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稳定性碳同位素方法在稻田甲烷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
作者 张广斌 马静 +1 位作者 徐华 蔡祖聪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676-683,共8页
稻田甲烷产生、氧化等过程不仅影响甲烷排放量,还影响其稳定性碳同位素组成;反之,稻田所排放甲烷的稳定性碳同位素组成也可用来定量研究甲烷的产生和氧化过程。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外已将稳定性碳同位素方法广泛应用在稻田甲烷的研究中... 稻田甲烷产生、氧化等过程不仅影响甲烷排放量,还影响其稳定性碳同位素组成;反之,稻田所排放甲烷的稳定性碳同位素组成也可用来定量研究甲烷的产生和氧化过程。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外已将稳定性碳同位素方法广泛应用在稻田甲烷的研究中。本文介绍了稳定性碳同位素方法的基本原理及其在稻田甲烷产生、氧化过程研究中的应用,指出了该方法在稻田甲烷研究中的不确定因素,为我国稻田甲烷的深入研究提供了新的有力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性碳同位素方法 甲烷氧化率 甲烷产生途径 稻田 不确定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稳定性碳同位素比值分析法(SCIRA)最新发展与应用展望 被引量:3
2
作者 潘建国 邓兆活 《中国养蜂》 2002年第1期9-10,共2页
多年来 ,SCIRA分析被视为鉴定某些食品 (比如蜂蜜 )掺假的较为科学的方法之一。然而光碳同化途径研究的新进展给此方法的可靠性提出了挑战。新近研究发现 ,C3 植物中有C4 途径 ,C4 植物中亦有C3 途径 ,且交叉比例不轻。本文综述了这些... 多年来 ,SCIRA分析被视为鉴定某些食品 (比如蜂蜜 )掺假的较为科学的方法之一。然而光碳同化途径研究的新进展给此方法的可靠性提出了挑战。新近研究发现 ,C3 植物中有C4 途径 ,C4 植物中亦有C3 途径 ,且交叉比例不轻。本文综述了这些方面的新进展 ,探讨了导致此种情况的有关因素 ,指出了SCIRA分析在未来面临的种种可能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性碳同位素比值分析 SCIRA C3植物 C4植物 C3途径 C4途径 食品分析 应用 蜂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稳定性碳同位素比值分析法(SCIRA)最新发展与应用展望 被引量:1
3
作者 潘建国 邓兆活 《中国养蜂》 2002年第2期11-11,16,共2页
关键词 稳定性碳同位素比值分析法 SCIRA C3植物 C4途径 光合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咖啡碱和氨基酸中碳氮稳定同位素比率的茶叶地理溯源 被引量:3
4
作者 刘洪林 张凯 +3 位作者 黎娇 李照 杨天来 王强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0期352-360,共9页
采用咖啡碱和氨基酸中碳氮稳定同位素比率分析方法,基于气相色谱-燃烧-同位素比值质谱(gas chromatography combustion isotope ratio mass spectrometry,GC-C-IRMS)开展不同产地茶叶地理溯源技术研究。结果表明,基于GC-C-IRMS特异性化... 采用咖啡碱和氨基酸中碳氮稳定同位素比率分析方法,基于气相色谱-燃烧-同位素比值质谱(gas chromatography combustion isotope ratio mass spectrometry,GC-C-IRMS)开展不同产地茶叶地理溯源技术研究。结果表明,基于GC-C-IRMS特异性化合物稳定同位素比值分析方法可以用于茶叶地理溯源;化学计量学分析表明,本方法可以对不同产地茶叶进行有效区分,预测和验证准确率均达到85%以上,BP人工神经网络认证性能最优,预测和验证准确率均达到100%;经过进一步筛选和鉴定,得到不同产地秀芽的2种特征标识化合物——δ^(15)N_(丙氨酸)和δ^(13)C_(茶氨酸)。本研究可为茶叶地理溯源提供一定技术支撑,有利于茶叶产品的认证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 地理溯源 咖啡碱 氨基酸 稳定性同位素比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童栲树冠层叶片碳同位素组成特征及与光合参数关系 被引量:3
5
作者 彭舜磊 由文辉 +2 位作者 王强 蒋跃 余华光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74-277,共4页
