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7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江口水电站极高应力大型地下厂房硬岩破坏机制与稳定性控制研究
1
作者 李邵军 张世殊 +7 位作者 李永红 柳秀洋 李治国 徐鼎平 程丽娟 江权 汤大明 陈刚 《岩土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581-1594,共14页
水电站地下厂房的建设因其超大规模、高边墙、大跨度和地质条件的复杂性,破坏机制和稳定性控制一直是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密切关注的焦点和难题。依托当前世界地应力最高的双江口水电站地下厂房,通过现场调查、原位监测、理论分析和数值模... 水电站地下厂房的建设因其超大规模、高边墙、大跨度和地质条件的复杂性,破坏机制和稳定性控制一直是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密切关注的焦点和难题。依托当前世界地应力最高的双江口水电站地下厂房,通过现场调查、原位监测、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研究了极高地应力下硬岩变形破坏的工程问题和稳定性控制方法,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探讨:首先,利用有限的地应力测试数据和导洞中观察到的脆性破坏现象,估算和修正深切河谷地区地下厂房区的原岩应力场;其次,讨论了极高地应力下厂房洞室的典型破坏现象,包括高应力诱发破坏全局问题和局部岩脉切割导致的块体失稳问题,以及相应的破坏机制和控制措施。研究成果将为后续高应力硬岩大型地下厂房洞室群的建设提供重要的案例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地下洞室 高应力 破坏现象 岩脉 稳定性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布式无人车路径跟踪的行驶稳定性控制方法 被引量:1
2
作者 周枫林 陈腾飞 +2 位作者 游雨龙 王瑾元 汤迎红 《机械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9-116,共8页
针对分布式无人车路径跟踪过程中的跟踪效果以及车辆稳定性这一多目标控制问题,研究了一种基于双层控制理论的协调控制策略。该策略采用上下两层的控制框架。其中上层控制框架中设计了基于MPC的路径跟踪控制器和基于自适应模糊PID的横... 针对分布式无人车路径跟踪过程中的跟踪效果以及车辆稳定性这一多目标控制问题,研究了一种基于双层控制理论的协调控制策略。该策略采用上下两层的控制框架。其中上层控制框架中设计了基于MPC的路径跟踪控制器和基于自适应模糊PID的横摆力矩控制器,以权值切换函数协调两个控制量输出,在减小路径跟踪横向偏差的同时确保车辆具备良好的响应特性;在下层控制中,设计了基于稳定性滑转率控制和基于确定性力矩的四轮力矩最佳分配方式,用于执行上层控制器计算得到的控制需求,避免无人车产生侧滑并精确把控无人车上层架构所需求的横摆力矩,以保证无人车行驶的稳定性。通过在CarSim/Simulink进行仿真及实车试验,验证了所提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无人车 路径跟踪 自适应模糊PID 稳定性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智能体模型预测(AMPC)的车辆横摆稳定性控制
3
作者 赵柯帆 裴晓飞 +1 位作者 陈祯福 项鸿博 《汽车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81-488,507,共9页
