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化学—稳定同位素技术在岩溶水文 地质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24
1
作者 高旭波 向绚丽 +5 位作者 侯保俊 高列波 张建友 张松涛 李成城 姜春芳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629-636,共8页
水化学—稳定同位素技术在岩溶水系统分析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在指示岩溶水文地球化学过程、识别岩溶水补给循环途径、溶质溯源及岩溶水污染监测防控等方面显示了独特的优势,产生了丰富的成果。本文着重阐述了环境稳定同位素δD、... 水化学—稳定同位素技术在岩溶水系统分析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在指示岩溶水文地球化学过程、识别岩溶水补给循环途径、溶质溯源及岩溶水污染监测防控等方面显示了独特的优势,产生了丰富的成果。本文着重阐述了环境稳定同位素δD、δ18O、87Sr/86Sr的工作原理,及水化学—稳定同位素技术在岩溶水文地质研究中的应用。此外,论文还以娘子关泉域和北京西山岩溶水系统为例,介绍了运用水化学—稳定同位素技术分析岩溶水系统补给的思路和方法,展望了该技术在岩溶水文地质和岩溶生态环境领域中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水文地质 水化学—稳定同位素技术 岩溶水补给 娘子关泉域 西山岩溶水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稳定同位素技术在湿地碳循环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3
2
作者 沙晨燕 王敏 +2 位作者 王卿 阮俊杰 白杨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2期338-343,404,共7页
稳定性同位素技术因其准确、灵敏和安全等特点而被广泛应用于生态学研究的诸多领域。稳定同位素技术在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中存在独特的稳定同位素化学效应,近年来稳定同位素技术又被大量用于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机理方面的研究。湿地... 稳定性同位素技术因其准确、灵敏和安全等特点而被广泛应用于生态学研究的诸多领域。稳定同位素技术在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中存在独特的稳定同位素化学效应,近年来稳定同位素技术又被大量用于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机理方面的研究。湿地生态系统在全球碳循环中起着重要作用,其碳源和碳汇功能近来成为全球气候变化研究关注的重点问题。因此,碳的稳定同位素(13C)示踪技术适合研究从年到百年尺度的湿地碳循环过程。文章主要从湿地植被光合作用、土壤有机物质的沉积、溯源和可溶性无机碳的输入以及湿地中二氧化碳、甲烷排放等方面,重点综述稳定同位素技术在湿地生态系统碳循环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同位素技术 湿地生态系统 碳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稳定同位素技术在农产品产地判别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7
3
作者 张莹 王杰 +5 位作者 杨娟 罗红玉 钟应富 袁林颖 徐泽 邬秀宏 《南方农业》 2019年第34期33-35,共3页
稳定同位素技术因具有准确度高、无污染、灵敏度高等特性,近年来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与广泛的应用。简介稳定同位素技术原理,综述了稳定同位素技术在大米、小麦、水果、茶叶、肉制品、奶制品、海产品等农产品产地判别中的研究进展。最后做... 稳定同位素技术因具有准确度高、无污染、灵敏度高等特性,近年来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与广泛的应用。简介稳定同位素技术原理,综述了稳定同位素技术在大米、小麦、水果、茶叶、肉制品、奶制品、海产品等农产品产地判别中的研究进展。最后做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同位素技术 农产品 产地判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稳定同位素技术在蜂蜜真实性溯源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4
作者 佘僧 李熠 +1 位作者 宋洪波 陈兰珍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7期300-304,308,共6页