植物冠层叶片存在稳定性碳同位素贫化效应,反映了冠层光合能力的异质性。通过测试不同月份栲树冠层冠顶至冠下8m叶片δ^(13) C及叶片最大光合速率(A_(max))和单位质量叶片氮含量(N_(mass)),分析了冠层叶片δ^(13) C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与... 植物冠层叶片存在稳定性碳同位素贫化效应,反映了冠层光合能力的异质性。通过测试不同月份栲树冠层冠顶至冠下8m叶片δ^(13) C及叶片最大光合速率(A_(max))和单位质量叶片氮含量(N_(mass)),分析了冠层叶片δ^(13) C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与A_(max)和N_(mass)的相关关系,验证树高极限的水力限制假说。结果表明:不同月份和冠层高度对冠层叶片δ^(13) C存在极为显著的影响(p<0.01),从冠顶到冠下8m叶片δ^(13) C平均值的变化范围为-28.61‰^-31.67‰,冠层叶片δ^(13) C随冠层高度降低呈线性极为显著减小(R^2=0.727,p<0.001);冠层叶片δ^(13) C随A_(max)和N_(mass)的增大而增大,呈极为显著的对数曲线关系(R^2=0.514,R^2=0.610,p<0.000 1),不支持树高极限的水力限制假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栲树 冠层 叶片稳定性碳同位素 最大净光合速率 叶片单位质量氮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咖啡碱和氨基酸中碳氮稳定同位素比率的不同年份普洱生茶真实性认证 被引量:2
6
作者 刘洪林 曾艺涛 +3 位作者 童华荣 张凯 李照 杨天来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9,共9页
采用咖啡碱和氨基酸中碳氮稳定同位素比率分析方法(气相色谱-燃烧-同位素比值质谱,GC-C-IRMS)开展不同年份普洱生茶真实性认证研究。化学计量学分析表明,基于茶叶咖啡碱和氨基酸中碳氮稳定同位素比率结合化学计量学模型可以对不同年份... 采用咖啡碱和氨基酸中碳氮稳定同位素比率分析方法(气相色谱-燃烧-同位素比值质谱,GC-C-IRMS)开展不同年份普洱生茶真实性认证研究。化学计量学分析表明,基于茶叶咖啡碱和氨基酸中碳氮稳定同位素比率结合化学计量学模型可以对不同年份普洱生茶进行有效区分,预测和验证准确率均达到80%以上,其中BP-ANN认证性能最优,预测和验证准确率均达到100%;进一步筛选和鉴定,得到不同年份普洱生茶的3种化学标记,包括δ^(15)N_(Thea)、δ^(13)CG_(lu)和δ^(15)NG_(lu)。因此,基于GC-C-IRMS分析的咖啡碱和氨基酸中碳氮稳定同位素比率分析方法可以用于不同年份普洱生茶的真实性认证。本研究初步建立了普洱生茶产品认证的指标体系及技术体系,也为其他食品的认证研究提供研究思路和方法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洱生茶 生产年份 咖啡碱 氨基酸 稳定性同位素比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素富集对青藏高原高寒草甸土壤有机碳迁移和累积过程的影响 被引量:18
7
作者 李林森 程淑兰 +5 位作者 方华军 于贵瑞 徐敏杰 王永生 党旭升 李英年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83-193,共11页
为深入揭示陆地生态系统碳固定对大气氮沉降增加的响应机理,基于海北高寒草甸多形态(NH4Cl、(NH4)2SO4、KNO3)、低剂量(N 0、10、20、40 kg hm-2a-1)的增氮控制试验平台,采集各处理水平下不同深度土壤样品,利用颗粒分组法分离测定总土... 为深入揭示陆地生态系统碳固定对大气氮沉降增加的响应机理,基于海北高寒草甸多形态(NH4Cl、(NH4)2SO4、KNO3)、低剂量(N 0、10、20、40 kg hm-2a-1)的增氮控制试验平台,采集各处理水平下不同深度土壤样品,利用颗粒分组法分离测定总土壤有机碳(SOC)以及各粒径组分的碳含量和δ13C值。研究结果表明:低氮显著增加了土壤粗颗粒态有机碳(Macro POC)和矿质结合态有机碳(MAOC)的含量,而高氮处理正好相反。施氮一致降低土壤细颗粒态有机碳(Micro POC)含量。此外,添加硝态氮肥对SOC各组分含量和δ13C值的影响显著高于铵态氮肥。总体而言,低氮导致地表30 cm层SOC储量增加了4.5%,而中氮和高氮导致SOC储量分别下降了5.4%和8.8%。低氮处理时新增的碳以Macro POC为主,而高氮处理时损失的碳主要是Micro POC。连续5 a施氮促进了颗粒态有机碳(POC)组分的分解,进而导致SOC稳定组分的比例增加。可以认为,大气氮沉降或低剂量施氮(10 kg hm-2a-1)短期内有利于青藏高原高寒草甸土壤碳截留,硝态氮较铵态氮输入对土壤碳储量增加更为有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沉降 颗粒有机质 土壤有机质稳定性 稳定性碳同位素丰度 高寒草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坡耕地黑土剖面有机碳的分布和δ^(13)C值研究 被引量:22