随着汽车主动安全技术的快速发展,现代电动汽车底盘电控单元迎来爆炸式增长。为提高底盘主动安全控制的实时性与准确性,针对底盘电控单元的快速增长以及控制系统集成化程度低、多目标协同优化的耦合冲突问题,本文首先建立了基于多智能体... 随着汽车主动安全技术的快速发展,现代电动汽车底盘电控单元迎来爆炸式增长。为提高底盘主动安全控制的实时性与准确性,针对底盘电控单元的快速增长以及控制系统集成化程度低、多目标协同优化的耦合冲突问题,本文首先建立了基于多智能体(multi-agent based,MAB)的底盘系统集成控制架构,提出一种集成前、后轮主动转向系统和差动制动系统的控制体系;其次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每个智能体的状态方程以及其对车辆质心的贡献度模型,并结合模型预测控制考虑约束的特点,设计了包含全局状态跟踪误差和局部控制努力的代价函数,同时考虑执行器约束与地面摩擦椭圆约束;最后,每个智能体通过各自贡献度的动态信息交互实现其协同控制。研究结果表明:本文所提出的基于多智能体模型预测的车辆稳定性控制方法,在高低路面附着和大曲率弯道的行驶工况下,相比于各主动安全单元独立控制在横摆稳定性方面有明显的提升,具有一定的工程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智能体 模型预测控制 稳定性控制 主动转向 差动制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优化预测算法下船舶航行稳定性控制研究
4
作者 柯金丁 仲金召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60-64,共5页
船舶在水中航行时,所受到的水动力与船舶的运动状态之间存在着复杂的非线性关系,导致传统的线性控制方法难以取得理想的控制效果。为此,本文引入智能优化预测算法对船舶航行稳定性控制方法进行改进。首先,以航向角偏差为PID控制器输入,... 船舶在水中航行时,所受到的水动力与船舶的运动状态之间存在着复杂的非线性关系,导致传统的线性控制方法难以取得理想的控制效果。为此,本文引入智能优化预测算法对船舶航行稳定性控制方法进行改进。首先,以航向角偏差为PID控制器输入,输出船舶舵令控制值;然后,利用智能优化预测算法中的改进野马算法优化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参数,完成水动力与船舶的运动状态之间的非线性关系线性化处理;最后,结合舵令补偿值与舵令控制值,得到最终的舵令控制值;依据最终的舵令控制值获取舵速控制指令,完成船舶的航行稳定性控制。实验证明,该方法在风速扰动与时变航向下,仍能对船舶航行稳定性进行控制,精准跟踪船舶轨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优化 预测算法 船舶航行 稳定性控制 改进野马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突发事故下复杂海况救助船姿态稳定性控制
5
作者 张隽 梁海咏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36-39,共4页
为应对复杂海况的非线性干扰,针对动态变化海况作出相应策略调整,提出突发事故下复杂海况救助船姿态稳定性控制方法。构建基于模糊PID控制救助船姿态稳定性控制模型,考虑救助船行驶过程中风干扰、海流干扰2种突发事故干扰,获取救助船姿... 为应对复杂海况的非线性干扰,针对动态变化海况作出相应策略调整,提出突发事故下复杂海况救助船姿态稳定性控制方法。构建基于模糊PID控制救助船姿态稳定性控制模型,考虑救助船行驶过程中风干扰、海流干扰2种突发事故干扰,获取救助船姿态变化结果,通过模糊PID控制针对救助船姿态变化偏差实时调整救助船姿态稳定性控制量,实现救助船姿态稳定性控制。通过实验验证,该方法能适应复杂海况,在不同等级海况下,救助船最大横摇角均在3.5°以内,最大横向位移偏差均小于2 m,救助船稳定性均在97%以上,翻船率稳定在2.5%以下,能有效确保复杂海况救助船安全性,有助于实现海上突发事故顺利救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海况 救助船 姿态稳定性控制 模糊PID 姿态变化偏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传感器融合的水稻秧棚苗床整地机行进稳定性控制
6
作者 洪德誉 刘成阳 +1 位作者 梁斌 吴延壮 《农业工程技术》 2025年第5期22-23,共2页
水稻种植中,苗床整地质量对秧苗生长影响重大,而整地机行进稳定性是保障作业质量的关键。该文针对水稻秧棚苗床整地机,运用多传感器融合技术,设计整机系统,制定动态路径规划与闭环反馈控制策略。经试验验证,该技术显著提升了整地机行进... 水稻种植中,苗床整地质量对秧苗生长影响重大,而整地机行进稳定性是保障作业质量的关键。该文针对水稻秧棚苗床整地机,运用多传感器融合技术,设计整机系统,制定动态路径规划与闭环反馈控制策略。经试验验证,该技术显著提升了整地机行进稳定性,为水稻优质苗床打造提供有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秧棚苗床整地机 行进 稳定性控制 多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线控制动车辆单轮制动失效的稳定性控制 被引量:1
