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震滑坡地形剖面线多重分形特征及其在稳定性判别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
作者 樊晓一 张友谊 杨建荣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44-149,共6页
"5.12"汶川地震诱发了大量的滑坡和不稳定斜坡体,这些滑坡和不稳定斜坡体的稳定性影响到灾区社会经济发展和灾后重建。地震滑坡的不同稳定性状态孕育了滑坡地形剖面线的演化特征,并且地震滑坡地形剖面线直接地反映了在地震力... "5.12"汶川地震诱发了大量的滑坡和不稳定斜坡体,这些滑坡和不稳定斜坡体的稳定性影响到灾区社会经济发展和灾后重建。地震滑坡的不同稳定性状态孕育了滑坡地形剖面线的演化特征,并且地震滑坡地形剖面线直接地反映了在地震力作用下坡体的演变过程和演化机制。根据实测的汶川地震诱发的滑坡地形剖面线特征,研究了相对稳定滑坡、蠕滑阶段滑坡和不稳定斜坡的地形剖面线的分布特征,以及地震滑坡不同稳定状态下的地形剖面线的多重分形维数演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相对稳定滑坡的多重分形维数演化特征的具有明显的有序性,处于蠕滑状态的滑坡和不稳定斜坡的多重分形维数演化出现明显的特征性拐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滑坡 地形剖面线 多重分形 稳定性判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图像的火焰稳定性判别方法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徐宝昌 张丁元 程亮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2012年第9期168-171,共4页
针对锅炉燃烧监控系统所采集的火焰动态图像,提出了一种基于在线模糊聚类算法的炉内火焰燃烧诊断方法。该方法分析了火焰图像的特点,提取了判别火焰稳定性的特征量,以提取的特征量作为在线模糊聚类算法的输入参数,分析燃烧图像的隶属度... 针对锅炉燃烧监控系统所采集的火焰动态图像,提出了一种基于在线模糊聚类算法的炉内火焰燃烧诊断方法。该方法分析了火焰图像的特点,提取了判别火焰稳定性的特征量,以提取的特征量作为在线模糊聚类算法的输入参数,分析燃烧图像的隶属度,给出判别标准对燃烧稳定性进行综合评估。将在线算法与离线算法进行比较,实验结果表明,在线算法比离线算法的准确率提高了5.3%,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该方法对实现燃烧状态自动监测,保障锅炉安全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锅炉 燃烧 火焰稳定性判别 在线模糊聚类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夹具自动设计的工件装夹稳定性判别系统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沈晓红 刘璇 《机械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36-39,共4页
分析工件机加工中的装夹稳定性。根据常用加工中工件的受力情况,确定稳定性判别的分类和计算方法。应用VisualC++6.0和Access2000等软件平台,开发基于特征的夹具自动设计系统中的稳定性判别子系统。
关键词 夹具自动设计 工件装夹稳定性判别系统 CAD CAPP CA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散模糊时滞系统时滞相关稳定性判别与控制 被引量:2
4
作者 张松涛 赵晓伟 侯嫣婷 《电机与控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89-97,共9页
针对具有时变时滞的离散Takagi-Sugeno(T-S)模糊系统,提出一种新的时滞相关稳定性判别和控制器设计方法,以降低以往方法的保守性和难度。首先,在各个最大交叠规则组中构造一种新的分段离散型Lyapunov-Krasovskii函数。然后,提出和证明... 针对具有时变时滞的离散Takagi-Sugeno(T-S)模糊系统,提出一种新的时滞相关稳定性判别和控制器设计方法,以降低以往方法的保守性和难度。首先,在各个最大交叠规则组中构造一种新的分段离散型Lyapunov-Krasovskii函数。然后,提出和证明分别判定具有时变时滞的开环离散T-S模糊系统和闭环离散T-S模糊系统时滞相关稳定性的新的充分条件。并且,在运用并行分布补偿控制策略的基础上,设计具有时变时滞的闭环离散T-S模糊系统的模糊控制器。由于上述两个时滞相关稳定性的充分条件仅需在每个最大交叠规则组中分别寻找各自的公共矩阵,因此不仅克服了在整个可行域中需要寻找公共矩阵的缺陷,而且也减少了求解线性矩阵不等式的个数。最后,仿真示例验证此方法的有效性和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滞系统 Takagi—Sugeno模糊模型 时滞相关 稳定性判别 控制器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行业集聚及其稳定性判别——基于多行业多区域视角
5
作者 石玉山 刘海龙 《现代管理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1-23,共3页
