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稳定性同位素示踪技术在环境领域的应用初探 被引量:11
1
作者 孙玮玮 毕春娟 +4 位作者 陈振楼 胡蓓蓓 王东启 刘耀龙 沈军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88-92,共5页
通过系统分析国内、外近年来关于稳定性同位素示踪技术在各环境介质中污染物的迁移、转化及判源分析等方面的相关文献,得出该领域的研究现状:稳定性同位素技术用于环境领域研究特别是水环境中不同物态的有机物来源、运移、转化研究较为... 通过系统分析国内、外近年来关于稳定性同位素示踪技术在各环境介质中污染物的迁移、转化及判源分析等方面的相关文献,得出该领域的研究现状:稳定性同位素技术用于环境领域研究特别是水环境中不同物态的有机物来源、运移、转化研究较为成熟;我国稳定性同位素用于环境领域特别对污染物判源及不同环境介质中迁移、转化与降解的稳定性同位素研究尚属起步阶段,但前景广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性同位素 示踪 环境 溯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核酸DNA/RNA同位素示踪技术的水稻土甲烷氧化微生物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郑燕 贾仲君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490-501,共12页
稳定性同位素示踪复杂土壤中微生物DNA/RNA的技术难点是13C-DNA/RNA的鉴定。本研究针对我国六种典型水稻土,利用稳定性同位素13CH4示踪活性的甲烷氧化菌,超高速密度梯度离心获得不同浮力密度DNA/RNA后,以甲烷氧化菌独有的pmo A功能基因... 稳定性同位素示踪复杂土壤中微生物DNA/RNA的技术难点是13C-DNA/RNA的鉴定。本研究针对我国六种典型水稻土,利用稳定性同位素13CH4示踪活性的甲烷氧化菌,超高速密度梯度离心获得不同浮力密度DNA/RNA后,以甲烷氧化菌独有的pmo A功能基因和16S r RNA特异基因作为分子标靶,通过半定量凝胶电泳技术评价了特异基因作为分子标靶判定13C-DNA/RNA的可行性,进一步利用克隆文库技术研究水稻土中的活性甲烷氧化菌群落结构。结果表明:甲烷氧化菌功能基因pmo A作为分子标靶,能够准确鉴别13C-DNA,而甲烷氧化菌特异的16S r RNA基因则能较好地区分12C和13C标记的RNA,但13C-RNA中的非目标微生物污染高于13C-DNA示踪技术。进一步以13C-DNA和13C-RNA为模板,分别构建了pmo A和16S r RNA基因的克隆文库,系统发育分析表明I型菌主导了土壤甲烷氧化过程,其中江西鹰潭和黑龙江五常土壤中活性甲烷氧化菌全部属于Ia型,而四川资阳、浙江嘉兴、江苏常熟和江都土壤中Ia型和Ib型甲烷氧化菌均有发现,并且后者比例较低。这些结果表明分子标靶基因能够有效判定复杂土壤中的甲烷氧化菌13C-DNA/RNA,在DNA和RNA水平的结果基本一致,我国典型水稻土中活性甲烷氧化菌可能存在一定的地理分异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土 好氧甲烷氧化 稳定性同位素示踪dna/R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稳定性同位素井间监测在静北古潜山油藏的应用
3
作者 郝春联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02年第z1期40-42,共3页
为判断油水井对应关系 ,研究断层、裂缝发育特征 ,了解储层的非均质性 ,在静北古潜山开展了 5个注采井组的稳定性同位素测试。采用可活化稳定性同位素作为示踪剂 ,追踪注入流体 ,18口油井取样 ,14口油井先后见到不同浓度的示踪剂。实践... 为判断油水井对应关系 ,研究断层、裂缝发育特征 ,了解储层的非均质性 ,在静北古潜山开展了 5个注采井组的稳定性同位素测试。采用可活化稳定性同位素作为示踪剂 ,追踪注入流体 ,18口油井取样 ,14口油井先后见到不同浓度的示踪剂。实践证明 ,可活化稳定性同位素示踪剂测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潜山油藏 可活化稳定性同位素 示踪 测试 应用 大民屯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位素示踪法测定清蛋白合成率的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陈钰 任建安 +3 位作者 唐新亚 周维桂 阿基业 黎介寿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89-92,97,共5页