7
作者 孙丽琴 陈欢 +1 位作者 张晓亮 龚晓庆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5-63,共9页
基于线控制动系统四轮可独立控制的特点,提出一种协同线控转向与线控制动的制动力实时分配的控制方法。该方法根据三轮富余制动力能否补偿失效轮损失制动力,按制动强度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制动3种工况,针对重度制动工况下制动力补偿不... 基于线控制动系统四轮可独立控制的特点,提出一种协同线控转向与线控制动的制动力实时分配的控制方法。该方法根据三轮富余制动力能否补偿失效轮损失制动力,按制动强度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制动3种工况,针对重度制动工况下制动力补偿不足问题,基于积分滑模控制方法设计前轮主动转向器,综合考虑单轮制动失效时各轮垂直载荷的变化和前轮转角介入后轮胎力的耦合,采用序列二次规划算法(sequental quadratic programming,SQP),实时分配剩余三轮制动力。仿真结果表明:在不同制动强度及不同轮制动失效下所提控制方法相较于无控制,横向跑偏分别减少了89.98%、91.90%、96.96%、89.62%,制动强度至少达到正常制动时的97.5%。因此,该控制方法在保证横向稳定性的同时最大限度地满足驾驶员的制动期望,有效抑制因单轮制动失效导致的车辆跑偏甩尾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控制动系统 单轮制动失效 制动力分配 稳定性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车线控转向系统稳定性控制策略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孙有平 李崧 +2 位作者 何江美 吴光庆 王国春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37-43,共7页
以汽车线控转向系统为研究对象,构建滑模观测器对汽车质心侧偏角进行实时估计,用于主动前轮转向控制器设计。以汽车线性二自由度模型为参考模型,设计了基于扰动补偿的主动前轮转向滑模控制器,由主动转向控制器决策出额外附加前轮转角,... 以汽车线控转向系统为研究对象,构建滑模观测器对汽车质心侧偏角进行实时估计,用于主动前轮转向控制器设计。以汽车线性二自由度模型为参考模型,设计了基于扰动补偿的主动前轮转向滑模控制器,由主动转向控制器决策出额外附加前轮转角,使车辆响应跟随理想横摆角速度与质心侧偏角,改善汽车的横向稳定性。通过所建立的Carsim和Simulink联合仿真平台,在双移线低路面附着系数,有、无侧向风的工况下验证了主动转向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模控制 主动前轮转向 扰动观测器 稳定性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控四轮转向车辆路径跟踪稳定性控制
9
作者 屈翔 张晓姗 +2 位作者 李亚娟 陈豪 周卓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6-34,共9页
针对高速和不同路面附着系数下车辆路径跟踪过程中的稳定性问题,设计一种考虑整车操纵稳定性的路径跟踪控制策略。根据线控四轮转向结构和工作原理,建立线控四轮转向数学模型及Simulink/Carsim联合仿真整车模型。在此基础上,利用线控四... 针对高速和不同路面附着系数下车辆路径跟踪过程中的稳定性问题,设计一种考虑整车操纵稳定性的路径跟踪控制策略。根据线控四轮转向结构和工作原理,建立线控四轮转向数学模型及Simulink/Carsim联合仿真整车模型。在此基础上,利用线控四轮转向前后轮都可控制的优点,以跟踪期望路径为目标,通过设计前轮滑模变结构控制策略,得到附加前轮转角来控制车辆行驶轨迹;然后以参考模型的质心侧偏角和横摆角速度为目标,设计积分滑模稳定性控制策略对后轮进行控制。