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岩质边坡稳定坡角影响因素及其确定方法 被引量:11
1
作者 刘春龙 张志强 +1 位作者 袁继国 刘莹莹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3-29,共7页
目前研究岩质高边坡稳定性的方法很多,但研究边坡开挖后稳定性及边坡坡角与结构面倾角的关系却较少,且多运用数值分析方法确定岩质高边坡的稳定性,很少用解析解的方法。基于块体的极限平衡理论,岩质高边坡发生整体破坏,其滑移面为顺层直... 目前研究岩质高边坡稳定性的方法很多,但研究边坡开挖后稳定性及边坡坡角与结构面倾角的关系却较少,且多运用数值分析方法确定岩质高边坡的稳定性,很少用解析解的方法。基于块体的极限平衡理论,岩质高边坡发生整体破坏,其滑移面为顺层直面,推导出岩质高边坡受结构面控制的最小安全系数解析解。分析解析表达式中各个参数对确定影响边坡稳定性的敏感性因素,表明受结构面影响的岩质高边坡安全系数与岩体的黏聚力、内摩擦角成线性正比关系,与岩体重度、边坡高度和边坡坡角成反比,随着结构面倾角的增加而呈先减后增的趋势,据此得出在既定的安全系数下岩质高边坡稳定坡角的解析解,分析得出受结构面控制的岩质边坡稳定坡角与黏聚力、内摩擦角、边坡坡高和安全系数等的关系曲线。通过对已有工程实例的计算分析,比较理论公式和数值模拟计算结果的差异,证明理论公式可以应用于实际工程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质边 平面滑动 极限平衡 参数敏感性 稳定坡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散堆积体水下稳定坡角与粒度成分的关系 被引量:5
2
作者 刘娟 胡卸文 +2 位作者 王军桥 杜映锦 杨铁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71-75,共5页
结合西南某龙头水库工程,在查明库区岸坡不同成因、不同粒度成分的坡体结构基础上,对水库运行中不同松散堆积体边坡的水下稳定坡角进行实测,并在相应部位进行粒度分析,采用分形理论得出不同堆积体粒度成分的综合表征值,统计了细粒质量分... 结合西南某龙头水库工程,在查明库区岸坡不同成因、不同粒度成分的坡体结构基础上,对水库运行中不同松散堆积体边坡的水下稳定坡角进行实测,并在相应部位进行粒度分析,采用分形理论得出不同堆积体粒度成分的综合表征值,统计了细粒质量分数,利用该综合表征值以及细粒质量分数,建立不同松散堆积体粒度成分与水下稳定坡角之间的2个相关关系表达式。基于这2个表达式,只需测定库区各种不同松散堆积体粒度成分即可确定其相应的水下稳定坡角,从而进行坍岸范围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散堆积体边 水下稳定坡角 粒度成分 坍岸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铁路桥梁桥基边坡稳定性及稳定坡角研究——以西成高铁养家河大桥为例 被引量:9
3
作者 巨小强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61-65,共5页
确定高陡岩质边坡的稳定坡角涉及桥梁墩台安全,是一项复杂的岩体工程问题。现有规范和研究在涉及到桥基荷载作用下岩体边坡稳定性分析及稳定坡角确定方面存在缺憾。以西成高铁养家河大桥成都侧桥基边坡为例,采用FLAC3D数值分析方法,对... 确定高陡岩质边坡的稳定坡角涉及桥梁墩台安全,是一项复杂的岩体工程问题。现有规范和研究在涉及到桥基荷载作用下岩体边坡稳定性分析及稳定坡角确定方面存在缺憾。以西成高铁养家河大桥成都侧桥基边坡为例,采用FLAC3D数值分析方法,对其不同工况下的稳定性进行分析,计算出边坡的稳定坡角。在此基础上,结合现场岩体情况,综合确定桥基边坡的稳定坡角,并得到工程的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强度控制型高陡岩质边坡,首先通过数值计算确定稳定坡角,其次分析现场实测自然边坡高度、坡度、岩体产状、节理发育程度等因素,最后综合确定桥基边坡的稳定坡角。工程验证表明,该方法确定的稳定坡角既安全可靠,又经济合理,是一种有益的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桥基边 稳定坡角 数值分析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度变化对崩坡积体堆积机制及稳定性影响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尹小涛 王水林 +1 位作者 马双科 刘志文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620-626,共7页
利用颗粒流PFC2D建立了岩土体物理模型,在此基础上设计了均以物理模型折减计算初始模型和以前一折减计算结果为下次折减计算初始模型两类计算条件,每一类又设计了只对凝聚力折减、仅对内摩擦角折减、强度参数同时折减3种计算方案,每种... 利用颗粒流PFC2D建立了岩土体物理模型,在此基础上设计了均以物理模型折减计算初始模型和以前一折减计算结果为下次折减计算初始模型两类计算条件,每一类又设计了只对凝聚力折减、仅对内摩擦角折减、强度参数同时折减3种计算方案,每种计算方案又包含折减1.0、0.50、0.10、0.01、0.0倍等5个计算工况。经对坡面演替、监测点x方向速度变化曲线等计算结果的对比分析发现:凝聚力对于岩土体的直立特性起控制作用,破坏模式多为崩塌倾倒模式;内摩擦角对于稳定坡角具有重要影响;强度参数同时衰减时,强度参数弱化幅度较大情况下岩土体呈散体物质破坏模式,为滑移渐进破坏模式,其中凝聚力弱化0.1倍前后(约10kPa)后,破坏模式由崩塌破坏转变为滑移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散堆积体 颗粒流 抗剪强度 稳定坡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库区仁沱新街库岸762段边坡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刘建磊 佴磊 徐燕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6期8-10,共3页
