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胸腰骶支架治疗胸腰椎稳定性骨折 被引量:5
1
作者 孙长英 牛建民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7期448-448,共1页
关键词 胸腰骶支架 胸腰椎稳定性骨折 功能锻炼 神经损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克氏针联合外固定支架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 被引量:4
2
作者 闫军 朱淑昌 胡波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9年第10期946-948,共3页
目的探讨经皮克氏针联合外固定之架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3年9月~2007年9月采用经皮克氏针联合外固定支架治疗43例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按AO分类均属C型骨折:C1型10例,C2型21例,C3型12例。术中先在桡骨桡背侧... 目的探讨经皮克氏针联合外固定之架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3年9月~2007年9月采用经皮克氏针联合外固定支架治疗43例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按AO分类均属C型骨折:C1型10例,C2型21例,C3型12例。术中先在桡骨桡背侧及第二掌骨上打入2枚外固定之架螺钉,C形臂透视下手法复位后,安装外固定之架。对于关节面或骨块间不平整、有明显碎骨块且无法通过手法牵引复位者,用克氏针在透视下撬拨骨折片,若骨折块复位后不稳定,经皮克氏针固定。对有骨缺损者,小切口植骨。结果43例术中全部达到解剖复位。手术时间43~121min,平均62.4min。术中出血量6~30ml,平均15.3ml。术后住院时间3~14d,平均5.5d。43例随访6~24个月,平均12个月,均获得骨折愈合且对位良好,术后腕关节活动范围明显改善,疗效依照Dienst功能评估标准进行评定:优30例,良8例,可5例,优良率88.4%(38/43)。结论经皮克氏针有限内固定联合外固定支架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操作简单,固定可靠,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骨折 外固定支架 稳定性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锁髓内钉治疗胫骨不稳定性骨折 被引量:1
3
作者 黄海洋 柳峰 +2 位作者 彭学良 赵建华 卓光富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99-101,共3页
目的 探讨交锁髓内钉治疗胫骨不稳定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 本研究 3 8例中不扩髓法 3 1例 ,扩髓法 7例 ;闭合穿针3 3例 ,开放穿针 5例 ;静力性固定 3 2例 ,动力性固定 6例。结果 平均随访时间 10月 (3~ 2 2月 ) ,采用Johner Wruh评... 目的 探讨交锁髓内钉治疗胫骨不稳定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 本研究 3 8例中不扩髓法 3 1例 ,扩髓法 7例 ;闭合穿针3 3例 ,开放穿针 5例 ;静力性固定 3 2例 ,动力性固定 6例。结果 平均随访时间 10月 (3~ 2 2月 ) ,采用Johner Wruh评分标准 ,对治疗的最终结果评定 :优 3 1例 ,良 5例 ,中 1例 ,差 1例。骨折平均愈合时间 :闭合性骨折 16周 (11~ 2 4周 ) ,开放性骨折 18周 (12~ 2 6周 ) ,2例延迟愈合 (闭合性骨折、开放性骨折各 1例 ) ,无感染及骨不连。结论 交锁髓内钉是治疗胫骨不稳定骨折的较好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不稳定性骨折 交锁髓内钉 骨折固定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颌角不稳定性骨折不同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梁荣奇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830-832,共3页
目的:探讨口内或口外2种路径进行微型钛板固定术治疗下颌角不稳定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通过口内(n=20)和口外(n=26)路径对46例下颌角不稳定性骨折进行微型钛板固定术,术后观察治疗效果。结果:口外组有2例切口感染,其中1例发... 目的:探讨口内或口外2种路径进行微型钛板固定术治疗下颌角不稳定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通过口内(n=20)和口外(n=26)路径对46例下颌角不稳定性骨折进行微型钛板固定术,术后观察治疗效果。结果:口外组有2例切口感染,其中1例发展为骨髓炎经过拔牙及取出钛板后愈合;口内组有2例口内切口感染,经过局部冲洗填碘仿纱条后愈合;2组其余病例术后切口均I期愈合。经过3-12个月随访,2组病例张口度大于35 mm,无咬合紊乱,骨折对位良好,无移位。口外组病例均留有瘢痕。结论:2种方法治疗下颌角不稳定性骨折,均达到稳定固定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角不稳定性骨折 骨折内固定术 微型钛板 口内路径 口外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接骨复髓汤治疗胸腰椎不稳定性骨折伴不全瘫术后15例
5
作者 李刚 黄桂成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4期243-243,共1页
关键词 接骨复髓汤 胸腰椎不稳定性骨折 瘫痪 术后 中医药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空心钉治疗锁骨远端II型不稳定性骨折31例体会
6
作者 张屹 侍氢 高艺萌 《世界中医药》 CAS 2015年第A01期174-174,共1页