基于CarSim和Simulink联合仿真结果表明,该控制策略在有效跟踪期望路径的同时,能够在高速和低路面附着系数下实现对整车的稳定性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控四轮转向 路径跟踪 滑模控制 稳定性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滑模协调控制的四轮独立电驱动车辆稳定性控制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晓林 王保华 +2 位作者 邓召文 吴华伟 朱远志 《现代制造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1-57,共7页
针对四轮独立电驱动车辆动力学特性及驱动控制策略复杂等问题,提出了基于力矩分配系数法的驱动协同控制策略,并设计了驱动力矩滑模协调控制器,配合车辆失稳判断模块计算出车辆维持稳定所需的附加横摆力矩,同时利用载荷分配方法设计了驱... 针对四轮独立电驱动车辆动力学特性及驱动控制策略复杂等问题,提出了基于力矩分配系数法的驱动协同控制策略,并设计了驱动力矩滑模协调控制器,配合车辆失稳判断模块计算出车辆维持稳定所需的附加横摆力矩,同时利用载荷分配方法设计了驱动力矩最优分配控制器,基于载荷分配方法将驱动力矩分配至4个车轮,以维持车辆稳定行驶。为验证驱动协同控制策略的有效性,基于CarSim软件建立四轮独立电驱动车辆模型,并将提出的驱动协同控制策略和普通滑模控制策略进行仿真对比。结果表明:驱动协同控制策略使横摆角速度偏差降低了25%,质心侧偏角偏差降低了23%,能够满足车辆稳定性控制要求,同时降低了整车驱动力矩分配控制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模协调控制 稳定性控制 四轮独立电驱动 力矩分配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挂汽车列车横向稳定性控制策略 被引量:1
11
作者 赵侃 屈怀琨 +3 位作者 全煜坤 宋云龙 刘清杰 邱兆文 《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81-594,共14页
双挂汽车列车相较于传统半挂车具有更高的运输效率和较低的运输成本,更适合未来公路运输绿色、便捷、高效的发展趋势,但较长的车身总长度和组成单元个数必然会对双挂汽车列车的整车稳定性产生影响.为研究并验证控制策略对双挂汽车列车... 双挂汽车列车相较于传统半挂车具有更高的运输效率和较低的运输成本,更适合未来公路运输绿色、便捷、高效的发展趋势,但较长的车身总长度和组成单元个数必然会对双挂汽车列车的整车稳定性产生影响.为研究并验证控制策略对双挂汽车列车横向稳定性的改善情况,基于Trucksim仿真平台搭建双挂汽车列车(B型双挂车)动力学模型,依据运动力学定律建立Simulink双挂汽车列车简化参考模型,分别以动力学和参考模型中各个单元的横摆角速度偏差、横向载荷转移率偏差为输入,结合模糊推理和PID(proportional-integral-derivative control,PID)控制理论构建整车横摆和侧倾稳定性主动控制策略,并根据车辆状态识别结果对控制策略的介入时机进行调整.模拟结果显示:主动控制策略使双挂汽车列车横向稳定性评价参数的波动幅度均有明显减小;各个单元的质心侧偏角峰值降低5.7%∼53%,横摆角速度峰值降低4.9%∼23.8%,侧倾角峰值降低0.5%∼24.9%,质心侧偏角峰值降低0.3%∼32.9%.表明本工作所设计的控制策略对双挂汽车列车的横向稳定性有改善作用,研究结果可为未来双挂汽车列车的横向稳定性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挂汽车列车 横向稳定性控制 模糊推理 PID 控制 差动制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信中断下考虑行驶状态时空收敛的混合编队稳定性控制算法
12
作者 满忠运 王江锋 +2 位作者 王钰 罗冬宇 董佳宽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3-103,共11页