蜂蜜作为一种纯天然的食品,因丰富的营养价值以及良好的保健功效而深受消费者喜爱。然而,随着近年来蜂蜜消费量的不断增多,蜂蜜掺假、以次充好等现象日益严重。因此,蜂蜜的真实性溯源研究也变得更为迫切。稳定同位素技术是食品真实性溯... 蜂蜜作为一种纯天然的食品,因丰富的营养价值以及良好的保健功效而深受消费者喜爱。然而,随着近年来蜂蜜消费量的不断增多,蜂蜜掺假、以次充好等现象日益严重。因此,蜂蜜的真实性溯源研究也变得更为迫切。稳定同位素技术是食品真实性溯源的有效的技术之一,在蜂蜜的真实性溯源研究方面也有较多成果。本文综述了稳定同位素技术在蜂蜜掺假、产地鉴别、品种识别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分析该技术的优点与不足,为进一步推进蜂蜜的真实性溯源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同位素技术 蜂蜜 真实性 产地 品种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稳定同位素技术在环境科学领域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5
作者 王万洁 侯兴旺 +1 位作者 刘稷燕 江桂斌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3640-3650,共11页
本文回顾了同位素技术的发展历史、简介了传统稳定同位素技术的应用原理与主要分析仪器.重点介绍了传统稳定同位素技术在污染物溯源、识别转化历程和指示反应程度,以及重建古环境信息,构建生态系统营养结构和探索生态物质循环等环境科... 本文回顾了同位素技术的发展历史、简介了传统稳定同位素技术的应用原理与主要分析仪器.重点介绍了传统稳定同位素技术在污染物溯源、识别转化历程和指示反应程度,以及重建古环境信息,构建生态系统营养结构和探索生态物质循环等环境科学领域的应用与最新研究进展,提出了当前传统稳定同位素技术面临的挑战并对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稳定同位素技术 污染物溯源 示踪技术 环境信息构建 环境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稳定同位素技术在禽类及其制品溯源领域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6
作者 徐园若 母健 +2 位作者 刘晓涵 锁然 张昂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410-419,共10页
本文基于国内外禽类及其制品溯源的研究成果,针对市场上出现的禽类及其制品的产地和饲养方式造假(如普通鸡蛋冒充地理标志鸡蛋、自由散养鸡蛋、有机鸡蛋等)、禽类饲料成分掺假(如非法添加动物副产品、色素等)等问题,梳理了稳定同位素技... 本文基于国内外禽类及其制品溯源的研究成果,针对市场上出现的禽类及其制品的产地和饲养方式造假(如普通鸡蛋冒充地理标志鸡蛋、自由散养鸡蛋、有机鸡蛋等)、禽类饲料成分掺假(如非法添加动物副产品、色素等)等问题,梳理了稳定同位素技术在禽类及其制品可追溯性的应用进展,在此基础上提出禽类及其制品溯源的现存问题和发展方向,以期为稳定同位素技术在禽类及其制品质量安全领域的深入研究及食品溯源体系完善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类及其制品 稳定同位素技术 溯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专家应用稳定同位素技术精准溯源牛奶产地
7
《甘肃畜牧兽医》 2021年第5期55-55,共1页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畜产品质量安全创新团队采用基于稳定同位素技术的多维溯源手段实现了我国不同产区的牛奶产地精准溯源,为应用稳定同位素技术进行农产品产地溯源提供了重要依据。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畜产品质量安全创新团队采用基于稳定同位素技术的多维溯源手段实现了我国不同产区的牛奶产地精准溯源,为应用稳定同位素技术进行农产品产地溯源提供了重要依据。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食品化学(Food Chemistry)》等刊物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同位素技术 农业质量标准 中国农业科学院 畜产品质量安全 食品化学 创新团队 产地溯源 农产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稳定同位素衍生化技术的甘油磷脂分析方法研究进展
8
作者 马会芳 王雯琪 +3 位作者 潘晓威 刘丽丽 潘政 叶剑芝 《现代农业科技》 2025年第14期131-138,共8页