目的:应用气相色谱质谱仪分析前体池和产物池中同位素丰度,对清蛋白合成速率进行评估。方法:8只新西兰兔进行L-[2H5]-苯丙氨酸和肠外营养液输注,输注前和输注后每小时取静脉血3ml。对前体池和清蛋白结合池氨基酸进行提取和衍生化后,应... 目的:应用气相色谱质谱仪分析前体池和产物池中同位素丰度,对清蛋白合成速率进行评估。方法:8只新西兰兔进行L-[2H5]-苯丙氨酸和肠外营养液输注,输注前和输注后每小时取静脉血3ml。对前体池和清蛋白结合池氨基酸进行提取和衍生化后,应用气相色谱质谱仪分析两池中的同位素丰度。将同位素丰度代入计算公式,得到新西兰兔在给予肠外营养支持时的清蛋白合成率分数。结果:在保留281.65s出现衍生物峰,L-[2H5]-苯丙氨酸衍生化产物为N,O-双三甲基硅烷基-L-苯丙氨酸。输注实验1h后前体池同位素丰度达到稳定状态,此时清蛋白结合池同位素丰度近似于直线上升,新西兰兔在给予肠外营养时的清蛋白合成率分数为(17.26±0.92)%。结论:同位素示踪法是一种直接、准确、有效地测定清蛋白合成率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蛋白 苯丙氨酸 稳定性同位素 示踪 衍生物 丰度 合成率分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侵蚀示踪方法研究综述 被引量:9
5
作者 马琨 王兆骞 陈欣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2002年第4期90-95,共6页
土壤侵蚀已成为极为严峻的环境问题之一 ,由于降雨、坡面层流引起的土壤侵蚀被认为是涉及到坡面土壤的分散、沉积和转移同时发生的过程。分别介绍了放射性核素 1 37Cs示踪 ,稳定性稀土元素示踪 ,磁性示踪剂在土壤侵蚀、沉积、分布和泥... 土壤侵蚀已成为极为严峻的环境问题之一 ,由于降雨、坡面层流引起的土壤侵蚀被认为是涉及到坡面土壤的分散、沉积和转移同时发生的过程。分别介绍了放射性核素 1 37Cs示踪 ,稳定性稀土元素示踪 ,磁性示踪剂在土壤侵蚀、沉积、分布和泥沙来源研究领域中的进展情况。旨在借鉴国内外研究方法上的经验。对于准确评价侵蚀泥沙在坡面空间、时间尺度上的分布、转运、沉积 ,了解土壤侵蚀过程和评价基于坡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示踪方法 磁性示踪 土壤侵蚀 核素示踪 稳定性同位素中子活化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15)N示踪技术研究高产小麦、玉米的施氮规律 被引量:28
6
作者 茹德平 赵彩霞 +2 位作者 李习军 李青松 赵治军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51-154,共4页
利用稳定性同位素15N示踪技术 ,探索小麦、玉米在高N施肥下的N素营养规律。结果表明 :小麦、玉米对追加15N化肥的吸收利用率为 2 8 42 %~ 46 2 8% ,向籽粒运转量为 5 4 %~68% ,追施N的有效期可连续 3茬作物 ,累计利用率为 5 2 0 7%~... 利用稳定性同位素15N示踪技术 ,探索小麦、玉米在高N施肥下的N素营养规律。结果表明 :小麦、玉米对追加15N化肥的吸收利用率为 2 8 42 %~ 46 2 8% ,向籽粒运转量为 5 4 %~68% ,追施N的有效期可连续 3茬作物 ,累计利用率为 5 2 0 7%~ 60 39%。在较高土壤肥力基础上 ,小麦、玉米年产量达 1 5 0 0 0kg hm2 ,小麦最佳氮肥施量为 1 5 0~ 1 87 5kg hm2 ,玉米为 30 0~375kg hm2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5N示踪技术 玉米 高产小麦 施氮 稳定性同位素 吸收利用率 营养规律 土壤肥力 有效期 年产量 N素 施肥 籽粒 作物 追施 施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水分条件下格陵兰岛冻土活性甲烷氧化菌群落分异规律 被引量:7
7
作者 刘蓓 Bo Elberling 贾仲君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90-96,共7页
揭全球气候变化导致丹麦格陵兰岛形成了旱地和间歇淹水的土壤景观,采用稳定性同位素核酸探针技术和高通量测序16S r RNA及pmoA基因的分析方法,开展了格陵兰岛旱地和间歇淹水土壤微宇宙培养试验,探究不同水分条件下冻土的甲烷氧化潜力及... 揭全球气候变化导致丹麦格陵兰岛形成了旱地和间歇淹水的土壤景观,采用稳定性同位素核酸探针技术和高通量测序16S r RNA及pmoA基因的分析方法,开展了格陵兰岛旱地和间歇淹水土壤微宇宙培养试验,探究不同水分条件下冻土的甲烷氧化潜力及活性好氧甲烷氧化菌群落演替规律。结果表明:与旱地土壤相比,淹水土壤氧化高浓度甲烷的速率呈现降低趋势,分别为12.38和12.17μg/(g·d),但后者对甲烷碳同化利用效率显著高于前者,土壤13C-有机碳原子百分比从自然丰度1.08%,分别增加至1.64%和1.99%。超高速密度梯度离心分析13C-DNA发现甲烷氧化菌群落发生演替,旱地土壤中Crenothrix甲烷氧化菌16S rRNA基因丰度仅为0.04%,而在间歇淹水土壤中为23.78%,增幅高达557倍;类型Ⅱ甲烷氧化菌Methylosinus则从33.76%增至44.38%。然而,类型Ⅰ甲烷氧化菌Methylocaldum的丰度明显降低,从旱地土壤10.15%显著降低为间歇淹水0.14%;进一步通过pmo A基因高通量测序分析,也得到了类似的结果,特别是类型Ⅰ甲烷氧化菌RPCs从旱地土壤15.61%显著降低至间歇淹水土壤的0.13%。这些结果表明:尽管格陵兰冻土中经典的类型Ⅱ甲烷氧化菌主导了旱地土壤和间歇性淹水土壤好氧甲烷氧化过程,但水分可能是甲烷氧化菌群落演替的重要环境驱动力,水分增加导致活性的类型Ⅰ种群丰度降低,同时显著刺激了新型甲烷氧化菌Crenothrix的大量生长并可能在间歇淹水土壤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好氧甲烷氧化菌 活动层 稳定性同位素示踪dna 冻土 土壤含水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田甲烷产生途径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8
