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8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用数值遗传算法计算配合物的稳定常数 被引量:14
1
作者 李通化 张众杰 +2 位作者 朱仲良 丁林 李光盛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354-358,共5页
提出了一种新的全局优化方法──数值遗传算法。该法可以处理连续变量参数的优化问题,能在很多局部较优中找到全局最优点,特别适合处理复杂的非线性问题。该法通过遗传操作不断改变个体和群体,使之逐渐适应环境;除新设计了交配和突... 提出了一种新的全局优化方法──数值遗传算法。该法可以处理连续变量参数的优化问题,能在很多局部较优中找到全局最优点,特别适合处理复杂的非线性问题。该法通过遗传操作不断改变个体和群体,使之逐渐适应环境;除新设计了交配和突变数值遗传操作外,本文还提出了记忆遗传操作,从而加快了运算的速度。采用这种算法,测定了新型化学发光材料的重要中间体──三氯水杨酸的酸常数及其与铜和铁的配合物的稳定常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遗传算法 稳定常数 三氯水杨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来源腐殖酸与Mn^2+和Zn^2+络合稳定常数的确定 被引量:9
2
作者 陈盈 张满利 +3 位作者 张威 何红波 关连珠 颜丽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78-480,共3页
以分别来源于草碳、褐煤和风化煤的腐殖酸为供试材料,采用离子交换平衡法研究了不同腐殖化程度的腐殖酸与Mn2+和Zn2+的络合稳定常数,并探讨了环境pH值对络合稳定常数的影响。结果表明,三种来源腐殖酸与Mn2+和Zn2+的络合稳定常数受pH值... 以分别来源于草碳、褐煤和风化煤的腐殖酸为供试材料,采用离子交换平衡法研究了不同腐殖化程度的腐殖酸与Mn2+和Zn2+的络合稳定常数,并探讨了环境pH值对络合稳定常数的影响。结果表明,三种来源腐殖酸与Mn2+和Zn2+的络合稳定常数受pH值的显著影响,且均以pH5.5时较高。风化煤来源腐殖酸与金属离子形成的络合物的稳定性高于草碳来源腐殖酸和褐煤来源腐殖酸。说明腐殖酸的腐殖化程度越高,与金属离子形成络合物的稳定程度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腐殖酸 金属离子 稳定常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化锌法原子吸收间接测定谷氨酸锌络合物稳定常数 被引量:11
3
作者 刘文涵 张丹 +1 位作者 李祖光 王丽丽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968-970,共3页
在利用硫化锌法火焰原子吸收间接测定谷氨酸或谷氨酸钠,并对测定机理、络合物组成探讨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在最佳测定酸度条件下,所形成的络合物谷氨酸锌的稳定常数,进行了测定和求解获得了成功,在pH 9 0时的碱式谷氨酸锌的稳定常数在3 3&... 在利用硫化锌法火焰原子吸收间接测定谷氨酸或谷氨酸钠,并对测定机理、络合物组成探讨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在最佳测定酸度条件下,所形成的络合物谷氨酸锌的稳定常数,进行了测定和求解获得了成功,在pH 9 0时的碱式谷氨酸锌的稳定常数在3 3×10 2 0 ~1 4×10 2 1 ,平均值为β稳=1 0 3×10 2 1 ,其logβ稳=2 1 0 13。谷氨酸锌的稳定常数在3 3×10 1 0 ~1 4×10 1 1 ,平均值为β稳=1 0 3×10 1 1 ,其logβ稳=11 0 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谷氨酸锌 间接测定 络合平衡稳定常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度法对铜-苯丙氨酸配合物组成及稳定常数的测定 被引量:10
4
作者 林秀丽 主沉浮 +1 位作者 魏云鹤 高峰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42-48,共7页