甘油磷脂作为生物细胞膜的关键成分,在细胞膜架构组建、信号传导路径运作及物质跨膜转运流程中发挥不可或缺的作用,深度参与众多基础生命活动的精密调控。其分子架构多元复杂,种类多样,且在生物样本中含量少,同时易受复杂基质环境干扰,... 甘油磷脂作为生物细胞膜的关键成分,在细胞膜架构组建、信号传导路径运作及物质跨膜转运流程中发挥不可或缺的作用,深度参与众多基础生命活动的精密调控。其分子架构多元复杂,种类多样,且在生物样本中含量少,同时易受复杂基质环境干扰,因而传统分析方法在应对甘油磷脂定性与定量检测时,难以契合高通量、高覆盖的现代分析标准。稳定同位素衍生化技术通过测量同位素标记衍生物与未标记原物的比例,推算甘油磷脂真实含量,克服了基质抑制效应,实现了高精度测定。在系统阐释三甲基硅烷化重氮甲烷衍生化法、丙酮稳定同位素衍生化法、同位素稀释质谱法3种主要技术手段的基础上,对比三者的衍生化试剂、操作步骤、优缺点及应用范围。这些方法借助稳定同位素标记衍生化试剂,提升了甘油磷脂离子化与检测性能,但受限于成本、操作复杂性及仪器要求等。通过衍生化处理后,甘油磷脂分析在离子化、色谱分离及质谱检测灵敏度与选择性方面的效果显著提升,有力支撑了脂质营养、疾病机制等多元领域研究,有助于拓展甘油磷脂在多学科交叉领域的研究深度与广度,从而推动生命科学研究的精准化、深入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油磷脂 稳定同位素衍生化技术 三甲基硅烷化重氮甲烷衍生化法 丙酮稳定同位素衍生化法 同位素稀释质谱法 定量分析 脂质营养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蝴蝶轻元素稳定同位素比值的测定
9
作者 傅慧敏 苏芝敏 +1 位作者 王巧环 孟龄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3-115,共3页
蝴蝶对环境的依赖程度较高,其生存环境的气候变化、食物来源等都会直接影响区域内蝴蝶的种类和数量,因此蝴蝶可作为研究生态环境的指标[1-2]。国内对蝴蝶的研究主要是以采集后分类为主,较少用稳定同位素技术判定蝴蝶的生活习性。
关键词 稳定同位素技术 食物来源 生态环境 稳定同位素比值 轻元素 蝴蝶 生存环境 气候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稳定性同位素探测技术在微生物生态学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29
10
作者 葛源 贺纪正 +2 位作者 郑袁明 张丽梅 朱永官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574-1582,共9页
稳定性同位素标记技术同分子生物学技术相结合而发展起来的稳定性同位素探测技术(stableisotopeprobing,SIP),在对各种环境中微生物群落组成进行遗传分类学鉴定的同时,可确定其在环境过程中的功能,提供复杂群落中微生物相互作用及其代... 稳定性同位素标记技术同分子生物学技术相结合而发展起来的稳定性同位素探测技术(stableisotopeprobing,SIP),在对各种环境中微生物群落组成进行遗传分类学鉴定的同时,可确定其在环境过程中的功能,提供复杂群落中微生物相互作用及其代谢功能的大量信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其基本原理是:将原位或微宇宙(microcosm)的环境样品暴露于稳定性同位素富集的基质中,这些样品中存在的某些微生物能够以基质中的稳定(性同位素为碳源或氮源进行物质代谢并满足其自身生长需要,基质中的稳定性同位素被吸收同化进入微生物体内,参与各类物质如核酸(DNA和RNA)及磷脂脂肪酸(PLFA)等的生物合成,通过提取、分离、纯化、分析这些微生物体内稳定性同位素标记的生物标志物,从而将微生物的组成与其功能联系起来。在介绍稳定性同位素培养基质的选择及标记方法、合适的生物标志物的选择及提取分离方法的基础上,举例阐述了此项技术在甲基营养菌、有机污染物降解菌、根际微生物生态、互营微生物、宏基因组学等方面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同位素探测技术 微生物生态 微生物功能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稳定碳同位素技术的痕量动物油和植物油的区分检验研究 被引量:9
11
作者 郭莲仙 梁福睿 +1 位作者 赵祖国 王江海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232-1236,共5页
本文以鸡油和猪油为例,旨在运用稳定碳同位素技术建立区分痕量动物油与植物油的区分检验方法。先在实验室内制备猪油和鸡油样品,然后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气相色谱-同位素比值质谱仪(GC-IRMS)和元素分析-同位素比值质谱仪(E... 本文以鸡油和猪油为例,旨在运用稳定碳同位素技术建立区分痕量动物油与植物油的区分检验方法。先在实验室内制备猪油和鸡油样品,然后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气相色谱-同位素比值质谱仪(GC-IRMS)和元素分析-同位素比值质谱仪(EA-IRMS)对猪油和鸡油的脂肪酸组成与其全油和脂肪酸的稳定碳同位素比值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鸡油的δ13C值处于-21.58‰至-18.30‰(脂肪酸:-21.58‰^-18.30‰;全油:-19.82‰^-19.30‰)的区间;猪油的δ13C值处于-22.16‰至-16.15‰(脂肪酸:-22.16‰^-16.15‰;全油:-18.70‰^-16.83‰)的区间;鸡油和猪油的δ13C值与大多数植物油的δ13C值存在显著差异。因此,基于动物油与植物油在δ13C值方面存在的显著差异性,建立区分痕量动物油和植物油的高灵敏的检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同位素技术 动物油 植物油 脂肪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稳定性同位素探针技术在土壤功能微生物原位鉴定的应用 被引量:6
