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稳定塘处理污水的机理研究及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48
1
作者 张巍 许静 +4 位作者 李晓东 晁雷 曾华 赵晓光 安乐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396-1401,共6页
稳定塘污水处理系统具有基建投资和运转费用低、维护和维修简单、便于操作、能有效去除污水中的有机物、无需污泥处理等优点,近年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其净化过程与自然水体的自净过程相似。本文总结了稳定塘中有机物、氮和磷的去除... 稳定塘污水处理系统具有基建投资和运转费用低、维护和维修简单、便于操作、能有效去除污水中的有机物、无需污泥处理等优点,近年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其净化过程与自然水体的自净过程相似。本文总结了稳定塘中有机物、氮和磷的去除机理,有机物的去除一般包括沉淀和絮凝、厌氧微生物的作用、好氧微生物的作用、浮游生物的作用和水生植物的作用,氮在稳定塘内的去除,主要是通过生物同化吸收转化为自身有机氮、氨氮的吹脱作用、形成生物沉淀以及硝化/反硝化等几种途径,磷元素去除涉及有机磷在微生物作用下分解氧化,菌藻及其他生物吸收无机磷合成新细胞,以及可溶性磷与不可溶性磷之间的转化等多种机制的共同作用。针对传统稳定塘中存在的缺陷,人们不断地对稳定塘进行改良,出现了许多新型塘,其中包括高效藻类塘、水生植物塘和养殖塘、高效复合厌氧塘、超深厌氧塘、生物滤塘等塘型。为了提高污水的处理效率,研究人员还开发了许多组合塘的工艺,与传统生物法组合的UNITANK工艺+生物稳定塘、水解酸化+稳定塘工艺和折流式曝气生物滤池+稳定塘工艺等,各类塘型组合的多级串联塘系统、生态综合塘系统、高级综合塘系统(AIPS)等。目前稳定塘处污水理系统还依然存在占地面积大、水力停留时间较长、效率低下、散发臭味、处理效果受气候条件影响大等缺陷。今后应该在稳定塘系统的研究中,以菌、藻的活动为主体,以主要营养元素C、N、P的迁移为线索,建立系统内各种生物、化学反应之间的联系,通过减小塘深、机械搅拌、跌水坡等方法改善供氧条件,对天然塘型进行精确修整、分隔组合,使之更加符合高效反应器的构造,从而提高稳定塘设计的合理性。加入人造载体提高塘内微生物浓度,从而大大提高有机负荷,有效减少占地面积,组合沉淀池、间歇砂滤、砾石滤墙、微滤、气浮、土地处理、人工湿地系统、加入化学药剂等处理工艺或方法,以去除出水中的藻类,改善环境卫生条件,满足不同出水水质的要求,从而为国内稳定塘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塘 污水处理 新型稳定塘 组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田排灌水的稳定塘-植物床复合系统处理 被引量:29
2
作者 卢少勇 张彭义 +2 位作者 余刚 祝万鹏 向长生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605-609,共5页
采用稳定塘-植物床系统处理农田排灌水,植物床栽植茭草和芦苇.监测结果表明,雨季、旱季平均流量分别为417.1,206.8m3/d,无降雨期间渗漏、蒸发蒸腾损失的水量之和占进水的42.1%~60.5%.系统雨季进水COD、总氮(TN)、氨氮和总磷(TP)平均浓... 采用稳定塘-植物床系统处理农田排灌水,植物床栽植茭草和芦苇.监测结果表明,雨季、旱季平均流量分别为417.1,206.8m3/d,无降雨期间渗漏、蒸发蒸腾损失的水量之和占进水的42.1%~60.5%.系统雨季进水COD、总氮(TN)、氨氮和总磷(TP)平均浓度分别为97.9,8.09, 3.38,0.69mg/L,旱季分别为112,7.76,3.78,0.98mg/L.各项污染物平均去除率大于57%.芦苇和茭草的生长速度在5月最大.因植物收割去除的N和P量分别占进水的14.6%和27.1%.从2002年4月~2003年7月湿地截留SS量为297.5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塘 植物床 农田排灌水 茭草 芦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凹凸棒土-稳定塘工艺提高严寒地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效果 被引量:21
3
作者 孙楠 田伟伟 李晨洋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4期209-215,共7页