铜、苯丙氨酸及二者的配合物在紫外光谱区均有较强的吸收,为求得纯配合物的吸光度,我们建立了三参比法,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pH值对配合物形成的影响。实验证实当pH≥7.5时,二者仅形成1∶2(M∶L)的配合物。我们还采用对... 铜、苯丙氨酸及二者的配合物在紫外光谱区均有较强的吸收,为求得纯配合物的吸光度,我们建立了三参比法,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pH值对配合物形成的影响。实验证实当pH≥7.5时,二者仅形成1∶2(M∶L)的配合物。我们还采用对应溶液法测定了该配合物的稳定常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丙氨酸 配合物 组成比 稳定常数 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m-EDTMP稳定常数的测定及其在血浆模型中的平衡组分 被引量:6
5
作者 蒋树斌 陈晓军 +3 位作者 罗顺忠 邴文增 王关全 熊晓玲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47-51,共5页
为了解153 Sm EDTMP 在血液中的平衡组分,采用电位滴定法测定了 EDTMP 的质子化常数和 Sm EDTMP的稳定常数。EDTMP的质子化常数为:lgβ2 =22.69±0.02,lgβ3 =30.54±0.03,lgβ4 =36.93±0.02,lgβ5=42.15±0.01,lgβ6 ... 为了解153 Sm EDTMP 在血液中的平衡组分,采用电位滴定法测定了 EDTMP 的质子化常数和 Sm EDTMP的稳定常数。EDTMP的质子化常数为:lgβ2 =22.69±0.02,lgβ3 =30.54±0.03,lgβ4 =36.93±0.02,lgβ5=42.15±0.01,lgβ6 =45.02±0.03,lgβ7 =46.14±0.02;Sm EDTMP的稳定常数为: lg KSmL=22.62±0.02,lg KSmLH=29.93±0.02,lg KSmLH2 =36.18±0.03。在生理pH条件下,EDTMP主要以LH3 形式存在, Sm EDTMP 主要以 SmLH 形式存在。血浆模型中,在生理 pH 条件下, Sm 主要以带负电荷的SmLH和SmL形式存在,Sm EDTMP通过人体肾脏排泄;在低 pH(pH<6)条件下,以 Sm 柠檬酸组分存在,表明153Sm EDTMP在人体中肝摄取很低。同时,平衡组分中游离 Sm3+ 含量很低,说明 Sm EDTMP有很高的血浆稳定性,不用加入过量配体来防止标记物解离。EDTMP在血浆模型中主要以 LH3 形式存在,没有出现EDTMP的钙配合物组分,说明配体EDTMP不会使患者血钙明显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53SM EDTMP 稳定常数 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元混配络合物形成的极谱研究——Cd-Bipy-Gly体系的稳定常数测定 被引量:4
6
作者 康敬万 朱忠平 +3 位作者 卢小泉 陈广德 高锦章 白光弼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8期813-816,共4页
用般谱法研究了Cd(Ⅱ)-2,2′-联吡啶(bipy)、Cd(Ⅱ)-甘氨酸(Gly)二元体系及cd(Ⅱ)-bipy-Gly三元体系的配合物的形成条件,用极谱法测定了不同浓庹配体的E_(1/2(a))、E_(1/2(c))、ΔE_(1/2)、(i_d)_s和(i_d)_c值,利用Lrden函数作图,外推... 用般谱法研究了Cd(Ⅱ)-2,2′-联吡啶(bipy)、Cd(Ⅱ)-甘氨酸(Gly)二元体系及cd(Ⅱ)-bipy-Gly三元体系的配合物的形成条件,用极谱法测定了不同浓庹配体的E_(1/2(a))、E_(1/2(c))、ΔE_(1/2)、(i_d)_s和(i_d)_c值,利用Lrden函数作图,外推求得各级稳定常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镉配合物 联吡啶 甘氨酸 稳定常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邻苯二胺合钴氧合反应的研究 Ⅰ水溶液中配合物及其氧合配合物稳定常数的测定 被引量:5
7
作者 岳凡 王吉德 +2 位作者 张翼 宋启军 李兴寿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89-492,共4页
