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2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改进下垂控制的直流微电网稳定性判据
1
作者 李秋良 汤赐 +4 位作者 杨杰 王振中 周诗卉 罗敏 王佳怡 《南方电网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03-111,130,共10页
针对传统下垂控制中储能单元变换器输出电流分配不均及电压跌落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方案。首先在传统下垂控制基础上引入交流小信号扰动,构建频率-电流复合下垂控制策略,实现直流微电网中分布式电源变换器的精确比例电流分配;其次,基于... 针对传统下垂控制中储能单元变换器输出电流分配不均及电压跌落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方案。首先在传统下垂控制基础上引入交流小信号扰动,构建频率-电流复合下垂控制策略,实现直流微电网中分布式电源变换器的精确比例电流分配;其次,基于混合势函数理论推导改进下垂控制下微电网的大扰动稳定性判据;最后,通过MATLAB/Simulink仿真验证表明,所提出的频率下垂控制策略能有效实现变换器电流的精确分配,同时稳定性判据正确有效,并确定了特定直流微电网结构参数下的恒功率负载突增临界范围及电压控制器参数可行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流微电网 叠加频率 下垂控制 混合势函数 稳定性判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的T-S模糊随机时延系统稳定性判据
2
作者 尹宗明 仇磊 +1 位作者 张宁 张卫华 《工程数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45-656,共12页
考虑T-S模糊随机时延系统稳定性问题。首先,考虑系统时延的随机时变特性,通过等价变换建立随机变量依赖的等价新系统模型。基于建立的新系统模型,构造能利用系统隶属度函数、随机时延和其导数信息的李雅普诺夫泛函,采用模糊互逆凸积分... 考虑T-S模糊随机时延系统稳定性问题。首先,考虑系统时延的随机时变特性,通过等价变换建立随机变量依赖的等价新系统模型。基于建立的新系统模型,构造能利用系统隶属度函数、随机时延和其导数信息的李雅普诺夫泛函,采用模糊互逆凸积分不等式估计李雅普诺夫泛函求导后出现的二次型积分项,进而,提出新的隶属度函数和时延函数导数依赖的系统稳定性判据。该判据适用于系统随机时延函数变化率已知和未知两种情形,且都能容许较大的时延上界,即具有较小的保守性。最后,通过两个通用数例验证所提稳定性判据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S模糊系统 隶属度函数 随机时延 稳定性判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捕获点理论的混合驱动水下刀锋腿机器人稳定性判据
3
作者 陈乐鹏 崔荣鑫 +1 位作者 严卫生 马飞宇 《自动化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565-1576,共12页
由8个推进器和6条刀锋腿混合驱动的水下机器人可在水底或水下结构物表面上行走.所提方法旨在研究这类机器人运动稳定性的评判准则,即稳定性判据.现有的稳定性判据多集中于同一机构(腿)驱动的陆地机器人,未涉及混合驱动的水下刀锋腿机器... 由8个推进器和6条刀锋腿混合驱动的水下机器人可在水底或水下结构物表面上行走.所提方法旨在研究这类机器人运动稳定性的评判准则,即稳定性判据.现有的稳定性判据多集中于同一机构(腿)驱动的陆地机器人,未涉及混合驱动的水下刀锋腿机器人.针对该问题,提出了基于捕获点理论的混合驱动水下刀锋腿机器人稳定性判据.首先,在建立混合驱动水下滚动倒立摆模型的基础上,利用机器人运动状态预测摆动腿和支撑腿切换瞬间机器人的动能;然后,根据推进器所能提供的推力范围,计算迫使机器人静止的捕获点变化范围,即获取捕获域;最后,根据捕获域与支撑域的空间关系,判断机器人是否稳定,并计算机器人的稳定裕度.水下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稳定性判据具有较好的充要性和普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驱动 水下刀锋腿机器人 稳定性判据 水下滚动倒立摆 捕获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范数和sum-范数的三相交流级联系统稳定性判据 被引量:31
4
作者 刘方诚 刘进军 +2 位作者 张昊东 薛丹红 刘增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4期4092-4100,共9页