针对严寒地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面临的低效率、高能耗、排水不达标的典型问题,首次提出凹凸棒土—稳定塘模式处理严寒地区农村生活污水。该研究创新的通过PLC(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自控试验设计,考察在低温10℃条件下工艺的... 针对严寒地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面临的低效率、高能耗、排水不达标的典型问题,首次提出凹凸棒土—稳定塘模式处理严寒地区农村生活污水。该研究创新的通过PLC(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自控试验设计,考察在低温10℃条件下工艺的最优运行参数,经过平行对比试验研究凹凸棒土作为载体填料对低温生活污水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p H值在7.2-7.8之间,兼性塘水力停留时间为4d,好氧塘的水力停留时间与曝气时间分别为36、4 h时,工艺对化学需氧量(chemical oxygen demand,COD)、氨氮(ammonia nitrogen,ammonia-N)、总磷(total phosphorus,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1.5%、87.7%、84.1%,平均出水质量浓度分别为35.6、4.5、1.0 mg/L,满足国家二级排放标准,而单一式稳定塘工艺的低温生活污水处理效果显著降低,COD、氨氮、TP的去平均去除率分别降低了3.6%、6.0%、4.7%。凹凸棒土—稳定塘工艺可以有效的去除严寒地区农村生活污水中有机物及氮磷污染物,对削减农村水污染、降低水环境负荷及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也为凹凸棒土的应用拓展了新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地区 生活污水 污染控制 稳定塘 凹凸棒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沟渠+稳定塘系统处理山区农村生活污水的研究 被引量:18
4
作者 郑志伟 胡莲 +3 位作者 邹曦 潘晓洁 张志永 万成炎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2-47,共6页
研究流经生态沟渠+稳定塘系统的生活污水中悬浮物、氨氮、总氮、总磷、CODcr等指标的沿程变化以及去除效率,为探索山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模式提供依据和参考。生态沟渠由原农田排水渠经拓宽、种植植被改建而成,总长约150 m;稳定塘包括沉... 研究流经生态沟渠+稳定塘系统的生活污水中悬浮物、氨氮、总氮、总磷、CODcr等指标的沿程变化以及去除效率,为探索山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模式提供依据和参考。生态沟渠由原农田排水渠经拓宽、种植植被改建而成,总长约150 m;稳定塘包括沉淀净化塘、生物净化塘和生物强化净化塘,分别栽种植物、栽种植物+吊养河蚌、栽种植物+放养鲢鳙,总面积约1 230 m2。在集水池出口、生态沟渠出口、稳定塘各塘出口各设1采样点共5个采样点。试验期间连续进水,进水平均流量约7 m3/h,系统总水力停留时间(HRT)约102 h,其中生态沟渠段约5.4 h、稳定塘段约96.6 h,首次采样在连续进水稳定运行1周后进行。在水力停留时间约为4 d的条件下,流经该系统的生活污水黑臭消失,浊度下降,出水DO饱和度达到65%以上,进水SS、NH3-N、TN、TP、CODcr的平均去除效率分别达到84.9%、70.1%、49.6%、44.9%和80.5%。生态沟渠段对SS具有较好的去除效果,达到40.1%,占系统总去除量的47%。系统最终出水可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二级标准(GB18918-2002)。生态沟渠+稳定塘系统具有建造灵活、无需动力条件、运行成本低廉等特点,在小流域山区农村具有一定推广和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沟渠 稳定塘 山区农村 生活污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型生物稳定塘对滇池流域受污染河流净化效果 被引量:17
5
作者 赵学敏 虢清伟 +1 位作者 周广杰 许振成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35-43,共9页
对滇池流域大清河生物稳定塘系统中的水质净化效果进行了分析,同时对各塘中的浮游藻类种类组成、细胞密度和多样性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当污水流经预处理塘、好氧塘、水生植物塘、养殖塘的过程中,pH、DO、叶绿素a浓度呈逐渐上升趋势,TN... 对滇池流域大清河生物稳定塘系统中的水质净化效果进行了分析,同时对各塘中的浮游藻类种类组成、细胞密度和多样性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当污水流经预处理塘、好氧塘、水生植物塘、养殖塘的过程中,pH、DO、叶绿素a浓度呈逐渐上升趋势,TN、TP、NH_4^+-N、BOD_5和COD浓度呈逐渐下降趋势,生物稳定塘系统对TN、TP、NH_4^+-N、BOD_5和COD的去除率分别达29.29%,48.68%,33.68%,68.14%和71.25%。