三峡水库蓄水运行后,沿江库岸地质环境将发生急剧变化,常会引起岸坡失稳、库岸再造等工程地质问题。鉴于此,对仁沱新街库岸进行调查、勘查,掌握了库岸基本特征,查明了工程地质条件,并通过室内外试验结合工程经验确定了岩土力学参数。选... 三峡水库蓄水运行后,沿江库岸地质环境将发生急剧变化,常会引起岸坡失稳、库岸再造等工程地质问题。鉴于此,对仁沱新街库岸进行调查、勘查,掌握了库岸基本特征,查明了工程地质条件,并通过室内外试验结合工程经验确定了岩土力学参数。选用6种工况运用Janbu和Bishop两种方法对库岸稳定性进行分析,同时采用卡丘金图解法对库岸进行再造预测,得出其处于基本稳定一欠稳定极限状态,库岸再造强烈,分析计算结果与岸坡变形特征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岸稳定 稳定坡角 库岸再造预测 三峡库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瑞铁路澜沧江特大桥岸坡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6
6
作者 赵前进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47-50,共4页
大瑞铁路澜沧江特大桥为大瑞铁路控制性工程之一。桥址位于澜沧江断裂内,地形地质条件复杂,岩体结构特征复杂,岸坡稳定性控制拱座基础的稳定。通过工程地质调绘、物探、钻探等方法和手段,查明岸坡的地质条件,采用赤平投影、离散元法、... 大瑞铁路澜沧江特大桥为大瑞铁路控制性工程之一。桥址位于澜沧江断裂内,地形地质条件复杂,岩体结构特征复杂,岸坡稳定性控制拱座基础的稳定。通过工程地质调绘、物探、钻探等方法和手段,查明岸坡的地质条件,采用赤平投影、离散元法、强度分析等方法对岸坡稳定性进行研究。分析表明瑞丽岸存在形成危岩体的条件,易形成大型崩塌;岸坡坡面岩体存在拉应力区,瑞丽岸拱座下方易引起拉裂破坏。分析岸坡天然状态、加载后、地震条件下的稳定性以及水位以上及以下的稳定坡角,并对岸坡及墩台基础进行稳定性评价,为基础的布置及设计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澜沧江特大桥 铁路桥 赤平投影 离散元法 强度分析 稳定 稳定坡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实测数据的水下边坡稳定性与冲刷范围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王晨希 陈志坚 +1 位作者 成舒扬 付鹏程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44-51,共8页
桥位区水沙环境的变化产生局部冲刷问题,并形成冲刷坑。已有研究成果表明,当冲刷坑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将产生水下边坡抗滑稳定问题,出现边坡滑动破坏与坍塌破坏交替发生,使冲刷坑逼近桥墩基础,导致基础产生不均匀沉降,甚至出现整体稳定... 桥位区水沙环境的变化产生局部冲刷问题,并形成冲刷坑。已有研究成果表明,当冲刷坑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将产生水下边坡抗滑稳定问题,出现边坡滑动破坏与坍塌破坏交替发生,使冲刷坑逼近桥墩基础,导致基础产生不均匀沉降,甚至出现整体稳定问题。根据冲刷坑形状和空间分布动态变化的实测数据,得到不同河床底质层的冲刷稳定坡角,并研究了坡底高程和坡度对水下边坡稳定性的影响。通过边坡稳定安全系数的数学回归分析,建立冲刷坡失稳预警的HGK模型,进而开展了桥位区冲刷范围计算,并根据实测数据检验了计算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冲刷 冲刷稳定坡角 预警公式 冲刷范围预测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龚咀电站水库塌岸模式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白彦波 余鹏程 李渝生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268-270,共3页
利用已运行多年的山区型水库地质勘探、预测评价成果,在掌握库岸防护工程的勘察设计、施工及变形坡体的监测等技术资料的基础上,通过对塌岸及变形的分布、类型及形成条件等方面问题的实测调查,分析塌岸效应的形成机制及模式类型,确定各... 利用已运行多年的山区型水库地质勘探、预测评价成果,在掌握库岸防护工程的勘察设计、施工及变形坡体的监测等技术资料的基础上,通过对塌岸及变形的分布、类型及形成条件等方面问题的实测调查,分析塌岸效应的形成机制及模式类型,确定各类岩土体的水下及水上稳定坡角等塌岸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塌岸模式 稳定坡角 边岸再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塌陷土洞的地面安全警戒距离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刘晓明 张旺林 吴从义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58-163,共6页