在三相交流级联系统中,源模块以及负载模块之间的相互作用将导致整个系统性能下降,甚至有可能导致系统不稳定,尤其是在含有恒功率负载的系统中表现尤为明显。通过分析系统的小信号模型可以看出,模块之间由于相互耦合而产生的稳定性问题... 在三相交流级联系统中,源模块以及负载模块之间的相互作用将导致整个系统性能下降,甚至有可能导致系统不稳定,尤其是在含有恒功率负载的系统中表现尤为明显。通过分析系统的小信号模型可以看出,模块之间由于相互耦合而产生的稳定性问题和子模块的端口阻抗以及导纳有着直接关系。因此,基于子模块端口阻抗以及导纳的稳定性判据是分析系统级稳定性问题的有效方法。目前,基于子模块阻抗以及导纳的稳定性判据已经广泛应用于直流系统。但是,由于交流系统和直流系统在系统特性上的内在差异,目前广泛应用于直流系统的稳定性判据无法直接使用于交流系统。根据交流系统的系统特性,提出一种基于端口阻抗以及导纳矩阵的G-范数和sum-范数的稳定性判据。且根据矩阵计算的特点,对所提出的稳定性判据做进一步改进,以减少判据的保守性。最终,将所提判据和现有的范数判据进行保守性的比较,可以看出,所提判据的保守性最小,更利于实际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相交流级联系统 稳定性判据 G-范数 sum-范数 保守性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现场实测数据统计的隧道围岩全过程变形规律及稳定性判据确定 被引量:16
5
作者 孙振宇 张顶立 +1 位作者 侯艳娟 李奥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261-1270,I0006,I0007,共12页
隧道围岩全过程变形是认识支护与围岩相互作用演化机制的基本前提,也是围岩稳定性评价和支护设计的重要依据。在对40座隧道与地下工程围岩全过程变形进行收集和整理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隧道围岩全过程变形及其关键节点、围岩变形速率与... 隧道围岩全过程变形是认识支护与围岩相互作用演化机制的基本前提,也是围岩稳定性评价和支护设计的重要依据。在对40座隧道与地下工程围岩全过程变形进行收集和整理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隧道围岩全过程变形及其关键节点、围岩变形速率与变形加速度分布规律与影响因素。研究表明:隧道围岩超前变形量和基本稳定变形量随施工进度呈总体增大趋势,随开挖半径呈减小趋势,而相应的位移释放率则无明显相关关系;随着围岩级别的增大,超前变形量与基本稳定变形量增大,而相应的位移释放率则反而减小;通过改进Hoek公式对深、浅埋条件下围岩全过程变形进行拟合,拟合优度在0.95以上,可为围岩损失位移的求解提供依据;隧道围岩变形速率随时间发展趋势为先增大后减小,而变形加速度则表现出"正弦曲线"特征,二者随隧道半径和施工速率变化显著。根据分析结果,指出对于不良地质条件下的大断面隧道,围岩变形速率小而变形持续时间长,此时围岩稳定性的判断应以变形加速度作为主要指标,并进一步给出了变形加速度阈值的确定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围岩 全过程变形 统计分析 变形速率 变形加速度 稳定性判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线法与横摆角速度法联合的车辆稳定性判据 被引量:9
6
作者 余卓平 冷搏 +1 位作者 熊璐 冯源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841-1849,共9页
车辆稳定性判据决定了车辆稳定性控制系统的介入与退出时机,是车辆稳定性控制的基础.设计了一种基于相平面法的车辆稳定性判据,在传统双线法确定的稳定区域中引入横摆角速度法确定的稳定区域,设计联合车辆稳定性判据,协调对质心侧偏角... 车辆稳定性判据决定了车辆稳定性控制系统的介入与退出时机,是车辆稳定性控制的基础.设计了一种基于相平面法的车辆稳定性判据,在传统双线法确定的稳定区域中引入横摆角速度法确定的稳定区域,设计联合车辆稳定性判据,协调对质心侧偏角和横摆角速度的控制,并获取稳定性判据的相应阈值变化的数据库,用于在控制过程中查表获得车辆的稳定区域边界.利用质心侧偏角和横摆角速度偏离函数表征控制变量偏离参考值的程度和车辆状态相对稳定区域边界的位置.极限工况下,当车辆状态超出稳定区域边界时,车辆稳定性控制应迅速介入,控制车辆状态回到稳定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性判据 质心侧偏角 横摆角速度 相平面法 稳定性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倾倒型黄土崩塌稳定性判据及其影响范围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叶万军 董西好 +1 位作者 杨更社 李晓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2期242-246,251,共6页