8
作者 方华军 杨学明 +1 位作者 张晓平 梁爱珍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957-964,共8页
以一东北黑土典型漫岗坡耕地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不同地形部位(坡顶、坡肩、坡背、坡脚和坡足)部分土壤属性和δ13C值,探索土壤侵蚀和沉积对土壤有机碳(SOC)动态的影响。结果表明:表层土壤δ13C值与地形坡度、土壤粘粒含量、土壤含水量... 以一东北黑土典型漫岗坡耕地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不同地形部位(坡顶、坡肩、坡背、坡脚和坡足)部分土壤属性和δ13C值,探索土壤侵蚀和沉积对土壤有机碳(SOC)动态的影响。结果表明:表层土壤δ13C值与地形坡度、土壤粘粒含量、土壤含水量、pH值都显著相关。δ13C在土壤剖面中随深度变化,能够反映作物残体输入和土壤累积特征,有助于鉴定原始埋藏土壤表层。侵蚀部位土壤δ13C值与SOC含量线性拟合的倾斜角β与地形坡度成正相关,与粘粒含量成负相关,是反映SOC周转的一个良好指标。坡肩和坡背C3-C显著低于坡顶(对照点),C4-C含量无显著性差异,说明不同侵蚀程度的地形部位SOC含量差异主要是由C3-C引起;坡脚和坡足C4-C显著低于坡肩和坡背,说明沉积区新碳损失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性碳同位素 土壤有机 土壤侵蚀 坡耕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湖地区几种水稻土的有机碳储存及其分布特性 被引量:26
9
作者 李恋卿 潘根兴 +2 位作者 龚伟 孙玉华 张旭辉 《科技通报》 2000年第6期421-426,432,共7页
选择了采自江苏省吴县市的黄泥土、乌泥土、白土等太湖地区代表性水稻土 ,测定了土壤有机碳的剖面分布、易氧化性碳分异、在土壤团聚体中的分布及 13 C稳定性同位素的剖面分异 .结果表明太湖地区水稻土中有机碳储量达 7~ 10 kg/m2 ,有... 选择了采自江苏省吴县市的黄泥土、乌泥土、白土等太湖地区代表性水稻土 ,测定了土壤有机碳的剖面分布、易氧化性碳分异、在土壤团聚体中的分布及 13 C稳定性同位素的剖面分异 .结果表明太湖地区水稻土中有机碳储量达 7~ 10 kg/m2 ,有机碳主要分布于 2~ 0 .2 5mm和 0 .2 5~0 .0 2 mm两级团聚体中 ,各土壤间有机碳的氧化活泼性接近 ,稳定性同位素组成类似 ,说明其有机碳地球化学性质趋向于与当前 C- 3农作物利用状况相平衡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有机 土壤团聚体 稳定性同位素 水稻土 太湖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田甲烷产生途径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10
作者 张广斌 马静 +1 位作者 徐华 蔡祖聪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6-11,共6页
H2/CO2还原和乙酸(CH3COOH)发酵是稻田CH4产生的主要途径。C同位素示踪技术、添加CH4产生途径抑制剂和稳定性C同位素方法是稻田CH4产生途径的主要研究方法。本文综述了这3种研究方法及研究结果,并指出了今后的研究重点:加强我国有关稻田... H2/CO2还原和乙酸(CH3COOH)发酵是稻田CH4产生的主要途径。C同位素示踪技术、添加CH4产生途径抑制剂和稳定性C同位素方法是稻田CH4产生途径的主要研究方法。本文综述了这3种研究方法及研究结果,并指出了今后的研究重点:加强我国有关稻田CH4产生途径的研究;对比分析3种研究方法,查明研究结果存在差异的原因;加强同位素分馏系数α(CO2/CH4)和ε(ac/CH4)以及C同位素组成δ13CH4和δ13CH4(CO2/H2)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烷产生途径 同位素示踪技术 甲烷产生抑制剂 稳定性碳同位素方法 稻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旱胁迫对甘肃地区5种经济林苗木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9
11
作者 种培芳 单立山 +1 位作者 苏世平 李毅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37-143,共7页