针对通信中断下由智能网联车辆(Connected and Automated Vehicles,CAV)与人工驾驶车辆(Manually Driven Vehicles,MDV)所组成的混合编队的稳定性控制问题,考虑基于前车-领航车通信拓扑(Predecessor-Leader Following topology,PLF)和... 针对通信中断下由智能网联车辆(Connected and Automated Vehicles,CAV)与人工驾驶车辆(Manually Driven Vehicles,MDV)所组成的混合编队的稳定性控制问题,考虑基于前车-领航车通信拓扑(Predecessor-Leader Following topology,PLF)和协同自适应巡航控制(Cooperative Adaptive Cruise Control,CACC)的混合编队,构建通信正常和通信中断状态下的车辆控制器.基于Routh-Hurwitz稳定性判据和频域分析方法设计稳定条件求解算法,计算控制器和MDV跟驰模型的稳定性条件,并提出针对两种控制器的平滑切换策略.案例分析表明:车队能够稳定安全行驶,各车速度标准差变化率均低于1.8%,平均加速度变化量和其平均值均低于0.016 m/s^(2),说明所提出的稳定性控制算法具有良好的有效性,可实现车辆及编队行驶状态的时空收敛;针对加速场景和减速场景,所提出的控制器切换策略能够分别减小车辆加速度波动幅度达37.1%和59.9%,控制器切换过程中的车辆状态稳定性得到显著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交通 混合编队 通信中断 稳定性控制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可拓相平面稳定域划分的Tube-MPC车辆稳定性控制
13
作者 苏东旭 赵治国 +2 位作者 赵坤 李刚 于勤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654-1667,共14页
针对分布式四轮驱动电动车辆在极限工况下稳定性控制难题,考虑了横摆角速度、横纵向加速度等传感器噪声以及质心侧偏角估计误差的影响,提出了基于可拓理论的相平面稳定域划分方法以及自适应管道模型预测控制(ATMPC)算法,以快速量化车辆... 针对分布式四轮驱动电动车辆在极限工况下稳定性控制难题,考虑了横摆角速度、横纵向加速度等传感器噪声以及质心侧偏角估计误差的影响,提出了基于可拓理论的相平面稳定域划分方法以及自适应管道模型预测控制(ATMPC)算法,以快速量化车辆稳定性程度,并在满足跟踪精度的前提下保证车辆行驶的稳定性。所设计的车辆横摆稳定性控制系统采用分层设计架构,其中上层基于可拓理论,将车辆质心侧偏角-橫摆角速度相平面与可拓控制域相关联,并根据车辆实际状态判断可拓控制域并计算关联函数,实现了下层的管道模型预测控制(TubeMPC)控制目标权重与控制模式的决策;下层基于Tube-MPC对期望横摆角速度和质心侧偏角进行跟踪,实现附加横摆力矩的精准决策,之后采用轮胎负荷率优化方法进行横摆力矩的分配。通过CarSim与Simulink软件联合仿真,对所设计的控制策略进行仿真验证。结果表明,相较于常规MPC算法,所提出的控制架构与ATMPC控制策略能够有效提升车辆在极限工况下的行驶稳定性以及噪声干扰环境下的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驱动车辆 稳定性控制 可拓相平面 管道模型预测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布式电驱动汽车自适应稳定性控制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罗良铨 尧海祥 《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 2024年第8期40-43,共4页
针对车辆行驶状况的复杂性及多变性,为提高车辆行驶稳定控制效果,提出一种模糊自适应稳定性控制策略。为削弱滑模变结构的抖动并增加切换增益函数的适应性,采用模糊控制规则对其进行动态调整决策出最佳值,以此作为车辆横向稳定性控制基... 针对车辆行驶状况的复杂性及多变性,为提高车辆行驶稳定控制效果,提出一种模糊自适应稳定性控制策略。为削弱滑模变结构的抖动并增加切换增益函数的适应性,采用模糊控制规则对其进行动态调整决策出最佳值,以此作为车辆横向稳定性控制基础。为发挥四轮驱动及制动可独立控制的优势,以轮胎附着裕量为依托优化分配各轮旋转力矩。对控制策略的有效性进行单移线试验,结果表明,模糊自适应稳定性控制策略有效降低了滑模变结构控制的抖动,提高了车辆稳定性的极限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 模糊自适应 力矩优化分配 稳定性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部大变形巷道围岩稳定性控制方法研究 被引量:152