In this paper, the stability constants of the o Phdn Co complexes and oxygenated complexes were determined by pH potentiometry for the first time. The determined method was verified with the known o Phdn Cu system by ... In this paper, the stability constants of the o Phdn Co complexes and oxygenated complexes were determined by pH potentiometry for the first time. The determined method was verified with the known o Phdn Cu system by comprising the stability constants obtained from experiment results with those in literatures. The calculated results of oxygenated complexes were confirmed by spectrophotometry. All the results are agreed very well, which show the correctness of the determin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载体 邻苯二胺 氧合作用 配位常数 配合物 氧合反应 稳定常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络合物稳定常数测定的仪器分析方法 被引量:8
8
作者 袁佩 夏之宁 刘勇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79-83,共5页
以国内外科技文献为信息来源 ,从电化学法、分光光度法、色谱法、毛细管电泳法出发 ,评述络合物稳定常数测定方法的研究状况及其发展方向。引用文献58篇。
关键词 稳定常数 络合物 色谱 毛细管电泳 仪器分析 分光光度法 电化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异羟肟酸与Zr(Ⅳ),UO_2^(2+)配合物稳定常数的测定 被引量:5
9
作者 卞晓艳 杨素亮 +1 位作者 郑卫芳 叶国安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65-69,共5页
对乙异羟肟酸(AHA)与Zr(Ⅳ),UO22+的配位行为进行了初步研究,测定了AHA与Zr(Ⅳ),UO22+配合物的稳定常数。结果表明,在HCl O4体系中,AHA与Zr(Ⅳ),UO22+分别发生三、二级配位,其稳定常数分别为:β1(Zr(Ⅳ))=(6.7±0.1)×1013,β2(... 对乙异羟肟酸(AHA)与Zr(Ⅳ),UO22+的配位行为进行了初步研究,测定了AHA与Zr(Ⅳ),UO22+配合物的稳定常数。结果表明,在HCl O4体系中,AHA与Zr(Ⅳ),UO22+分别发生三、二级配位,其稳定常数分别为:β1(Zr(Ⅳ))=(6.7±0.1)×1013,β2(Zr(Ⅳ))=(1.8±0.1)×1025,β3(Zr(Ⅳ))=(3.8±0.3)×1035;β(UO2+)=(8.6±0.4)×107,β(UO2+)=(3.8±0.1)×101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异羟肟酸 Zr(Ⅳ) UO22+ 配位 稳定常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巩县风化煤黄腐酸与Co(Ⅱ)的配合物稳定常数的测定 被引量:4
10
作者 董文明 杜金洲 +4 位作者 陶祖贻 张红庆 王旭东 游志军 李伟娟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8-13,共6页
以6 0 Co作示踪剂 ,用舒伯特 (Schubert)法、斯蒂文森 (Stevenson)法以及改进的舒伯特法 ,测定了河南巩县风化煤黄腐酸与Co(Ⅱ )在不同离子强度下生成的配合物稳定常数 ,并对不同方法所测得的稳定常数值进行了比较。实验结果表明 ,随着... 以6 0 Co作示踪剂 ,用舒伯特 (Schubert)法、斯蒂文森 (Stevenson)法以及改进的舒伯特法 ,测定了河南巩县风化煤黄腐酸与Co(Ⅱ )在不同离子强度下生成的配合物稳定常数 ,并对不同方法所测得的稳定常数值进行了比较。实验结果表明 ,随着溶液中离子强度的增大 ,有形成多核配合物的趋势 ;在不同离子强度下可生成配位比分别为 1∶1和 2∶1的两种配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腐酸 稳定常数 离子交换 钴配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整数生成函数法测定中性氨基酸的稳定常数 被引量:5
11