土洞塌陷后如何确定地表的安全警戒距离是实践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但现有研究成果很少。采用数值计算方法,考虑塌陷后土洞的空间效应,按轴对称模式进行建模,然后提出了分析塌陷土洞内壁临界稳定坡角和地表安全警戒距离的方法。通过对既有... 土洞塌陷后如何确定地表的安全警戒距离是实践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但现有研究成果很少。采用数值计算方法,考虑塌陷后土洞的空间效应,按轴对称模式进行建模,然后提出了分析塌陷土洞内壁临界稳定坡角和地表安全警戒距离的方法。通过对既有塌陷土洞案例的计算,初步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然后采用该方法研究了土洞内壁临界稳定坡角随土洞半径和洞深变化的规律。在此基础上,计算得到了典型塌陷土洞的地面安全警戒距离分布情况。分析表明,塌陷发生在一般路基压实土范围内时,地表安全警戒距离最大值可取2.5 m;对于一般正常固结土,地表安全警戒距离最大值可取5.0 m。该成果可供土洞抢险时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洞 安全距离 轴对称 数值分析 临界稳定坡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 strength reduction method based on double reduction parameters and its application 被引量:44
10
作者 袁维 白冰 +1 位作者 李小春 汪海滨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3年第9期2555-2562,共8页
In the traditional strength reduction method,the cohesion and the friction angle adopt the same reduction parameter,resulting in equivalent proportional reduction.This method does not consider the different effects of... In the traditional strength reduction method,the cohesion and the friction angle adopt the same reduction parameter,resulting in equivalent proportional reduction.This method does not consider the different effects of the cohesion and friction angle on the stability of the same slope and is defective to some extent.Regarding this defect,a strength reduction method based on double reduction parameters,which adopts different reduction parameters,is proposed.The core of the double-parameter reduction method is the matching reduction principle of the slope with different angles.This principle is represented by the ratio of the reduction parameter of the cohesion to that of the friction angle,described as η.With the increase in the slopeangle,ηincreases; in particular,when the slope angle is 45°,tηis 1.0.Through the matching reduction principle,different safety margin factors can be calculated for the cohesion and friction angle.In combination with these two safety margin factors,a formula for calculating the overall safety factor of the slope is proposed,reflecting the different contributions of the cohesion and friction angle to the slope stability.Finally,it is shown that the strength reduction method based on double reduction parameters acquires a larger safety factor than the classic limit equilibrium method,but the calculation results are very close to those obtained by the limit equilibrium metho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ouble reduction parameter strength reduction method matching reduction principle slope stabilit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