12
作者 蔺中 孙礼勇 +3 位作者 陈昊 孙迎韬 白婧 李永涛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6,共6页
新近发展起来的稳定性同位素探针技术(SIP)与分子生物学方法结合,能够定向发掘复杂环境中参与特定生态过程的微生物资源,是土壤功能微生物原位鉴定的有效手段,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其原理是环境样品中的功能微生物代谢同化同位素标记的... 新近发展起来的稳定性同位素探针技术(SIP)与分子生物学方法结合,能够定向发掘复杂环境中参与特定生态过程的微生物资源,是土壤功能微生物原位鉴定的有效手段,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其原理是环境样品中的功能微生物代谢同化同位素标记的底物,通过对其生物标志物(即DNA、RNA、PLFA等)进行提取、分离、鉴定和比对分析,以此获取介导土壤物质转化和循环过程的功能微生物的直接信息。本文在分别介绍SIP技术在土壤功能微生物原位鉴定过程中的各种前处理方法、生物标志物选择及后续鉴定方法的基础上,综述了SIP技术在研究驱动土壤有机污染物生物降解、碳氮循环等过程的功能微生物原位鉴定的应用进展,展望了SIP技术在土壤微生物基因组学方面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稳定同位素探针技术 原位鉴定 功能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稳定性同位素技术在森林生态系统碳水通量组分区分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13
作者 郑秋红 王兵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09-114,共6页
生态系统碳水循环过程中的同位素分馏效应,为区分生态系统净碳交换过程中光合和呼吸通量,蒸散通量中植物蒸腾和土壤蒸发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综述了稳定性同位素技术在这一领域的应用进展。研究结果显示,此方法切实可行,为进一步解释森... 生态系统碳水循环过程中的同位素分馏效应,为区分生态系统净碳交换过程中光合和呼吸通量,蒸散通量中植物蒸腾和土壤蒸发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综述了稳定性同位素技术在这一领域的应用进展。研究结果显示,此方法切实可行,为进一步解释森林生态系统过程提供了广阔的前景。但由于森林生态系统结构复杂,不确定性因素多,国内外研究还处于尝试阶段。该方法在森林生态系统应用中还存在诸如Keeling图技术和涡度相关技术的假设条件难以满足等问题,期待今后在技术和理论上的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同位素技术 森林生态系统 碳水通量 组分区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稳定性同位素核酸探针技术的红壤微生物底物利用策略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王辛辛 刘岩 +3 位作者 张威 周旭辉 何红波 张旭东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74-284,共11页
外源活性碳底物输入强烈影响土壤微生物的生长,但是在系统发育分类水平上,细菌和真菌对活性底物的动态响应及利用特征和微生物群落组成的关系仍不清楚。以红壤为研究对象,采用;C标记葡萄糖为底物进行模拟培养并定期取样,利用稳定性同位... 外源活性碳底物输入强烈影响土壤微生物的生长,但是在系统发育分类水平上,细菌和真菌对活性底物的动态响应及利用特征和微生物群落组成的关系仍不清楚。以红壤为研究对象,采用;C标记葡萄糖为底物进行模拟培养并定期取样,利用稳定性同位素核酸探针(DNA-based stable isotope probing,DNA-SIP)和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活性的真菌和细菌类群,并探讨不同微生物利用葡萄糖来源碳的动态特征。研究发现,微生物群落对葡萄糖的利用符合从细菌向真菌演替的r/K选择策略。在细菌群落中,隶属于富营养菌的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对活性底物的利用能力显著高于寡营养菌的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和绿弯菌门(Chloroflexi)。