倾倒型黄土崩塌是黄土地区常见的一种灾害。根据倾倒型黄土崩塌的形成特征,分别由静力平衡条件的临界状态与塑性流动临界状态得到倾倒型崩塌垂直裂隙长度的上、下限解;根据摩尔库仑准则,得到崩塌体底面产状。由以上结果确定倾倒型崩塌... 倾倒型黄土崩塌是黄土地区常见的一种灾害。根据倾倒型黄土崩塌的形成特征,分别由静力平衡条件的临界状态与塑性流动临界状态得到倾倒型崩塌垂直裂隙长度的上、下限解;根据摩尔库仑准则,得到崩塌体底面产状。由以上结果确定倾倒型崩塌体的几何特征;再根据力的平衡、力矩平衡条件,建立倾倒型黄土崩塌的稳定性判据,实现对倾倒型黄土崩塌的稳定性评价。根据发生倾倒变形的条件,建立了倾倒型崩塌体的运动学方程。通过求解,可再现倾倒型黄土崩塌发生后的运动轨迹,确定崩塌体的致灾范围。研究结果揭示了倾倒型崩塌体的形成机制,为确定倾倒式黄土崩塌治理方法及确定建设项目的安全距离的确定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崩塌 倾倒 稳定性判据 影响范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变流器负载的三相交流电源系统稳定性判据的研究 被引量:23
8
作者 刘增 刘进军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5期143-148,20,共6页
交流电源系统中的电力电子变流器一般恒功率运行,其三相交流输入端具有负阻抗特性,然而该特性可能使整个交流电源系统不稳定。从小信号分析的角度,带变流器负载的交流电源系统的稳定性由电源输出阻抗和负载输入导纳之间的关系决定,因此... 交流电源系统中的电力电子变流器一般恒功率运行,其三相交流输入端具有负阻抗特性,然而该特性可能使整个交流电源系统不稳定。从小信号分析的角度,带变流器负载的交流电源系统的稳定性由电源输出阻抗和负载输入导纳之间的关系决定,因此基于电源输出阻抗和负载输入导纳的稳定性判据是分析交流电源系统稳定性非常有效的方法。总结现有的4种交流电源系统稳定性判据,提出一种新型的基于阻抗矩阵-范数的稳定性判据,并将提出的稳定性判据与现有的进行保守性比较。在现有的4种稳定性判据中,奇异值判据的保守性最小,但是奇异值的求取比较复杂。本文提出的基于阻抗矩阵-范数的稳定性判据的保守性与奇异值判据相当,同时-范数的求取比奇异值简便,可以用于分析三相交流电源系统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性判据 变流器负载 三相交流电源系统 奇异值 -范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璃稳定性判据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段仁官 梁开明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257-264,共8页
本文在前人的玻璃稳定性判据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玻璃稳定性判据kD(T)=v·exp(-E/RT·D),其中D=Tc(Tp—Tc)/T1(T1-Tg),kD(T)越小,玻璃越稳定.此判据通过引入修正因子D,从而把热力学因素与动力学因素结合... 本文在前人的玻璃稳定性判据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玻璃稳定性判据kD(T)=v·exp(-E/RT·D),其中D=Tc(Tp—Tc)/T1(T1-Tg),kD(T)越小,玻璃越稳定.此判据通过引入修正因子D,从而把热力学因素与动力学因素结合起来.此判据受升温速率影响较小,能适用于不同的温度值,具有普适性,尤其是当频率因子V接近时,此判据显示了更大的优越性,能准确地判别玻璃的稳定性,而此时k(T)或ky(T)判据却不能准确地判别玻璃的稳定性.实验验证了本判据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 稳定性判据 修正因子D 热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小波能量的爆破震动巷道围岩稳定性判据 被引量:7
10
作者 宋波 曹野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1期234-240,共7页
目前爆破震动荷载作用下地下围岩稳定性判别主要依靠单一强度因子的独立阈值稳定性判据,这类判据多为定性分析,没有同时考虑爆破震动三要素的综合作用效果,且未建立稳定性判据与巷道围岩破坏程度之间的定量关系,在实际工程应用中存在一... 目前爆破震动荷载作用下地下围岩稳定性判别主要依靠单一强度因子的独立阈值稳定性判据,这类判据多为定性分析,没有同时考虑爆破震动三要素的综合作用效果,且未建立稳定性判据与巷道围岩破坏程度之间的定量关系,在实际工程应用中存在一定的缺陷和不足。通过建立爆破荷载作用下的不同类别巷道围岩有限元模型,提取巷道围岩的响应信号,基于小波变换理论建立时间能量密度函数分析巷道围岩响应信号的时、频域特征,进而将时间能量密度曲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TEDI作为评估爆破震动效应的判别指标,建立了TEDI与巷道围岩损伤程度的定量关系,为进一步完善基于小波能量理论的巷道围岩损伤预警体系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岩 爆破震动 时间能量密度函数 小波能量 稳定性判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依赖延迟线性时滞系统的稳定性判据 被引量:3