目的探讨锁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的治疗方法,并分析其疗效.方法:对31 例锁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的的病人采用1-2 枚空心钉由锁骨固定于喙突,伤肢固定4 周.结果:本组病例的优良率为100%.结论:1-2 枚空心钉锁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无疤痕,费... 目的探讨锁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的治疗方法,并分析其疗效.方法:对31 例锁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的的病人采用1-2 枚空心钉由锁骨固定于喙突,伤肢固定4 周.结果:本组病例的优良率为100%.结论:1-2 枚空心钉锁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无疤痕,费用低廉,手术难度低,疗效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 空心钉 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FNA与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中青年股骨粗隆间及粗隆下不稳定性骨折疗效对比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尹乾兵 弋石泉 +2 位作者 殷勇 薛志强 龚双全 《世界中医药》 CAS 2016年第B03期401-402,共2页
目的探讨使用PFNA与股骨近端锁定钢板(LPFP)内固定治疗中青年股骨粗隆间及粗隆下不稳定性骨折的临床疗效并进行对比分析。方法:选取58例中青年股骨粗隆间及粗隆下粉碎性骨折的患者,并分为两组,其中32例行PFNA内固定(A组)、26例... 目的探讨使用PFNA与股骨近端锁定钢板(LPFP)内固定治疗中青年股骨粗隆间及粗隆下不稳定性骨折的临床疗效并进行对比分析。方法:选取58例中青年股骨粗隆间及粗隆下粉碎性骨折的患者,并分为两组,其中32例行PFNA内固定(A组)、26例行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B组)治疗。结果:术后随访时间为0.5-4年,平均2年,A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植骨病例数、髋内翻畸形、内固定失效率均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FNA不仅可以用于老年性股骨粗隆骨折有效固定,而且可以用于中青年股骨粗隆间及粗隆下粉碎性骨折的复位固定,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植骨病例少,固定可靠,下地时间快,康复快等诸多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FNA与股骨近端锁定钢板 中青年 股骨粗隆间及粗隆下不稳定性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打印辅助经皮置钉治疗不稳定性骨盆骨折临床效果
8
作者 井晟 孟祥圣 +3 位作者 尚修超 孙晓 谢永鹏 朱海泉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345-1348,共4页
目的评价3D打印辅助经皮置钉治疗不稳定性骨盆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在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治疗的80例不稳定性骨盆骨折患者。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经皮置钉组(n=47,3D打印辅助经皮置钉)和切开复位组(n=33,切... 目的评价3D打印辅助经皮置钉治疗不稳定性骨盆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在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治疗的80例不稳定性骨盆骨折患者。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经皮置钉组(n=47,3D打印辅助经皮置钉)和切开复位组(n=33,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血清肌酸激酶(CK)、肌红蛋白(Myo)、乳酸脱氢酶(LDH)水平以及手术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经皮置钉组患者手术时间[(62.96±19.31)min比(100.07±26.71)min]、术中出血量[(112.71±25.43)mL比(230.65±30.29)mL]、住院时间[(11.04±2.35)d比(15.16±2.58)d]和骨折愈合时间[(102.18±9.74)d比(113.42±11.52)d]显著低于切开复位组(均P<0.01)。术后3个月经皮置钉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切开复位组(95.74%比80.00%)(P<0.05),骨折复位质量优良率高于切开复位组(P<0.05)。术后1、3、6个月经皮置钉组Majeed评分显著高于切开复位组(均P<0.05)。两组术前CK、Myo、LHD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经皮置钉组CK、Myo、LDH水平显著低于切开复位组(均P<0.05)。两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切开复位比较,3D打印辅助经皮置钉治疗不稳定性骨盆骨折效果更好,可减少手术创伤,缩短术后恢复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 稳定性骨盆骨折 经皮置钉固定 钢板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肩锁钩板治疗不稳定性锁骨外侧段骨折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宋李军 张宁 +1 位作者 金正帅 马益民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41-43,共3页
目的:比较锁骨钩板和传统克氏针内固定治疗不稳定性锁骨外侧段骨折的疗效.方法:54例不稳定性锁骨外侧段骨折的患者接受了手术治疗,内固定物分别是锁骨钩板或克氏针,根据国外的锁骨外侧段骨折肩部功能评价标准进行6~12个月的术后随访,... 目的:比较锁骨钩板和传统克氏针内固定治疗不稳定性锁骨外侧段骨折的疗效.方法:54例不稳定性锁骨外侧段骨折的患者接受了手术治疗,内固定物分别是锁骨钩板或克氏针,根据国外的锁骨外侧段骨折肩部功能评价标准进行6~12个月的术后随访,随访结果运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处理.结果:克氏针内固定组的手术优良率为77.3%,并发症发生率为27.3%,骨折愈合率为81.8%;锁骨钩板内固定组的手术优良率为100%,并发症发生率为3.1%,骨折愈合率100%.两组数据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在不稳定性锁骨外侧段骨折的手术治疗中,锁骨钩板较传统克氏针内固定有较高的手术优良率和骨折愈合率,且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因此,它是一种疗效满意的内固定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锁钩板 稳定性锁骨外侧段骨折 内固定 疗效 手术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形钢板内固定治疗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及护理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秀芳 刘晓伟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10期1487-1488,1491,共3页