和细菌的底物利用策略不同,真菌子囊菌门(Ascomycota)和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在整个培养期间均可以利用葡萄糖和土壤原有组分。因此,葡萄糖的连续加入并未改变不同营养类型细菌的底物利用策略,而真菌对底物的利用具有广谱性特征,活性底物可诱导真菌对土壤原有组分的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物利用策略 C-葡萄糖 时间动态 营养策略 稳定同位素核酸探针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稳定同位素探针技术在环境微生态领域的应用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宁 吕育财 龚大春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4411-4413,4415,共4页
介绍了稳定同位素探针技术的概况,并对稳定同位素探针技术在环境微生态领域中的应用和其局限性进行了概述,为探索微生物种群结构和功能等微生态学研究提供了强有力手段。
关键词 稳定同位素探针技术 环境微生物 菌群结构 菌群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3)C稳定同位素在陆地生态系统植物-微生物-土壤碳循环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6
作者 白雪娟 翟国庆 刘敬泽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75-190,共16页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大气中的CO_(2),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要碳(C)源,量化光合C在植物-土壤系统间的分配,对于明确C的周转与存留、预测气候变化背景下植被和土壤C库潜力具有重要意义。^(13)C稳定同位素技术具有准确性和易操作性,在C...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大气中的CO_(2),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要碳(C)源,量化光合C在植物-土壤系统间的分配,对于明确C的周转与存留、预测气候变化背景下植被和土壤C库潜力具有重要意义。^(13)C稳定同位素技术具有准确性和易操作性,在C循环研究中被广泛应用,为探究植物-土壤系统C分配、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C利用效率和土壤C矿化为CO_(2)通量变化等特性提供重要技术支撑。本研究首先介绍^(13)C稳定同位素的发展和标记方法,主要有^(13)C脉冲(单次与多次)标记、^(13)C连续标记、借助C_(4)土壤种植C_(3)植物确定^(13)C丰度以及不改变植被条件鉴定自然^(13)C丰度等。其次总结该技术在植物-微生物-土壤系统C循环中的应用:主要包括^(13)C同位素标记在植物-土壤系统C分配,^(13)C自然丰度技术在树木生长轮和植物群落水平C循环、土壤有机C形成与分解过程中的应用;在土壤微生物方面,概述^(13)C稳定同位素在磷脂脂肪酸、氨基糖、芯片-稳定同位素探针、纳米二次离子质谱同位素成像、荧光原位杂交-纳米二次离子质谱技术等微生物标志物上的应用。接着总结^(13)C稳定同位素方法的缺点,即^(13)C样品检测价格昂贵、由于^(13)C分馏作用影响^(13)C丰度检测不准确及^(13)C标记与微生物标志物技术结合对^(13)C标记丰度要求较高等。最后,对未来^(13)C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提出展望:在理论上,需探究^(13)C标记底物在植物-土壤-微生物系统C分配、转化和固持的作用机制和影响机制,构建统计与验证模型;在应用上,应注重交叉学科的运用,将地理信息系统、遥感等地学技术与^(13)C稳定同位素相结合,从更广泛、更全面的角度推进陆地生态系统C循环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3)C稳定同位素标记技术 陆地生态系统 碳循环 土壤有机碳 微生物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稳定同位素的葡萄酒掺糖鉴别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信萍 刘亚新 +4 位作者 齐鹏宇 康天浩 谭丹 马雯 张昂 《中外葡萄与葡萄酒》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96-103,共8页