叶绿素a浓度和pH(r=0.955,P<0.05)、DO(r=0.992,P<0.01)显著正相关,而和TN(r=-0.936,P<0.05)、TP(r=-0.925,P<0.05)以及NH_4^+-N(r=-0.927,P<0.05)等显著负相关。在塘系统中,共出现浮游藻类53种,藻类种类数和生物多样性呈增加趋势,总细胞密度呈下降趋势;塘系统中共出现6种藻类优势种,其中绿色微囊藻和惠氏微囊藻细胞密度呈现出逐渐下降的趋势,梅尼小环藻、啮蚀隐藻、美丽网球藻和球囊藻细胞密度呈现出逐渐上升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稳定塘 受污染河流 净化效果 滇池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稳定塘藻类生长规律及其影响的中试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徐康宁 汪诚文 +2 位作者 刘巍 刘翔 王玉珏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473-1477,共5页
在兰州构建了自然型稳定塘(自然塘)和人工型稳定塘(人工塘)的中试系统,研究了两种稳定塘中藻类生长状况及藻类生长对稳定塘污染物去除功能的影响。相比于自然塘,人工塘增加了折流式导流墙且悬挂了无纺布载体。结果表明,增设导流墙使得... 在兰州构建了自然型稳定塘(自然塘)和人工型稳定塘(人工塘)的中试系统,研究了两种稳定塘中藻类生长状况及藻类生长对稳定塘污染物去除功能的影响。相比于自然塘,人工塘增加了折流式导流墙且悬挂了无纺布载体。结果表明,增设导流墙使得人工塘中水流速度比自然塘增加了2.4倍,这抑制了人工塘中藻类的生长繁殖。自然塘中藻类比人工塘中藻类生长更为旺盛,叶绿素a峰值分别出现在3月和4月,为279.44mg·m-3和115.65mg·m-3。藻类光合作用使得稳定塘出水DO和pH都明显高于进水,自然塘藻类生长更为旺盛,因此出水与人工塘出水相比具有更高的DO和pH。更高的pH使得自然塘具有更好的氨氮和总磷去除率,分别为56%和1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塘 叶绿素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生动物群落多样性变化与汉沽稳定塘水质净化效能相互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26
7
作者 许木启 曹宏 王玉龙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283-287,共5页
天津汉沽生物稳定塘是近年建成并投入运行的多级污水净化系统和示范工程。论文报道了汉沽稳定塘各塘主要污染物的去除效果 ,重点论述了原生动物群落多样性变化及其结构和功能特征与水质净化的相互关系。研究结果表明 ,5个采样站原生动... 天津汉沽生物稳定塘是近年建成并投入运行的多级污水净化系统和示范工程。论文报道了汉沽稳定塘各塘主要污染物的去除效果 ,重点论述了原生动物群落多样性变化及其结构和功能特征与水质净化的相互关系。研究结果表明 ,5个采样站原生动物群落结构与功能参数的变化与各级塘中污染物的浓度关系密切。进水口 ( 1号站 )由于各种污染物含量很高 ,原生动物种类数、个体数量、多样性指数 d值和 PFU原生动物的群集速度 (功能参数 )都为零。随流程延长 ,水质逐塘得以改善 ,生物逐渐恢复。至出水口 ( 5号生态塘 ) ,几种主要污染物浓度急剧下降 ,原生动物的各项监测指标均明显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沽稳定塘 原生动物 群落多样性 水质 净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稳定塘污水处理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8
8
作者 何小莲 李俊峰 +1 位作者 何新林 范文波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2007年第5期75-77,82,共4页
总结了稳定塘中有机物、氮、磷的去除机理,稳定塘中的有机物主要通过微生物降解、有机物吸附、有机颗粒的沉降和截滤作用去除;硝化/反硝化、水生植物吸收、NH3挥发这3个过程为TN的主要去除机制;磷的去除涉及底泥对PO43-的吸附/解吸、有... 总结了稳定塘中有机物、氮、磷的去除机理,稳定塘中的有机物主要通过微生物降解、有机物吸附、有机颗粒的沉降和截滤作用去除;硝化/反硝化、水生植物吸收、NH3挥发这3个过程为TN的主要去除机制;磷的去除涉及底泥对PO43-的吸附/解吸、有机磷氨化、磷的扩散、水生植物吸收等多种机制的共同作用。介绍了新型稳定塘技术以及塘与传统生物法组合、各类塘型组合工艺。指出今后的稳定塘将朝着强化机理、提高效率、完善设施、塘型优化组合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塘 生物处理 组合 污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稳定塘内稻田降雨径流中氮磷输移的三维数值模拟 被引量:4