11
作者 朱莹 高其娜 肖扬 《自动化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2150-2153,共4页
由于独立延迟线性时滞(Linear time-delay with independent delays,LTD-ID)系统的稳定条件对系统参数有严格的限制,只有极少数依赖延迟线性时滞(LTD with dependent delays,LTD-DD)系统可满足该稳定条件.LTD-ID系统的特征多项式属拟多... 由于独立延迟线性时滞(Linear time-delay with independent delays,LTD-ID)系统的稳定条件对系统参数有严格的限制,只有极少数依赖延迟线性时滞(LTD with dependent delays,LTD-DD)系统可满足该稳定条件.LTD-ID系统的特征多项式属拟多项式,其根为多重延迟的函数,这使得LTD-ID系统的稳定性检验非常困难.为解决该问题,基于二维域混合多项式,本文提出LTD-DD系统的若干稳定性判据.应用例表明所提出的稳定性判据是简单的和有效的,所提出的定理4可解决现有LMI稳定性判据的保守性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制理论 时滞系统 拟多项式 二维多项式 稳定性判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凸组合方法的变时滞电力系统稳定性判据 被引量:5
12
作者 钱伟 高超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9期37-42,共6页
在广域环境下,控制信号在传输和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时滞现象会对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产生难以忽略的负面影响。给出了一种基于凸组合方法的变时滞电力系统稳定性判别方法。构造了一种新的Lyapunov-Krasovskii泛函,通过证明其正定性,从而放... 在广域环境下,控制信号在传输和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时滞现象会对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产生难以忽略的负面影响。给出了一种基于凸组合方法的变时滞电力系统稳定性判别方法。构造了一种新的Lyapunov-Krasovskii泛函,通过证明其正定性,从而放松了对泛函参数项的约束。使用自由权矩阵和凸组合方法对泛函的导函数进行估计,得到了基于线性矩阵不等式的变时滞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判据,降低了现有结论的保守性。通过实例仿真表明,所使用的方法在保守性上优于现存的一些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凸组合:变时滞 电力系统 L-K泛函 稳定性判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谢聂鲁棒稳定性判据 被引量:1
13
作者 宁永臣 邱华洲 +2 位作者 王彤 谢升 张福恩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128-131,共4页
利用极值思想与数值计算技术推广了谢聂稳定性判据 ,为系统的鲁棒稳定性判别与鲁棒镇定提供一个简便实用的方法 .同时指出将极值思想与数值计算技术相结合来解决当前的系统鲁棒性问题 。
关键词 谢聂稳定性判据 多项式族 鲁棒稳定性 极值思想 数值计算 线性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稳定性判据的高超声速复合控制方法 被引量:3
14
作者 杨春宁 方家为 +1 位作者 李春 葛晖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422-428,共7页