目的:探讨T形钢板治疗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及护理方法。方法:回顾2008年11月~2011年11月资料完整的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236例,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采用T形钢板内固定治疗,对照组采用石膏夹板外... 目的:探讨T形钢板治疗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及护理方法。方法:回顾2008年11月~2011年11月资料完整的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236例,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采用T形钢板内固定治疗,对照组采用石膏夹板外固定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总结其护理方法。结果:T形钢板内固定术治疗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治疗效果优于石膏夹板外固定术(P<0.01)。结论:切开复位T形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不稳定,可有效维持桡骨长度,早期进行功能锻炼,关节功能恢复快,是疗效确切的治疗方法。术后做好患者心理护理,有效指导患者康复功能锻炼,可提高骨折愈合率,促进患者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形”钢板 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 治疗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康复训练对儿童不稳定性肱骨髁上骨折经皮克氏针固定术后肘关节功能恢复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1
11
作者 孙银梅 王辞山 +3 位作者 郭学德 孟红亚 张曼 杜鹃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21年第8期5-9,共5页
目的分析早期康复训练对儿童不稳定性肱骨髁上骨折经皮克氏针固定术后肘关节功能恢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20年2月亳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42例不稳定性肱骨髁上骨折患儿纳入本研究。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入选患儿分别纳入早... 目的分析早期康复训练对儿童不稳定性肱骨髁上骨折经皮克氏针固定术后肘关节功能恢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20年2月亳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42例不稳定性肱骨髁上骨折患儿纳入本研究。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入选患儿分别纳入早期康复组和常规康复组,每组各71例,均予经皮克氏针固定治疗,常规康复组患儿术后石膏拆除后行康复训练,早期康复组患儿术后1 d即开始进行早期康复训练。对比两组患儿术后疼痛情况、骨折愈合时间、肘关节功能优良率。结果共有136例患儿随访时间≥14 d,将其纳入结果分析,其中,早期康复组69例患儿获得有效随访,常规康复组67例患儿获得有效随访。两组患儿术后1 d、7 d、14 d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均显著低于本组术毕(均P<0.05),早期康复组患儿术后7 d和14 d 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同期常规康复组(均P<0.05)。早期康复组患儿骨折愈合时间显著短于常规康复组(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康复组(P<0.05)。两组患儿术后14 d Mayo评分均显著高于本组术后1 d(均P<0.05),早期康复组患儿术后14 d Mayo评分、患肢肘关节功能优良率均显著高于常规康复组(均P<0.05)。结论儿童不稳定性肱骨髁上骨折术后早期开展康复训练有助于减轻患儿疼痛、促进骨折愈合、改善肘关节功能,且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复训练 稳定性肱骨髁上骨折 经皮克氏针固定 肘关节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全负重训练在老年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生物型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2
作者 迟琨 刘波 杨雪梅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20年第12期42-45,共4页
目的探讨早期全负重训练在老年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生物型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6年12月至2018年12月青岛市市立医院收治的老年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76例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入选患者分为对照组... 目的探讨早期全负重训练在老年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生物型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6年12月至2018年12月青岛市市立医院收治的老年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76例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入选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38例。两组患者均行生物型全髋关节置换术。