文章选取2002年~2013年中国A、B股持续经营的上市公司为样本,以公司平均流动性和收益率反映区域经济发展水平。首先利用对应分析绘制含行业、区域的二维平面点聚图,结果表明,行业集聚因时而异;但分隔区域间(东北、大西北和东部沿... 文章选取2002年~2013年中国A、B股持续经营的上市公司为样本,以公司平均流动性和收益率反映区域经济发展水平。首先利用对应分析绘制含行业、区域的二维平面点聚图,结果表明,行业集聚因时而异;但分隔区域间(东北、大西北和东部沿海、南部沿海)存在显著的行业集聚现象。继而根据熵原理,构建行业集聚演化特征模型,并通过计算发现,我国行业集聚系统内部易呈无序状态,且其演进路径并不平稳。据此,文章从区域化资本市场建设、政府转移支付等角度提出相关建议,以促进行业集聚稳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业集聚 稳定性判别 对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块化多电平矩阵式换流器的分频输电系统低频侧阻抗建模及稳定性判别 被引量:14
6
作者 宁联辉 吴再驰 +3 位作者 王锡凡 王秀丽 仪力萌 林进钿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3720-3729,共10页
针对风电机组经分频输电并网系统低频侧稳定性判别的问题,该文采用阻抗分析方法,结合基于阻抗矩阵k-范数的稳定判据,实现了并网系统低频侧稳定性的快速判别。首先,基于模块化多电平矩阵式换流器(modular multilevel matrix converter,M... 针对风电机组经分频输电并网系统低频侧稳定性判别的问题,该文采用阻抗分析方法,结合基于阻抗矩阵k-范数的稳定判据,实现了并网系统低频侧稳定性的快速判别。首先,基于模块化多电平矩阵式换流器(modular multilevel matrix converter,M3C)的数学模型,针对M3C低频侧接风电机组并网这一典型场景设计了相应的无源控制器和对应的滤波电路,并对风电机组的模型进行了简化。其次,推导了M3C低频侧和风电机组的dq轴阻抗模型并利用扫频法验证了该文阻抗建模的正确性。然后,针对该系统低频侧稳定性设计了基于系统阻抗矩阵范数的快速判稳方法。最后,利用MATLAB对风电机组经分频输电并网系统低频侧的稳定性进行了判别并基于PSCAD仿真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频输电系统 模块化多电平矩阵式换流器 低频侧阻抗建模 稳定性判别 矩阵范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组合聚类的智能汽车横向稳定性判别方法 被引量:9
7
作者 谷先广 孟科委 +1 位作者 姚鑫鑫 汪洪波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497-1505,共9页
在研究传统车辆稳定性判别方法的基础上,基于神经网络和聚类分析的理论,提出了一种车辆横向稳定性判别方法。采用SOFM神经网络和K均值聚类相结合的组合聚类法,对采集的车辆行驶参数进行离线聚类分析,得到各聚类中心及其稳定性等级。应... 在研究传统车辆稳定性判别方法的基础上,基于神经网络和聚类分析的理论,提出了一种车辆横向稳定性判别方法。采用SOFM神经网络和K均值聚类相结合的组合聚类法,对采集的车辆行驶参数进行离线聚类分析,得到各聚类中心及其稳定性等级。应用均值法在线更新聚类中心,计算实时数据与聚类中心的距离,根据距离最小准则进行车辆稳定性实时判别。以轮胎力法为基准对该稳定性判别方法性能进行分析,最后将判别结果作为稳定性控制策略介入控制的依据,通过CarSim/Simulink联合仿真和硬件在环试验,验证了该稳定性判别方法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汽车 稳定性判别 数据挖掘 自组织特征映射 K均值聚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S-SVM的模式判别技术在边坡稳定性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2
8
作者 刘俊娥 曾凡雷 +2 位作者 林大超 郭章林 刘丙午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58-61,共4页
由于边坡外部影响因素与内部力学性质的复杂性,边坡稳定性与各影响因素间具有高度的非线性关系,很难构建出一种普适性模型来描述边坡稳定性变化的过程。SVM(支持向量机)是一种智能化的经验学习算法,在处理非线性问题中表现出极大的优势... 由于边坡外部影响因素与内部力学性质的复杂性,边坡稳定性与各影响因素间具有高度的非线性关系,很难构建出一种普适性模型来描述边坡稳定性变化的过程。SVM(支持向量机)是一种智能化的经验学习算法,在处理非线性问题中表现出极大的优势。利用支持向量机对边坡各影响因素的数据进行分析,对边坡稳定性状态与影响因素的对应关系进行经验学习,根据学习的经验知识,利用模态判别方法对边坡的稳定性状态进行判断。试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边坡稳定性判别方法具有很好的应用效果,可以满足工程应用的实际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持向量机 参数寻优 模式判别 边坡 稳定性判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地下厂房块体稳定性简便分析方法 被引量:6
9
作者 周扬一 冯夏庭 +1 位作者 徐鼎平 贺明武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2391-2398,共8页
