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主成分分析法和稳定度指数法评价森林群落稳定性比较 被引量:25
1
作者 闫东锋 王向阳 杨喜田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66-171,182,共7页
基于森林群落稳定性评价理论,以宝天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栎类天然次生林群落为研究对象,选择反映森林群落抵抗力、恢复力、持久性的评价指标(共15个),构建主成分分析和稳定度指数评价模型,计算相应的综合评价值和稳定度指数,以此分... 基于森林群落稳定性评价理论,以宝天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栎类天然次生林群落为研究对象,选择反映森林群落抵抗力、恢复力、持久性的评价指标(共15个),构建主成分分析和稳定度指数评价模型,计算相应的综合评价值和稳定度指数,以此分别评价了群落稳定性,并对所得的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宝天曼地区栎类天然次生林群落总体处于稳定状态;对群落稳定性影响较大的指标为幼苗数量、林分密度和乔木物种多样性;两种模型评价结果都符合当地的森林群落发育情况,且在总体趋势上是一致的,但主成分分析法还可对评价指标的权重及其相互关系进行分析,评价过程可操作性强,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成分分析法 稳定度指数 群落稳定 评价指标体系 宝天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VEGETATION数据区域生态系统质量评价之三——服务功能稳定度指数评价 被引量:8
2
作者 罗海江 汪文鹏 白海玲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7-41,共5页
区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稳定性是评价其生态功能的重要指标之一。构建了区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稳定度指数评价模型,并对中国1998~2004年间区域生态系统生产能力进行评价,发现中国各区域生态系统的生态稳定度指数在空间上差异巨大。造成... 区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稳定性是评价其生态功能的重要指标之一。构建了区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稳定度指数评价模型,并对中国1998~2004年间区域生态系统生产能力进行评价,发现中国各区域生态系统的生态稳定度指数在空间上差异巨大。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主要是生态系统的人化程度。从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于功能稳定度看,西北内陆区由于气候干燥,生态系统的生产能力十分有限,呈现出低水平的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衡 波动 服务 功能稳定度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陇东地区一次强冰雹过程的稳定度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岳平 李栋梁 刘洪兰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58-162,共5页
从天气系统、稳定度指数、动力、热力和水汽条件等方面对2005年5月30日15时16分在平凉地区范围内的冰雹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高空槽后冷平流使对流层中上层降温,加大了垂直方向的温度梯度,从而促进了对流的发展;大气层结的不... 从天气系统、稳定度指数、动力、热力和水汽条件等方面对2005年5月30日15时16分在平凉地区范围内的冰雹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高空槽后冷平流使对流层中上层降温,加大了垂直方向的温度梯度,从而促进了对流的发展;大气层结的不稳定、动力热力共同作用以及充足的水汽输送是强雷暴天气形成的必要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雹 天气系统 稳定度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宝天曼栎类天然次生林群落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35
4
作者 闫东锋 李纪亮 +2 位作者 何瑞珍 韩磊 郭欢欢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9-73,共5页
依据宝天曼栎类天然次生林32块样地的调查资料,建立栎类天然次生林群落稳定性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定义了稳定度指数计算公式及评价方法,运用EXCEL和SPSS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结果表明,该地区栎类天然次生林群落稳定性因乔木的树种组成而... 依据宝天曼栎类天然次生林32块样地的调查资料,建立栎类天然次生林群落稳定性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定义了稳定度指数计算公式及评价方法,运用EXCEL和SPSS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结果表明,该地区栎类天然次生林群落稳定性因乔木的树种组成而异,锐齿栎+短柄木包树群落结构最优;125 0 m以上随海拔的升高其稳定性呈增强趋势;样地分布显示,该群落稳定性较强与较差2类几乎各占1/2,因此宝天曼栎类天然次生林群落的稳定性应成为值得关注的重要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次生林 群落稳定 指标体系 稳定度指数 宝天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次致灾雷电天气过程对比分析 被引量:32