干旱作为全球最为常见的自然灾害之一,对农林业生产造成了严重的影响。而在干旱地区影响林木成活率的关键因素之一是植物对水分的利用效率的高低。以核桃、枣、枸杞、沙棘和花椒5个甘肃地区的经济林2年生实生苗木为试材,通过盆栽实验,... 干旱作为全球最为常见的自然灾害之一,对农林业生产造成了严重的影响。而在干旱地区影响林木成活率的关键因素之一是植物对水分的利用效率的高低。以核桃、枣、枸杞、沙棘和花椒5个甘肃地区的经济林2年生实生苗木为试材,通过盆栽实验,对其在干旱胁迫(对照、轻度胁迫、中度胁迫和重度胁迫)下的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瞬时水分利用效率(WUE_I)、长期水分利用效率(WUE_L)、生物量以及稳定性碳同位素比率(δ^(13)C)等进行了测定,分析了5种苗木δ^(13)C与长期水分利用效率WUE_L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干旱胁迫处理下,5个经济林树种的Pn、Tr、Gs在中度和重度胁迫与对照间差异显著(P<0.05),而WUE_I则仅花椒、枣和枸杞在重度胁迫与对照间差异显著(P<0.05)。沙棘因较低的Tr而获得了比其它4个树种高的WUE_I。5个经济林苗木的WUE_L和δ^(13)C在重度胁迫与对照间差异显著(P<0.05),而生物量则仅花椒、核桃和枣在重度胁迫与对照间差异显著(P<0.05)。分析发现,枸杞和沙棘δ^(13)C与WUE_L的相关性较其它3个树种高,而枸杞和沙棘在干旱胁迫下的WUE_L也高于其它3个树种,说明干旱条件下高δ^(13)C是评定经济林高WUE的可靠指标。因此,在甘肃地区进行经济林选择时,枸杞和沙棘可在干旱地区种植,而在水分条件较好的地区则可选择其它3个树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胁迫 水分利用效率 经济林 稳定性碳同位素比率(δ^13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冬季淹水稻田CH_4排放通量及其δ^(13)C的时间变化特征 被引量:5
12
作者 张晓艳 张广斌 +3 位作者 纪洋 马静 徐华 蔡祖聪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96-302,共7页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持续淹水稻田冬季休闲期和水稻生长期CH4排放通量及其稳定性碳同位组成的时间变化。结果表明:CH4排放在冬季休闲期从4月份呈逐渐上升趋势,至6月份出现排放峰,为CH46.4 mg m-2h-1;水稻移栽后则迅速增加,于7月和8月出...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持续淹水稻田冬季休闲期和水稻生长期CH4排放通量及其稳定性碳同位组成的时间变化。结果表明:CH4排放在冬季休闲期从4月份呈逐渐上升趋势,至6月份出现排放峰,为CH46.4 mg m-2h-1;水稻移栽后则迅速增加,于7月和8月出现两个排放峰,分别为CH423.1 mg m-2h-1和CH429.8 mg m-2h-1,此后急剧下降,末期稻田排水落干期间出现一个排放峰。冬季休闲期CH4排放总量为CH43.3 g m-2,占全年排放总量的8.9%。稻田排放的δ13CH4在冬季休闲期后期逐渐从-51‰上升至-44‰,然后下降至-56‰。水稻移栽后,δ13C值从-62‰迅速降至-68‰,然后慢慢上升至-60‰,并在较长一段时间内保持不变,后期再次富集13C。末期排水落干对排放δ13CH4影响显著。排放δ13CH4在水稻生长期较冬季休闲期低得多,原因在于冬季休闲期的CH4氧化率很高(60%~90%),而水稻生长期的CH4氧化率相对较低(10%~80%)。全观测期内,CH4排放通量的季节变化均与土壤温度显著正相关(p<0.01),与土壤Eh显著负相关(p<0.01),与δ13CH4呈显著负相关(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4排放通量 CH4氧化率 稻田 稳定性碳同位素组成 时间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东栎叶片气孔密度及δ^(13)C值的时空变异 被引量:15
13
作者 郑淑霞 上官周平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30-36,共7页