块体是结构控制型岩体中常见的潜在危险源之一。利用极限平衡法及强度折减法两种方法计算了某在建特大型水电站地下厂房开挖揭露的部分块体的安全系数,并根据计算结果提出一种利用块体几何及力学参数判断其稳定性的简便图解方法,经现场... 块体是结构控制型岩体中常见的潜在危险源之一。利用极限平衡法及强度折减法两种方法计算了某在建特大型水电站地下厂房开挖揭露的部分块体的安全系数,并根据计算结果提出一种利用块体几何及力学参数判断其稳定性的简便图解方法,经现场监测数据验证计算结果可靠性可满足工程要求。研究表明,对同一块体而言,极限平衡法和强度折减法得到的安全系数以及对其稳定性的总体判别结果并不一致。强度折减法受软件算法及网格尺寸影响,结果偏于保守。简单块体的安全系数计算应以极限平衡法为主,而复杂形态块体的安全系数用强度折减法计算较为方便。利用垂向地应力、块体体积、最大角点深度及结构面等效强度等4个指标并结合块体稳定性判别分区图,可满足快速判断块体稳定性的需要。对于判别为不稳定的块体,应及时支护并考虑加强支护。研究成果可用于类似工程块体稳定性的快速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块体 极限平衡法 强度折减法 安全系数 稳定性判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般三阶空间偏导数微分方程初值问题差分方法的相容性稳定性
10
作者 陈传淡 林才瀚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6期556-561,共6页
文中讨论关于具有一般变系数三阶空间偏导数微分方程式的初值问题差分逼近,推广了F.John的方法。
关键词 初值问题差分方法 相容性 稳定性判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对流项的不同非线性差分格式的稳定性
11
作者 胡庆云 王船海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年第4期85-92,共8页
对对流项的处理是水动力学方程计算模拟格式稳定性的关键.针对非线性对流项的不同离散格式,依据稳定性定义,导出误差传播矩阵.通过计算得到稳定域和增长系数,描绘出稳定性图像.稳定域越大、增长系数越小,差分格式的稳定性就越好.据此对... 对对流项的处理是水动力学方程计算模拟格式稳定性的关键.针对非线性对流项的不同离散格式,依据稳定性定义,导出误差传播矩阵.通过计算得到稳定域和增长系数,描绘出稳定性图像.稳定域越大、增长系数越小,差分格式的稳定性就越好.据此对常见的差分格式进行稳定性分析、比较和判别.指出初边值条件对稳定性有影响,且边值条件的变化越激烈,稳定性越差.计算的总时长对稳定性也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误差传播矩阵 稳定 增长系数 稳定性判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维空间双曲型方程逼近的稳定性条件
12
作者 陈传淡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500-505,共6页
讨论了多维空间双曲型方程组差分逼近稳定性的付氏分析法以及若干稳定性判别条件.此外对于一些常用的格式进行稳定分析并得出其为耗散格式、西格式、柯西稳定条件。
关键词 多维空间 双曲型方程组 差分逼近 稳定性判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力系统结构保持模型相关不稳定平衡点方法的判别算法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殷明慧 邹云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83-89,共7页
概述了现有基于结构保持模型的判定方法及存在的问题。在结合两者优点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稳定性判定方法——扩展Controlling UEP(ECUEP)方法。为了提高该方法的实用性和准确性,建议用数值仿真来替代一部分能量函数值的比较,并据... 概述了现有基于结构保持模型的判定方法及存在的问题。在结合两者优点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稳定性判定方法——扩展Controlling UEP(ECUEP)方法。为了提高该方法的实用性和准确性,建议用数值仿真来替代一部分能量函数值的比较,并据此提出一种称为Hybrid ECUEP的扩展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系统 结构保持模型 稳定平衡点方法 稳定性判别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倾角煤层长壁开采围岩宏观应力拱壳分析 被引量:41
14
作者 伍永平 王红伟 解盘石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59-564,共6页
基于大倾角煤层开采物理相似材料模拟、数值模拟结果,分析了围岩宏观应力拱壳的力学特征,认为应力拱壳是开采扰动破坏原岩应力平衡后,围岩在自组织作用下形成的起主要承载作用的高应力形态,是在某一强度准则下强度包络线的空间展布形态... 基于大倾角煤层开采物理相似材料模拟、数值模拟结果,分析了围岩宏观应力拱壳的力学特征,认为应力拱壳是开采扰动破坏原岩应力平衡后,围岩在自组织作用下形成的起主要承载作用的高应力形态,是在某一强度准则下强度包络线的空间展布形态,具有几何形态非对称性和应力分布非均匀性。据此,建立了应力拱壳分析模型和坐标系统,推导出宏观应力拱壳的形态方程,给出应力拱壳的稳定性判别准则,其失稳关键部位失稳主要有壳顶拉伸破坏失稳、壳肩压剪破坏失稳、壳基复合失稳3种形式,根据应力拱壳关键部位失稳过程可将应力拱壳的失稳分为"壳基-壳顶(壳肩)"失稳模式和"壳顶(壳肩)-壳基"失稳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宏观应力拱壳 分析模型 形态方程 稳定性判别准则 失稳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弹性地基条件下狭窄煤柱岩爆的突变理论分析 被引量:9