对照组患者于术后6周进行负重训练,观察组患者于术后2周左右在耐受范围内完全负重。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3个月和6个月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ore,VAS)评分、Harris髋关节评分(Harris hip score,HHS)和日常生活活动(activity of daily living,ADL)量表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1个月、3个月和6个月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均P<0.05),HHS和ADL量表评分均显著高于同期对照组(均P<0.05)。结论早期全负重训练在老年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生物型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可减轻患者疼痛,改善髋关节功能,提高患者ADL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全负重训练 老年 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 生物型全髋关节置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康胶囊辅助治疗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6
13
作者 许戈辉 《世界中医药》 CAS 2017年第11期2643-2646,共4页
目的:观察骨康胶囊辅助治疗老年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的效果,以探讨中医药在这类患者外科治疗中的辅助作用。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6年6月在骨科住院治疗的老年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6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2... 目的:观察骨康胶囊辅助治疗老年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的效果,以探讨中医药在这类患者外科治疗中的辅助作用。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6年6月在骨科住院治疗的老年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6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2组患者均接受掌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对照组患者术后予以碳酸钙片口服治疗,1.5 g/次,3次/d,观察组患者则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予以骨康胶囊口服治疗,4粒/次,3次/d,2组患者均连续服用2个月。分别于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2个月检测2组患者血清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TRACP5b)、I型前胶原羧基端肽(PICP)、骨钙素(BGP)等骨代谢生化指标,同时详细记录2组患者术后肿胀消退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并于术后6个月时评价患者骨折复位质量和腕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患者比较,术后1个月、2个月时观察组患者血清TRACP5b水平均明显降低,血清PICP、BGP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肿胀消退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时常规拍摄腕关节正侧位X线片,2组患者掌倾角、尺偏角、桡骨高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时,观察组患者腕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为79.41%(27/34),对照组患者为64.71%(22/34),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康胶囊辅助治疗老年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的效果显著,有效改善患者骨代谢状态,促进术后肿胀消退和骨折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性绕骨远端骨折 内固定 骨康胶囊 骨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稳定性踝关节骨折的手术治疗
14
作者 陈德胜 金群华 +2 位作者 黄建国 吕金捍 李亚平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10期1060-1061,共2页
目的:探讨不稳定性踝关节骨折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对我院1999年6月至2003年12月的26例不稳定性踝关节骨折的患者采取手术治疗进行分析。根据Danis-Weber分型,A型5例,B型15例,C型6例。其中双踝骨折19例,三踝骨折7例。结果:随访6~14个... 目的:探讨不稳定性踝关节骨折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对我院1999年6月至2003年12月的26例不稳定性踝关节骨折的患者采取手术治疗进行分析。根据Danis-Weber分型,A型5例,B型15例,C型6例。其中双踝骨折19例,三踝骨折7例。结果:随访6~14个月(平均11.5个月),26例均骨折愈合。按Leeds等评定标准:优10例,良14例,差2例,优良率92.3%。结论:不稳定性踝关节骨折采用手术治疗可使骨折解剖复位、固定可靠,踝关节早期进行功能锻炼,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性踝关节骨折 治疗 外科手术 功能锻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F系统加经椎弓根伤椎植骨治疗不稳定性胸腰椎骨折26例体会
15
作者 郭新军 杨喜旺 谢国瑞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623-624,共2页
关键词 AF系统 经椎弓根伤椎植骨 治疗 稳定性胸腰椎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肩锁钩钢板治疗不稳定性锁骨外侧端骨折
16