15
作者 王卫军 袁超 +5 位作者 余伟健 吴海 彭文庆 彭刚 柳小胜 董恩远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2921-2931,共11页
针对深部高应力巷道围岩大变形难以控制的问题,采用Kastner等相关理论,研究了支护阻力对深部高应力巷道围岩变形的影响,揭示了其变形难以控制的力学本质,提出了巷道围岩稳定性控制新的支护理念。深部高应力巷道围岩大变形主要来自于两部... 针对深部高应力巷道围岩大变形难以控制的问题,采用Kastner等相关理论,研究了支护阻力对深部高应力巷道围岩变形的影响,揭示了其变形难以控制的力学本质,提出了巷道围岩稳定性控制新的支护理念。深部高应力巷道围岩大变形主要来自于两部分:1巷道周边浅部破碎围岩的扩容与剪胀等非连续性变形;2高应力致使巷道围岩产生的以塑性变形为主的连续性变形。研究表明:目前的支护水平对巷道围岩的连续性变形影响十分有限,总是存在一部分变形量无法控制,即深部巷道围岩存在"给定变形"。为实现巷道围岩稳定控制,降低支护成本,巷道围岩支护理念应由变形控制向稳定控制转变,确保巷道围岩均匀、协调变形,消除冒顶与片帮等不安全隐患,增强巷道围岩整体性与稳定性。因此,对于深部高应力巷道围岩稳定性控制,可在巷道掘进时预留一定的变形空间以容纳围岩部分"给定变形",支护结构应具有一定的连续性变形能力,又能持续提供较高的支护阻力,以维持巷道围岩的完整性与稳定性,保障巷道围岩的均匀、协调变形。工程实践结果表明:考虑预留变形并采用"可接长锚杆+刚性长螺纹钢锚杆+锚网+W钢带+喷射混凝土"综合控制技术为主,并辅以可接长锚杆强化顶板支护方案可较好控制巷道围岩的稳定性,保障了巷道服务期间的安全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应力 稳定性控制 给定变形 支护阻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偏应力场的巷道围岩破坏特征及工程稳定性控制 被引量:28
16
作者 余伟健 吴根水 +2 位作者 袁超 王平 杜少华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408-1419,共12页
针对巷道围岩破坏机理及稳定性控制问题,采用岩石力学等相关理论推导了巷道围岩偏应力场的解析解,分析了圆形巷道围岩在不同情况下的分布情况,建立了偏应力场与塑性区分布的本构方程,表明塑性区半径与极坐标的角度和偏应力是密切相关的... 针对巷道围岩破坏机理及稳定性控制问题,采用岩石力学等相关理论推导了巷道围岩偏应力场的解析解,分析了圆形巷道围岩在不同情况下的分布情况,建立了偏应力场与塑性区分布的本构方程,表明塑性区半径与极坐标的角度和偏应力是密切相关的,可呈不规则分布;结合工程实际,采用数值计算模拟分析了垂直应力大于水平应力时(侧压系数λ=0.4)和水平应力大于垂直应力时(侧压系数λ=1.6)不同应力状态下的巷道围岩偏应力和塑性区演化过程;根据现场调查及塑性区演化特征,提出在不同侧压系数下巷道围岩可形成典型正对称失稳模式和典型角对称失稳模式,并分析了这两种破坏模式的巷道围岩支护误区,以及相应的控制原则与关键技术。结合木孔煤矿和高坑煤矿的工程实践,应用了以"锚杆+锚索"支护为主,以提高两帮稳定性目标的"高强刚桁架"综合支护技术;以及以"关键部位注浆",发挥内、外耦合作用的"锚杆+U型钢+锚索"综合治理方案。工程实践表明,所提出的支护方案分别能对正对称失稳巷道和角对称失稳巷道围岩变形能起到较好的控制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巷道围岩 偏应力 塑性区 失稳模式 稳定性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纵向力分配的轮边驱动电动汽车稳定性控制 被引量:32
17
作者 熊璐 余卓平 +1 位作者 姜炜 蒋造云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17-421,426,共6页