针对传统直气复合控制系统侧喷发动机开启策略对先验数据的依赖性较强,导致鲁棒性较差的问题,提出基于稳定性判据的直气复合控制方法.根据高超声速飞行器模型推导稳定性判据,按照该判据预测飞行器的稳定状态,当飞行器即将失稳时开启侧... 针对传统直气复合控制系统侧喷发动机开启策略对先验数据的依赖性较强,导致鲁棒性较差的问题,提出基于稳定性判据的直气复合控制方法.根据高超声速飞行器模型推导稳定性判据,按照该判据预测飞行器的稳定状态,当飞行器即将失稳时开启侧喷发动机,及时增加直接力矩,控制飞行器稳定.该方法不依赖先验数据,可满足飞行器高马赫数下的稳定飞行和高机动性要求.通过建立全状态六自由度高超声速模型进行仿真研究,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控制器具有较好的抗干扰能力,比传统控制策略鲁棒性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超声速飞行器 复合控制 稳定性判据 控制策略 鲁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倾山体采空稳定性判据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谢洪波 季子武 +2 位作者 徐招峰 陈红旗 张毅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2-40,共9页
针对下伏采空区的反倾山体变形破坏过程影响因素复杂\稳定性难以预判等问题,通过对采空区引发山体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研究现状归纳和工程地质分析,研究了反倾山体变形破坏主要影响因素,揭示了反倾山体采空变形破坏的形成机理,即反倾... 针对下伏采空区的反倾山体变形破坏过程影响因素复杂\稳定性难以预判等问题,通过对采空区引发山体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研究现状归纳和工程地质分析,研究了反倾山体变形破坏主要影响因素,揭示了反倾山体采空变形破坏的形成机理,即反倾山体采空破坏效应可分为反倾坡体变形、采动荷载响应、采空应力调整、山体破裂演进和山体失稳破坏5个阶段。根据工程地质分析结果,建立反倾山体地质-力学模型,采用基于悬臂梁理论的极限平衡法,推导出反倾山体的采空失稳判据,并通过UDEC数值模拟软件,利用离散元方法,分析该类山体变形破坏特征,验证了反倾山体采空失稳判据的正确性及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倾山体 采空区 破坏效应 稳定性判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时滞离散广义系统的渐近稳定性判据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汝凉 刘永清 王伟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EI CSCD 2000年第10期17-19,78,共4页
对多时滞离散广义系统 ,给出了两个渐近稳定性判据。其中之一可直接检验 (如l<1) ,另一个可通过边界检验。在检验系统渐近稳定性时 ,我们首先采用直接检验方法 ,如果直接检验不成功 ,再采取边界检验方法。给出的判据容易测试 ,便于... 对多时滞离散广义系统 ,给出了两个渐近稳定性判据。其中之一可直接检验 (如l<1) ,另一个可通过边界检验。在检验系统渐近稳定性时 ,我们首先采用直接检验方法 ,如果直接检验不成功 ,再采取边界检验方法。给出的判据容易测试 ,便于工程上应用 ,所举的例子说明了该方法的实用性。这些稳定性判据还可扩展到扰动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滞理论 渐近稳定性判据 离散广义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筑载荷作用下采空区覆岩结构稳定性判据及应用 被引量:10
17
作者 郭文兵 杨伟强 +3 位作者 马志宝 温蓬 刘玄 白二虎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2207-2217,共11页
采煤沉陷区的合理利用是解决城镇化建设和土地资源短缺之间矛盾的重要途径之一,沉陷区范围内采动覆岩结构的突然失稳将导致煤矿沉陷区新建建筑物破坏。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现场实测等方法对新建建筑物载荷作用下采动覆岩结构稳定... 采煤沉陷区的合理利用是解决城镇化建设和土地资源短缺之间矛盾的重要途径之一,沉陷区范围内采动覆岩结构的突然失稳将导致煤矿沉陷区新建建筑物破坏。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现场实测等方法对新建建筑物载荷作用下采动覆岩结构稳定性进行了探讨与研究。采用理论分析方法对采动覆岩结构特征和地表载荷引起的岩体中附加应力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建立了“载荷作用下采动覆岩结构力学模型”;对该模型进行了力学条件分析,并结合“砌体梁”结构失稳条件,得到地表载荷作用下采动覆岩随载荷增大是否产生滑落失稳的判据;当铰接岩块的回转角度和块度符合i<0.5sinθ_(1)或i>sinθ_(1)时,采动覆岩结构随着地表载荷的增大,失稳的可能性逐渐增大;铰接岩块的回转角度和块度符合0.5sinθ_(1)<i<sinθ_(1)时,采动覆岩随载荷增大不会发生回转失稳。