5
作者 许爱华 李玉塔 +1 位作者 郑婧 应冬梅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71-78,I0003,共9页
为了不断提高雷电预报预警业务水平,对2007年6月24—25日和7月10—11日两次致灾雷电天气过程,分别从闪电定位资料、环流背景、环境场的热力和动力特征、不稳定度以及多普勒雷达回波特征等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两次过程闪... 为了不断提高雷电预报预警业务水平,对2007年6月24—25日和7月10—11日两次致灾雷电天气过程,分别从闪电定位资料、环流背景、环境场的热力和动力特征、不稳定度以及多普勒雷达回波特征等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两次过程闪电密度分别为0.613个·km-2和0.085个·km-2,密度比7.2/1;雷击死亡人数与闪电密度密切相关。相似的环流背景是副高快速东退南落,且有短波槽携带的弱冷空气沿副高西北侧东移。在雷暴发生前,两者影响系统和位置非常相似,前者为弱下沉和弱上升运动,有利于不稳定能量的积累,后者上升运动较明显。热力特征主要表现为:中层为负变温;湿度呈下湿上干的"喇叭口"分布;CAPE、K指数、SI等不稳定度指数均达到了产生雷电的阈值,但前者中层冷空气更强、低层湿度更大或近地面有逆温、更不稳定。前次雷电过程组合反射率CR、回波顶高ET、垂直积分液态水VIL明显大于后一次雷电过程,且前者长时间维持在极高值。地面中尺度辐合系统活动区域是雷电的频发区,在时间上也早于强雷电发展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电灾害 闪电密度 负变温 稳定度指数 中尺度辐舍 多普勒雷达产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京津冀地区一次雾霾过程的污染分布及来源分析 被引量:16
6
作者 沈新勇 陈逸智 +1 位作者 郭春燕 李小凡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332-1343,共12页
利用气象与化学模块在线耦合的模式WRF-Chem V3. 5(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 Model coupled to Chemistry Version 3. 5)对2016年11月3-6日的一次京津冀污染过程展开了数值模拟,设计进行了包含人为排放源的实验,运用有效的模... 利用气象与化学模块在线耦合的模式WRF-Chem V3. 5(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 Model coupled to Chemistry Version 3. 5)对2016年11月3-6日的一次京津冀污染过程展开了数值模拟,设计进行了包含人为排放源的实验,运用有效的模拟结果对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大气稳定度指数能有效量化反映污染过程中的大气稳定状况,且K指数和TT指数相较其他两种指数的指示效果更为准确,是讨论雾霾发生发展原因的有力依据。本次污染高值中心有三个,分别为北京天津一带、河北东北部以及河北南部。PM2. 5、PM10以及SO2污染物水平分布有明显日变化特征,CO和NO2则变化不明显,污染从3日开始发展至6日结束,除NO2外各项污染物都明显受到冷空气的影响,在6日浓度骤降。北京和天津地区的污染是主要来源于河北南部的工业和交通排放的外源型污染,而河北东北部和河北南部的污染则是主要受本地排放影响的内源型污染。污染物主要化学成分为CO,污染物颗粒PM2. 5和PM10量级相当且浓度差别不大,均对本次污染有较大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RF-Chem模式 雾霾 大气稳定度指数 分布特征 后向轨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基微波辐射计资料在对流云降水前的变化特征初探 被引量:11
7
作者 张秋晨 王俊 李雪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578-1589,共12页
基于RPG-HATRPO-G3 14通道地基微波辐射计观测的大气亮温和反演的不稳定性指数K指数(KI)、抬升指数(LI)、沙瓦特指数(SI)、总指数(TTI)和对流有效位能(CAPE)产品,分析其在2015-2016年9次对流云降水前的变化特征,并与非降水日中的变化进... 基于RPG-HATRPO-G3 14通道地基微波辐射计观测的大气亮温和反演的不稳定性指数K指数(KI)、抬升指数(LI)、沙瓦特指数(SI)、总指数(TTI)和对流有效位能(CAPE)产品,分析其在2015-2016年9次对流云降水前的变化特征,并与非降水日中的变化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非降水日四季22 GHz亮温、58 GHz亮温及大气不稳定度指数均存在一定的日变化,且22 GHz亮温的日变化较明显;5种不稳定性指数夏、秋季的日变化差略大于冬、春季。9次对流云降水开始前2 h,22 GHz亮温在降水开始前34 min出现持续上升,早于58 GHz亮温出现持续下降的时间,且变化更为剧烈,其数值、变化值均大于四季非降水日均值、日变化差,对对流云降水的开始指示性较好;对流云降水开始前40 min左右,出现KI和TTI数值持续上升、LI和SI持续下降的现象,均早于CAPE出现持续上升的时间,这对于对流性降水的发生有指示意义; 5种指数的数值大小可以为对流云降水开始阈值的建立提供参考。