采用层次化整车稳定性控制方法和加权二乘法优化分配算法,通过纵向力在约束范围内的合理分配形成直接横摆力矩,改善车辆的行驶姿态.实车试验结果显示,控制器根据各轮状态实现了四轮纵向力有效分配,车辆横摆角速度能够很好地跟踪参考横... 采用层次化整车稳定性控制方法和加权二乘法优化分配算法,通过纵向力在约束范围内的合理分配形成直接横摆力矩,改善车辆的行驶姿态.实车试验结果显示,控制器根据各轮状态实现了四轮纵向力有效分配,车辆横摆角速度能够很好地跟踪参考横摆角速度;通过控制,降低了车辆横摆角速度与侧向加速度,提高了车辆的操纵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驱电动汽车 稳定性控制 纵向力分配 控制分配 加权最小二乘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步相量技术应用于电力系统暂态稳定性控制的可行性分析 被引量:111
18
作者 谢小荣 李红军 +2 位作者 吴京涛 张涛 童陆园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0-14,共5页
在同步相量技术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同步相量响应的广域暂态稳定性控制的概念,阐述了其原理和系统结构,重点讨论了系统实现所涉及的关键技术,包括功角测量、暂态稳定性判别和控制决策、响应时间、通信方式和可靠性设... 在同步相量技术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同步相量响应的广域暂态稳定性控制的概念,阐述了其原理和系统结构,重点讨论了系统实现所涉及的关键技术,包括功角测量、暂态稳定性判别和控制决策、响应时间、通信方式和可靠性设计等,从而论证了同步相量技术应用于电力系统暂态稳定性控制的可行性和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系统 暂态稳定性控制 同步相量 可行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铁牵引变流器-电机系统稳定性控制 被引量:24
19
作者 赵雷廷 刁利军 +1 位作者 董侃 刘志刚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01-107,共7页
牵引变流器-电机系统是地铁车辆传动的主要组成部分,供网电压波动、直流侧滤波电感与支撑电容参数受限选取以及牵引变流器控制策略所产生的负阻抗特性都会引起系统直流侧电压和电流的持续振荡,继而造成电机输出转矩脉动,降低系统稳定性... 牵引变流器-电机系统是地铁车辆传动的主要组成部分,供网电压波动、直流侧滤波电感与支撑电容参数受限选取以及牵引变流器控制策略所产生的负阻抗特性都会引起系统直流侧电压和电流的持续振荡,继而造成电机输出转矩脉动,降低系统稳定性。本文通过建立异步电机形等效电路以及转子磁场定向矢量控制近似线性化模型,推导出牵引变流器的输入导纳方程,进而阐释了车辆运行过程中滤波器-牵引变流器-电机系统的振荡机理,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通过在线修正电机定子电流转矩分量给定值以调整牵引变流器输入导纳的新型稳定性控制器,模型仿真和实验结果验证了所述理论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车辆 牵引变流器 系统振荡 输入导纳 稳定性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顶板离层监测的锚固巷道稳定性控制 被引量:28
20
作者 孔恒 马念杰 +1 位作者 王梦恕 张成平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3期55-58,共4页
在提出顶板离层概念的基础上 ,对顶板离层与锚固系统的变形协调条件以及离层临界值、失稳临界值及工程估计值的确定进行了分析 ;通过实例 ,说明了离层监测与反馈的应用 ;工程实践表明 ,采用顶板离层监测是锚固巷道稳定性控制的简易技术... 在提出顶板离层概念的基础上 ,对顶板离层与锚固系统的变形协调条件以及离层临界值、失稳临界值及工程估计值的确定进行了分析 ;通过实例 ,说明了离层监测与反馈的应用 ;工程实践表明 ,采用顶板离层监测是锚固巷道稳定性控制的简易技术手段 ,其技术经济效果明显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锚固巷道 稳定性控制 顶板离层 离层临界值 离层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