利用数码图像显微镜处理系统和稳定性碳同位素测定技术 ,对 2 0世纪 30— 80年代不同年代不同植被区域内辽东栎叶片气孔密度及δ1 3C值的时空变异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全国不同区域辽东栎气孔密度为 5 35~80 0stoma·mm- 2 ,... 利用数码图像显微镜处理系统和稳定性碳同位素测定技术 ,对 2 0世纪 30— 80年代不同年代不同植被区域内辽东栎叶片气孔密度及δ1 3C值的时空变异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全国不同区域辽东栎气孔密度为 5 35~80 0stoma·mm- 2 ,平均值为 70 3stoma·mm- 2 ,δ1 3C值为 - 2 8 4 7‰~ - 2 5 0 2‰ ,平均值为 - 2 6 83‰。从时间分布角度 ,由 2 0世纪 30— 80年代 ,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区域中辽东栎叶片气孔密度和δ1 3C值持续降低比较明显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域中辽东栎叶片气孔密度呈增加趋势 ,而δ1 3C值呈降低趋势 ;青藏高原高寒植被区域中辽东栎叶片δ1 3C值呈增加趋势 ,但气孔密度几乎没有变化。从空间分布角度 ,30年代 ,暖温带落叶阔叶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青藏高原高寒植被 3个区域中辽东栎气孔密度和δ1 3C值依次递减 ,说明水分利用效率 (WUE)呈下降趋势 ;5 0年代 ,辽东栎气孔密度在 4个植被区域之间产生波动 ,温带针阔叶混交林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2个区域中的辽东栎气孔密度比较接近 ,且高于气孔密度相差不大的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和青藏高原高寒植被 2个区域 ,4个植被区域类型之间辽东栎叶片δ1 3C值差异不大 ;80年代 ,辽东栎在由东到西分布的暖温带落叶阔叶林至温带草原区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δ^13C值 气孔密度 辽东栎 叶片 暖温带落叶阔叶林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水分利用效率(WUE) 稳定性碳同位素 80年代 青藏高原 时空变异规律 20世纪 高寒植被 针阔叶混交林 时空分布 植被区 测定技术 处理系统 数码图像 时间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田甲烷氧化研究方法进展 被引量:5
14
作者 马静 徐华 蔡祖聪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53-156,共4页
土壤厌氧培养、添加CH4氧化抑制剂和稳定性C同位素方法是3种主要的稻田CH4氧化研究方法。采用土壤厌氧培养方法估算的CH4氧化率偏高,其大部分研究结果中CH4氧化率均>50%,高于其他方法的研究结果。添加CH4氧化抑制剂不仅会抑制CH4的氧... 土壤厌氧培养、添加CH4氧化抑制剂和稳定性C同位素方法是3种主要的稻田CH4氧化研究方法。采用土壤厌氧培养方法估算的CH4氧化率偏高,其大部分研究结果中CH4氧化率均>50%,高于其他方法的研究结果。添加CH4氧化抑制剂不仅会抑制CH4的氧化,同时也会减少或促进CH4的生成,这与添加的CH4氧化抑制剂的浓度有关。稳定性C同位素方法可在自然条件下测定CH4氧化率,无破坏性、灵敏度高,但计算CH4氧化率输入的δinitial、δfinal和α值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烷氧化 厌氧培养 甲烷氧化抑制剂 稳定性碳同位素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分析技术在蜂蜜掺假鉴别中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5
作者 孙佩慧 《食品安全导刊》 2016年第11X期38-38,共1页
在我国,蜂蜜的生产和消费的份额均较大,蜂蜜中含有大量的营养物质且口味独特,因此受到广大消费者的普遍欢迎,是国内消费和出口贸易的重要农产品之一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的蜂蜜产量达到45万t左右,产量与2013年持平,在这... 在我国,蜂蜜的生产和消费的份额均较大,蜂蜜中含有大量的营养物质且口味独特,因此受到广大消费者的普遍欢迎,是国内消费和出口贸易的重要农产品之一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的蜂蜜产量达到45万t左右,产量与2013年持平,在这部分蜂蜜中,有25%的蜂蜜用于出口。蜂蜜的市场需求量巨大,产量难以满足市场的需求,因此部分不法分子为追求利益,在蜂蜜生产中造假掺假,严重影响蜂蜜的质量,给广大消费者造成极大的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蜂蜜 检验技术 质量 蜂产品 淀粉颗粒 稳定性碳同位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