作者 张云 王越 +1 位作者 房淑宁 顾丽凤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13-116,共4页
用电位滴定法作为实验手段,半整数生成函数法作为数据处理方法,分别采用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溶液直接滴定、氢氧化钠溶液返滴定、盐酸溶液返滴定等3种形式,对苏氨酸、甘氨酸、丙氨酸、丝氨酸、缬氨酸、苯丙氨酸、亮氨酸及异亮氨酸8种中... 用电位滴定法作为实验手段,半整数生成函数法作为数据处理方法,分别采用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溶液直接滴定、氢氧化钠溶液返滴定、盐酸溶液返滴定等3种形式,对苏氨酸、甘氨酸、丙氨酸、丝氨酸、缬氨酸、苯丙氨酸、亮氨酸及异亮氨酸8种中性氨基酸的各级条件稳定常数进行了测定,所得结果与文献值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成函数 中性氨基酸 稳定常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成函数法用于中性氨基酸-铜配合物稳定常数的测定 被引量:7
12
作者 张云 王敏 孟洁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78-680,683,共4页
以氢离子选择性电极作指示电极,氢氧化钠溶液作滴定剂,分别用3种生成函数法(直接计算法、分段拟合法及半整数法)测定了丝氨酸、丙氨酸、苏氨酸、脯氨酸、蛋氨酸、亮氨酸、缬氨酸及苯丙氨酸等8种中性氨基酸与铜离子所形成的配合物的条件... 以氢离子选择性电极作指示电极,氢氧化钠溶液作滴定剂,分别用3种生成函数法(直接计算法、分段拟合法及半整数法)测定了丝氨酸、丙氨酸、苏氨酸、脯氨酸、蛋氨酸、亮氨酸、缬氨酸及苯丙氨酸等8种中性氨基酸与铜离子所形成的配合物的条件稳定常数,测定结果与文献报道的数值相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成函数法 中性氨基酸 稳定常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希土(Ⅲ)-异羟肟酸配合物的稳定常数 被引量:15
13
作者 刘光华 吴华彬 +2 位作者 刘军 时显群 刘光斌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30-36,共7页
本文报导了在25℃、20%乙醇-水溶液,恒定离子强度为0.1mol·1^(-1)时,用pH滴定法测得的三价镧、铈、镨、钕、铽、铥和钇离子分别同草二酰异羟肟酸(OXHA)、葵二酰异羟肟酸(DDHA)、苯甲酰异羟肟酸(BHA)、水杨羟肟酸(SHA)、萘乙酰异... 本文报导了在25℃、20%乙醇-水溶液,恒定离子强度为0.1mol·1^(-1)时,用pH滴定法测得的三价镧、铈、镨、钕、铽、铥和钇离子分别同草二酰异羟肟酸(OXHA)、葵二酰异羟肟酸(DDHA)、苯甲酰异羟肟酸(BHA)、水杨羟肟酸(SHA)、萘乙酰异羟肟酸(NEHA)和邻苯二甲酰异羟肟酸(o-PHA)配合物的稳定常数。发现配合物的稳定常数既与异羟肟酸的碳链(环)结构有关,也与希土元素的原子序数、离子半径及离子势有关。当同一种异羟肟酸的不同希土配合物,其稳定性顺序是: La^(3+) <Ce^(3+) <Pr^(3+) <Nd^(3+) <Y^(3+) <Tb^(3+) <Tm^(3+)而同一希土不同羟肟酸的配合物的稳定常数,有的有一定规律,有些还正在研究探讨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希土 羟肟酸 稳定常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外差光谱测定Gd(Ⅲ),Yb(Ⅲ)与HBED配合物的条件稳定常数 被引量:5
14
作者 王金铃 毕和平 杨斌盛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89-91,共3页
在001mol·L-1N2羟乙基哌嗪N’2乙磺酸(Hepes),pH74,室温条件下,应用紫外差光谱滴定观察了Gd(Ⅲ),Yb(Ⅲ)与N,N’二(2羟苄基)乙二胺N,N’二乙酸(HBED)的结合。结果表明Gd(Ⅲ),Yb(Ⅲ)与HBED均形成1∶1的配合物,其紫外差光谱均于237和2... 在001mol·L-1N2羟乙基哌嗪N’2乙磺酸(Hepes),pH74,室温条件下,应用紫外差光谱滴定观察了Gd(Ⅲ),Yb(Ⅲ)与N,N’二(2羟苄基)乙二胺N,N’二乙酸(HBED)的结合。结果表明Gd(Ⅲ),Yb(Ⅲ)与HBED均形成1∶1的配合物,其紫外差光谱均于237和291nm处出现吸收峰,在237nm处配合物GdHBED与YbHBED的摩尔吸光系数分别为ΔεGd=(2252±020)×103cm-1·mol-1·L,ΔεYb=(2715±011)×103cm-1·mol-1·L;配合物GdHBED与YbHBED的条件稳定常数分别为lgKGdHBED=1356±028,lgKYbHBED=1606±003,符合线性自由能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合物 稳定常数 摩尔吸光系数 苄基 室温条件 线性 磺酸 乙二胺 哌嗪 乙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交换法测定稀土元素与巩县风化煤黄腐酸的络合物的稳定常数 被引量:6