在临近降水的-10~0 min(负值表示降水开始前时刻),22 GHz亮温、KI、SI和CAPE出现时间变化率大值的比例比其他时段高,但22 GHz亮温同时出现负变化率大值的比例也比其他时段高; KI和SI时间变化率大值的比例比CAPE高,综合考虑二者在对流云降水前的平均值出现持续变化的时间较早,KI和SI对对流云降水的指示意义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基微波辐射计 大气亮温 对流云降水 大气不稳定度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兰州市一次持续重污染过程的气象条件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叶燕华 张宁 +2 位作者 王基鑫 甘泽文 田祎楠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6281-6289,共9页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PM10浓度资料及ERA-5再分析资料,对2021年3月14~21日兰州地区一次持续性重污染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兰州重污染过程主要污染物为PM10,主要来源是输入性沙尘,上游甘肃河西西部、内蒙古西部及蒙古中部在13日...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PM10浓度资料及ERA-5再分析资料,对2021年3月14~21日兰州地区一次持续性重污染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兰州重污染过程主要污染物为PM10,主要来源是输入性沙尘,上游甘肃河西西部、内蒙古西部及蒙古中部在13日傍晚到夜间、14~15日及19日清晨有3个起沙过程;连续3次沙尘输入以及本地沉降缓慢是重污染过程持续时间长的主要原因.沙尘的输送路径主要是河套-宁夏-兰州及阿拉善-宁夏南部-兰州;输送高度主要在1.5~3km.上游白银、中卫的地面风速增大可以预报兰州市沙尘天气的减弱,下沉对流能的突变可以预报兰州市PM10浓度的增加,混合层厚度大值中心的位置和移动方向可以指示沙尘输送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污染过程 持续性沙尘天气 沙尘输送 混合层厚度 稳定度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ntributions to Hom-Schunck optical flow equations-part I: Stability and rate of convergence of classical algorithm 被引量:3
9
作者 DONG Guo-hua AN Xiang-jing FANG Yu-qiang HU De-wen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3年第7期1909-1918,共10页
Globally exponential stability (which implies convergence and uniqueness) of their classical iterative algorithm is established using methods of heat equations and energy integral after embedding the discrete iterat... Globally exponential stability (which implies convergence and uniqueness) of their classical iterative algorithm is established using methods of heat equations and energy integral after embedding the discrete iteration into a continuous flow. The stability condition depends explicitly on smoothness of the image sequence, size of image domain, value of the regularization parameter, and finally discretization step. Specifically, as the discretization step approaches to zero, stability holds unconditionally. The analysis also clarifies relations among the iterative algorithm, the original variation formulation and the PDE system. The proper regularity of solution and natural images is briefly surveyed and discussed. Experimental results validate the theoretical claims both on convergence and exponential stabil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ptical flow Hom-Schunck equations globally exponential stability convergence convergence rate heat equations energy integral and estimate Gronwall inequality natural images REGULARIT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