样蕴含着跨文化的交融特征,但传统研究方法难以系统解析其纹样生成规律与文化基因。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稳定扩散模型的克拉克瓷纹样智能生成方法,通过构建多维度文化特征数据... 克拉克瓷作为16~17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文化载体,其装饰纹样蕴含着跨文化的交融特征,但传统研究方法难以系统解析其纹样生成规律与文化基因。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稳定扩散模型的克拉克瓷纹样智能生成方法,通过构建多维度文化特征数据库,结合低秩自适应微调与ControlNet结构控制技术,突破了现有AI生成模型的文化语义脱节与结构失序瓶颈。实验采用709件克拉克瓷图像数据,通过LoRA实现参数高效微调,保留了纹样风格特征;引入ControlNet线稿约束机制,精准控制主纹样、副纹样与附加纹样的开光布局。结果表明,该方法生成的纹样在保持青花瓷美学特征的同时,能稳定呈现中心对称、八开光等典型结构。本研究构建了文化遗产数字化再生技术范式,通过跨模态语义嵌入实现了纹样文化基因的可控表达,为传统工艺的活态传承与创新设计提供了方法论支持。未来研究将深化跨文化符号解构算法,拓展复杂纹样的生成维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拉克瓷 稳定扩散模型 低秩自适应 CONTROLNET 装饰纹样生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特征融合的脑电图高质量视频重建技术
3
作者 赵旭姣 李瑶 +2 位作者 孙霖慧 杨艳丽 郭浩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9期8117-8126,共10页
为探索大脑与视觉之间的联系,提高大脑活动重建视频的清晰度与准确性,提出了一种名为高质量脑电视频重建(high quality electroencephalogram video reconstruction,HQEEGVR)的方法进行脑电信号重建视频。首先,提出三分支脑电特征提取... 为探索大脑与视觉之间的联系,提高大脑活动重建视频的清晰度与准确性,提出了一种名为高质量脑电视频重建(high quality electroencephalogram video reconstruction,HQEEGVR)的方法进行脑电信号重建视频。首先,提出三分支脑电特征提取网络——掩蔽时空频融合网络(masking spatio-temporal frequency fusion network,MSTFFNet)从脑电信号中提取大脑活动信息,深入挖掘大脑活动变化背后的语义,同时提取时空频信息;其次,引入跨模态对比学习,对齐脑电、文本、图像特征,以便生成阶段使用;然后,提出级联视频扩散模型,具体来说,先利用稳定扩散模型以脑电特征为条件生成参考视频帧,接着以视频帧为参考,融入运动矢量,引入视频扩散模型捕捉视频时间特征;最终生成高质量视频。结果表明,该模型在重建视频的主体、动作、颜色、语义等方面表现较好。可见利用脑电信号可以捕获大脑活动的视觉与语义信息,从而重建高保真度和视觉真实性的视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电信号 掩蔽时空频融合网络 稳定扩散模型 视频扩散模型 运动矢量 视频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成式算法在风景园林生成设计中的适应性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陈然 罗晓敏 +1 位作者 何越衡 赵晶 《风景园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2-23,共12页
【目的】测试目前常见的生成式算法在风景园林生成设计中的表现,尝试探讨不同的生成式算法在各个设计环节应用的优劣势。【方法】构建“方案文本生成—场地布局生成—平面图渲染—效果图生成”的风景园林方案生成设计理论框架,在同一个... 【目的】测试目前常见的生成式算法在风景园林生成设计中的表现,尝试探讨不同的生成式算法在各个设计环节应用的优劣势。【方法】构建“方案文本生成—场地布局生成—平面图渲染—效果图生成”的风景园林方案生成设计理论框架,在同一个输入条件下测试不同算法在各个设计环节的表现。【结果】方案文本生成算法方面,测试了大语言模型及其在下游应用中的适应性调整方法,包括二次预训练及微调、检索增强生成、多代理系统的方法;图像生成算法方面,测试了大型文生图预训练模型及微调方法、图像结构控制方法;另外,将文生图模型与基于生成对抗网络的布局生成算法、参数化三维模型生成系统结合,并测试其在各个阶段的表现。【结论】目前大型预训练模型以其在通用领域的生成能力为生成设计领域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但预训练模型提供的只是基础的通用能力,从通用领域到风景园林领域的适应性研究还需要检索、控制、微调等多种技术手段协作以开发全面的技术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人工智能 生成设计 大语言模型 稳定扩散模型 生成对抗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遗+AI”模式下的湖南土特产包装创新设计 被引量:5
5
作者 纪向宏 夏宇滋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301-312,共12页
目的探究“非遗+AI”新模式下湖南土特产包装的创新设计形式,传承和发展非遗文化,提升土特产包装的文化内涵,提高传统包装的科技含量,以适应当代消费者不断提升的审美和消费需求。方法通过问卷调查、深度访谈等方法,分析“非遗+AI”模... 目的探究“非遗+AI”新模式下湖南土特产包装的创新设计形式,传承和发展非遗文化,提升土特产包装的文化内涵,提高传统包装的科技含量,以适应当代消费者不断提升的审美和消费需求。方法通过问卷调查、深度访谈等方法,分析“非遗+AI”模式与当代湖南土特产包装的设计现状,了解消费者对包装设计的不同需求,总结设计策略,并基于“非遗+AI”新模式下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技术,借助SD(Stable Diffusion,稳定扩散模型)架构下的Lora模型(Low-RankAdaptation of Large Language Models,大语言模型的低秩适用方法),进行踏虎凿花在岳阳王鸽土特产包装设计中的创新应用实践。结果生成出紧跟新时代数字技术,驱动非遗文化活态传承的包装设计图案,从而实现湖南土特产包装的创新设计探索。结论基于“非遗+AI”模式下的SD模型技术,对泸溪踏虎凿花进行创新转化并应用在湖南土特产岳阳王鸽包装设计中,既活化了传统手工艺的表达形式,又创新了土特产的包装表现手法,为其他非遗文化元素和产品包装的有机融合提供了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遗+AI” 包装设计 湖南土特产 踏虎凿花 SD(稳定扩散)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画自动生成方法及其在陶瓷装饰中的应用
6
作者 林津民 章义来 胡开华 《陶瓷学报》 2025年第4期840-848,共9页
采用传统国画装饰陶瓷产品由来已久,深受中外消费者喜爱。然而,手工绘制国画对专业技艺要求较高,存在门槛高、版权争议多、可选范围有限等问题。为此,本文提出一种基于稳定扩散模型的国画生成方法。该方法引入双层U-net结构,结合加入卷... 采用传统国画装饰陶瓷产品由来已久,深受中外消费者喜爱。然而,手工绘制国画对专业技艺要求较高,存在门槛高、版权争议多、可选范围有限等问题。为此,本文提出一种基于稳定扩散模型的国画生成方法。该方法引入双层U-net结构,结合加入卷积层控制的低秩自适应算法进行微调训练,并利用控制网络调整图像边框和布局。实验表明,该方法能通过文本或图片实现国画的自动生成,并借助提示词工程进一步提升生成质量。通过陶瓷三维模型展示验证,使陶瓷装饰设计更加高效便捷,同时提升了设计多样性,有利于实现产品个性化定制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画 图像生成 稳定扩散模型 低秩自适应算法 U-net 提示词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