9
作者 王晓玲 张福超 +2 位作者 李松敏 张伯阳 李建生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49-660,共12页
掌握污染物在农田排水稳定塘中的输移规律对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具有重要意义.已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通过野外与室内试验监测探究稳定塘的污染物拦截效果与运行机制上,而缺乏对降雨径流过程中稳定塘内氮、磷污染物在三维空间输移的数值模拟... 掌握污染物在农田排水稳定塘中的输移规律对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具有重要意义.已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通过野外与室内试验监测探究稳定塘的污染物拦截效果与运行机制上,而缺乏对降雨径流过程中稳定塘内氮、磷污染物在三维空间输移的数值模拟研究.本文以多级农田排水稳定塘为研究对象,首先,对2015年水稻生长期内3场典型降雨进行了跟踪监测;然后,建立了多级稳定塘的三维水动力-水质迁移耦合模型,并应用坐标轮换法以实测数据进行了模型的参数率定;最后,对稻田降雨径流过程中稳定塘内氮磷的输移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与模型验证,并探究了稳定塘分级数对氮磷拦截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率定后的模型各水质指标模拟值与实测值拟合较好;在降雨径流初期,总氮、总磷在垂向上表现为底层浓度大于表层浓度、横向上沿程浓度逐渐降低的规律;稳定塘级数的增加延长了水流停留时间,更有利于拦截氮、磷污染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级稳定塘 氮磷输移 三维数值模拟 降雨径流 参数率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稳定塘系统在城市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10
作者 刘汝鹏 曲莹 于水利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68-70,共3页
介绍了生态稳定塘系统在德州市城市污水处理中的应用情况,对工程设计参数及其设计特色作了重点介绍,以资同行借鉴。
关键词 稳定塘 污水处理 工程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湿地-稳定塘组合系统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 被引量:9
11
作者 李丽 王全金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22-24,25,共4页
研究了200、500、1 000 mm/d 3种不同水力负荷条件下人工湿地-稳定塘组合系统对污水中污染物的处理效果,分析了组合系统的抗污染负荷能力。研究表明,水力负荷对人工湿地-稳定塘组合系统处理生活污水的去除效果有较大的影响,随着水力负... 研究了200、500、1 000 mm/d 3种不同水力负荷条件下人工湿地-稳定塘组合系统对污水中污染物的处理效果,分析了组合系统的抗污染负荷能力。研究表明,水力负荷对人工湿地-稳定塘组合系统处理生活污水的去除效果有较大的影响,随着水力负荷的降低,去除率逐渐升高。COD_(Cr)、TN、NH_4^+-N去除率分别达到72.09%、51.68%、62.54%,组合系统具有较好的抗污染负荷冲击能力,出水能保持相对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湿地 稳定塘 生活污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稳定塘系统处理污水的工艺与参数设计研究 被引量:13
12
作者 李发站 陈帅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2017年第1期68-76,共9页
稳定塘系统由于具有管理简单、经济、节能的特点而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分析了稳定塘系统的适用范围及其处理效果,重点介绍了几种不同类型的稳定塘系统处理废水的工艺流程、设计计算方法和主要技术参数,并给出了稳定塘系统的优化组合... 稳定塘系统由于具有管理简单、经济、节能的特点而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分析了稳定塘系统的适用范围及其处理效果,重点介绍了几种不同类型的稳定塘系统处理废水的工艺流程、设计计算方法和主要技术参数,并给出了稳定塘系统的优化组合和工艺流程。稳定塘系统除了用于处理中小城镇的生活污水外,还被用来处理各种工业废水,同时其在农业、畜牧业、养殖业等行业的污水处理中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前景十分广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塘系统 污水处理 工艺流程 计算方法 设计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稳定塘的扩散系数D与BOD动力学常数K的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刘鸿亮 赵宗升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1991年第1期3-10,共8页