15
作者 张勇 潘岳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1469-1476,共8页
将未采煤层视为弹性地基条件下,运用maple9.5符号运算软件解得岩梁的挠曲线方程。根据能量守恒原理得到的功、能增量平衡关系式,求得岩梁–煤柱系统作准静态形变时的平衡方程——折迭突变模型平衡方程;用折迭突变总势能函数所作的稳定... 将未采煤层视为弹性地基条件下,运用maple9.5符号运算软件解得岩梁的挠曲线方程。根据能量守恒原理得到的功、能增量平衡关系式,求得岩梁–煤柱系统作准静态形变时的平衡方程——折迭突变模型平衡方程;用折迭突变总势能函数所作的稳定性判别表明,岩爆前兆阶段岩梁–煤柱系统处于不稳定平衡状态;煤柱岩爆的条件是Cook刚度准则,该准则可以动态地用煤柱形变增大时所需外界的能量输入率趋于0来表示;计算了煤柱岩爆地震能释放量,阐明煤柱岩爆机制是由于岩梁弹性能释放量超过峰后软化煤柱形变所耗的能量。通过岩梁弹性势能变化率曲线和煤柱耗能曲线,以几何形式描述了所得研究结果。计算表明,未开采煤层刚度变化对岩梁的等效刚度影响微弱。工作面开挖和采空区增大,将显著减小岩梁刚度Ke,对煤柱岩爆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柱岩爆 弹性地基 折迭突变模型 能量输入率 稳定性判别 等效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粗糙集-BP神经网络组合方法及其应用 被引量:10
16
作者 姜安龙 戚玉亮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3189-3194,共6页
将神经网络与数据挖掘的知识相结合,提出粗糙集-BP神经网络组合方法,并将其应用于围岩稳定性判别。首先,基于山东兖州矿区煤巷信息数据库,建立回采巷道围岩稳定性知识表达系统,对数据进行离散化处理;其次,针对传统BP神经网络收敛速度慢... 将神经网络与数据挖掘的知识相结合,提出粗糙集-BP神经网络组合方法,并将其应用于围岩稳定性判别。首先,基于山东兖州矿区煤巷信息数据库,建立回采巷道围岩稳定性知识表达系统,对数据进行离散化处理;其次,针对传统BP神经网络收敛速度慢、容错性差、结果不唯一的缺点,采用MATLAB软件开发的粗糙集数据分析程序,对生成的决策表进行挖掘分析,通过挖掘的决策知识引导训练样本的选取和神经网络的建立;最后,在煤巷围岩稳定性判别中予以应用。研究结果表明:BP神经网络克服了传统BP神经网络的缺点,具有容错性好、训练速度快、全局逼近性好、精度高等优点,此方法能较好地用于解决巷道围岩稳定性判别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粗糙集 BP神经网络 数据挖掘 MATLAB软件 围岩稳定性判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前车最优速度与加速度的网联车跟驰模型 被引量:3
17
作者 史昕 纪艺 +1 位作者 赵祥模 惠飞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35-140,共6页
考虑车辆跟驰存在的延时性与传递性,基于网联车的智能感知与协同交互,提出一种基于多前车最优速度与加速度的网联车跟驰模型,并利用线性稳定性分析方法推导所提出模型的临界稳定性判别条件。以环形道路车队过程施加扰动为例,根据加速度... 考虑车辆跟驰存在的延时性与传递性,基于网联车的智能感知与协同交互,提出一种基于多前车最优速度与加速度的网联车跟驰模型,并利用线性稳定性分析方法推导所提出模型的临界稳定性判别条件。以环形道路车队过程施加扰动为例,根据加速度敏感系数ω_i和多前车数k设计数值模拟实验,结合速度和车头距等参数分析不同ω_i和k取值条件下的车队行驶稳定性。模型稳定性分析表明,所提出模型在引入多前车最优速度与加速度项后,具备更优的稳定区域,且考虑前车数k越多、加速度敏感系数ω_i越大,则模型的稳定性越好。数值模拟分析表明,所提出模型相比FVD,OVCM和MHOV模型,当加速度敏感系数ω_i和前车数k取值合理时(ω_i=0.3且k=4),车队速度和车头距的波动幅度相对较小,由此说明所提出模型能较好地吸收扰动且有利于增强车队行驶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联车跟驰模型 多前车最优速度与加速度 临界稳定性判别 模型稳定性分析 数值模拟分析 扰动吸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加载过程与发震断层变形演化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郭玲莉 刘力强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43-252,共10页