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之上,将建立的力学模型应用于某矿长壁老采空区地表工程建设实际,建筑施工前期采用数值模拟和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拟建建筑载荷作用下采动覆岩结构的稳定性进行了分析评价,确定了拟建工程的安全性;并在建筑物完工以后,采用PSInSAR技术对新建建筑区域地表沉降特征进了监测,结果显示建筑物自建成1 a来地表未发生突然沉降,表明采动覆岩结构未发生失稳,验证了“载荷作用下采动覆岩结构力学模型”及其稳定性判据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动覆岩结构 稳定性判据 采空区稳定性 地表载荷 附加应力 PSINSA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计算机仿真的控制系统新型稳定性判据 被引量:5
18
作者 张晓江 《系统仿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3期3468-3471,共4页
在分析Lyapunov稳定性理论局限性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基于计算机仿真的非线性定常控制系统稳定性分析方法,规范和简化了Lyapunov函数的选择办法,扩展了Lyapunov稳定性理论。将Lyapunov稳定性判据第二法(即直接法)中的有关局部稳... 在分析Lyapunov稳定性理论局限性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基于计算机仿真的非线性定常控制系统稳定性分析方法,规范和简化了Lyapunov函数的选择办法,扩展了Lyapunov稳定性理论。将Lyapunov稳定性判据第二法(即直接法)中的有关局部稳定性的充分条件扩展成为充分必要条件。给出了该方法的理论证明,并且将该方法成功地在MATLAB环境下应用于单级倒立摆模糊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分析。实验结果证明该方法是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线性定常系统 稳定性判据 计算机仿真 倒立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多时变时滞的单一和复合线性系统的时滞无关稳定性判据(英文) 被引量:4
19
作者 胥布工 《控制理论与应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373-379,共7页
针对单一和复合多时变时滞系统分别建立了稳定性的充分条件.结果的推导采用了拉什密辛(Razumikhin)定理结合代数不等式的方法.同时,本文提供了一些优化稳定性判据中自由参数的方法.所建判据既不依赖于时滞的大小也不... 针对单一和复合多时变时滞系统分别建立了稳定性的充分条件.结果的推导采用了拉什密辛(Razumikhin)定理结合代数不等式的方法.同时,本文提供了一些优化稳定性判据中自由参数的方法.所建判据既不依赖于时滞的大小也不依赖时滞的导数,故既适用于时变时滞系统也适用于常时滞系统或无时滞系统.最后,给出了一些例子说明所提方法的应用,并比较文献中存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一系统 复合系统 稳定性判据优化 线性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客运专线铁路隧道施工稳定性判据的思考 被引量:10
20
作者 邢厚俊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39-41,共3页
我国目前已经开工的客运专线铁路,隧道基本上都采用的是单洞双线形式,为形状扁平的超大断面隧道。这样的断面形状从受力上讲与一般的地应力条件并不相宜。由于客运专线铁路双线隧道的断面形状、受力变形规律、承载能力与普速铁路隧道有... 我国目前已经开工的客运专线铁路,隧道基本上都采用的是单洞双线形式,为形状扁平的超大断面隧道。这样的断面形状从受力上讲与一般的地应力条件并不相宜。由于客运专线铁路双线隧道的断面形状、受力变形规律、承载能力与普速铁路隧道有很大差异,其施工稳定性标准的选择也应考虑客运专线隧道的实际断面形状。而当前对于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开展得很少,《客运专线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中提供的参考值缺乏指导性,且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文章对客运专线铁路隧道施工稳定性判据的选择及相关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客运专线铁路 双线隧道 稳定性判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