扩散系数D和BOD动力学常数K对稳定塘的设计、运行与评价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放射性示踪法,利用闭口反应器的离散化理论示踪剂脉冲响应曲线,对试验数据进行逼近,获得扩散系数,并由此提出扩散系数的近似估算公式。稳定塘的BOD动力学常数... 扩散系数D和BOD动力学常数K对稳定塘的设计、运行与评价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放射性示踪法,利用闭口反应器的离散化理论示踪剂脉冲响应曲线,对试验数据进行逼近,获得扩散系数,并由此提出扩散系数的近似估算公式。稳定塘的BOD动力学常数K目前尚没有较为公认的实验测定方法,本文根据稳定塘的特点,提出了实验测定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塘 扩散系数D BOD动力学 K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稳定塘碳、氮、磷物质迁移转化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文湘华 钱易 顾夏声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193-200,共8页
本研究较系统地在试验基础上建立了生物稳定塘系统内碳、氮、磷营养物质转移规律的生态学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全面参数估值和估值的灵敏度分析,用实地塘数据对模型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模型结构合理,总体上能够反映碳、氮、磷在稳定塘... 本研究较系统地在试验基础上建立了生物稳定塘系统内碳、氮、磷营养物质转移规律的生态学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全面参数估值和估值的灵敏度分析,用实地塘数据对模型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模型结构合理,总体上能够反映碳、氮、磷在稳定塘正常运转条件下的迁移转化规律及塘内生物和生物化学反应的特征。模型参数适用,解法成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稳定塘 物质转移 生态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稳定塘生态系统的研究现状评述 被引量:6
15
作者 文湘华 钱易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23-26,22,共5页
生物稳定塘用于废水处理已有悠久的历史,自50年代开始国内外学者对其理论及应用问题进行了多方面的探讨。笔者以稳定塘的生态学模型为线索对稳定塘系统的研究工作进行了总结和评述,指出了以生态学角度系统开展稳定塘研究的重要性。
关键词 生物稳定塘 废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铅在模拟预处理稳定塘中的归宿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剑彤 丘昌强 +2 位作者 肖邦定 陈珠金 徐小清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31-135,共5页
本文较全面地研究了城市污水中的铅在模拟预处理稳定塘中的归宿,不论在哪种预处理稳定塘中,悬浮颗粒态铅的沉降作用是去除污水中铅的主要作用,进入城市污水中的铅,大部分和污水中的悬浮物结合转变成悬浮颗粒态铅,它们输入到模拟预处理... 本文较全面地研究了城市污水中的铅在模拟预处理稳定塘中的归宿,不论在哪种预处理稳定塘中,悬浮颗粒态铅的沉降作用是去除污水中铅的主要作用,进入城市污水中的铅,大部分和污水中的悬浮物结合转变成悬浮颗粒态铅,它们输入到模拟预处理稳定塘后,这些悬浮颗粒态铅即可在很短的时间内(1d)通过沉降作用得以有效地去除。停留时间分别为1,2,3,5和10d的实验表明,模拟预处理稳定塘对城市污水中铅的去除率可达52—71%,并随停留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塘中加设导流板和放养凤眼莲对污水中铅的去除有一定的强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拟 城市污水 预处理稳定塘 废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湾稳定塘生态处理工程的研究与设计 被引量:3