在葡萄酒实际生产中,添加外源糖的现象时有发生。为明确糖的来源,基于稳定同位素的联用技术在外源糖鉴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基于国内外文献,本文综述了稳定同位素技术在葡萄酒掺糖鉴别中的研究进展,比较了不同稳定同位素技术在葡萄酒掺... 在葡萄酒实际生产中,添加外源糖的现象时有发生。为明确糖的来源,基于稳定同位素的联用技术在外源糖鉴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基于国内外文献,本文综述了稳定同位素技术在葡萄酒掺糖鉴别中的研究进展,比较了不同稳定同位素技术在葡萄酒掺糖鉴别中的优缺点,重点阐述了碳(C)、氢(H)稳定同位素在葡萄酒掺糖鉴别中的应用,旨在为我国葡萄酒掺糖鉴别的深入研究启迪思路,促进葡萄酒产业的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同位素技术 葡萄酒 掺糖 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氮稳定性同位素技术在水生生态系统研究中的应用
18
作者 俞雅文 《水产养殖》 CAS 2022年第3期69-72,共4页
近年来,人们对水生生态系统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在评估水生生态资源的过程中,随着稳定同位素技术的逐步成熟,碳、氮稳定同位素技术作为一种稳定且准确的检测手段,被广泛应用于淡水、海域等不同水体的水生生态系统。自然界中的同位素是一... 近年来,人们对水生生态系统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在评估水生生态资源的过程中,随着稳定同位素技术的逐步成熟,碳、氮稳定同位素技术作为一种稳定且准确的检测手段,被广泛应用于淡水、海域等不同水体的水生生态系统。自然界中的同位素是一种天然的化学示踪物,其分馏效应能指示生物体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信息。在水生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的碳、氮稳定同位素组一般与其食物的同位素比值相一致,会随着食物的改变而发生相应的改变,是生物生存现状的理想示踪物。因此,碳、氮稳定同位素技术在水生生态系统的物质转化、能量流动等研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量流动 水生生态系统 示踪物 稳定同位素技术 同位素比值 稳定同位素 物质转化 分馏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稳定同位素探针技术结合宏基因组学在探究环境污染物微生物转化/降解过程中的应用进展
19
作者 张焕军 周晶雅 李轶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3173-3182,共10页
稳定同位素探针技术(SIP)结合宏基因组学在环境污染物微生物转化/降解研究中的应用已逐渐成为趋势.该组合技术不依赖纯培养方法,能够从复杂自然环境中鉴定出具有特定代谢功能的微生物类群,揭示污染物的微生物代谢途径,在研究污染物的原... 稳定同位素探针技术(SIP)结合宏基因组学在环境污染物微生物转化/降解研究中的应用已逐渐成为趋势.该组合技术不依赖纯培养方法,能够从复杂自然环境中鉴定出具有特定代谢功能的微生物类群,揭示污染物的微生物代谢途径,在研究污染物的原位微生物转化/降解过程方面具有显著优势.本文综述了该组合技术在探究不同环境介质中烃类化合物及其衍生物、有机农药、重金属和新型污染物微生物转化/降解过程中的应用进展,包括功能微生物的识别和污染物微生物转化/降解机制的解析等.最后,基于该组合技术的应用现状进行了展望,提出未来该组合技术与多种原位表征技术的联用将为微生物驱动污染物的转化/降解机制研究提供更准确全面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同位素探针技术 宏基因组学 微生物 转化/降解机制 环境污染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稳定碳同位素技术在土壤有机碳循环中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2
20
作者 李彪 何俭翔 《农业与技术》 2022年第20期65-70,共6页
土壤有机碳库是陆地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生微弱变化将影响植物-土壤-大气系统中碳循环的动态平衡变化。随着稳定碳同位素技术的不断提升,其天然丰度法、同位素脉冲标记法、稳定同位素探针等技术已广泛应用于陆地生态系统有机... 土壤有机碳库是陆地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生微弱变化将影响植物-土壤-大气系统中碳循环的动态平衡变化。随着稳定碳同位素技术的不断提升,其天然丰度法、同位素脉冲标记法、稳定同位素探针等技术已广泛应用于陆地生态系统有机碳循环的研究中,为土壤碳库中有机碳循环的研究提供了较为准确、全面的技术路线支撑。本文在总结稳定碳同位素概念及原理的基础上,阐述了稳定碳同位素技术在古气候构建、土壤固碳潜力、土壤有机碳与根际微生物作用关系、光合碳在土壤中转移规律及土壤呼吸区分等方面的应用前景及研究进展,并指出稳定同位素技术在土壤有机碳相关研究中应加强的方面与未来发展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同位素技术 土壤碳循环 古气候重建 光合碳转移 土壤呼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