15
作者 高焕新 栾新福 +2 位作者 辛文达 陶祖贻 陆长青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139-143,共5页
用放射性示踪原子和Schubert的离子交换平衡法,测定了一种国内广泛研究和应用的河南巩县风化煤黄腐酸与4种稀土元素的络合物的稳定常数。用放射性示踪原子^(160)Tb和改进的Ar-dakani-Stevenson的离子交换平衡法,测定了该黄腐酸与Tb的络... 用放射性示踪原子和Schubert的离子交换平衡法,测定了一种国内广泛研究和应用的河南巩县风化煤黄腐酸与4种稀土元素的络合物的稳定常数。用放射性示踪原子^(160)Tb和改进的Ar-dakani-Stevenson的离子交换平衡法,测定了该黄腐酸与Tb的络合物稳定常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腐酸 稀土元素 络合物 稳定常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化锌法原子吸收间接测定半胱氨酸锌络合物稳定常数 被引量:3
16
作者 刘文涵 单胜艳 +1 位作者 张丹 马淳安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872-1874,共3页
利用硫化锌法原子吸收间接测定半胱氨酸时,在最佳测定酸度条件下,所形成的络合物半胱氨酸锌的稳定常数,进行数值测定和理论求解获得了成功:在最佳酸度pH=9.7时的碱式半胱氨酸锌的稳定常数在2.998×1030到3.858×1030之间,平均... 利用硫化锌法原子吸收间接测定半胱氨酸时,在最佳测定酸度条件下,所形成的络合物半胱氨酸锌的稳定常数,进行数值测定和理论求解获得了成功:在最佳酸度pH=9.7时的碱式半胱氨酸锌的稳定常数在2.998×1030到3.858×1030之间,平均值为β稳=3.286×1030,标准偏差为0.315×1030,其logβ稳=30.517。半胱氨酸锌的稳定常数在7.853×1021到1.011×1022,平均值为β稳=8.607×1021,标准偏差为0.315×1021,其logβ稳=21.935。表明原子吸收光谱不仅可用于微量元素的测定和有机化合物的间接测定,也可以进行络合离子的物理形态、物理常数的研究和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半胱氨酸锌 间接测定 络合平衡 稳定常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异羟肟酸的合成及其与Pu(Ⅳ),Np(Ⅳ)配合物稳定常数的测定 被引量:17
17
作者 郑卫芳 常志远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6,共6页
在乙醇 水体系中 ,用乙酸乙酯和盐酸羟胺为主要原料合成了乙异羟肟酸 (AHA) ,并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 (IR)、质谱 (MS)等方法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用TTA萃取法测定了 1mol/LHNO3体系中AHA与Pu(Ⅳ ) ,Np(Ⅳ )配合物的一级累积稳定常... 在乙醇 水体系中 ,用乙酸乙酯和盐酸羟胺为主要原料合成了乙异羟肟酸 (AHA) ,并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 (IR)、质谱 (MS)等方法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用TTA萃取法测定了 1mol/LHNO3体系中AHA与Pu(Ⅳ ) ,Np(Ⅳ )配合物的一级累积稳定常数 ,分别为 5 3× 10 12 和 6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异羟肟酸 合成 稳定常数 Pu(Ⅳ) 镎(Ⅳ)铀 配合物 萃取法 核燃料后处理 螯合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性滴定中稳定常数测定方法比较 被引量:4