17
作者 何争光 买文宁 +1 位作者 刘寅 谢丽娜 《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 CAS 2002年第3期33-36,共4页
研究了采用生态技术治理双洎河污染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设计出一种适合在我国经济欠发达地区使用的生态处理工程 .实验表明 ,在停留 2 4h时 ,CODcr的去除率可达 5 8.8% ,超过 2 4h时 ,增加不明显 ;SS的去除率在停留 2 4h时可达 5 0 .7% ... 研究了采用生态技术治理双洎河污染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设计出一种适合在我国经济欠发达地区使用的生态处理工程 .实验表明 ,在停留 2 4h时 ,CODcr的去除率可达 5 8.8% ,超过 2 4h时 ,增加不明显 ;SS的去除率在停留 2 4h时可达 5 0 .7% ,而在 36h后增加不明显 .将水利工程和污水处理厂设计技术运用到稳定塘设计之中 ,使塘内水流状况得到有效改善 ,净化效率明显提高 .实际监测表明 ,生态处理工程不会对地下水造成影响 .该工程与原拟建的污水处理厂方案相比 ,不仅满足了目前COD的削减目标 ,而且投资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洎河 稳定塘 总量控制 工程设计 造纸污水 生态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级串联生物稳定塘处理乐果废水初探 被引量:3
18
作者 张志杰 杨蕴哲 聂亚琴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5期299-304,共6页
采用厌氧水解(酸化)塘─好氧塘、兼性塘─好氧塘、好氧塘─好氧塘三种工艺,分别对乐果废水进行了处理。试验结果表明,第一种工艺处理效果优于其它两种工艺。在本试验条件下,其COD,BOD5,乐果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74.3%... 采用厌氧水解(酸化)塘─好氧塘、兼性塘─好氧塘、好氧塘─好氧塘三种工艺,分别对乐果废水进行了处理。试验结果表明,第一种工艺处理效果优于其它两种工艺。在本试验条件下,其COD,BOD5,乐果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74.3%、85.8%和91.0%,平均出水COD在240mg/L左右。通过综合分析得出,厌氧水解(酸化)塘─好氧塘工艺处理乐果废水比普通生物稳定塘的水力停留时间短,处理效果稳定,其机理可能是由于水解塘在去除一定量有机物的同时,将不溶性有机物转变为可溶性有机物,为后续好氧塘的处理创造了有利条件,因而缩短了反应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塘 厌氧水解 乐果废水 废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稳定塘污泥降解的静态模拟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胡必彬 荆一凤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28-31,共4页
通过人工控制下的实验室内静态模拟,研究了稳定塘污泥降解过程中的pH值变化趋势、有机物浓度、淤积时间、温度对污泥降解速率的影响以及污泥降解的数学模型。结果表明:污泥降解过程的pH值先降低、后回升,继而趋于稳定;有机物浓... 通过人工控制下的实验室内静态模拟,研究了稳定塘污泥降解过程中的pH值变化趋势、有机物浓度、淤积时间、温度对污泥降解速率的影响以及污泥降解的数学模型。结果表明:污泥降解过程的pH值先降低、后回升,继而趋于稳定;有机物浓度对污泥降解速率无影响,污泥降解速率与降解时间的关系为r∝t-α;温度对降解速率常数的影响符合Arhenius指数关系式;实验室内的污泥降解符合零级反应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态模拟 污泥降解 规律 污泥处理 稳定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稳定塘污水处理技术AIPS 被引量:16
20
作者 向连城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1995年第1期48-50,共3页
由于资金和能源紧张,高效低耗的污水处理技术受到人们的重视。AIPS新型稳定塘是由美国Oswald教授研究开发,并有30a成功经验的污水处理技术。该技术具有低投资,低运行费用、易管理、比普通稳定塘占地少的优点。
关键词 稳定塘 废水处理 AIP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