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秸秆添加对石灰性土壤有机与无机碳释放的影响 被引量:7
1
作者 孙昭安 王方 +2 位作者 张珊 张轩 孟凡乔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520-1529,共10页
在富含碳酸盐的石灰性土壤上,土壤本身CO_(2)释放不仅来自土壤有机碳(SOC)的分解,也源于无机碳(SIC)的溶解。在秸秆还田下,石灰性土壤CO_(2)释放来源达到三个(秸秆碳、SOC和SIC),由于区分技术的限制,当前区分CO_(2)释放三源的研究,尚少... 在富含碳酸盐的石灰性土壤上,土壤本身CO_(2)释放不仅来自土壤有机碳(SOC)的分解,也源于无机碳(SIC)的溶解。在秸秆还田下,石灰性土壤CO_(2)释放来源达到三个(秸秆碳、SOC和SIC),由于区分技术的限制,当前区分CO_(2)释放三源的研究,尚少见报道。以华北石灰性农田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13)C标记玉米秸秆添加土壤进行室内培养32周,设置4个处理,分别为无添加对照(CK)、低量秸秆添加(S1,相当于田间秸秆还田量9.6 t·hm^(-2))、中量秸秆添加(S2,秸秆还田量28.8 t·hm^(-2))和高量秸秆添加(S3,秸秆还田量48.0 t·hm^(-2)),利用秸秆碳、SOC与SIC之间的δ^(13)C差异,借助稳定同位素溯源模型IsoSource,区分土壤CO_(2)的释放来源,明确秸秆添加对石灰性土壤有机与无机碳释放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培养时间的进行,土壤释放CO_(2)中源于秸秆的贡献呈下降趋势;秸秆分解对土壤CO_(2)释放的贡献随着秸秆添加量增加而增加,对于S1、S2和S3处理,土壤释放CO_(2)中源于秸秆、SOC和SIC的贡献比值约分别为3︰3︰4、5︰2︰3和6︰2︰2;与CK相比,S1处理降低SOC分解的激发效应(程度为9%),S2和S3处理反而增加了SOC分解的激发效应(程度分别为22%和57%);秸秆和SOC矿化增加SIC溶解的释放,随秸秆添加量增加而增加,S1、S2和S3处理提高SIC源CO_(2)的释放程度分别为368%、561%和652%。因此,秸秆添加不仅影响SOC源CO_(2)的释放,也增加了SIC源CO_(2)的释放,若忽略SIC溶解对土壤CO_(2)释放的贡献,可能导致SOC矿化量的高估,进而影响SOC激发效应评估的准确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有机碳 土壤无机碳 秸秆分解 稳定同位素溯源模型 ^(13)C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