18
作者 陈桂娥 樊行雪 许振良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6年第5期620-626,共7页
比较了计算稳定常数的各种方法:Gorden法、MonteCarlo法,生成函数回归法、曲线模拟法、直接计算法和Schwarzenbach法。分别验证了它们对单元酸、多元酸、混合酸等不同体系的实用性,获得了各种方法的最... 比较了计算稳定常数的各种方法:Gorden法、MonteCarlo法,生成函数回归法、曲线模拟法、直接计算法和Schwarzenbach法。分别验证了它们对单元酸、多元酸、混合酸等不同体系的实用性,获得了各种方法的最佳适用体系:Gorden法适用于混合酸体系;MonteCarlo法适用于多元酸体系;生成函数回归法适用于交错中和体系;直接法适用于单元酸的未知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性滴定 稳定常数 多元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子吸收光谱间接测定碱式胱氨酸锌配合物的稳定常数 被引量:2
19
作者 刘文涵 杨未 +2 位作者 陈丹 王丽丽 马淳安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697-699,共3页
利用硫化锌法火焰原子吸收间接测定胱氨酸(Cystine,Cys-Cys)。在碱性条件下,胱氨酸能与硫化锌悬浮液反应生成可溶性碱式胱氨酸锌配位化合物,在pH9·40时达到最大浓度,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了最大浓度时的配合物含量,并对碱式胱氨酸锌... 利用硫化锌法火焰原子吸收间接测定胱氨酸(Cystine,Cys-Cys)。在碱性条件下,胱氨酸能与硫化锌悬浮液反应生成可溶性碱式胱氨酸锌配位化合物,在pH9·40时达到最大浓度,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了最大浓度时的配合物含量,并对碱式胱氨酸锌稳定常数进行了测定和理论计算。碱式胱氨酸锌的稳定常数平均值β稳为9·916×1032,其logβ稳=32·996。表明原子吸收光谱不仅可用于微量元素的测定和有机化合物的间接测定,同时也可进行配合离子的物理形态、物理常数的研究和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胱氨酸锌 间接测定 配位平衡 稳定常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羧甲基纤维素钠螯合Cu(Ⅱ)的稳定常数测定及螯合效果分析 被引量:8
20
作者 冯颖 王珏程 +2 位作者 郑龙行 苏辰长 张建伟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4501-4508,共8页
为了考察羧甲基纤维素钠(CMC)对重金属离子2Cu+的螯合能力,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了不同c(2Cu+)/c(—COO-)浓度比下CMC与2Cu+形成螯合物的吸收光谱,探讨了螯合物的组成,并计算其稳定常数。结果表明:CMC对2Cu+有螯合作用,当c(2Cu+)/c(—... 为了考察羧甲基纤维素钠(CMC)对重金属离子2Cu+的螯合能力,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了不同c(2Cu+)/c(—COO-)浓度比下CMC与2Cu+形成螯合物的吸收光谱,探讨了螯合物的组成,并计算其稳定常数。结果表明:CMC对2Cu+有螯合作用,当c(2Cu+)/c(—COO-)小于0.6,螯合物在237 nm处出现最大吸收峰,—COO-为主要配体,与2Cu+按物质的量比为2:1进行螯合,此时,螯合物稳定常数为1.88×1010;c(2Cu+)/c(—COO-)为0.6~1.0时,214、237 nm处出现最大吸收峰,—COO-、—OH都参与螯合反应并形成新的螯合物;c(2Cu+)/c(—COO-)大于1.0时,214 nm存在最大吸收峰,—OH为主要配体。考察了利用CMC螯合去除溶液中2Cu+的效果,实验表明,CMC-Cu螯合物可在溶液中直接析出,析出物为絮状沉淀。当c(2Cu+)/c(—COO-)等于0.5时为最佳CMC用量,此时上清液中2Cu+去除率可以达到96%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羧甲基纤维素钠 铜离子 紫外分光光度法 螯合 稳定常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