作者 张广斌 马静 +1 位作者 徐华 蔡祖聪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6-11,共6页
H2/CO2还原和乙酸(CH3COOH)发酵是稻田CH4产生的主要途径。C同位素示踪技术、添加CH4产生途径抑制剂和稳定性C同位素方法是稻田CH4产生途径的主要研究方法。本文综述了这3种研究方法及研究结果,并指出了今后的研究重点:加强我国有关稻田... H2/CO2还原和乙酸(CH3COOH)发酵是稻田CH4产生的主要途径。C同位素示踪技术、添加CH4产生途径抑制剂和稳定性C同位素方法是稻田CH4产生途径的主要研究方法。本文综述了这3种研究方法及研究结果,并指出了今后的研究重点:加强我国有关稻田CH4产生途径的研究;对比分析3种研究方法,查明研究结果存在差异的原因;加强同位素分馏系数α(CO2/CH4)和ε(ac/CH4)以及C同位素组成δ13CH4和δ13CH4(CO2/H2)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烷产生途径 同位素示踪技术 甲烷产生抑制剂 稳定性同位素方法 稻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气微生物分子勘探技术与初步应用 被引量:3
9
作者 许科伟 郑旭莹 +2 位作者 顾磊 郭嘉琪 汤玉平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896-903,共8页
油气微生物勘探技术因其多解性小、信噪比高、受环境影响小、经济快速的特点,越来越受到勘探家的重视。随着高通量测序、分子生物学技术及生物信息学的快速发展,从微生物群落整体的角度描述特定油气指示微生物的变化,已成为未来微生物... 油气微生物勘探技术因其多解性小、信噪比高、受环境影响小、经济快速的特点,越来越受到勘探家的重视。随着高通量测序、分子生物学技术及生物信息学的快速发展,从微生物群落整体的角度描述特定油气指示微生物的变化,已成为未来微生物勘探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介绍土壤样品采集、DNA提取与分析、判别模型建立和有利区预测等4个油气微生物分子勘探技术关键环节,并针对土壤DNA提取和油气指示微生物检测进行重点阐述。工业级DNA提取技术研究发现,Griffth方法提取并纯化土壤微生物DNA效果最佳。针对大样本量工程,使用高通量移液工作站和商用多孔板DNA抽提试剂盒可大幅提高勘探效率;综合稳定性同位素探针和高通量测序的分子检测技术研究探明了典型含油气区主要油气指示微生物菌种分布规律,高频油指示菌(AMNR族)为节杆菌、分枝杆菌、诺卡氏菌和红螺菌,高频气指示菌为甲基球菌、甲基杆菌、甲基孢囊菌。微生物分子勘探技术在鄂尔多斯盆地杭锦旗地区的初步应用表明,该技术在黄土塬地貌区油气识别精度显著提升,在含油气性评价方面效果良好,为鄂尔多斯盆地北部致密气有利区带筛选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勘探 分子生物学 高通量测序 稳定性同位素探针 dna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HO M期同步细胞的研究
10
作者 张鸿卿 吴同乐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81年第4期89-93,共5页
引言 1953年,Howard和Pelc以蚕豆根端细胞为材料,用同位素示踪方法摻入32P到蚕豆根细胞DNA中,发现只有在DNA合成时才有32P的掺入,而在DNA合成后到有丝分裂期之间有一间隙(gap)存在,此时32P不能掺入,因此,首先提出细胞周期的概念。1959... 引言 1953年,Howard和Pelc以蚕豆根端细胞为材料,用同位素示踪方法摻入32P到蚕豆根细胞DNA中,发现只有在DNA合成时才有32P的掺入,而在DNA合成后到有丝分裂期之间有一间隙(gap)存在,此时32P不能掺入,因此,首先提出细胞周期的概念。1959年Oastler和Sherman利用3H-Td标记小鼠肠腺窝上皮细胞的有丝分裂象的方法测定细胞周期各时相的时间,为细胞动力学的研究提供了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丝分裂象 CHO M期 有丝分裂期 dna 根端 上皮细胞 根细胞 增殖周期 同位素示踪 抑制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