作者 王刚 卜海富 华兴一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4年第7期800-801,共2页
目的 :探讨肩锁钩钢板在不稳定性锁骨外侧端骨折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肩锁钩钢板治疗不稳定性锁骨外侧端骨折 18例 ,随访时间 6~ 18个月 ,平均 8 5个月。结果 :骨折全部愈合 ,肩关节活动度良好 ,无其他并发症。结论 :肩锁钩钢板治... 目的 :探讨肩锁钩钢板在不稳定性锁骨外侧端骨折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肩锁钩钢板治疗不稳定性锁骨外侧端骨折 18例 ,随访时间 6~ 18个月 ,平均 8 5个月。结果 :骨折全部愈合 ,肩关节活动度良好 ,无其他并发症。结论 :肩锁钩钢板治疗不稳定性锁骨外侧端骨折具有操作简单 ,固定确切 ,可以早期功能锻炼等优点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锁钩钢板 稳定性锁骨外侧端骨折 内固定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力髋螺钉和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法治疗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5
17
作者 郑永育 章文杰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7期1918-1919,共2页
关键词 股骨骨折 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 动力髋螺钉 股骨近端髓内钉 内固定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HS、PFNA、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对比 被引量:42
18
作者 孟庆奇 崔树廷 +7 位作者 梁伟国 王文 李爱国 李锋生 张同仁 王敏 奉振成 李斯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036-1039,1043,共5页
目的对比评估动力髋螺钉(DHS)、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及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优缺点及并发症。方法以AO分型为标准,筛选92例70岁以上老年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对比3种术式患者的一般情况、术后足... 目的对比评估动力髋螺钉(DHS)、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及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优缺点及并发症。方法以AO分型为标准,筛选92例70岁以上老年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对比3种术式患者的一般情况、术后足趾触地和完全负重的时间、HHS、术中出血量、术后输血率及并发症。结果 PFNA在术中出血量和输血率方面要要优于其余两种术式。半髋关节置换则可以获得最优的负重开始时间,包括足趾触地时间和全负重时间,及3个月内的最佳的HSS分值。结论对于老年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如果患者耐受手术能力差,考虑到术中出血及术后早期下地,建议给予PFNA治疗。如果患者身体状况可,因为3种术式远期效果一致,应综合考虑患者的骨折类型、骨折复位难易、经济状况及术者对各种术式熟练程度做出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 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 动力髋螺钉(DHS) 半髋关节置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腰椎爆裂骨折振动测试与分析的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杨欣建 王正国 郭小渝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922-1925,共4页
目的探讨振动测试与分析技术对胸腰椎爆裂骨折损伤程度及不同治疗方式节段稳定性量化分析的可行性,比较分析其不同致伤状况的频幅响应特征,为临床建立基于振动测试与分析技术判断脊柱稳定性的诊断方法,提供一定的理论和实验依据。方法 2... 目的探讨振动测试与分析技术对胸腰椎爆裂骨折损伤程度及不同治疗方式节段稳定性量化分析的可行性,比较分析其不同致伤状况的频幅响应特征,为临床建立基于振动测试与分析技术判断脊柱稳定性的诊断方法,提供一定的理论和实验依据。方法 21例猪脊柱(T11~L3)五节段不同致伤标本被收集(损伤程度按轻、中、重分为三组并进行后路Harrington、Luque、Steffee钉及前路Kaneda固定),分别进行前后、左右、垂直方向的振动测试,分析评判各测试组的动力学频幅响应特征及相应的稳定性,对各组进行统计学分析评价各组的动力学特征。结果振动测试与分析显示,在上下方向,轻损伤组一阶段频幅前移显著(P〈0.05),主频率无明显前移,表明节段间仅出现松弛现象;其他各损伤程度组,有明确的主频前移特征(P〈0.05或P〈0.01)。结论通过对各致伤组及各种器械固定后的动力学特性研究,振动测试与分析技术对脊柱损伤程度的判断及对器械固定作用的评价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骨折振动测试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稳定型桡骨小头骨折的康复治疗:1例报告 被引量:1
20
作者 焦龙 林爱翠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843-844,共2页
患者,女,40岁,2018年7月11日骑电动车回家途中被撞,右侧肘关节疼痛不能活动,送当地医院急查X光提示:右肘关节在位,右桡骨小头骨皮质毛糙,骨折待排。予前臂超关节支具功能位临时固定,破伤风疫苗注射。次日CT平扫+多层面重建(图1)示:右侧... 患者,女,40岁,2018年7月11日骑电动车回家途中被撞,右侧肘关节疼痛不能活动,送当地医院急查X光提示:右肘关节在位,右桡骨小头骨皮质毛糙,骨折待排。予前臂超关节支具功能位临时固定,破伤风疫苗注射。次日CT平扫+多层面重建(图1)示:右侧桡骨小头皮质不连续,可见透亮线影。诊断结果:右侧桡骨小头稳定性骨折。既往病史:无特殊。无吸烟饮酒史,否认药物过敏史。经骨科医生诊断后,决定仍以前臂超关节支具保持功能位固定4周后复查,服活血化淤药物(盘龙七片)2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小头骨折 康复治疗 稳定 药物过敏史 关节疼痛 多层面重建 稳定性骨折 疫苗注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