使用双剪粘滑模型模拟自发地震和诱发地震的区域加载过程,利用应变观测系统多点连续观测发震断层附近的局部应变变化。在应力与应变空间上描述了地震过程的区域应力路径和局部应变路径。结果表明,局部应变路径与应力宏观路径的形态差异... 使用双剪粘滑模型模拟自发地震和诱发地震的区域加载过程,利用应变观测系统多点连续观测发震断层附近的局部应变变化。在应力与应变空间上描述了地震过程的区域应力路径和局部应变路径。结果表明,局部应变路径与应力宏观路径的形态差异较大,但两者的转换阶段对应,存在一定映射关系。断层局部变形路径的走向标明了断层所处在的变形阶段。自发地震的应变路径可以划分为3个部分:应变积累阶段、剪应变的线性偏离阶段和失稳滑动阶段。诱发地震的应变路径包括4个阶段:正斜率的应变积累阶段、负斜率的稳态滑动阶段、亚稳态应变僵持阶段、扰动失稳滑动阶段。自发地震与诱发地震有各自的路径模式,可以从应变路径上判别断层稳定性与可能的地震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类型 区域加载场 局部变形响应 应力路径和应变路径 断层稳定性判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炉内火焰图像的燃烧诊断方法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王燕晋 刘禾 《现代电力》 2006年第2期64-67,共4页
针对现今电厂采用的锅炉燃烧监控系统所采集的火焰动态图像,提出了一种利于辅助分析的炉内火焰燃烧诊断方法。该方法分析了火焰图像的特点,提出了分析火焰稳定性判别的三个特征量,根据现场图像信号作出数据提取,并对提取结果进行了数据... 针对现今电厂采用的锅炉燃烧监控系统所采集的火焰动态图像,提出了一种利于辅助分析的炉内火焰燃烧诊断方法。该方法分析了火焰图像的特点,提出了分析火焰稳定性判别的三个特征量,根据现场图像信号作出数据提取,并对提取结果进行了数据分析。提出一种燃烧稳定性判别方法,该方法利用以上三个特征量作为BP神经网络输入参数,得到输出确定为火焰稳定性系数,然后用模糊判别给出准确的燃烧稳定性综合评估。此方法利用了动态图像的差分特性,动态地分析燃烧过程中火焰锋面变化的状况,为现场锅炉监控人员提供了一种燃烧状态监测方法,方便了现场运行人员及时快捷地对现场状况做出准确迅速的判断和操作。通过对现场图像的人工分析和此方法判别结果比对,证明此方法具有很强的辅助分析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锅炉燃烧 诊断 火焰稳定性判别 BP神经网络 模糊判别 特征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ability classification model of mine-lane surrounding rock based on distance discriminant analysis method 被引量:14
20
作者 张伟 李夕兵 宫凤强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EI 2008年第1期117-120,共4页
Based on the principle of Mahalanobis distance discriminant analysis (DDA) theory, a stability classification model for mine-lane surrounding rock was established, including six indexes of discriminant factors that re... Based on the principle of Mahalanobis distance discriminant analysis (DDA) theory, a stability classification model for mine-lane surrounding rock was established, including six indexes of discriminant factors that reflect the engineering quality of surrounding rock: lane depth below surface, span of lane, ratio of directly top layer thickness to coal thickness, uniaxial comprehensive strength of surrounding rock, development degree coefficient of surrounding rock joint and range of broken surrounding rock zone. A DDA model was obtained through training 15 practical measuring samples. The re-substitution method was introduced to verify the stability of DDA model and the ratio of mis-discrimination is zero. The DDA model was used to discriminate 3 new samples and the results are identical with actual rock kind. Compared with the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method and support vector mechanic metho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is model has high prediction accuracy and can be used in practical engineer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stance discriminant analysis STABILITY CLASSIFICATION lane surrounding rock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